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李貝貝 上海報導
作為城市更新的重要內容及文化的承載實體,對於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近年成為我國許多城市更新和發展的重要工作。但不容忽視的是,在實踐中也遇到了各種阻力和問題。如何應對歷史文化街區更新的複雜前置問題,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又該如何從物質更新轉化為產業、文化、社會的內容更新?業內人士認為,歷史文化街區的活化策略可以從文化引領、業態升級、物質優化三個方式來進行。
黃浦區歷史文化街區實現高質量迭代活化
作為上海歷史文化資源最為豐富的區域,黃浦區是上海中心城區風貌保護區最為集中的地方之一。繼原有的四片歷史文化風貌區之後,近年黃浦區又增加了84片風貌保護街坊,約佔全市風貌保護街坊數量的三分之一。
「黃浦全區各類風貌保護區、風貌保護街巷要佔到整個區域面積41%,基本上每一個街區都有歷史建築或者風貌保護的要求,並不是簡單的推倒重來,這也是黃浦區舊改的壓力和難度所在。」12月30日,在Savills&華建集團華東設計研究總院近期舉辦的「歷史文化街區的活化迭代城市更新白皮書」媒體發布會上,黃浦區市委書記杲雲指出,黃浦是一個有著深厚歷史底蘊的城區,見證了上海這座城市的發展和繁榮,同時也是上海整個城市發展過程當中的一個縮影,擁有許多獨一無二的珍貴歷史文化資源。
杲雲介紹說,外灘歷史文化風貌區也是上海12個風貌區當中唯一一個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區域內有177棟樓都是1949年之前的歷史建築。為最大限度保護空間的肌理格局、更好地保留城市記憶、煥發城市活力,黃浦區一直高度重視城市更新,並借用社會力量、多策並舉地來推動歷史文化街區實現高質量地迭代活化。
「從新世界城的改造,上海世茂廣場的升級,到南京路步行街東拓,這一系列更新改造的項目後續都成為了城市更新的示範項目,尤其是南京東路步行街東拓方案在今年進行了施工改造,並在9月12號正式投入使用,後續也都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杲雲透露,對於城市更新這一城市發展的永恆主題,未來黃浦區也將繼續深入貫徹「人民城市」這一重要理念,堅持形態建設、功能提升、生態塑造為重點,強化區域產業與功能上的協同聯動,推動包括北京東路、蘇州河,新天地等在內的外灘歷史風貌區的活化和利用。
三大活化策略從容應對阻力
黃浦區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更新只是一個縮影。事實上,近年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已成為我國許多城市更新和發展的重要工作。
「『歷史文化街區』是城市更新領域意義重大的一環。」第一太平戴維斯中國執行長朱兆榮向《華夏時報》記者指出:「對歷史文化街區而言,通過活化改造,注入新鮮的時代血液,既為歷史建築重煥光彩,又使商業釋放活力,形成人文商業的交流互動。」
華東建築設計研究總院既有建築更新研究設計中心研發主管、高級建築師寇志榮表示,歷史文化街區更新是城市存量更新中一個兼具綜合性及複雜性特徵的類型。在更新過程中,歷史文化街區的優化目標突出表現在推進城市功能調整、助力文物及歷史建築保護、推動基礎設施更新、促成公共空間提升、協助居住條件改善,促進街區活力重塑等多個方面。
不容忽視的是,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工作也遇到了各種阻力和問題。比如,街區過度景點化、商業過度同質化,歷史文化街區的風貌保護與歷史建築功能活化之間的矛盾等。
如何應對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的複雜前置問題,歷史文化街區更新又該如何從物質更新轉化為產業、文化、社會的內容更新?「歷史文化街區的活化迭代城市更新白皮書」媒體發布會上,與會人士公認,歷史文化街區的活化策略可以從文化引領、業態升級、物質優化三個方式來進行。
比如,第一太平戴維斯華東區策略顧問部高級助理董事沈欣然認為,對歷史文化街區業態的復興與提升,是活化街區、提升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文化效益的重要手段。上海新天地、北京首鋼園區、武漢楚河漢街與武漢天地、天津勸業場片區等,就是通過「業態升級」來進行更新的歷史街區典型案例。
第一太平戴維斯中國物業及資產管理部高級董事及主管孟喆認為,隨著歷史文化街區的發展轉型升級,在其過程中始終面臨著物業管理中日常運營的控本增效、公共安全保障以及街區環境治理改善的嚴峻挑戰。其建議,為了開拓新的管理模式,引入數位化科技到歷史文化街區的管理中是一種非常具有實際意義的探索和嘗試。
眾所周知,城市更新項目往往因耗時較長,對資金沉澱要求較高。第一太平戴維斯華東區估價部高級董事及主管蔣嵐雷強調,在城市更新項目改造過程中,資本扮演著不容小覷的角色,是項目得以不斷升級優化的關鍵力量。蔣嵐雷介紹說,城市更新的主要投資模式為資金方整體購入有增值空間的物業後,引入跨界資源對其再定位、改造,以增加租金回報率、進而提升物業估值;部分物業運營成熟後,將通過資產證券化或出售方式退出,從而獲取資產增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