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河南的「80後」女參賽者蘇顯紅現場創作。 項菁 攝
中新網紹興12月11日電(記者 項菁)靈巧的雙手之上,刻刀上下翻飛;一塊不起眼的木材,幾經雕琢,便漸漸成形成態……12月11日「中國根藝之鄉」浙江紹興嵊州的文創園內,在木屑飛濺場景與機械打磨聲中,25名雕刻藝術大師既展露出爐火純青的技藝,亦鑿出了「人間百態」。
活動開幕式現場。 項菁 攝
當天,第三屆「雕聖杯」中國(嵊州)木雕大師現場創作邀請賽開幕,來自浙江、重慶、四川、河南等國內25名雕刻藝術大師進行現場創作。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執行會長周鄭生受訪時表示,該賽事已連續舉辦三屆,今年考慮到疫情因素,參賽人數比往年減少一半,往年以中青年優秀大師、學者為主,意在培養人才、提高年輕一代技藝水平,而今年的參賽者是在全國選拔的擁有省級大師以上榮譽稱號的技藝人員或木雕藝術家,這既是實力的比拼,也是對傳統技藝的傳承創新。
中國木雕藝術大師陸挺豐現場創作。 項菁 攝
「雕刻藝術種類繁多,不同大師擅長技藝也各有不同。」來自「木雕之鄉」東陽的陸挺豐從藝近30年,榮獲中國木雕藝術大師、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等稱號。在陸挺豐的眼裡,此次比賽如同一場「雕刻雅集」,是藝術大師相互交流學習和提升自身技藝的平臺。
陸挺豐說,真正的藝術不用言語表達,通過作品便能展現人間百態、人生哲理。此次創作上,他希望以2020年疫情為切入,用以「南丁格爾」為代表的護理人模型與以「葫蘆」為代表的懸壺濟世寓意,以及層層累積的口罩形態,共同表達出醫護人員的大愛、生命健康的重要性,「我初步將作品主題定為『希望之光』,也可能在創作過程中根據情況有所調整。」
嵊州文創園內展出的根雕作品。 項菁 攝
不僅是陸挺豐,來自河南的「80後」女參賽者蘇顯紅,就已經在去年的參賽中脫穎而出。作為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她也參加了此次比賽,以賽會友、以賽提升技術是她的目的,「嵊州的人物雕刻國內一流,這也正是我一年多來學習的內容。我喜歡這裡,所以這次創作的作品也和『茶鄉』嵊州有關。」
作為東道主,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嵊州根雕藝術家協會會長鄭興國也加入了此次「藝術比武」。他選用了早年從雲南與緬甸交界處採集到的一塊紫柚木,重約100公斤,將創作名為《天音》的作品。
實際上,嵊州是「雕聖」戴逵的故鄉,木雕技藝源遠流長。嵊州市委常委、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王正軍介紹,千百年來,歷代嵊州手工藝人追隨「雕聖」的步伐,在傳統根藝木雕的基礎上,憑藉藝人自身的雕刻技藝和藝術功底,形成了嵊州根雕「七分天成,三分人工」的獨特藝術個性。如今,嵊州根雕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浙江省重點傳統保護項目。
據悉,此次大賽主題為「匠心傳承·守正創新」,現場創作為期3天,作品將在嵊州文創園展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