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法正式落地 個人海外代購們何去何從?

2020-12-15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北京日報

經歷2018年最後一波瘋狂促銷後,代購們迎來了一個特殊的新年。從昨天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正式實施,以往靠「人肉」通關帶貨的微商們,都將成為電商經營者中的一員,需要辦理市場主體登記,履行納稅義務。代購們將何去何從?目前,由於還沒有更具體的實施細則,不少代購依舊在觀望。

代購被戴「緊箍咒」

「伴隨2019年電商法的實施,所有商品都大促清倉,很多商品滿減後都是在虧本售賣,寶寶們請抓緊最後的囤貨機會。」「畢竟2019年電商法正式實施後大部分產品售價都會提升,更別說像這樣虧本了,所以要囤貨的寶寶就抓緊機會!」……去年年底,不少代購店都做起了清倉甩賣,網友們也紛紛囤貨,因為從2019年起,代購生意恐怕沒有以前那麼容易了。

2019年1月1日起,電商法正式實施,其中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依法履行納稅義務。電商法還明確了電子商務經營者的定義,即通過網際網路等信息網絡從事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包括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平臺內經營者以及通過自建網站、其他網絡服務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經營者。

這也意味著,此前處於法律盲區的個人海外代購將受到約束,納入監管範疇。無論是在微信朋友圈裡賣貨,還是在直播平臺帶貨,抑或是在淘寶開代購店,都將被列為電子商務經營者。根據電商法,經營者一旦違規最高罰款200萬元。

對於代購群體來說,這個冬天並不平靜,代購被查屢有發生,讓這個群體繃緊了神經。去年11月初,一家名為「TSHOW 進口服飾」的淘寶店店主甚至進了監獄。「各位親,請原諒我的不辭而別,我現在廣州女子監獄,因為這個店鋪做進口代購被判刑十年,並處罰金550萬元……」店主遊燕在道歉信中寫道。根據廣東高院終審,遊燕走私價值1140餘萬元的服飾,偷逃應繳稅額300餘萬元。法院判決遊燕犯走私普通貨物罪,判刑10年,並處罰金550萬元。

代購商品質量將更有保障

由於不受法律法規約束,微商憑藉低門檻、高回報的特點,吸引越來越多人入行。業內數據顯示,近幾年我國微商行業人員數量迅猛增長,2014年至2017年,我國微商從業人數從752萬人增至2018萬人。

但代購行業的日漸壯大,也滋生了許多問題。偷漏稅、假貨泛濫、個人信息洩露、售後推卸責任……在微商的爆發式「野蠻生長」中,消費糾紛層出不窮,消費者在交易中一直處於弱勢一方。

電商法為代購亂象開出了「良方」。今後,代購必須持有採購國和中國雙方的營業執照,依法履行納稅義務。此外,銷售食品的還需辦理相關食品流通許可;沒有中文標籤的產品,未通過國家認證,也不能在網絡平臺銷售。

但將海外代購納入經營者範疇後,一定程度上壓縮了代購的利潤空間。不少消費者擔心,今後找代購買東西要掏更多的錢了。一些代購店鋪在年終清倉甩賣時,就透露了2019年要漲價的信號。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億達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認為,從長遠發展來看,法律的出臺將使現階段處於監管盲區的海外代購有章可循,代購的違法成本將會增加。對於消費者而言,商品價格可能會上漲,但一定是利大於弊,這樣不僅商品質量可以得到保證,在售後維權等環節,消費者的權益也會得到保護。在他看來,海外代購市場不僅不會沒落,相反會在法律的框架內良性有序地發展。

微信朋友圈代購如何監管?

新年來臨,代購們也需要尋找新出路,是走還是留?目前,大部分人依舊在觀望。

作為電商法的配套政策,去年12月初,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關於做好電子商務經營者登記工作的意見》,其中提到,電子商務經營者申請登記為個體工商戶的,允許其將網絡經營場所作為經營場所進行登記,此外,允許將經常居住地登記為住所。但以網絡經營場所作為經營場所登記的個體工商戶,僅可通過網際網路開展經營活動,不得擅自改變其住宅房屋用途用於從事線下生產經營活動並應作出相關承諾。

令部分微商困擾的是,平時只在微信朋友圈發發商品信息,沒有固定的經營場所和網址,應該如何進行工商登記?

董毅智分析,微信朋友圈的微商是貫徹新電商法的難題之一,也是推出電商法的意義之一。「從相對私人的圈發展到商業化,界限逐漸模糊之後,如何監管的問題就拋了出來,但這也是本次電商法進步的一點,就是依然將其納入到了監管範圍,更多地從交易實質出發,而不限制於微信朋友圈的定義,著力於市場安全對其進行規範。」他認為,「難度肯定是有的,但是並不是沒有可操作性。」

《意見》表示,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結合地方實際做好貫徹落實,細化實化工作措施。2018年12月19日,杭州市市場監管局發布公告,對《杭州市電子商務經營者市場主體登記辦法》公開徵求意見,其中表示,營業所在地不在杭州地區,但通過杭州地區電子商務平臺從事電子商務活動的電子商務經營者可選擇在杭州辦理市場主體登記。這意味著,在淘寶開店的商家即使不在杭州,也能在杭州進行工商登記,但也有人擔心,這種跨地區監管在操作上會有難度。目前,該辦法已完成徵求意見,還未正式出臺。

法規提高準入門檻後,代購行業將加速洗牌。電商從業者分析,規範化的跨境電商將迎來新機遇,此前因代購引發的假貨泛濫、打價格戰、客源流失等問題將得到改善。(記者 馬婧)

相關焦點

  • 《電商法》來了!海外代購還能不能行?
    有聲音稱,《電商法》落地,海外代購「壓力山大」,那麼海外代購究竟將受到怎樣的影響?代購時代真的要終結了嗎? 多數代購需工商登記可以發現,讓代購一族感到有壓力的,主要是《電商法》所規定的電商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當依法履行納稅義務」等條款。
  • 今年起電商法落地 你朋友圈的代購微商還好嗎?
    2019年元旦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正式實施,以往靠「人肉」通關帶貨的微商們,都將成為電商經營者中的一員,需要辦理市場主體登記,履行納稅義務。為了規避風險,一些代購暫時關閉了朋友圈,而更多的代購微商轉入「地下」,在朋友圈啟用限流、降權,甚至變身文案高手、靈魂畫師。
  • 《電商法》落地48小時,有代購因朋友圈發廣告被封號
    2019年1月1日起,首部電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上遊新聞記者注意到,電商法對電子商務的範圍進行了明確的定義,包括了通過網際網路等信息網絡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並將代購和微商明確納電入商法的監管範圍。那麼,《電商法》實施兩天來,給代購帶來了哪些衝擊?
  • 電商法落地後,朋友圈代購們如何了?淘寶、唯品會跨境購或迎新生
    今年1月1日起,讓微商、代購們瑟瑟發抖的《電商法》正式開始實施,這就意味著代購、微商將會受到更加嚴格的監管。隨著新規的正式實施,個人代購、刷單、大數據殺熟、捆綁銷售等頗受輿論關注,紅麥輿情監測系統顯示,微博帳號「央視財經」成了傳播該事件的影響力意見領袖。
  • 1月1日起電商法正式實施 個人代購必須持有營業執照
    你「海淘」將有大變化↓ 「代購」們要緊張了1月1日起,經過多次公開徵求意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將正式實行,這也是近期的熱點話題之一。消費者很關心的就是《電商法》中對個人海外代購的限定,對於個人海外代購出臺了哪些規範?這些會給海外代購帶來哪些具體影響?
  • 《電商法》實施後,代購業將何去何從?
    作者:harry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前後歷時5年,3次公開徵求意見、4次審議之後才出臺的《電商法》,於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不過,這一法令剛開始實施,其成效尚待時間驗證,尤其是對代購行業的影響依舊難以估量——儘管根據電商法,個人代購被納入電子商務經營者的範疇,需要辦理市場主體登記,而跨境電商平臺需要報送商家的身份信息和納稅相關信息。代購行業在2019年將何去何從?
  • 《電商法》落地48小時代購眾生相:朋友圈段子手出沒,有人因發廣告...
    2019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電商法》實施兩天來,給代購帶來了哪些衝擊?它究竟改變了什麼?上遊新聞記者帶您聚焦《電商法》正式落地的48小時,代購們的眾生相。2019年1月1日起,電商法正式實施,其中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依法履行納稅義務。這也意味著,此前處於法律盲區的個人海外代購將受到約束,納入監管範疇。無論是在微信朋友圈裡賣貨,還是在直播平臺帶貨,或是在淘寶開代購店,都將被列為電子商務經營者。
  • 電商法實施後還能不能代購
    今天,《提問2019》欄目首篇,讓我們聚焦活躍在朋友圈等社交平臺上的代購們。  統籌: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陳詩昂  採寫:  河南商報記者   楊桂芳 陳薇  千呼萬喚始出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簡稱《電子商務法》)於1月1日起正式實施。
  • 電商法落地 代購行業將加速洗牌 有微商為躲監管改用英文賣貨
    這意味著,此前處於法律盲區的個人海外代購將受到約束,納入監管範疇。無論是在微信朋友圈裡賣貨,還是在直播平臺帶貨,抑或在淘寶開代購店,都將被列為電子商務經營者。根據電商法,經營者一旦違規最高罰款200萬元。部分代購表示,由於暫時還不知道「登記」等規定如何具體操作,打算暫時「觀望」一下。
  • 電商法落地已滿月,淘寶代購和商家平臺們都還好嗎?
    電商發展迎來了有法可依、全面法治的時代。如今,《電商法》落地滿月,那麼這則法律的「威力」究竟如何?成效如何?代購部分考慮退出從2019年1月1日起,我國電商領域首部綜合性法律《電商法》正式實施。根據中國海關對個人攜帶物品的規定,進境的免稅額度為5000元,化妝品、護膚品稅率為30%~60%,箱包、圍巾等紡織品稅率為30%。新《電商法》實施以來,想像以前那樣抱僥倖心態帶貨回國的代購們,越來越難「逃稅」。許多代購表示,上海、廣州、深圳等海關口岸都陸續開始嚴查代購「偷稅」。
  • 注意啦 淘寶客、微商、海外代購們注意啦
    電子商務法2019年1月1日正式執行;全國數百萬的淘寶賣家們、微商代購們、海外代購們將面臨一場大挑戰...北京時間2018年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正式表決通過【電子商務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數百萬淘寶賣家將何去何從根據電子商務法第十五條規定:經營者必須在店鋪首頁顯著位置,公示營業執照信息。
  • 電商法實施後代購陷恐慌 女代購:我不做了,心累
    中國電商在沒有直接法律框束的政策紅利下狂奔近20年,醞釀六年的《電商法》靴子落地。一方面,代購和電商假貨橫行的亂象開始以法律的效力被整治,法律的覆蓋也讓之前處在灰色地帶的代購行業,有了合法化的轉型渠道。
  • 電商法即將實施,微商代購們都要交稅了
    鈦媒體註:我國電商領域首部綜合性法律《電子商務法》(下稱電商法)將於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也就意味著,一般經營規模較大、頻率較高的職業代購,都應登記為市場主體,取得相關許可,並且需要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等稅款。對個人代購來說,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她們的管理成本和稅務成本都將直接上升。
  • 電商法提高了電商門檻,淘寶代購和平臺店家們怎麼辦?
    2019年,對於電商來說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年份,轉型成為了關鍵詞。因為,2019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它是我國電子支付服務者的責任和義務的首部綜合性法律。讓電商迎來了有法可依、全面法治的發展時代。也在無形之中樹立起了行業的門檻。
  • 電商法來襲,代購們可不可以不涼涼~
    2018年8月31日,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中國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正式出臺!瞬間在代購圈裡炸開了鍋,是什麼讓代購的小哥哥、小姐姐們如此緊張?紛紛呼籲自己的寶貝客戶們早日囤貨?原來從2019年1月1日以後,代購們就必須辦理營業執照了,而且是海外和國內都必須辦理,並且要進行相應的繳稅,偷稅漏稅會承擔刑事責任,並且在沒有品牌授權書的情況下,部分商品是不可以在平臺上進行銷售的哦。
  • 不僅僅是微商代購,《電商法》會帶來什麼行業劇變?
    作為我國首部電子商務領域的綜合性法律,電商法對於公眾關心的個人代購、微商、刷單、大數據殺熟、捆綁搭售等行為都做了具體而詳細的規定,給此前長期野蠻生長的電商行業戴上了「緊箍咒」。簡言之,就是之前電商遊戲規則平臺說了算,現在的電商規則國家說了算。該法的施行標誌著電商領域正式告別野蠻生長時代。
  • 《電商法》落地擠壓生存空間 代購們年關難過
    儘管新頒布的《電子商務法》釋放了一個明確的信號:提高準入門檻,杜絕個人代購行為,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代購們的路,但充滿智慧的代購們和急需代購的「剁手族們」,總能夠通過各種方式成功交易。而在淘寶上,一些代購的店鋪甚至在盤算著漲價。「如果被徵稅,商品可能漲價」被回復給每一個諮詢的買家。
  • 《電商法》實施後淘寶代購現關店潮 跨境電商銷量增幅明顯
    今年1月1日起,我國電商領域首部綜合性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正式實施。今後,從事個人代購、微商也須依法辦理工商登記,取得營業執照,依法納稅,違法將面臨著最高200萬的罰款。
  • 個人代購不是法外之地
    隨著代購興起,越來越多的海外消費品走進尋常百姓家,帶出一個萬億級市場。今年「十一」長假期間,上海浦東機場加大了對遊客海外購物的檢查力度,一度引發代購圈恐慌。許多人認為,這是海外代購將被強化管理的一個信號。
  • 這個月,「人肉代購」們都忙啥?
    ,個人代購「大限」將至  這個月,「人肉代購」們都忙啥?前不久出臺的《電子商務法》將於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今年29歲的莉莉內心很忐忑,她的身份,就是俗稱的「人肉代購」。她坦言,在明年1月1日之後代購生意肯定會受影響。揚子晚報記者發現,當前,很多代購已經開始著手尋找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