河流的綜合開發—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為例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結合地圖和地理圖表,分析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
2.通過了解田納西河流域不同時期的開發措施和後果,分析流域綜合開發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1.結合地圖和地理圖表,分析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
2.通過了解田納西河流域不同時期的開發措施和後果,分析流域綜合開發的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掌握河流開發的分析方法,樹立科學發展觀念。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分析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及開發的現狀;
2.分析流域綜合開發的措施
【難點】
根據流域的自然背景,分析流域綜合開發的措施及意義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教師播放河流從發源地到奔騰入海的視頻,加以語言引導,我國是一個河湖眾多的國家,各條大江大河由於受季風氣候影響,河流水量季節和年際變化很大,常發生水旱災害。怎樣才能發揮好一條河流的作用,合理開發河流的潛能造福人類?從而引出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的綜合開發治理為例,探討應如何進行流域綜合開發,進而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教學
一、田納西河流域概況
學生通過閱讀課本,思考下面問題:
【問題】
1.根據地圖找出田納西河位於美國什麼位置?
2.田納西河源於什麼山脈?注入什麼河?
【學生回答】
1.區域位置:美國東部,發源自阿巴拉契亞山脈,密西西比河的支流俄亥俄河的最大支流。
2.發源於阿巴拉契亞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二、田納西河流域的自然條件及影響
【學生活動】
我們了解了田納西河的一個概況,現在同學們讀檔案袋中田納西河的地圖小冊,同學們小組討論五分鐘,概括一下田納西河自然條件有什麼特點?
【學生回答】
1.自然條件:
(1)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溫暖溼潤,河流的主汛期是12月—次年4月中旬。由于田納西河以雨水補給為主,夏秋季降水相對較少,降水季節變化大,流量不穩定,通航受到一定影響,下遊易誘發洪災。
(2)地形:流域內多山,地形起伏大。因而田納西河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多山的地形,陸路交通不便,因此對河運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3)水系:
優點:水系發達,支流眾多,水量豐富,大部分可通航,並通過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國大部分地區。
(4)缺點:①由於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較大;②水量很不穩定。給農業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5)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鐵、銅、磷、鋅、雲母等;
【教師過渡】
我們了解了田納西河流域的自然條件,這裡的自然條件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有什麼影響呢?請大家思考大屏幕上的這3個問題:
【問題】
1.從農業發展角度看,夏季是作物的主要生長期,需水量較大,而冬季需水量較少。田納西河流域的氣候條件對農業發展有什麼影響?如何利用田納西河的水源發展農業?
2.田納西河水量的變化對航運會有什麼影響?
3.怎樣才能改善田納西河的航運條件?
【學生回答】
1.不利於農業的發展。可以修建水庫來合理利用水源。
2.田納西河進入枯水期時,因水位過低,使噸位大的船隻不能通航,將大大影響客貨運量。
3.可以通過修建水庫大壩的方法調節水量,或是抬高水位。
三、田納西河流域的開發過程及後果
【教師過渡】了解了田納西河的概況之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它是如何被人們開發利用的?請同學們看大屏幕的資料。
18世紀下半葉:農業較為發達,盛產棉花、馬鈴薯和蔬菜。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不大,整個流域環境較好。
19世紀後期:流域內人口激增,開始對對其進行掠奪式開發,帶來一系列生態環境與社會問題。
【問題】
造成一個區域生態惡化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學生回答】
一是人口的增長,二是掠奪式的開發方式。
【學生活動】
根據ppt上的材料,找出19世紀後田納西河出現的一些生態環境問題以及它們產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後果,然後把大屏幕上的表格完成。
以上是《河流的綜合開發》教學設計,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備考資料,請查看教師招聘面試備考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中公教師題庫上線啦!點此進入題庫,海量題,隨心刷!
掃描二維碼關注「qgjsks」微信·回復「教育理論」下載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時政熱點」查看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