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教育系統而言,2020年不僅具有裡程碑意義,而且也是一個重要的節點。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都將在2020年收官。
融媒體記者 黃未
對於教育系統而言,2020年不僅具有裡程碑意義,而且也是一個重要的節點。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都將在2020年收官。
《教育周刊》中的一組數據總結了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在「十三五」期間取得的成績。「十三五」期間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年均增長8.2%,2019年首次突破4萬億元,佔GDP比例為4.04%,連續第八年保持在4%以上。2019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用於義務教育的經費佔到52.7%,這四年期間義務教育經費佔比始終保持在53%左右,也就是說國家財政教育經費的一半以上是用於保義務教育的。從教育經費這一塊可以看出,體現了保基本、補短板、促公平;同時,通過大力推進「公民同招」改革,建立公民辦義務教育學校一視同仁、互不享有特權的招生入學機制,有效緩解擇校熱和家長焦慮,推動民辦學校從「搶好生源」向「教好學生」的轉變,促進營造良好教育生態。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入學政策,切實保障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全國85.3%的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含政府購買民辦學校學位)。從入學率來看,目前我國已基本實現就近入學全覆蓋;與此同時,「十三五」期間,我國教師隊伍規模不斷擴大,由之前的1539萬人增至現今的1732萬人,增長了12.5%。從教師人才隊伍建設上來看,五年來,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已實現全面升級.....
當然,以上是從宏觀層面來講,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十九大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高度,作出了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部署。那麼,從縣級教育發展看微觀層面,建始縣在「十三五」期間,教育系統是怎樣以努力辦好人民群眾滿意的優質教育為宗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現教育布局不斷優化,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推進,教育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優質均衡發展的呢?
教育質量優質發展 育人成果多點開花
在2016年,建始縣教育局被湖北省教育廳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表彰為「全省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楊慧等12人榮獲恩施州「首屆全州優秀鄉村教師」稱號,縣民族小學吳建紅、建始一中楊春靈榮獲「恩施州師德標兵」稱號。
在2017年,金函平等10名中小學教師被授予「第二屆恩施州名師」稱號;龍坪民族小學朱泓倩、茅田鄉中心學校葛師軍被評為「恩施州師德優秀個人」;高坪鎮望坪初中鮑春喜、龍坪民族小學方詩東被授予「湖北省貧困地區專業技術人才奉獻崗位人才」;縣實驗小學教師唐開菊被評為「湖北省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授予我縣「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
在2018年,建始縣民族實驗中學大力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的典型案例入選「2017年全國信息化應用典型案例」,全省唯一,全國僅59所;湖北省中小學電腦製作活動中,建始縣電化教育儀器管理站獲得省團體優勝獎;根據省民宗委《省民宗委關於命名2018年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的決定》(鄂民宗發〔2018〕34號),建始縣教育局被命名為「示範單位」;建始縣實驗小學等9所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恩施州人民政府、恩施軍分區授予縣教育局「全州徵兵工作突出單位」。建始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陳丹丹被評為2017年度「全國優秀共青團員」。在省「工匠杯」技能大賽中,建始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文杰獲得省一等獎,呂為志等5人獲得省二等獎,田影等5人獲得省三等獎。
在2019年,建始縣教育局《智慧平臺 助力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案例在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和中央電教館聯合組織開展的「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示範培育推廣計劃」項目中被推選為2018—2019年度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典型案例;高坪鎮望坪初級中學教師鮑春喜獲評「全國優秀教師」稱號;教育部組織專家對各地推薦的特色學校、試點縣區和「滿天星」訓練營進行了綜合認定,我縣推薦的縣民族小學被教育部表彰為2019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在第十三屆全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優秀課展評現場說課中,建始縣賀瓊代表全省參賽,被表彰為全國「最佳教態獎」;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縣教育局「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同年5月,省法治辦、司法廳、教育廳聯合表彰景陽清江初中為「湖北省法治建設示範學校;2019年12月,經省環保廳、教育廳聯合評審,我縣花坪民族中學被評為「省第八批綠色學校」;在「湖北好課堂」展評活動中,我縣參評教師共獲得省級個人三等獎4人,二等獎2人,一等獎3人;在湖北省2019年度「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我縣共有6名教師選送課例獲省級「優課」;建始縣教育局在2018—2019年度的「教育部-中國移動中小學校長培訓項目」工作中成績優異,被省普通教育幹部培訓中心和省第二師範學院教師教育學院評為「優秀項目縣」;縣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馬國安;獲得楚天都市報、省教育基金會、湖北電視教育頻道「荊楚好老師」提名獎;縣實驗中學曾傳華、長梁初中金函平、建始一中郭自朝,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第十批特級教師」;湖北省中職學生技能大賽中,建始職校學生盧航等5人獲得省二等獎;省「工匠杯」中,教師組中,職校李運芳獲得省一等獎,劉華清、龐湘媛獲得省二等獎。
在2020年,茅田初中教師魏智清,被楚天都市報、省教育基金會列入「荊楚好老師」候選人;建始縣教育局、建始一中、建始民族小學、長梁鎮民族小學被評為2017-2019省級文明單位;建始縣教育局《編制「三張網」聚力「戰役請」》在湖北省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學」線上教育教學優秀案例政績集體活動中被評為區域案例一等獎;《緊盯三劑良方,守牢五大卡口》被「中國教育督導」公眾號發布,受到社會好評。茅田民族中學毛先雨同學榮獲第十四屆宋慶齡獎學金......
兩考成績穩中有進 教育信心得到提振
數據顯示,建始縣2016—2019年普通高考一本上線分別為421人、363人、295人、397人、463人。其中,2016年楊鑫同學被清華大學錄取、2019年黃兆博和舒亞玲同學在被清華北大學錄取。
「十三五」期間,建始縣中考位列全州第一方陣,與教育強縣不斷縮小差距,2020年,我縣中考690分以上人數首次超過巴東,極大提振了我縣基礎教育發展的信心。
與此同時,教育投入上持續增加,辦學條件顯著改善。「十三五」末,全縣教育總投入達到107382.37萬元,相比2014年的64346.1萬元增幅比例達到66.88%;「十三五」期間全縣教育基礎設施投入達40399萬元,其中中央資金24661萬元,縣級資金10134萬元,其他資金5604萬元。新建校舍246046平方米,購置教學、辦公、生活設備4890萬元,大力改善了全縣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全縣學校D級危房全部消除。其中投資27441萬元實施全面改薄,投資資金5028萬元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程。
教育扶貧全面落實 綜合實力穩步提升
「十三五」期間,全縣教育資助惠民政策體系實現學段全覆蓋,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兩免一補」、高中助學金及免學費、中職助學金及免學費、大學生生源地助學貸款等學生資助項目基本實現「應助盡助」「應貸盡貸」,全縣徹底解決了學生因家庭貧困而上不起學的現象。2016年以來,全縣發放從學前到高中階段的貧困家庭學生資助資金共9034.5975萬元,惠及貧困家庭學生127547人次;發放大學生生源地助學貸款1783.0145萬元,惠及學生2392人;發放大學新生路費補貼52.85萬元,惠及學生828人;發放「滋蕙計劃」資金86.6萬元,惠及學生433人;發放泛海助學資金424萬元,惠及學生848人。義務教育階段免學費14646萬元,免書本費1806萬元,惠及學生167609人次;普通高中免學費815.819萬元,惠及學生10827人次;中職免學費2374.8萬元,惠及學生19790人次。
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助力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自2017年濱江-建始籤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後,杭州市濱江區·建始縣東西部扶貧協作成功對接,建立扶貧協作溝通機制,開展產業、教育、醫療、旅遊、人才等方面的扶貧協作,發揮兩地資源優勢,加強交流合作,促進兩地共同繁榮。近幾年來,濱江區共為建始注入教育扶貧資金577.5萬元,雙方共有28所學校建立起「手拉手」合作協議,建始共派遣150餘名優秀教師到濱江培訓學習,有力地提升了建始的教育教學水平。在這其中,總投資450萬元、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的杭州市濱江區援建的長梁鎮下壩中心小學濱馨樓項目於2018年5月18日正式開工,僅一年時間,新校舍就已經修好並投入使用。如今的下壩中心小學,操場寬敞,教室、實驗室、音樂室、階梯教室一應俱全,曾經的「灰姑娘」搖身變成建始縣中小學的「標杆」。「濱馨樓和以前相比,第一個是教室的容量增大了很多,容納的人數多了200多人;第二是功能比較齊全,教學樓的條件比較好。學生入校之後,無論是學習環境還是整個的教育教學環境,都有很大改善!」長梁鎮下壩中心小學校長朱斌高興地說道。
濱江建始結對幫扶以來,為建始縣鞏固教育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提供重要保障。在教育精準扶貧推動下,通過人才之間技術技能的交流轉移,濱江區的教育優勢逐步傳導到建始縣,相關學校的教學水平和辦學質量不斷提升,教育「鋪軌」助推脫貧列車跑出了「快節奏」,成為對口幫扶的長期目標與重要任務。
後勤保障更加強 規劃再增新布局
筆者從縣教育部門了解到,「十三五」期間,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穩步實施,食堂供餐比例逐年攀升。投入20萬元為學校添置食堂財務軟體,保障了學生就餐質量;全面完成後勤設施設備改薄,主要為學校添置了食堂設施設備、取暖設備、住宿設施設備;共投入368萬元為23所學校安裝了變臺,暖冬工程和「電化廚房」已全面實施;中小學、幼兒園全面完成「明廚亮灶」建設,實現了食品安全可視化管理;公辦中小學全面完成校園綠化規劃,創建省、州級「綠色學校」29所,州級「文明餐桌」5個,省級「放心食堂」1所;同時狠抓學校安全穩定,大力開展平安校園建設,學校安全管理制度化、規範化、體系化。全面落實校園安全校園封閉、保安配備、視頻監控全覆蓋「三個100%」;完成全縣所有校車視頻監控管理平臺建設,建始縣教育局建成校園視頻監控管理平臺,學校安全的人防、物防、技防「三防」水平大大提升。
目前,我縣老城區學校有縣實驗小學,學位2400個;縣民族小學,學位1980個;業州鎮第二小學,學位550個;業州鎮民族小學,學位400個,七裡坪小學,學位1045個;縣民族實驗中學,學位1200個;建始一中,學位3600個。新城區(建始大道—原下壩農場)現有建始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最大學位4500個;建始縣民族高中(民辦),學位4200個;高平國際實驗中學(民辦),學位2400個;高坪國際實驗學校(民辦),學位2600個;長梁鎮廣龍小學,學位400個。「十四五」城區學校將進一步優化布局,擴大規模辦學,增設寄宿制完全小學,合理布局城區公辦幼兒園,滿足易地扶貧搬遷戶、縣城易地扶貧搬遷配套工業園區、學校服務範圍內行政村人口的自然增長的求學需求。
回首「十三五」這五年,建始縣學前教育快速發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高中教育多樣化發展,民辦教育規範發展,職業教育協調發展。在這五年裡,建始縣教育系統堅持民意至上,從更高處謀勢,在關鍵處破局,在創新處落子,用實實在在的行動,交出了一份暖心的教育「成績單」。(編輯 黎採)
回首「十三五」這五年,建始縣學前教育快速發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高中教育多樣化發展,民辦教育規範發展,職業教育協調發展。在這五年裡,建始縣教育系統堅持民意至上,從更高處謀勢,在關鍵處破局,在創新處落子,用實實在在的行動,交出了一份暖心的教育「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