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張杰:城市更新改造中的歷史文化街區和...

2020-12-11 騰訊網

8月3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切實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堅決制止破壞行為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近期一些地方在城市更新改造中拆除具有保護價值的城市片區和建築,對城市歷史文化價值和特色風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為在城市更新改造中進一步做好歷史文化保護工作,各地要加快推進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確定工作、加強對城市更新改造項目的評估論證和監督指導。同時,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規劃)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落實管理責任,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就此,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專業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張杰表示,城市更新改造中的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工作本身很複雜,它既是一項經濟活動,又是一項社會活動,需要解決的難點痛點問題很多,要有系統性思維和整體全局意識。此前的城市更新改造在系統性考慮方面有所欠缺,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需加快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同時,還應加大執行不力的問責力度,《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中的相關處罰建議作出相應調整,要讓處罰措施具備一定威懾力。

1

Q:我國歷史文化保護工作已經開展了幾十年,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的確定這些基礎性工作接下來還需從哪些方面進行改進?

A:對於歷史文化街區的劃定和歷史建築的確定,不少城市已經編制了相關保護規劃,一些城市尤其是沒被列入國家級或省級的歷史文化名城可能還沒有。即使一些城市已經被列為歷史文化名城,有些質量相對較差的老建築也有可能沒有被划進歷史文化街區或風貌保護區範疇,導致不少歷史建築在城市更新改造或擴建過程中被隨意拆毀。

因此,針對歷史文化街區的劃定和歷史建築的確定這項基礎工作而言,還很有必要進一步加大推進力度,保護意識也需繼續提高。目前有些地方對具有保護價值的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築還缺乏辨別能力。一些老街區、老建築之前位於農村或郊區,城市擴大後才被圈進城市發展區進行改造,它們質量好壞不一,幾十年間也未必認真維護,存在漏、塌、裂等種種問題。在缺乏普查的情況下,一些行政領導也無心認真判斷這些老建築的價值,很容易認為沒有保護它們的必要,索性一拆了之。如果沒有紅線劃定,地方保護意識又薄弱,以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築為代表的歷史文化保護工作就很難落實到位。

在改造江西省景德鎮市陶溪川文創街區時,我就有一個基本信條:老建築雖然破敗,但如果採取合適的修繕方式,或評估之後再加固,或拆除後再用原來的材料重新修砌復原,這不一定比新建節約多少資金,可後續綜合效益要大得多。如果直接拆了新建,那新建的就只是棟建築,沒有絲毫歷史信息和歷史價值。因此,無論新建還是修繕,如何將老建築當作文化資源、綜合資源看待其實很重要,這是價值觀問題。當然,這種價值觀的實現也需甲方配合,大家的認識都需要提高。

2

Q:城市更新改造中的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難點在哪?有哪些破題路徑?

A:城市更新中的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工作確實挺複雜,涉及很多長久以來積累的社會問題、遺產問題、房屋質量問題、基礎設施問題等,目前還沒有系統的制度明確如何妥善解決這些問題。具體而言,保護難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資金問題。城市更新中的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築修繕,只能人工而不能用機械,雖然保護和修繕老建築的技術已經很成熟,但這些技術的運用會帶來高昂的管理成本、時間成本、操作成本。另外,居民臨時搬出的周轉資金或安置資金也需同步解決。總的來說,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的投入是純投入,政府和納稅人是否願意投入,這需要進行社會決策。

二是居民參與度和配合度問題。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築的修繕需要居民的配合,如果居民不願搬走或暫時搬離,就無法修繕更無法保護;如果居民願意搬走,那也需要處理很多一家一戶的、涉及利益分配的複雜問題,目前這些都沒有很好的解決機制。確切說,以前制度關注的內容和現行操作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匹配,整個社會都沒有做好解決這些複雜問題的準備。

三是權責劃分問題。憲法的基本底線是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如果居民不配合修繕,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築坍塌造成事故卻又是政府的責任。在此背景下,就算一些地方想保護老建築,操作起來也會很困難。一些破舊的民居要不要修、按什麼標準修、居民怎麼配合、到底保命還是保遺產,這些機制如果不清楚,最後很可能採取廉價方式簡單地對建築稍做加固,以保證建築不坍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不受威脅,但長此以往,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築就會越修越差。

基於以上幾點,做好責權劃分很重要,明確政府能不能動私房,如果不能動,歷史建築變成危房後生命財產出了問題,誰來負責;私房的私搭亂建,政府能不能管,如何管;政府、私人在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中又該分別負什麼責任……這些都應明確界定清楚,否則很可能最後政府的責任變得無限大、權力變得無邊際,歷史文化保護工作仍舊一團亂麻。

3

Q:《通知》指出,對改造面積大於1公頃或涉及5棟以上具有保護價值建築的項目,評估論證結果要向省級住房和城鄉建設(規劃)部門報告備案。對此您怎麼看?

A:這是非常必要的保護措施,具有保護價值的項目在評估和報備後就不能隨便建設和更新,可以有效防止有價值的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築被破壞。5棟以上才報備是考慮到效率和管理問題,有些單棟老建築也很重要,但從行政角度考慮,每棟都上報會大大增加行政成本和工作量。無論幾棟,只要開展城市更新改造,就應對其中具有保護價值的建築做好保護。

在這些歷史建築中,還有最關鍵的是如何做好傳統風貌建築的保護,傳統風貌建築處在最模糊的地帶,只有規劃地位沒有法律地位,有的甚至連規劃地位也沒有。這些名錄之外的傳統風貌建築往往房齡都在六七十年以上,如果放任這些支撐街區風貌的建築不管,零零散散的一棟棟拆除,最後只剩孤零零的幾棟歷史建築,這些城市還是會失去老城的韻味。個人認為,政府應多投入資金,將一些傳統風貌建築當準歷史建築先保護起來,否則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築就真的越來越少了。

4

Q:對於那些暫未評為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地區,其歷史文化保護應如何加強?

A:現在歷史文化名城中的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已經得到了應有的重視,但鄉村尤其是傳統村落中的歷史建築和工業遺產建築也非常多,這些也需加大保護。事實上,無論城市還是鄉村,只要管理範圍內存有幾十年以上的老建築,個人認為都應有一些規定性保護動作。同時,任何成片更新的區域在開展更新時都應有評估論證和專家評審,都應將遺產保護的概念和程序包含在其中,而不是零零散散確定一些老建築作為歷史建築來進行保護,這樣很難操作也沒完沒了。從某種意義上說,程序最管用,也能最大限度篩選出有保護價值的老建築。另外,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要受到法律保護,要堅持有法可依,今後還應該加大「法」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中的作用。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教授張杰任北京建築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
    張杰教授作為建築遺產保護利用與文化傳承領域的領軍人物和著名建築大師,引進張杰教授作為建築學院院長是學校與清華大學共建建築學科的重要舉措,就是希望發揮張杰教授的智慧、才華、資源更好地推動建築學院發展。他對歐陽文教授對建築學院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表示感謝,希望繼續支持學院發展,投入更多精力到教學科研一線中去。
  • 對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邊蘭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需分類、分層...
    前不久召開的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王蒙徽在部署2020年重點工作任務時強調,要加強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建立健全全國城鄉建設與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全面完成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確定工作
  • 尋路景德鎮 重新定義遺產與城市——訪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博士生賀鼎
    2014年8月,來自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歷史系、新聞學院的十五位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組成了「景德鎮老城區文化遺產保護調查支隊」,試圖為景德鎮老城留下一幅清晰的歷史肖像,搶救性的保留它殘存的美好記憶。在景德鎮老城區為期十天的歷史調查工作中,他們測繪了32座景德鎮老建築,採訪了數十位65歲以上的景德鎮老人,為這個偉大的工業文明留下了一批重要的文化檔案。
  • 歷史文化街區的活化迭代:上海黃浦區拉開新一輪城市更新
    杲雲透露,對於城市更新這一城市發展的永恆主題,未來黃浦區也將繼續深入貫徹「人民城市」這一重要理念,堅持形態建設、功能提升、生態塑造為重點,強化區域產業與功能上的協同聯動,推動包括北京東路、蘇州河,新天地等在內的外灘歷史風貌區的活化和利用。三大活化策略從容應對阻力黃浦區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更新只是一個縮影。
  • 城市更新應注重文化傳承,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更新學術委員會年會...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夏和順△伍江作題為「城市有機更新與精細化管理」的演講「城市是人類文化的重要載體,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建築越來越舊,但精神和文化價值卻越來越高,因此,在城市有機更新中要不斷挖掘和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 從空間生產到空間體驗:歷史文化街區更新的邏輯考察
    在經歷了這一階段簡單粗暴的更新後,許多城市和地區進行了反思,老街區的更新進入了第二階段,真正注重梳理城市文化資源、挖掘城市文化特色,細化街區文化定位和功能區分,將歷史文化資源轉變為文化資本,既考慮經濟效益又兼顧街區保護。根據列斐伏爾的空間生產理論,這一階段歷史街區空間重構遵循的是資本主導的生產邏輯。
  • 開封復興坊街區更新改造重塑歷史老街容顏
    開封市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第二批試點城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開封古城具有「文物遺存豐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風貌濃鬱、北方水城獨特」的四大特徵。經過多年發展,古城格局及風貌保護較為完整,但也存在著棚戶區、老舊小區面積大,基礎設施欠帳多等諸多問題。
  •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王世福:以制度創新引領城市更新
    來源:澎湃新聞王世福:以制度創新引領城市更新11月28日上午,在2020年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更新學術委員會年會上,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王世福應邀作《以制度創新引領城市更新》主題報告。
  • 西安書院門更新中將遵循歷史街區的文化延續性,保留原有街區格局
    最近有西安市民到老街區書院門時,看到此地在施工,擔心在拆遷改造,破壞了原有的歷史文化風貌。於是通過網絡反映,表達自己的擔心。11月19日曲江新區回覆說,施工只對街區和周邊環境改造提升,不會拆除書院門。更新過程中將遵循歷史街區的文化延續性,保留原有街區格局,讓文化遺產得到保護。
  • 老街區改造如何把握文旅新機遇?歷史街區改造模式實例分析
    摘要:歷史街區是指文物古蹟比較集中,或能較完整地體現出某一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區。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及地方政府對城市文化品牌建設的日趨重視,對承載著城市歷史記憶及文化基因的歷史街區的改造與開發也日漸火熱。本文結合國內歷史街區改造的典型案例,梳理了其各自發展路徑及策略,並對不同改造模式下的優劣點進行了探討。
  • 城市更新的「有機化」嘗試 以新換舊中的文化傳承
    2020年12月16日~18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提到,要加強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而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關於「十四五」規劃的建議中,也明確提出了「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城市更新,被擺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活化保護歷史街區 是為城市留底蘊
    文化街區,發現這裡有千年前的遼代古塔,有偽滿時期滿鐵附屬地的日式軍營,還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設的蘇式建築群,不同時代的城市建築風貌並存,展現出城市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也引發人們對如何活化保護這些歷史遺產的思考。
  • 欽州市推進歷史文化街區改造 延續老城韻味
    &nbsp近年來,欽州加大對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老式騎樓建築、沿街風貌及散落其中的歷史文物遺蹟,不斷吸引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影視劇組前來取景拍攝,給老街帶來新的生機。2019年欽州市中山路和佔鰲巷被列入自治區級歷史文化街區,2020年1月《欽州市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條例》正式施行,老街區保護規範有序、有法可依,該市歷史文化街區正唱響「春天的故事」。
  • 建築學家張杰:到晉江不遊五店市 將是最大遺憾
    「名家走進五店市」訪談進入第四期,本期訪談邀請到了清華大學著名建築學教授張杰。作為國內頂尖的建築學家之一,張杰教授也是五店市最原始的設計者,他深愛閩南紅磚建築,鍾情泉州古街老巷蘊藏的文化底蘊和美麗傳說。談城市化影響:傳統文化受衝擊 城市之間易「撞衫」或許很多人外出旅遊時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城市千篇一律,只剩鋼筋水泥建築依次排列,缺乏文化的差異性。
  • 巧解歷史街區保護和城市更新「兩難」命題
    東福園南塘店店長朱文峰告訴記者,緊跟時代發展,東福園在傳承中不斷創新,尤其是注重研發融合寧波老底子及現代時尚元素的新產品。南塘店創新菜餚和伴手禮產品一推出,便受到了新老客戶的追捧。    從悄無聲息的老街到城市網紅地標,南塘老街的新生,是海曙區巧解歷史街區保護和城市更新「兩難」命題的結果。
  • 專訪湖南大學教授柳肅:實施城市更新要考量人的尺度
    因為這封信出自湖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柳肅之手,是寫給長沙市市長鄭建新的,而這封信「火了」的原因不僅在於市長回復了,而且在於市長以同樣手寫的方式回應了。前段時間,長沙市有關部門提出要在嶽麓山頂新建赫曦臺。作為治學嚴謹的學者,柳肅對此提出了不同意見。在書信中,柳肅表示早在十多年前他就對這件事提出了異議。
  • 上海城市設計挑戰賽獲獎名單公布 歷史街區成為新網紅
    今年,第二屆上海城市設計挑戰賽選取「長寧區番禺路沿線城市更新」「寶山濱江地區城市更新」兩個不同類型的競賽項目,以期為不同類型的城市更新地區提供參考樣本。  本周,2017年上海城市設計挑戰賽獲獎名單在世界城市日上海論壇中正式公布。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吳龍峰團隊摘得長寧區番禺路沿線城市更新項目的一等獎,上海廣境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王林林團隊摘得寶山濱江地區城市更新項目的一等獎。
  • 城市案例|臺北是怎麼保護歷史街區的
    容積移轉的機制澎湃新聞:臺北進行歷史街區保護,採取了怎樣的措施?魏孝宇:在文化建築保護方面,臺灣地區有清楚的法規,會在特定街區劃設歷史街區特定專用區。這裡主要牽涉兩個議題。       在迪化街所在的大稻埕特定區中,有散布的歷史建築,也適用歷史街區的容積移轉規定。歷史性建築有各種法源加以指定,需要先由專家學者委員會來鑑定該建築的古蹟等級,或是否為歷史建築。如果符合古蹟等級條件,相關部門將會編列預算,進行修護。主人對建築有維護的義務,破壞則是違法的行為,會受罰。各級文化部門,有古蹟維護的責任。
  • 攻堅奮進在此時丨對話市北區區長張永國
    本期節目對話市北區區長張永國,聚焦市北區全域打造「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的創新舉措。2020年是市北區全域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攻堅突破的關鍵一年。作為青島主城核心區的主要組成部分,市北區擁有國際郵輪母港區、35個科技產業園區、17條特色街區等資源要素。
  • 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如何兼顧文化和商業?看日本倉敷是怎麼做的!
    隨著我國文化和旅遊的深入融合,越來越多的歷史文化名城開始加大推動保護工作的力度。但在實踐中,諸多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依舊面臨著突破與升級的困境,很難發揮其深遠的文化影響力。尤其是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更關係到城市旅遊發展全局的核心問題。近些年地方政府和民眾對承載著城市歷史記憶及文化基因的歷史街區的改造日趨重視,但仍存在著特色不足,業態單一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