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新手媽媽帶娃記,傳播精選育兒乾貨。歡迎關注,點讚和轉發。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經歷過給人取「外號」或者「被人取外號」的經歷。說實話,有些「外號」被人叫幾年甚至幾十年,內心是挺抗拒的。畢竟人人都有名字,不正經的叫名字,反而叫外號,感覺有點不被尊重。
最近一個2歲多的可愛混血小蘿莉對於被取外號這事很不能理解。她回家就問爸爸:「什麼是老外?」。爸爸很好奇,怎麼問這個問題呢?
原來因為她是混血兒的關係,長相更偏向白種人。她在遊樂園準備去玩車的時候,一個哥哥不讓她來玩,說她是老外。因此她很困惑,為什麼叫她老外,而又為什麼老外就不可以玩車呢?
爸爸了解事情原委後,耐心解釋說,你不是老外,你是中國人,也是比利時人,你是世界的人。如果下次有人說你是老外,你就要大聲告訴他,你是中國人!蘿莉學著爸爸的語氣,一臉傲嬌的說,我是中國人!真是萌呆了!
除了「老外」這種外號,我們小時候聽過的外號,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比如「瘦猴子」,「竹竿」,「如花」,「校花(笑話)」,「小胖子」等等。
大部分外號都不太好,被取外號甚至會讓人感到自卑。
在芒果臺《少年說》節目裡,有個男孩子叫曾帥。他並不是什麼大明星,只是有次他站在天台上訴說自己的苦惱的時候,說的正是被人取外號的問題。
他說,因為名字的問題,班上有些同學總是喜歡嘲笑他,明明是叫曾帥,一些調皮的同學卻總是叫他「真帥」,讓他感覺也苦惱。不過後來想想自己也釋懷了,名字是爸媽給孩子的祝福,我們不應該去嘲笑別人的名字,當自己的名字被嘲笑的時候,還要告訴嘲笑的人,「我並不覺得這個名字有什麼不好,我愛自己的名字,因為這背後有父母濃濃的愛和期許」。
果然是成熟的孩子,在思考問題方面,也會更加積極陽光。
不過,對於年級較小的孩子來說,也許他們還不能正面去接受被人取外號的事情,此時就需要爸爸媽媽積極的引導了。
綜藝節目《老師請回答》中,杜江和霍思燕的兒子嗯哼說到,自己被學校中的同學取外號。因為嗯哼隨老爸姓杜,所有同學們給他取了個「肚臍眼」的外號,對於這個外號嗯哼並不是很喜歡,他不明白為什麼大家這樣稱呼他?
嗯哼表示自己跟大家說了很多次,但是別人還是這樣叫他,讓他覺得很無奈。對於兒子被取外號這件事,杜江的反應很輕鬆,他對嗯哼說,自己小時候的外號也是肚臍眼,「這只是一個外號而已,並不是有什麼侮辱性的意思,更不是同學們擠兌他」
杜江用自己來舉例子,這樣嗯哼就比較容易接受,畢竟嗯哼是非常信任爸爸杜江的。接著杜江還分享了一些被人起外號的看法。
1,別人給你取外號,不一定是看不起你,更不是對你有意見,可能是因為關係熟,所以取外號。
2、被別人取外號,不要過於在意這件事。不然自己會非常受困擾。
杜江的這番分析,其實也給爸爸媽媽們的行動做了很好解釋。
那麼具體來說,不想孩子被取外號,或者孩子已經被取外號,爸媽要怎麼做才能解開孩子的心結呢?
網友@慄慄媽媽分享:孩子從小腦瓜就扁平,我就給孩子起了一個外號叫板慄,真的超級像~現在孩子長大了讓我很後悔,左鄰右舍的小朋友叫孩子出去玩都是這樣問我的「板慄在不在家」?瞬間感覺我這個當媽的好失敗,孩子將來肯定會怨我起的外號~但願孩子能理解吧。
魯迅說,孩子的行為,是出於天性。而孩子最大的一個天性,就是喜歡模仿,模仿大人說話,表情,行為等等。當你給孩子取個外號,在你看來是愛稱,但如果其他孩子們聽見了你這樣稱呼,於是便會「有樣學樣」,久而久之,這個外號可能就會伴隨孩子大半生。
有的孩子給人取外號,純粹是為了惡作劇,捉弄一下看看你有沒有反應,如果你很生氣,他反而覺得有趣,這些外號會越叫越響,所以家長去幹預,反而起了反作用。
孩子不喜歡被叫外號,就直接跟人說,「我不喜歡你這樣叫我,我有名字,你可以叫我的名字。」
如果孩子這麼說完,調皮的同學還是不依不饒,就乾脆置之不理,他覺得沒意思了,自然不會再叫了。
被人取外號,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有一定打擊的。這個時候,家長就要給孩子更多的鼓勵和支持,讓他找回信心,忘記被取外號的煩惱。
親暱的稱呼要注意場合,「小笨笨」,「小馬虎」這樣的外號,如果別人不介意,也要分清場合,私下小範圍叫可以,公共場合還是不要這樣叫,以免其他小朋友跟風。
另外,那些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的外號,比如「大眼仔」,「四眼仔」等外號就不要叫了,這是為了尊重朋友的基本紅線。
不管是孩子被取外號,還是給別人取外號,家長都要重視起來哦~
你的孩子被人取過奇奇怪怪的外號嗎?你是怎麼幫助解決的?
歡迎來評論區分享經驗!
這裡是新手媽媽帶娃記,傳播精選育兒乾貨。歡迎關注,點讚和轉發。(本文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其他帳號/平臺如需轉載,請先聯繫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