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城市法源 爛縵新生-法源寺街區更新計劃」開幕

2020-12-20 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12日訊 (記者邵希煒 )9月11日,以「城市·法·源 爛縵新生—法源寺街區更新計劃」為主題的2019北京國際設計周西城分會場法源寺歷史文化街區站活動在南半截胡同7號紹興會館開幕。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此次「法源寺街區更新計劃」第二次攜手北京國際設計周,將在歷時一周的活動期間,以設計賦能城市創新為主線,圍繞「法源·智庫」「宣南古韻」「情義北京人」「爛縵歡動」四個板塊,通過紹興會館、爛縵胡同108號,沿爛縵胡同、南半截胡同呈現包括展覽、論壇、工坊等在內的約20個項目。

「城市·法·源 爛縵新生—法源寺街區更新計劃」宣傳板 中國經濟網記者邵希煒/攝

相較於傳統的設計周活動來說,本次活動的獨特之處在於,將以整個法源寺街區作為共享空間,將歷史建築中零散而有限的房間組織起來,將城市服務、文化展示與文旅配套有機結合。在這裡,街區的日常生活空間進一步豐富為獨具特色的體驗式共享空間,原社區居民、新社區血液、親社區遊客和諧融洽的匯為一體,實現了參與式營造歷史街區可持續更新發展實踐、新時代的美好新生活及共享共生新模式的集中體現。

南半截胡同 中國經濟網記者邵希煒/攝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法源寺街區是具有千年歷史的從唐宋史跡走出的文化街區。是北京建城史,尤其是唐幽州、遼南京的重要歷史見證,這裡集宗教文化、回民文化、傳統民俗文化於一身,具有獨特的區域生態面貌,積澱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元素,蘊含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價值,是北京城市發展的歷史痕跡和時代烙印,是北京南城的一顆明珠,是老北京留存至今的活標本。為使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得到傳承與活化,活動主辦單位依託設計周平臺聚集各方智慧,以實現街區共享共生、可持續發展、營造新時代美好新生活為目標,明晰街區的定位,樹立文化自信,不斷完善更新模式、令法源寺街區煥發新光彩。

作為北京國際設計周西城分會場法源寺歷史文化街區站活動的主辦單位、法源寺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提升項目實施主體,北京宣房大德置業投資有限公司堅持以黨建引領,圍繞西城區直管公房管理經驗與服務特色,探索文化歷史街區發展新模式;以法源寺文保區保護提升項目為契機,多維度融入科技應用,推進智慧高效街區建設;以提供優質老城更新服務為核心特色,認真貫徹落實北京市新總規;以街區可持續發展為頂層架構,加快推進文化挖掘與保護、參與式社區營造與共建、優化街區環境與功能、植入智慧管理與業態 升級、深化科技應用與領域創新示範。以首善標準,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金名片」。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法源寺片區改造、望京小街文化價值提升……設計賦能北京城市更新
    從法源寺片區更新改造,到張家灣設計小鎮規劃落地;從望京小街、華熙LIVE·五棵松等商街文化價值提升,到纖維設計、紙藝設計、花植設計等新興設計領域興起……蓬勃的設計產業正賦能北京的城市更新,讓這座千年古都更加宜居,更具活力,更加迷人。
  • 巧解歷史街區保護和城市更新「兩難」命題
    從悄無聲息的老街到城市網紅地標,南塘老街的新生,是海曙區巧解歷史街區保護和城市更新「兩難」命題的結果。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寧波的核心區域,海曙區有近1200年歷史,「三江交匯,一湖居中」的古城格局保留至今。寧波8處歷史街區中,有7處在海曙。近年來,該區探索「政府主導、社會化運作」模式實施歷史街區升級改造,深入挖掘文化遺產資源,將歷史街區的保護和區域經濟融合發展,著力打造網紅地標。
  • 北京法源寺:中國佛學院所在之地,也是李敖一本歷史小說的書名
    在北京宣武門之外,從教子胡同沿街而行,我們會發現在城內竟然現存著一座最古老的佛家寺院,名為「北京法源寺」。這個擁有著1300多年歷史古剎,不僅是一所重要的佛家活動場所,也是目前漢傳佛教當中的最高學府「中國佛學院」的所在之地。1956年,陳毅副總理曾經批示,在北京法源寺成立「中國佛學院」。
  • 2019年廣東城市更新十大亮點
    近年來,永慶坊探索出一套「黨委統領、政府主導、企業承辦、社會參與」的舊城微改造新模式,用「繡花功夫」活化廣州最著名的歷史文化街區,為活化後的歷史名街注入新時代的城市生活形態,成為中國當代城市有機更新的代表項目。
  • 二十分之一|ART愚園生活美學上海特色商業街區究竟有多美?
    2015年,愚園路開始有了變化,隨著城市更新的深入,ART愚園生活美學街區逐漸形成。這兩年,愚園路更是日新月異,越來越有feel。 ART愚園生活美學街區上的店鋪琳琅滿目,既有開業多年的老店也有隨著城市更新後入駐的新店,走上一圈,你總能找到你感興趣的。
  • ...記憶,激活街區魅力|2020年黃浦區歷史建築修繕更新成果展順利揭幕
    從「初心」到「匠心」,留住城市記憶,激活街區魅力|2020年黃浦區歷史建築修繕更新成果展順利揭幕 2020-12-23 18: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對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張杰:城市更新改造中的歷史文化街區和...
    為在城市更新改造中進一步做好歷史文化保護工作,各地要加快推進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確定工作、加強對城市更新改造項目的評估論證和監督指導。同時,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規劃)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落實管理責任,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 臺灣佛光寺開山宗長星雲大師一行參訪北京法源寺
    (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鳳凰網華人佛教北京訊:2011年3月31日,臺灣佛光寺開山宗長星雲大師一行前往北京法源寺訪問交流,受到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傳印長老的熱情接待。雙方在法源寺會客廳進行了親切友好的會談。星雲大師回憶曾經三次來訪法源寺的情景並為大眾開示。他說:「來到法源寺就看到了中國佛教未來的希望。
  • 歷史文化街區的活化迭代:上海黃浦區拉開新一輪城市更新
    杲雲介紹說,外灘歷史文化風貌區也是上海12個風貌區當中唯一一個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區域內有177棟樓都是1949年之前的歷史建築。為最大限度保護空間的肌理格局、更好地保留城市記憶、煥發城市活力,黃浦區一直高度重視城市更新,並借用社會力量、多策並舉地來推動歷史文化街區實現高質量地迭代活化。
  • 「2019年南京珠江路城市矽巷創客節」開幕
    2019-12-29 09:52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10大主題活動激發創新創業激情珠江路城市「矽巷」創客節開幕  南報網訊 (通訊員 尹有田 記者 鄧露潔) 27日上午,以「創新引領發展,智能引領未來」為主題的「2019年南京珠江路城市矽巷創客節」開幕。
  • WeWork中國上海廣場社區盛大開幕,共創城市未來新地標
    WeWork中國上海廣場社區盛大開幕,賦能淮海中路核心辦公生活圈破而新生。 上海廣場社區的揭幕是WeWork中國在城市發展新常態背景下的又一裡程碑,讓百年歷史街區煥發新活力、新商機,進一步助力存量資產升級,推動城市更新。
  • 從市井裡弄到藝術創意街區 愚園路"微整形"期待新生
    經過調研,長寧區將愚園路作為"十三五"開局打造特色街區的試點路段,由政府和社會力量共同推進更新改造。長寧區相關人士表示,將愚園路街區風貌更新作為樣本,是長寧對城市更新的重要探索:改變以往"大拆大建"的思路,通過現有空間解決社會公眾不斷提升的城市公共功能需求,喚醒沉睡許久的城市文脈。"
  • 2019年南京珠江路城市「矽巷」創客節開幕
    從90年代電腦節,到2016年首屆創客節。27日上午,以「創新引領發展,智能引領未來」為主題的「2019年南京珠江路城市矽巷創客節」開幕。《珠江路城市矽巷創新創業活力指數白皮書》也於會上首次發布。10大主題活動激發創新創業激情2019年南京珠江路城市「矽巷」創客節開幕南報網訊(通訊員 尹有田 記者 鄧露潔)從90年代電腦節,到2016年首屆創客節。
  • 廣東汕頭法源寺農曆七月初六盂蘭盆法會暨整月普度活動通啟
    法源寺普佛現場三德六味供養佛菩薩又至一年一度七月盂蘭盆報恩節,法源寺謹定於農曆七月初六日啟建冥陽兩利眾姓普渡五大士焰口法會!恭請潮州開元寺首座惟忠長老主法!恭請同沾法益,隨喜共修!一、 農曆七月初六大眾法會時間:2016年8月8日上午9點至11:30 共修祈福普佛、放生下午13:30至15:30 誦千佛名經下午16點至晚上21點五大士焰口法會二、農曆七月整月普度法會時間:2016年8月3日----31日上午9點至11:30 共修地藏經、延生普佛
  • 城市案例|臺北是怎麼保護歷史街區的
    經過大家廣泛關注奔走,臺北市政府在2000年左右制定了《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法規。       既是老城,就面臨更新改建的議題。相關法規規定,大稻埕整個區域,分為歷史街區,以及其他特定專用區。屋主對歷史街區內的歷史建築物進行修護,相關部門會對其以原基地可建築容積「容積移轉」的方式進行補助,以保障原所有權人的財產權益。否則,無法加蓋樓面,對所有權人是不太公平的。
  • 城市更新 | 文創「賦能」,共證南七蝶變新生
    2月28日,2019蜀山·南七裡城市更新論壇,在南七裡熱鍛車間內拉開帷幕。來自歷史文化、城市治理方面的專家學者以及全國勞模等,齊聚一堂探討時代更迭下的文化驅動力,為蜀山區城市更新貢獻智慧與力量。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城市與建築文化中心主任鄭淮兵及現任安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飛等知名學者,分別從建築藝術和歷史文脈角度解讀「城市更新」內涵。「城市更新關鍵是做好頂層設計。」浙江南方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姜曉剛與眾人分享創新驅動下的區域發展新模式。
  • 惠州城市更新,如何突出特色打好組合拳
    由粗放型的大拆大建轉向「繡花」式的精細化微改造,從人民群眾對城市宜居宜業的需求入手,加快補齊生活設施短板;出臺節約集約用地的城市更新政策,合理規劃、配置有限的空間土地資源,強化產業導入;重視歷史文化保護,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活化歷史文化街區……打好這一系列城市更新「組合拳」,以「繡花」功夫提升城市更新水平,是解決城市發展瓶頸、提升城市品質和人居環境質量的良策。
  • 創邑news-2018長寧藝術生活季暨城市生活季開幕
    創邑攜手金地華東共同舉辦的「2018長寧藝術生活季暨城市生活季」在愚園路正式開幕。活動圍繞「城市藝術」、「城市文化」、「城市創新」三大板塊展開,聚焦「文化、藝術、生活」,讓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碰撞產生火花,獲得層次豐富的多元化的生活感受,更關注城市中的建築、街區、空間以打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體驗,為城市注入多維度
  • 上海:小馬路講好城市更新大故事
    武夷路全長1775米,從1925年至今有近100年歷史。其中,定西路至延安西路約800米的風貌道路段,被定為上海64條永不拓寬的街道之一。該段道路環境幽靜,沿線花園住宅、醫院、企業、基礎教育設施毗連,花園洋房、聯體別墅和新式裡弄等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築,濃聚著城市變遷之縮影。  近年來該區域人口導入、交通負荷和建築量等持續增加,片區布局和土地使用模式卻沒有做出相應改變。
  • 第十六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城市館開幕!
    2018年5月25日,第16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在水城威尼斯開幕。由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主辦、蘇州市政府聯合主辦,蘇州姑蘇區政府、北京國際設計周公司及北京科意文創聯合承辦的第16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平行展中國城市館「穿越中國-構建共同體」,25日在威尼斯建築大學卡特隆宮舉辦了開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