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運河載運萬物的河水曾從她身邊汩汩而過古時的名宦巨紳們留戀此處一方清幽靜謐明清有數百位進士從這條小巷中走出近現代早期革命耀眼的星星之火有幾朵也在這裡點燃這裡是運河歷史最早的坐標點是常州萬千文人薈萃的一處縮影也是江南名宦巨紳建築群的歷史投影更是老常州人們心中抹不去的一片倩影這就是青果巷
自從青果巷歷史建築群結束第一期的修繕工程,對外開放以來,遊人絡繹不絕,自然也出現了相當多的反饋。為了更清楚地了解作為常州珍貴文化遺產的青果巷目前的發展狀況,就讀於蘭州大學的常州學子們,決定趁暑期實踐的機會,對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做一次調研。
(圖:青果巷掠影來源:網絡)
蘭州大學萃英學院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暑期實踐團隊對青果巷的調研自7月25日起至8月29日結束,歷時35天,通過包括問卷調查、實地調研、隨機採訪、專項採訪等途徑,對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的過去、現狀及未來規劃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調研項目結束之際,團隊成員們想將我們的調研成果給大家做如下三部分的分享。
1
過去的故事
對青果巷的保護、修繕可以追溯到1996年。幾十位國內頂尖文物建築專家學者在常州參加中國當代古建學人第二屆「蘭亭」敘談會。會中,專家們在視察青果巷後肯定了青果巷古建築群的歷史價值,提出了保護古街的重要性。此後,在有關部門的呼籲和常州政府的努力下,停止了青果巷開發和拆遷活動,保住了青果巷。
2012年青果巷的現場項目指揮部成立,對青果巷建築的修繕正式開始。青果巷老建築在整個修繕過程中都需要慎重思考,對於街區內為數不少的文保單位,修繕要求更高。需要工程方積極和省裡、市裡、有關方面的專家不斷地去溝通。箇中艱苦,在青果巷文化記憶館最後一進有一個專門的板塊作了記錄。
(圖:修繕前後對比相片集來源:青果巷文化記憶館)
從1996年到2019年4月29日青果巷一期正式對外開放,歷經23年,不可謂不是一項曠日持久的大工程。
翻閱市政府關於青果巷的各項工作報告,我們不難發現,青果巷已經是常州市未來發展的一大重點。政府花了許多力氣,希望把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打造成長三角地區一塊響噹噹的招牌。
(圖:青果巷保護規劃修編公告來源:市政府官網)
七月底至八月初,我們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了群眾對青果巷目前狀況的一些看法。總體來說是積極的、認可的,不少參與者也積極地提出了對青果巷商業化程度的個人想法。
(圖:調查問卷數據分析報告)
為了更真實地了解情況,8月9日,我們前往青果巷進行了實地調研,並對遊客、安保人員、服務人員等進行了隨機採訪。8月21日,對江蘇晉陵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青果巷團支部書記陳佳頔女士進行了採訪。結合實地調查、隨機採訪和專訪,我們對青果巷目前的狀況有了如下認知。
青果巷目前開放的部分屬於一期工程,二期仍在建設中。青果巷的運營管理由江蘇晉陵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得益於政府旅遊方面有關政策的支持及各方大力度的宣傳,青果巷基本已成為外地來常旅行團必到景點。
唐荊川紀念館、周有光圖書館、青果巷文化記憶館已經對外開放。展館內部陳設、展覽內容豐富,布置得當。以歷史建築原有格局為基礎的展館本身也非常有吸引力。平時前往各個博物館參觀的遊客不在少數。
(圖:青果巷文化記憶館掠影攝影:周逸斐、吳雙桐)
規模較小的零散歷史建築用途多樣,有的作為場地出租給有需要的團體,有的交給個體商家,在修舊如舊的原則下進行裝飾修整,作為商鋪營業,包括但不限於茶室、甜品店、餐館、紀念品店、旗袍/中醫體驗店等。規模大且保存狀況良好的唐氏八宅之一--松健堂--目前也作為商業場所,三進格局分別提供品茶、民宿、中醫養生服務。
青果巷內有不少茶室,各有特色。依託青果巷本身建築的歷史文化底蘊,加上適當的修繕裝潢,這些茶室可以說是非常應景的,是青果巷商業成分裡文化氣息較為濃厚的部分。
(圖:青果巷內一些茶室掠影攝影:吳雙桐)
現在的青果巷在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大家面前的同時,在梁、柱、簷角等等細微處,我們仍然能感受到青果巷以前的氣息,找到青果巷從前的影子。這使得青果巷不光成為了年輕人們的「網紅打卡地」,也同樣是老常州們追憶兒時好辰光的一大去處。
青果巷的官方公眾號「常州青果巷」以及一些短視頻平臺上,官方一直有做各個商家活動、內容相關的宣傳推送,希望能引導感興趣的遊客主動去尋找這些內涵豐富的小店。商鋪門口也有設置立牌之類作介紹。來「隨便逛逛」青果巷的遊客們完全可以通過官方公眾號等自媒體渠道,了解到有哪些有趣的店鋪值得一去,遊覽體驗由此也得以豐富起來。
採訪過程中我們欣慰地了解到,避免過度商業化是青果巷的一個宗旨。和青果巷密切相關的文創產品正在設計開發中,研學、漢服文化等方面的方案,也在逐步投入經營。入駐青果巷的店鋪風格、種類、數量等均經過仔細推敲考量。日後也會緊跟社會熱點,培育以青果巷本身內蘊為依託的多樣IP。
3
未來的期許
實地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青果巷目前仍有許多名人故居、文化氣氛濃厚的所在尚未開放。如八桂堂、惲鴻儀故居、劉國鈞故居等。這些一部分是保留戶,其中部分仍有人居住。另一部分屬於1.5期或者2期工程,目前還在修繕招商過程中,故不對外開放。我們還是很期待這些場所開放後對街區整體文化氛圍的提升的。
(圖:青果巷「敬請期待」部分 攝影:吳雙桐)
從晉陵文旅處,我們了解到,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規劃引入國際流行的「社區博物館」建設理念,構建「1+7+N」的「大青果」博物館群落,即 1 個中心(青果巷文化記憶館)、7 個主題 (史良故居、周有光圖書館、唐荊川館、趙元任藝術中心、常州盟史館、劉國鈞故居和紅色青果館), 以及 N 個文化展示點(戲樓 、牌坊、碼頭、遺址坑等),結合了文化遺產資源保護與社區文化特色認知,保護並展現青果巷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空間。前述尚未開放的故居、名宅,也有部分屬於這一規劃。
(圖:青果巷規劃圖來源:公眾號「常州青果巷」)
採訪中,我們得知青果巷的修繕分兩期完成,中間以1.5期為過渡,預計在2021年底完成所有的修繕、招商工作,實現整個街區的對外開放。除了文化展館,二期如停車場、住宿等配套服務、設施也會更加完善。團隊對青果巷能夠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參觀遊覽,還是很有信心的。
作為學生,我們現在能做的其實十分有限,但作為土生土長的常州人,我們衷心希望青果巷在得到發展的同時,作為一處名勝古蹟可以保留她獨有的風味,將真正有價值的文化內涵留存、發揚。
項目名稱: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調研
項目團隊: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暑期社會實踐團隊
團隊成員:吳雙桐(蘭州大學2019級化學萃英班)
周逸斐(蘭州大學2019級數學萃英班)
編外成員:顏靜純(南京財經大學2019級廣告學專業)
文字編輯|吳雙桐
美術編輯|顏靜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