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知識進校園,傳統文化潤心靈,讓課堂活起來

2020-12-15 樂活陝西

自教育部門發起更好地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中華人文精神,讓國學教育更好的惠及少年兒童倡議以來,各中小學將研學旅行納入了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社會實踐活動計劃,各大博物館、旅遊景區等也利用自身資源積極展開研學旅行的產品設計,湧現出了一大批代表陝西本土文化的研學旅行目的地,曲江樓觀景區就是其中一個。

3月26日上午,曲江樓觀景區的工作人員走進航天城第二小學、新知小學等學校,為孩子們帶去了一堂生動有趣的室內研學課。

大約2500年前,先哲老子在樓觀講述《道德經》五千言,奠基下了深厚的傳統文化。道家的文化深深影響著後輩兒孫,陶冶情操、溫潤心靈。

課堂上,工作人員向孩子們介紹了樓觀景區的研學項目,並現場一一演示了古代「複製技術」——雕版印刷、古法造紙等具有代表性的體驗項目,讓孩子們嘆為觀止。

看完現場演示,工作人員邀請現場的學生上臺親自體驗,讓孩子們可以零距離地感受古代人民的勞動智慧。刻好字的雕版塗上油墨,再用宣紙拓印,一張《道德經》節選就成功地被印刷出來了;用抄紙器輕輕抄起紙漿,吸乾水分之後慢慢揭下,一張完整的紙就做好了;根據圖紙的詳細步驟,一步一步搭建鬥拱,拱託著鬥,鬥託著拱,層層疊疊,一件建築藝術品就完成了!

此外,孩子們還自己動手做毛筆、用顏料在扇面上繪畫漂亮的圖案,每一個項目都讓孩子們驚喜不已、拍手叫好。短短的一堂課下來,不僅讓孩子們零距離地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這種注重體驗和動手能力的方式也讓課堂「活了起來」,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

在遊中研、在研中學,走近傳統,觸摸歷史,增長學識,曲江樓觀景區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研學團體成立專門的講解團隊,為孩子們的研學之旅提供優質、細緻的講解服務,感受輕鬆愉悅的研學氛圍。

據了解,此次「國學知識進課堂」活動接下來還將走進西安市區更多的中小學校,讓越來越多的學生體驗到傳統國學的魅力。

(編輯:昕語梅話)

相關焦點

  • 上海楊浦國學課程進校園,弘揚民族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發展孕育而來,學習傳統文化是一個潛移默化的複雜過程,需要不斷積澱,需要在傳承中創新。楊浦區各學校積極開設國學課程,讓傳統文化在廣大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一針一線指上生花    二十五中學的拓展課之一手工布藝課,是嘗試以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為切入點,著眼於學生技術素養和藝術素養所構建的「布藝」高效課堂。
  • 煙臺市蓬萊區深度推進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
    近年來,煙臺市蓬萊區傳教融合,通過榜樣引領、道德模範典型進學校等活動,發揮模範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以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為載體,不斷完善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育人功效。一是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生行為規範相結合。
  • 培養具有教學能力的國學師範生,進課堂、進校園、進教育機構!
    為響應全國政協「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的政策方針,全國各地的傳統文化教育得到了更深入的落實
  • 「文化校園」:讓每一面牆都「說話」
    近年來,運河中學秉持建設文化校園的理念,以優秀的校園文化建設營造高品質的書香校園,把符合新時代需要的文化因子不斷注入成長的心靈,為新時代培養合格的人才。同時,倡導「寫好字、讀好書、做好人」,開展系列國學經典讀、誦、吟、唱等活動,塑造高尚人格。  再次,把經典文化送出校門,在行動中踐行傳統文化。與邢樓鎮「向日葵讀書點」開展結對幫扶助學活動,帶領鄉村孩子讀誦國學經典。到社區敬老院以及養老服務中心為孤寡老人讀誦、表演國學經典。此外,還在校園網上開闢孔子學堂網絡課堂,以新媒體引導學習經典。
  • 秦州區文化館「傳統文化進校園非遺文化進課堂」活動走進太京鎮窩...
    在秦州區文化館組織的「文化潤童心 經典永傳承」傳統文化進校園非遺文化進課堂活動現場,窩駝學校孩子們剪剪紙、練書法、畫國畫、彈古琴,好不熱鬧。在活動啟動儀式上,太京鎮窩駝學校校長黃應軍說:「學校是文化的聚集地,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走進窩駝學校,必將在傳統藝術薰陶中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和人文情懷,豐厚學生的文化底蘊,掀起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潮。」
  • 廣場路小學開展國學經典誦讀展演暨傳統文化課題成果展示活動 用...
    近幾年來,學校經過多方面的探究,尋找到了一條教育孩子成才必先成人有效途徑,那就是加強國學經典教育,將經典誦讀課程化,讓書香浸潤孩子的童年。  誦讀經典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專注力和學習的效率,學校期待著學生們在書香校園的浸潤下,通過學習國學經典塑造人格,做中華傳統文化的踐行者和傳承者。
  • 讓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
    學生們對家鄉本就有親切感,對由故鄉文化中生成的校本課程也喜聞樂見,自然容易獲得良好的育人成效。  將優秀的晉商文化有機地融入課堂教育教學中。課堂是文化育人的主陣地。在晉商文化進校園活動中,學校要注重在國家教材中挖掘、在校本教材中提升,在各門學科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把弘揚優秀文化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把晉商文化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等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比如說美術課教學教師就可以把晉商大院中石雕、楹聯、碑帖等眾多藝術瑰寶有機地滲透進來,使學生掌握美術知識的同時也充分感受到晉商文化的魅力。
  • 「國學精粹」,慧海拾遺,讓中國傳統文化活起來
    摘要:中華盛視網以展示中華五千多年來的傳統思想文化學術為主,讓中國傳統文化活起來。國學一詞由來已久,早在《周禮》《漢書》《後漢書》《晉書》等典籍中就已提及,但此處的國學是指「國立學校」,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太學」「國子監」等。
  • 平輿:戲曲進校園 傳統文化「潤」童心
    駐馬店日報訊(通訊員 王 政)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的傳播和普及,豐富在校學生的課餘文化生活,7月28日下午,平輿縣絲弦道非遺傳承保護中心走進平輿一中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將戲曲藝術融入校園文化建設,讓青少年近距離接觸戲曲文化,感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共200多名師生參加了活動。
  • 推進傳統文化進校園 讓孩子學習傳統文化很重要
    詩歌朗朗上口,又有節律,讀起來能調節身體,還能調節心情,孩子們會很喜歡。必須把教材建設這件事做好。  第三,建設校園文化。如何讓校園成為學生們學習、交流和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樂園?這是教育部一直探索的課題。我們正在做的一項工作,是把戲曲、傳統舞蹈、書法等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要素引入校園,目前取得很大進展。未來,還要進一步做好這件事。
  • 第三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校長論壇在昆明舉行
    國學匯訊:2020年12月1日,第三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校長論壇在昆明市武成小學度假區華夏御府校區舉行,來自昆明萃智教育集團、武成小學度假區華夏御府校區、國學匯、海貝中英文小學、雲南大學、大理大學、新華衛視、雲南道德大講堂、悅古道今讀書慧、雲南中道創業就業基金會、繼光書院、深圳市書童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濟源市濟水中心學校等學校和傳統文化機構負責人約150多人一起參加了本次論壇
  • 2018成都市傳統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走進成都十七中
    6月15日,成都市廣播電視臺少兒頻道、成都古琴文化學會文藝志願服務團組織的「天府文化•古琴吟誦」2018成都市傳統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走進成都十七中,該校初一年級全體師生參加了此次活動。  活動由豆豆哥哥和小菲姐姐主持,在齊唱琴曲《酒狂》中拉開了序幕。
  •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走進東崗小學 「美猴王」攪熱校園
    9月15日上午,作為「文化蘭州全民共享」系列活動之一,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在蘭州市城關區東崗小學生動開場。當傳統文化以更加接地氣的方式走進校園,走進孩子們,歡天喜地的掌聲和一張張笑臉讓文化浸潤的土壤變得更加有溫度,更加有熱度。 當天上午,活動以開場歌曲《不忘初心》進入主題,優美的旋律唱響校園,孩子們沉浸其中,感受藝術魅力。隨後,相聲《報菜名》《武魂》《猴王模仿秀》等節目令同學們大開眼界,小朋友們樂翻了天,表演結束後小朋友們還戀戀不捨:「猴哥你別走!」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皮影戲走進小學課堂
    圖為市第76 小學的學生正在體驗皮影戲。4月26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陝西華縣東陽鄉農民魏金全來到市第76 小學,為學生們表演皮影戲。魏金全老師用皮影戲的形式,講述了成語按圖索驥的故事,孩子們在臺前笑得前仰後合。幕後,一個個人物道具在老師的操作下,活靈活現。市第76 小學王裕城第一次看到皮影戲,他說,用左手和右手配合起來就能講述一個故事,感覺非常的神奇。
  •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走進東崗小學「美猴王」攪熱校園
    9月15日上午,作為「文化蘭州全民共享」系列活動之一,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在蘭州市城關區東崗小學生動開場當傳統文化以更加接地氣的方式走進校園,走進孩子們,歡天喜地的掌聲和一張張笑臉讓文化浸潤的土壤變得更加有溫度,更加有熱度。 當天上午,活動以開場歌曲《不忘初心》進入主題,優美的旋律唱響校園,孩子們沉浸其中,感受藝術魅力。隨後,相聲《報菜名》《武魂》《猴王模仿秀》等節目令同學們大開眼界,小朋友們樂翻了天,表演結束後小朋友們還戀戀不捨:「猴哥你別走!」
  • 加快傳統文化進入校園,國學臺APP重磅登陸各大手機應用市場
    為配合教育部傳統文化進校園的號召,CETV中國教育網絡電視臺國學臺不僅率先多平臺開啟國內24小時傳統文化網絡直播與傳統文化師資培訓等國學臺空中課堂為廣大師生奉獻最全面最系統的傳統文化課程,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藉助5G網際網路技術更好的走進校園、走進全國廣大大中小學師生!
  • 全民學國學 | 《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電視訪談》首期來啦!
    上下滑動查看磁縣教育體育局局長趙志強談學習《傳統文化十二講》體會與做法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歷經歲月滄桑,日久彌新,越來越煥發出它的魅力和活力。通過學習劉餘莉的傳統文化十二講以及開展國學經典進機關、進校園活動,感悟良多,受益匪淺。
  • 國學經典悄然回歸蕪湖課堂 學生古詩文教育成為必修課
    ,記者從蕪湖市教育局獲悉,近年來蕪湖在全市中小學校園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注重以優秀經典文化浸潤師生心靈,國學經典悄然回歸課堂。據介紹,目前該區擁有省經典導讀試點學校3所,市經典導讀實驗學校11所,這些學校以經典文化浸潤師生心靈,營造校園書香。在北塘小學,不僅建設了"經典誦讀長廊",而且開闢了"經典誦讀角",使學生感受到潤物無聲的文化薰陶。   "近兩年,蕪湖市每年都要舉辦一系列經典誦讀活動,用雅言傳承文明,讓經典潤養人生。"
  • 淮北將傳統文化融入課堂 校園」德育牆「引導學生積極向上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淮北市多年來重視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將傳統文化融入課堂,創新開發「德育牆」,重溫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該校牆壁文化繪製了《論語》《詩經》等國學經典內容,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每天都吸引著不少同學駐足觀看。   近年來,淮北市各中小學校拓展空間開發牆壁課程,讓校園的每面牆壁會說話,每面牆壁能育人,讓牆壁成為一部五彩的百科全書。
  • 天水市伏羲路逸夫小學開展國學進校園」系列活動
    」 「國學進校園」系列活動,受到了學校師生的積極響應,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天水市伏羲路逸夫小學「小學教育文化周」 「國學進校園」 與即將舉行的以「夢想、發展、傳承、創新」為主題的68周年校慶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活動內容豐富、健康,氛圍和諧、輕鬆,風採展示全面、多樣。在社會上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天水書畫研究院、伏羲琴社、伏羲科技文化研究會、明德書院、天水華夏藝術館、國馥茗茶葉城都參與了當日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