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籤字不手術」的規矩要改了 民法典:患者「明確同意」即可

2020-12-22 騰訊網

2020年6月,北京的吳女士需要入院手術,可家人都不在京,沒有家屬籤字,醫院拒絕做手術。雖然吳女士的家人後來趕回北京,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但患者家屬認為不如立刻手術的效果好,遂以此向醫院索賠。

院方代表則認為,沒有患者本人及家屬籤字,且患者的情況不屬於生命垂危,故按照法律規定,其不能進行手術。

後經調解,吳女士家屬表示明白了醫院不立即做手術的原因,但無法理解,認為法律是死的、人是活的,醫院不近人情。雖然患者最後撤訴,但是醫患雙方終未能握手言和。

類似由「不籤字不手術」引發的醫患糾紛遠不止一例。

一名產婦因難產生命垂危,鄰居將其送往醫院,面對身無分文的產婦,醫院決定免費收留產婦入院治療。但由於丈夫不在身邊,無法在剖腹產手術同意書上簽字,焦急的醫生、護士束手無策,3個小時後,醫生宣布產婦搶救無效死亡。

事情發生後,當事醫院承擔了巨大的社會壓力。有人說「不籤字不手術」是「霸王條款」,還有人指責醫院,沒有盡到救死扶傷的責任。那麼,為什麼醫院非要等患者或者近親屬籤字後才能做手術呢?難道不籤字就做手術不可以嗎?

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了解,什麼是患者的知情同意權。

患者知情同意權是指,在診療活動中具備意思表示能力的患者,在非強制狀態下充分接受和理解各種與其所患疾病相關的全部真實診療信息,在此基礎上對醫務人員制定的診療計劃結合自己的實際,自願做出選擇的權利,包括知情權和同意權。

患者對自身正常或非正常的肢體、器宮、組織擁有支配權,醫務人員不經患者同意、家屬籤字不能隨意進行處理,否則將觸犯法律。

我國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五條規定,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書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書面同意。醫務人員未盡到前款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不過在實際生活中,若患者已生命垂危需要緊急手術,而其家屬無法及時趕到,則有可能貽誤病情,極易引發新的醫療糾紛。

即將於明年1月1日實施的民法典對侵權責任法中的醫療損害責任相關條款進行了修改,其中對醫療機構告知義務的修改成為亮點。

之前侵權責任法要求醫務人員在對患者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時,應當向患者或近親屬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且需取得患者或近親屬的書面同意,以此來保障患方的知情同意權。

此次修改之後,民法典規定的告知形式不再限定於書面告知,而是要求醫方具體說明,患方明確同意,這就解決了前述案件的尷尬局面。同時,這意味著,醫務人員可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口頭、錄音、錄像等形式,在經過具體的說明後,取得患者或其近親屬的明確同意,即符合法律規定。這在患者危急情況下,將更有利於保護患者的生命健康。

第一千二百一十九條 【醫務人員說明義務和患者知情同意權】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具體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明確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明確同意。

醫務人員未盡到前款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民法典要求醫務人員的告知義務由「說明」改為「具體說明」,看似減輕了醫療機構的告知義務,實際上是對告知提出了更高要求,強化了醫生對患者的說明告知義務。

所以,醫護人員在告知過程中應更加耐心、客觀、以更能讓患者了解的方式去和患者溝通交流,尊重患者的自主決定權,以取得患者的實質性的同意。同時,這種同意必須是「明示」的意思表示,不能被推定和默示認定。

「央視社會與法」提示

民法典的出臺不僅平衡了醫患雙方的權益,而且最終更好地保護了患方的合法權益,對醫療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來,民法典將切實守護人民群眾的美好幸福生活,讓醫者多一份關心,讓患者多一份理解,共同構建和諧、健康的醫患關係。

參考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檢察日報正義網、北京日報客戶端

本文經由法磁科技編輯上傳,圖文轉載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之用,禁止用於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繫。

相關焦點

  • 家屬不在本地手術同意書朋友可以籤字嗎
    有些人隻身在外地工作,做什麼事情都要靠自己,身邊沒有親人。在生病做手術的時候需要家屬籤手術同意書,但家屬不在身邊的時候,有些人想要找朋友籤字。那麼家屬不在本地手術同意書朋友可以籤字嗎?小編為您整理了以下相關資料。
  • 五種情形不必親屬籤字即可搶救患者
    緊急情況經批准的醫療措施醫院不擔責  「解釋」首先明確了適用範圍,除了診療活動外,同時將醫療美容也納入醫療損害責任糾紛範圍。  而對於現實中是否「親屬籤字才手術」的爭議,「解釋」做出了明確說明。最高法負責人介紹,侵權責任法規定了緊急情況下醫療機構實施緊急醫療措施的內容,但實踐中對於如何認識該條中「難以取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同意」以及緊急救助情形下的責任承擔問題分歧較大。對此,「解釋」列舉了五種情形,可以認定為侵權責任法規定的不能取得患者近親屬意見:近親屬不明的;不能及時聯繫到近親屬的;近親屬拒絕發表意見的;近親屬達不成一致意見的;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 朋友做手術,自己冒充家屬幫籤字,萬一手術出事了,要負責嗎?
    我們都知道做手術,都需要籤字一大堆同意書,告知書。這是因為根據我國現有法律規定,醫務人員在診療活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書面同意;而這個同意,根據規定,本人意識清楚的是可以自己同意,如果意識不清楚,或者不方便向患者本人說明的,是應當向近親屬說明的。否則因為沒有告知,造成損害了,醫療是需要承擔賠償責任的。
  • 妻子宮外孕出血丈夫拒手術 醫院報警後才同意籤字
    9月28日,一篇名為「老婆宮外孕要死了丈夫卻不讓手術?文章稱,海南省樂東縣人民醫院要為一名宮外孕女子動手術,但其丈夫拒絕手術,最後醫生報警110,男子才在手術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昨天,當事醫生黃永群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稱,「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因為家屬的不理解而失去挽救患者生命的機會,會愧疚一輩子。假如類似的情況再發生還是選擇救人」。
  • 法律對手術籤字究竟有何規定?看看專家怎麼說
    這主要是根據醫療行業專家共同體形成的技術共識以及基本倫理原則,由醫務人員根據每一個患者的具體情況作出臨床判斷。當醫生判斷患者具有剖宮產手術指徵時,就進入第二個方面的考量,即患者本人的意思表示。在患者理解醫生對病情、風險、手術方案等信息充分告知的前提下,患者籤署《知情同意書》表示理解並授權醫務人員實施該醫療措施。上述兩方麵條件都是要具備的。
  • 央視曝光:醫院手術臺上臨時加價 患者麻醉未醒被強迫籤字
    小雨:「是我在手術臺上,他問我讓你朋友交,還是你交,那個時候我還清醒著,我就說讓我朋友把手機拿來我交。」記者:「你沒有覺得不對勁嗎?為什麼要在手術臺上轉帳?」小雨:「那個時候已經沒有辦法,特別難受,一系列檢查之後身心俱疲,已經受不了了。」
  • 2019年手術知情同意書模板
    很多醫生和患者都認為,在手術前,一場談話中把所有的併發症和風險說得越詳細,院方的風險就越低;而病人一旦籤署了手術知情同意書,風險就由患者自行承擔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手術知情同意書只是保證患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是醫患平等的表現。那麼手術知情同意書怎麼寫呢?接...
  • 流產手術 丈夫籤字 真能規避 生育權糾紛嗎
    《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是否真的明確了男性的生育權?女方不願生孩子私自墮胎男方真能得到司法救助嗎?流產手術須經男方籤字才可進行是否有法可依?記者從方方面面得到了不同的回答。於是就出現這樣的問題:  對於某些未婚的女性來說,女性是否也需要徵得男性的同意才可以流產?如果該男性不同意該怎麼辦?如果將引產手術做了,這是否侵犯該男性的生育權?  如果醫院不願意捲入訴訟事件,非要流產者出具結婚證或沒有結婚的證明,那麼,這會給很多非婚懷孕的人製造很多手續上的麻煩。
  • 民法典來了,銀行合同中的那些必改條款
    結合民法典的規定,以下三方面需要調整:1)債權人轉讓部分,民法典將轉讓的標的由「合同的權利」改為了「債權」,合同條款中亦考慮相應調整措辭;在合同文本表述中,建議考慮明確債權人對債務人的通知義務;3)債務人轉讓部分,民法典規定了債務人轉讓債務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同時,增加了關於催告的規定。因此,若允許債務人轉讓債務的,需在合同中明確,並建議結合催告的規定進行約定。
  • 醫院未經同意切除患者輸卵管 偽造籤名被判賠償
    醫院稱術前術後曾與患者溝通,並有患者籤名,但患者稱籤名非自己所籤。經筆跡鑑定,該籤名系偽造。近日,法院判決醫院賠償胡蓉蓉各項損失8萬餘元。患者:醫院未經同意切了我的輸卵管2010年8月,胡蓉蓉發現自己身體有些異樣,該來的「大姨媽」遲遲不來,繼而又出現了陰道出血的症狀。胡蓉蓉非常擔心,便於當年9月15日下午到醫院就診。
  • 醫院一些治療要求患者家屬籤字是什麼意思?是要求後果自負嗎?
    在醫院工作,一些日常的工作,與患者需要更多的溝通,特別是要求患者家屬籤字這項工作,更是得不到理解。有些患者就會誤解為醫生要求籤字是為了推遲責任,一切後果要患者自負;這是我常常聽到患者和渣時常抱怨的問題。
  • 父親手術小夥拒絕籤字,網友:「那是親爹!不搶救就是不孝!」
    1醫院走廊裡,L拿著父親的手術搶救同意書,卻遲遲不肯籤字,周圍的人都看著他竊竊私語。L的父親癌症晚期,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這時癌細胞又擴散到了脊椎,醫院表示可以通過手術切除脊椎腫塊,但這只是「安慰性治療」,並不能延長病人的生命。
  • 女子宮外孕大出血沒家屬籤字醫院手術 家屬:不管怎樣不怪你們
    生死攸關時刻,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醫務處、婦產科果斷決定:生命第一,不能等,立即手術。該院全程緊急開通綠色生命通道,多學科聯合行動,在無家屬籤字、無患方人員陪伴且患者意識昏迷的情況下緊急手術,最終為大出血3000多毫升的患者搶回生命。
  • 一場沒有「家屬籤字」的手術:醫生留話責任我擔
    王軍:  我寫了請安排手術之後,他的所有責任由我來承擔,你們去救吧。因為這個是違規醫療常規的正常一定要家屬籤字或者本人籤字。  解說:  就這樣,在沒有家屬籤字的情況下,當天下午3點左右,劉老先生被送到心臟介入手術室,手術中發現患者右冠脈主幹近段完全閉塞,隨即放入支架恢復血流。
  • 醫療過錯如何認定,如何體現知情同意權,看《民法典》規定(一)
    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書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書面同意。 醫務人員未盡到前款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 醫生「走穴」手術後患者死亡,「飛刀」引發的醫療糾紛誰擔責?
    院方告知患者需要採取手術治療,雙方就開刀動手術一事達成特別約定,即由院方外聘馬教授主刀動手術,患方事先額外支付3500元費用。一周後甲醫院對患者林某進行了手術治療,術後第二天查房時,發現患者嗜睡,左側肢體檢查出現異常。醫方會診認為顱內病變可能性大,經CT檢查確診右枕葉腦梗塞。一月後患者出現緊急情況,經搶救無效死亡,死亡診斷為多臟器功能衰竭、腦梗塞等,患方不同意屍檢。
  • 手術中持刀加價?該怎麼做,患者才不會淪為「待宰的羔羊」?
    近日一則「女子手術臺上被要求加價」的新聞引起了熱議,在長春和美婦科醫院,很多患者都要求「宮腔鏡」,由於可能會懷孕時易發生流產等,該技術有嚴格的適應症和禁忌症。但在這家醫院,醫生竟臨時在手術過程中從原先的2800元上漲到4860元,並要求術中患者當場籤字。
  • 女子打胎 假老公籤字 真老公鬧醫院 醫生要怎麼做才能保護自己?
    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33條規定:醫療機構施行手術、特殊檢查或者特殊治療時,必須徵得患者同意,並應當取得其家屬或者關係人同意並籤字。也就是說,手術必須患者本人同意,並且家屬或者關係人也必須同意並籤字。如果患者本人同意,但家屬堅決反對,醫生也不能進行醫療處理。
  • 我要上觀網|產婦因剖腹產被拒跳樓,剖腹產手術得靠家屬決定?
    但家屬方面表示,自己同意剖腹產,是醫院堅持順產。 在未有進一步調查結果的情況下,暫時無法確定雙方的言辭的可信度。 可讓同學們更沒法理解的是,明明是產婦生孩子,為什麼自己不能決定是否進行剖腹產? 有同學就說了,剖腹產是要家屬籤字的。
  • 孤寡老人手術 鄰居籤字當親屬
    早報5月6日訊 78歲的孤寡老人因動脈腫瘤突然引發不適,急需手術治療。但老人身邊無兒無女無親屬,臨進手術室需要家屬籤字時,卻遇到無人籤字的難題。緊急時刻,陪同老人前來的鄰居挺身而出,以病人家屬的身份在《手術同意書》上鄭重寫下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