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根對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長健康有何影響 | 微生物專題

2021-02-22 聯川生物


表期刊:Genome Biology

影響因子:10.8

關鍵詞: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組,耕作,農業系統,根系

發表時間:2020.4

研究背景:

土壤環境是維持大多數陸地植物生命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們對土壤中各種微生物群落所起的重要作用卻知之甚少。在腐爛根系中的土壤微生物,可能對植物生長和健康至關重,了解其微生物宏基因組,以及它對農業管理(例如如作物輪作和土壤耕作)的響應情況,對於改善全球糧食生產至關重要。

本研究基於作物土壤中腐爛的根際生態位,建立了一個深入的土壤微生物基因圖譜。結果發現與植物類型相比,腐爛根系土壤微生物組對根際微生物組組成和功能的調節作用更大,小麥和鷹嘴豆在根系腐爛系統(DR)存在時,根際微生物組是同質的(65-87%相似),但在DR系統被耕作破壞時,根際微生物組是異質性的(3-24%相似)。在DR存在的情況下,當根際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顆粒相互作用時,根際微生物群落對植物根系分泌物的降解作用顯著,與膜轉運蛋白、碳水化合物和胺基酸代謝相關的基因富集。

分別以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和鷹嘴豆(chicker arietinum L.)的幼苗為代表,分別代表穀物和豆類作物,評估不同的根系分泌物和種植管理(有/無腐爛根)的植物對微生物組組成的影響。比較了這些不同作物在有/無腐爛根時根際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和分類結構。

從一塊土地採集採集帶有腐爛根(+DR)的完整土芯和去除腐爛根(-DR)的土壤。小麥、鷹嘴豆和無種植對照組在+DR和-DR條件下生長,3個重複。

宏基因組,16S rDNA

生態位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特性

利用Bray-Curtis距離進行的多元方差分析(permutational multivariate ANOVA, PERMANOVA)檢驗,P < 0.01表明,不同生態位之間的根系分泌物存在顯著的植物類型、腐爛根系(+和−)和滅菌(+和−)三方交互作用。在滅菌條件下,植物區分依賴於植物品種,而在非滅菌條件下,+DR的株型效應不強,而-DR的株型效應更強(圖1a)。這說明腐爛根系的存在掩蓋了植物類型對根系分泌物代謝的影響。根際根系分泌物降解使用從滅菌到非滅菌條件下根分泌物濃度的降低來計算,土壤中根際微生物對根系分泌物的降解程度+DR大於-DR(圖1b)。+DR處理的鮮根生長與腐根密切相關。對於小麥和鷹嘴豆來說,大約60-80%的新根系會遵循之前的根殘的通道(圖1c)。與-DR條件相比,+DR處理後細菌數量和活性更高(圖1d)。


        圖1 根系腐爛對根系土壤特性的影響。

圖1a 小麥和鷹嘴豆根際生長在±DR的有/無菌土壤中的26個根系分泌化合物(REC)Bray-Curtis距離的PCoA圖;圖1b根際微生物對根系分泌物的降解作用柱形圖;圖1c 小麥和鷹嘴豆活根對腐爛根系系統的佔有率;圖1d用±DR培養的累積土壤呼吸

因此,腐根的存在改變了活根的根際代謝、根系生長和根生物活性,對植物根際微生物群落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微生物的分類和生態位之間的功能組成

基於16S rDNA擴增子測序和宏基因組測序數據,進行差異豐度分析。以無腐根的根際土做為對照進行了試驗研究。得到不同的植物類型在±DR條件下的OTU、非冗餘基因、KOs的差異情況(log2-fold change > 1和FDR值< 0.01)(圖2)。

圖2小麥和鷹嘴豆在+DR和- DR條件下的根際微生物組差異情況

比較了小麥和鷹嘴豆在+和-DR條件下根際微生物群落的分類和功能基因組成。結果表明,兩種作物的根際微生物群落在+DR和交替種植時具有高度的分類學和功能相似性,而在-DR條件下,小麥和鷹嘴豆根際微生物組組成和功能均有顯著差異。(圖3)腐爛根的存在及其物理、化學和生物特性似乎促進小麥和鷹嘴豆活根中更相似的根際微生物群落。


圖3小麥和鷹嘴豆在± DR條件下根際微生物群落的分類和功能結構比較。圖3a小麥和鷹嘴豆在±DR下富集OTUs和基因韋恩圖;圖3b ±DR條件下小麥(WHR)和鷹嘴豆(CPR)的根際土壤三元相圖;圖3c OTU和非冗餘基因PCoA圖

功能注釋

比較了不同根際土壤中微生物功能和物種水平的相對豐度,展示不同生態位有顯著差異且豐度最高的功能和物種。(圖4)

+DR與-DR條件下的具有相似的豐富基因功能,屬於「碳水化合物代謝」、「異種生物降解」和「膜運輸」的比例比-DR更高。根際微生物組中分配給遺傳信息處理的基因,如「複製和修復」和「核苷酸代謝」,在-DR組上調。

在−DR條件之下,鷹嘴豆和小麥根際微生物組之間的「碳水化合物代謝」基因數量相同,而鷹嘴豆根際在碳水化合物降解相關的功能上比起小麥更為豐富,而與碳水化合物合成功能(糖基轉移酶(GTs)相關的豐度更低。此外,鷹嘴豆根際與「膜轉運」和「能量代謝」相關的功能比例最低,這與它的最低豐度的主要活性轉運蛋白相關。

圖4± DR條件下微生物功能和屬水平的相對豐度

鷹嘴豆共生的根瘤菌

在短期土壤微生物組實驗中,以相同的鷹嘴豆品種在相同的土壤中進行了4周的另一個實驗,然後對收穫的根瘤組織的16S rDNA進行測序,鑑定鷹嘴豆共生根瘤菌(csrOTU),對±DR條件下共生根瘤菌的相對豐度進行統計繪圖。(圖5)結果顯示+DR下的生態位中csrOTU的含量是-DR下的10倍以上,在+DR範圍內(圖5),鷹嘴豆根際的csrOTU含量低於小麥根際和腐爛根系周際。

圖5鷹嘴豆共生根瘤菌在小麥和鷹嘴豆根際生長的相對豐度

大田評估

通過為期2年的田間試驗,研究了不同作物類型的根際微生物組合和盆栽研究中觀察到的腐爛根系對作物田間表現的影響。在同一土壤中種植小麥和鷹嘴豆,並保留和去除小麥的根殘。結果表明,小麥在- DR向+DR過渡期間產量的增加比鷹嘴豆更顯著。

活的腐根生態位土壤微生物基因圖譜

將宏基因組非冗餘基因與物種分類和功能資料庫(NR資料庫、KEGG資料庫、eggNOG資料庫、NOG資料庫、COG資料庫、CAZy資料庫和TCDB資料庫)比對。

圖6a稀釋曲線;圖6bKEGG注釋柱狀圖;圖6ceggNOG注釋柱狀圖

研究描述了土壤微生物微生物的多樣性和功能能力,結果證明腐根周際微生物的重要作用,腐根的存在使不同作物的根際微生物群系均勻化,腐爛根與良好的活根緊密接觸,並形成一個能降解植物根分泌物的活性微生物群系,可以通過土壤管理改良根系微生物功能,最終可以控制植物健康、生產力和糧食安全。提供受作物類型和系統理化特性調節的微生物熱點。

參考文獻

 Yi Zhou1,2, David R. Coventry1, Vadakattu V. S. R . The preceding root system drives the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rhizosphere microbiome  by Genome Biology,2020.

微生物組專題(最新) | 乾貨

菊粉通過部分恢復腸道菌群介導的瘦素相關通路,緩解ob/ob小鼠代謝紊亂  | 微生物專題

微囊藻毒素LR對淡水螯蝦的組織病理影響 | 微生物專題

查找病菌中與感染宿主相關的基因 | 微生物專題

Microbiome:利用土壤細菌群落預測土壤理化指標與土壤質量 | 微生物專題

相關焦點

  • SEL專題徵稿:「土壤微生物生態學」(Soil Microbial Ecology)|資訊
    來源:土壤生態學快報SEL公號(2020年4月3日)「土壤微生物生態學」(Soil Microbial Ecology)專題徵稿徵稿要求  土壤是有生命的,土壤微生物對土壤生命活動的維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根系分泌物:植物–微生物–土壤的調節媒介
    根系分泌物是植物向土壤歸還有機物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約為光合產物的20 %),是植物–土壤–微生物的重要聯結者,在養分循環、能量流動及有機物周轉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植物根系的分泌作用是其適應脅迫環境的一種重要方式,通過根系分泌作用,植物與根際環境進行著物質、能量與信息的交流。根系分泌物的組成變化反映了植物個體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狀況。
  • 南京土壤所在根際微生物與植物互作研究中取得進展
    植物生長過程中將分泌高達21%的光合產物進入根際微域,它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營養來源,影響植物根際的組裝過程。幾十年來,很多研究揭示了根際微生物中的典型功能類群,如共生根瘤菌、菌根真菌以及致病菌作用植物生長、健康的機制,而根際微生物群落水平如何影響植物生長發育過程鮮有報導,其主要難點在於根際微生物組成複雜、多樣,且與植物生長和健康密切相關,往往不是單個微生物種群。
  • 土壤修復技術:石油汙染土壤的植物與微生物修復技術
    微生物修復技術是利用土壤中的土著菌或向汙染土壤中接種選育的高效降解菌,在優化的環境條件下,加速石油汙染物的降解。國內外許多研究者對石油汙染土壤的微生物降解原理、影響因素、降解菌篩選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在應用高效降解菌修復汙染土壤時,修復的效果主要取決於微生物在不同汙染生態系統中的存活與性能,其生長限制因子包括與其他微生物的競爭、土壤環境條件等。
  • 王險峰:無氧發酵危害大,警惕微生物肥進入誤區!微生物、土壤與秸稈有氧發酵
    創新理論是植物營養免疫學,土壤微生物與植物營養同源,營養決定植物、土壤生態中的微生物活性和菌群平衡,微生物活性影響酶的活性和植物生理活性。土壤微生物通過分解土壤有機質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營養,同時為植物根系提供自由伸展和微生物繁殖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即維持土壤物理、化學和生物性平衡,並能抑制病原菌的繁殖與危害。
  • 【根際微生物】植物荷爾蒙對根際微生物的誘惑
    乙烯(ET)是一種揮發性植物應激激素,能透過充滿氣體和水的土壤孔隙進行擴散,對遠距離微生物具有有效招募作用。氰化物存在於3000多種植物中,包括重要的農作物,如玉米、小麥和木薯。在現代農業生態系統中,含氰作物品種常與豆科作物間作,有研究表明,氰化物能夠縮短植物胚芽休眠期,誘導幼苗產生乙烯(ET)。但很少有研究關注,含氰作物與豆科植物之間的化學聯繫。
  • 微生物百問百答-使用微生物肥料的作用
    三、使用微生物肥料可以減少農田有害物質嗎? 四、微生物肥料對前茬遺留在田間的除草劑有何作用? 一 使用微生物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抗病性能嗎?
  • PCE:南農沈其榮團隊根系分泌物驅動土壤-微生物-養分之間的反饋作用以響應植物的生長
    、細菌群落組成和功能的影響,以及受不同根系分泌物影響的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反饋作用。背景植物通過多種策略來適應和響應其環境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如向周圍土壤釋放根系分泌物,而根系分泌物可以通過改變作物的根際土壤理化環境或微生物群落特徵等來調節植物的表型,這種由植物引起的土壤特性變化進而影響植物性能的現象稱為植物-土壤反饋(PSFs)。此外,植物和微生物在根際的相互作用對植物養分的獲取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微生物在植物生命周期過程中的變化可能與植物養分需求的變化有關。
  • 森井土壤系列微生物產品對土壤抑病能力的影響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Baker等最先闡明了抑病型土壤的概念:即使病原微生物存在於土壤之中,且環境因素與宿主植物等條件滿足時,但也無法對植物造成危害或者危害很小的土壤;與之對應,非抑病型土壤通常用來表示易於引起植物發病的土壤,又名導病型土壤[1]。抑病型土壤是土壤健康的表徵,能夠起到支撐土壤生態系統物質生產和維持土壤環境質量的作用,對保障植物健康具有重要意義[2]。
  • 土壤微生物在農業生產中的五大應用
    它通常分為兩類,一類稱自養細菌,它有同化二氧化碳的能力,所以這個種群的作用是直接影響土壤的理化性質,平衡土壤的酸鹼度高低。另一類稱異養細菌,這一類細菌通常都是以和作物共生的狀態存在,對作物生長有直接促進作用,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等,具強大的固氮作用,產生明顯的增產效果。
  • 土壤微生物,看了你就是專家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微生物科研人員開展了大量的基礎與應用研究,主要包括土壤微生物生態學、根際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機理與養分循環、土壤生化活性和土壤酶、微生物肥料等有益農業微生物應用研究。在國際上對土壤微生物逐步重視的形勢下,我國土壤微生物學也應該有新的發展計劃。首先,開展土壤微生物生態系統時空變化規律的研究。
  • 「土壤微生物」14大作用!一定要看!
    今天的主題想說大家在施用有機肥時一定要注意土壤微生物!那麼為什麼這麼說吶?看了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一、 先認識有益土壤的微生物的類別:有益土壤微生物除了轉變有機質為肥分之外,它對促進植物生長貢獻很大,依其功用來分類,可略分如下:1、 固氮菌群:固態自然界氮分子為氮源,製造肥份。
  • 理解了土壤微生物,才叫懂得有機農業!
    只有維持住一定量的微生物,才能改善作物養分供應,土地才有能力向農作物提供營養元素、生長物質、調控其生長,達到提高產量和品質,減少化肥使用,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也就是說,一旦實施有機農業,就要進行微生物的輸出,只有讓微生物進行土壤救助,我們才可以減少農藥化肥的濫用,才能將那些已經被損害的土地重新拯救回來!
  • 健康的土壤具有哪些特徵?健康的土壤對植物有哪些好處?
    我們知道,要保證我們身體的健康,我們要吃各種各樣的食物保證營養供給。植物也一樣,它們健康生長也需要營養,它的營養來源便是空氣、水、土壤和陽光。前三者提供植物生長的基本營養要素,如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氮以及土壤中磷、鉀、鈣、鎂等,陽光則是植物生長的動力,植物通過自身的合成能力,利用光能將以上生產要素合成為自身的組成部分,形成了我們所說的農作物和農產品,這是人和動物的食物來源,而微生物貫穿在植物、動物和人之間,進行殘餘有機物的分解與利用。
  • 氣候變暖影響森林土壤微生物多樣性
    中國氣象報實習記者吳婷 記者徐文彬報導 近日,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周集中研究組發現了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森林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受溫度調控的規律,即微生物也遵循生態代謝理論。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自然》出版社的綜合性子刊《自然·通訊》上。
  • 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學最新綜述
    、養分循環和植物生產力維持等相關土壤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更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此外,在大的空間尺度上,地上-地下和根際-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在驅動土壤微生物多樣性上具有重要作用(圖2)。例如,地上植物的分類和功能特性有助於解釋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多樣性和群落組成的分布模式,但尚不清楚地上植物性狀在土壤微生物分布中起著何種作用。最近,Ramirez等提出植物物種可能預測大尺度地下微生物群落的組成可能與這些植物的地下性狀(例如根)有關。
  • 土壤酸鹼度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我們利用PH3000土壤酸度計做測試,對植物生長過程中,pH酸鹼度值對其產品的影響做分析: 1.酸鹼度對植物影響的討論  酸鹼度對植物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大體上分為對外部環境影響與對植物體自身影響,為確定其中主要因素,現已將千餘粒小麥種子分為PH= 4、4.5 、5 、5.5、 6、 6.3、 7 、7.5、 8  9個梯度進行育種,每區域100
  • 「微生物肥料」和「微生物菌劑」有區別嗎?
    微生物肥料:含有特定微生物活體的製品,應用於農業生產,通過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增加植物養分的供應量或促進植物生長,提高產量,改善農產品品質及農業生態環境。微生物肥料包含微生物接種劑(農用微生物菌劑)、複合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機肥。
  • 【群落微生物專題】開篇:微生物主宰世界,細菌奴役人類
    千萬不要小瞧這些微生物,看著肌肉結實的壯小夥,感冒病毒「一伸胳膊」就束手就擒了。啥?還有朊病毒和類病毒沒介紹?咳咳,超綱啦,考試不考...從土壤到人體腸道,從火山口到深海,它們無處不在眾所周知,土壤中蘊含著大量的微生物,土壤滿足微生物生長的各種條件,是天然的培養基。不同地區、同一地區不同時間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結構差異也是巨大的。以細菌為代表的微生物,在元素循環和能量代謝方面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 新知| 落紅化泥更護花——每克土壤中數以億計微生物,到底有啥用?
    交匯點訊 剛剛過去的第七個「世界土壤日」主題為「保持土壤生命力、保護土壤生物多樣」。土壤猶如地球的皮膚,其中蘊藏著細菌、真菌等海量的微生物,什麼是有生命力的土壤?土壤中的微生物有何作用?為何要關注土壤中的生物多樣性?近日,《科技周刊》記者採訪到高校科研院所相關專家,探索「地球皮膚」中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