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市推進歷史文化街區改造 延續老城韻味

2020-12-19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文旅深度融合 延續老城韻味

&nbsp&nbsp&nbsp&nbsp——欽州市著力推進歷史文化街區改造見聞

&nbsp&nbsp&nbsp&nbsp近年來,欽州加大對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老式騎樓建築、沿街風貌及散落其中的歷史文物遺蹟,不斷吸引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影視劇組前來取景拍攝,給老街帶來新的生機。2019年欽州市中山路和佔鰲巷被列入自治區級歷史文化街區,2020年1月《欽州市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條例》正式施行,老街區保護規範有序、有法可依,該市歷史文化街區正唱響「春天的故事」。

&nbsp&nbsp&nbsp&nbspA 延續歷史韻味

&nbsp&nbsp&nbsp&nbsp欽州的中山路是個有嶺南情調、騎樓特色的臨江寶地,曾是欽州最繁榮的商居兩宜的街道。「1934年,欽縣縣長章萃倫把靠欽江畔狹窄的壕壩街、惠安街加寬拓直,命名為中山路。」欽州市博物館原館長李世川手指《廣東欽縣縣城市圖》娓娓道來,「而佔鰲巷的歷史更加久遠,可以追溯至清代。」中山路連接著一條老街叫「佔鰲巷」,取意「獨佔鰲頭」。巷子蜿蜒幽深,透過斑駁的舊門牌,「佔鰲巷」幾個字依然清晰可見。

&nbsp&nbsp&nbsp&nbsp悠悠百餘年,中山路、佔鰲巷延續了欽州的歷史文脈,保留了騎樓、蘇廷有舊居、劉永福舊居等大量文物遺蹟和歷史建築,至今沒有經歷過大規模的翻修,蘊藏著古老的人文景觀,承載著城市發展的印記。

&nbsp&nbsp&nbsp&nbsp這些年,儘管這些老街失去了往日繁華的商業盛景,但其獨特的歷史韻味,仍吸引著廣大遊客及攝影愛好者前來遊玩拍攝。「喜歡老街的歷史韻味,一磚一瓦仿佛都有著說不完的故事。」來到中山路、佔鰲巷觀光的遊客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nbsp&nbsp&nbsp&nbsp目前,欽州市正策劃包裝古城文旅開發項目,完善提升廣州會館、古城牆、古井、老車站、天涯亭文物點的旅遊基礎設施與功能服務設施,把眾多文物點轉變為歷史文化古街區的遊覽景點,形成一條歷史文化精品旅遊線路,鼓勵開發欽州傳統民俗工藝產品展銷、特色民宿餐飲、康養、影視、文旅創意產業等,將其打造成一張歷史文化名片。

&nbsp&nbsp&nbsp&nbspB 融入提升工程

&nbsp&nbsp&nbsp&nbsp欽州市政府目前印發了《欽州市城市品質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啟動城市品質提升工作,其中欽州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利用改造是一項重點內容。

&nbsp&nbsp&nbsp&nbsp為切實推進相關工作,欽州市四家班子主要領導全部前往老城區調研,針對存在問題逐個壓實責任,制定方案。欽州市委、市政府於4月17日召開城市品質提升行動動員部署大會,提出從五個維度推進城市品質提升工作,其中一個維度內容就包括「深挖欽州歷史、文化、思想、靈魂內涵」。目前,該市已經啟動了推進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改造等一些重點項目和工作,對包括中山路和佔鰲巷沿線建築,進行街道、管線等基礎設施整改、恢復傳統建築外立面以及配套旅遊設施建設。開展了蘇廷有舊居環境整治、廣州會館的使用單位搬遷、欽州古城牆遺址考古試掘、城內街古井環境整治等具體工作,並委託專業機構開展欽州古城東城門、平南古渡、欽州名人雕塑等設計工作。欽州市文峰街道在永福廣場開展城市品質提升垃圾「清零」行動,在佔鰲巷中山路推行定時定點收集垃圾制度,走訪群眾200多戶,宣傳城市品質提升工作。

&nbsp&nbsp&nbsp&nbsp欽州市委書記許永錁在劉永福舊居、佔鰲巷、中山路、城內街等地調研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情況時表示,該市將著力提升城市品質,加快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開發,讓「英雄文化看得見」,讓城市發展有「根」有「魂」有自信。

&nbsp&nbsp&nbsp&nbspC 老城煥發新顏

&nbsp&nbsp&nbsp&nbsp欽州市正全面落實《欽州市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條例》,加大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開發力度。近來,該市文化廣電體育旅遊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街道辦等多個部門聯合出動整治老城區「髒亂差」,對蘇廷有舊居、廣州會館、欽州老車站等進行整改和修繕。

&nbsp&nbsp&nbsp&nbsp5月8日,欽州市欽南區文峰街道、城監大隊、文峰派出所等多部門聯合行動,依法拆除遮擋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廣州會館主體建築的臨街二層420平方米房屋,更好地彰顯欽州的歷史文化底蘊。

&nbsp&nbsp&nbsp&nbsp在文化傳承上,欽州市文化廣電體育旅遊主管部門組織對歷史文化街區的劉永福、馮子材民族英雄文化、騎樓建築文化、古海絲文化、坭興陶文化等特色文化及元素進行挖掘、整理。為配合老城區的保護開發,該市文化廣電體育旅遊局安排了大量欽州傳統曲藝、技藝的文娛演出,在永福廣場、江濱公園等場所進行常態化表演。

&nbsp&nbsp&nbsp&nbsp近段時間,街坊們欣喜地發現,老街乾淨了,來逛街的人也多了。「一到晚上,永福廣場上唱採茶的、跳廣場舞的、散步的人比比皆是。」住在附近的老街坊陶伯說。(羅繼梅 唐雲建)

相關焦點

  • 自貢自流井區:老城復興留住歷史文化美麗鄉愁
    文物古蹟、歷史建築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印記,如何處理好城市發展與文物保護的關係,一直是城市建設面臨的難題。而在自貢市自流井區,老城復興與歷史文脈的延續相得益彰。城市建設的有機更新中,留住了滿滿的鄉愁。訪現場特色街區滿滿鄉愁走進中國唯一一座井鹽史專業博物館所在地的西秦會館——中華路歷史文化街區,記者看到,街道兩旁巋然屹立著西秦會館、市人民電影院、桓侯宮、老金庫等具有歷史意義的古建築,既延續了歷史、留住了鄉愁,也為自流井留下了獨具的歷史文化符號。
  • 人民眼·歷史文化名城:喀什老城改造記
    他環顧老城的房屋、院落,對規劃、設計專家和隨行的地、市領導說:「一定要多入戶聽取群眾的意見,群眾贊成的我們就搞,群眾不同意的不強行推進;要把改造與保護傳統文化結合起來,真正把喀什市老城區保護綜合治理辦成德政工程和文化傳承工程,把民生大事辦實辦好。」 現在,改造後的老城依然保留著古老喀什的民族風情。
  • 對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張杰:城市更新改造中的歷史文化街區和...
    為在城市更新改造中進一步做好歷史文化保護工作,各地要加快推進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確定工作、加強對城市更新改造項目的評估論證和監督指導。同時,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規劃)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落實管理責任,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 天津「老城博物館」——感受濃濃的歷史韻味
    天津「老城博物館」——感受濃濃的歷史韻味一個人最好的一面是要展示給自己最愛的人,他的生活狀態、習慣和一些對待事情的看法也都會對周圍人產生影響。當然優秀的行為更會有更積極的影響,這是一個優秀人的成就。這座建築的風水和地理位置很好,有著濃濃的歷史傳統韻味,它坐北朝南,內部圍繞著中軸線有三座小院落組成,在房子的周圍還有特殊的箭道,所有的內容很是豐富。據說院子裡的西側房子是按照來天津衛人的居住地所復原的,這裡面包涵了太多的老天津歷史。
  • 慶年坊、朔門歷史文化街區規劃省級歷史文化街區 體現老城「西居...
    溫州網訊 近日,溫州市住建局發布了《溫州慶年坊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修編)公示稿(代擬)》、《溫州朔門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修編)公示稿(代擬)》。這兩大歷史文化街區將全面建成以居住生活為主,兼具旅遊休閒、商業購物、文化展示與體驗等功能的省級歷史文化街區。
  • 三學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2020-2035)出爐!
    (北院門、三學街、七賢莊歷史文化街區)、三街(湘子廟街、德福巷、竹笆市)和文保單位、傳統民居、近現代優秀建築及古樹名木」等組成的保護體系,合理調整用地結構改善老城的用地功能,構建具有古城特色的和諧西安。
  • 舊城改造 打造歷史文化街區
    央視網消息:關注舊城改造的消息。前不久,江西貴溪茨荸弄歷史文化街區項目正式開工了,而瀋陽中街作為當地歷史悠久的商業步行街經過改造之後煥發出了新活力。
  • 【策論】一條街巷,半部歷史,歷史文化街區與新城市的「共生模式」
    北京的老胡同、上海的多倫路、南京的烏衣巷、杭州的河坊街,這些古色古香、充滿歷史底蘊的街區小巷如今都是聞名中外的旅遊景點,走在這些地方宛如穿越到了舊時的中國,感受當時的生活百態,感嘆時光的流逝。數不盡的歷史街巷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不管社會發展如何迅速,那些大大小小的歷史街巷都不急不躁,安安靜靜的遍布於每個城市的角角落落,展現自己獨有的韻味和魅力,待人們前來細細探究。
  • 龍海啟動石碼老城改造 將再現老鎮歷史文化風貌
    本報漳州訊(文/特派記者 黃樹金 通訊員 龍聞 圖/張奇輝)昨日,記者現場採訪了解到,龍海啟動石碼老城改造,首期投資達1.26億元,將修繕改造有傳奇色彩的老建築,再現老鎮歷史文化風貌,建成集觀光、文化、商務、休閒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區。
  • 福州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開街 延續閩商百年繁華
    福州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三捷河沿岸建築吸引福州市民的目光。 記者劉可耕 攝旗袍秀展示成為福州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一道景致。 記者劉可耕 攝福州市文化旅遊投資集團董事長林敬金致辭稱,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是福州「閩商精神」和「福建海洋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是福州歷史文化名城中軸線上璀璨的明珠。
  • 永泰登高路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明年春節前對外開放
    記者20日獲悉,作為全市擬打造的13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之一,永泰縣登高路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項目已完成方案設計,9月底前進場施工,明年春節前開放。屆時,狀元文化等永泰「四大文化」和三條主題街將亮相。  該項目位於樟城鎮新安巷和登高路街區內,西至縣府路和南湖路,北至楊梅路,東至後壠路,南至上馬路,為永泰老縣城所在地。
  • 南昌十大歷史文化街區,就這樣留住「老南昌」!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開始招商、三眼井「井象風情街」正式封頂、滕王閣景區擴建有序推進,進賢倉、佑民寺禪文化等一批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文化風貌區的規劃陸續出爐,「歷史文化名城」南昌呼之欲出,將再現《滕王閣序》中「豫章故郡 洪都新府」的壯闊場景。
  • 依託文化園區建設,促進老城保護更新
    文化園區作為文化事業和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不僅具有建築物理空間和獨特文化內涵,還集聚了大量文化機構和創意人才,對周邊社區具有極強的文化輻射效應,對深化老城更新保護有重要作用。據統計,歷史文化街區約佔北京老城面積的38%,入選2020年度北京市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的98家園區中有29家來自老城,佔29.6%。
  • 老街區改造如何把握文旅新機遇?歷史街區改造模式實例分析
    摘要:歷史街區是指文物古蹟比較集中,或能較完整地體現出某一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區。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及地方政府對城市文化品牌建設的日趨重視,對承載著城市歷史記憶及文化基因的歷史街區的改造與開發也日漸火熱。本文結合國內歷史街區改造的典型案例,梳理了其各自發展路徑及策略,並對不同改造模式下的優劣點進行了探討。
  • 天津:喚醒歷史文化街區的生命活力
    1月4日,光明日報分別在第5版《紅船初心專刊》和第6版《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刊》刊發文章,從「『飲冰室』裡看家風」到「讓歷史光輝照進城市未來」,從「歷史文化街區:傳承城市文脈的原生性基因」「保存歷史文化街區的『集體記憶』當規劃先行」,到「以文化人:強化歷史文化街區教育功能」,通過記者採訪和專家闡釋,對天津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了報導。
  • 馬尾船政特色歷史文化街區21日開街
    一個多世紀後,馬尾船政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於21日正式開街,續百年船政精神,揚馬尾時代風帆,標誌著船政文化的挖掘和利用進入新階段,為展示船政風貌、講好船政故事、彰顯閩都文化魅力,為人們了解馬尾、了解船政文化打開了全新方式,也為今年將在我市舉辦的第44屆世界遺大會獻上了一份厚禮。眾多馬尾特色小吃現場展銷。
  • 長樂:生態公園綠意盎然,歷史街區古韻悠悠
    福州新聞網2月5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餘少林 文/攝)古韻悠悠的歷史文化街區、綠意盎然的公園,走在長樂街頭,文化、生態等「福利」撲面而來,居民幸福感滿滿。  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送上文化福利  正月初一的長樂街頭張燈結彩,紅旗飄飄,洋溢著喜慶的氣氛。
  • 留下歷史與文化的痕跡!南昌這裡將新建江坊歷史文化街區!
    南昌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城區蘊藏著許多充滿歷史感有價值的老建築,而目前包括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繩金塔歷史文化街區(如今已改名繩金塔民俗風情街)、進賢倉歷史文化街區已經啟動規劃和建設。而其實在南昌還有一些如江紡、洪都大院等有過工業痕跡和有大量特色建築的廠區也將要打造成為歷史文化街區。
  • 開封復興坊街區更新改造重塑歷史老街容顏
    開封市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第二批試點城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開封古城具有「文物遺存豐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風貌濃鬱、北方水城獨特」的四大特徵。經過多年發展,古城格局及風貌保護較為完整,但也存在著棚戶區、老舊小區面積大,基礎設施欠帳多等諸多問題。
  • 盧春中來鹿考察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提升情況
    12月10日下午,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盧春中來鹿考察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提升情況。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胡劍謹,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曾偉一同考察。在歷史文化街區打造過程中,鹿城區實行「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徵收、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招商、統一運營」模式,形成了五馬街、禪街、公園路為主軸,14條背街小巷為脈絡的新格局,街區建設、業態布局以文化為依託,以文化撬動經濟、以文化刺激消費,以文化帶動旅遊,以文化集聚人氣。今年公園路國慶開街後,國慶假期街區日均人流量達22.4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