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激活街區魅力|2020年黃浦區歷史建築修繕更新成果展順利揭幕

2021-01-09 澎湃新聞
從「初心」到「匠心」,留住城市記憶,激活街區魅力|2020年黃浦區歷史建築修繕更新成果展順利揭幕

2020-12-23 18: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從「初心」到「匠心」

2020年黃浦區歷史建築修繕更新成果展

順利揭幕

冬日雖寒,

熱情未曾減,

陽光正好,

我們再相聚……

留住城市記憶,激活街區魅力

12月22日的下午,黃浦區歷史建築修繕更新成果展開幕儀式暨「趣遊環復」藝術季系列活動在思南公館舉行。

活動現場,黃浦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瑞金二路街道主辦的揭幕儀式由嘉賓們共同按下了啟動鍵,參加本次揭幕儀式的嘉賓有市房管局更新處,市歷保中心,黃浦區房管局,瑞金二路街道辦事處。與會部門包括區文旅局、淮海中路街道、永業集團、金外灘集團、思南公館等單位,以及活躍在歷史建築修繕領域的各個單位,上海報業集團專欄作家喬爭月女士作為特邀嘉賓參加了本次活動。

揭幕活動包含了成果分享和趣遊走讀兩部分。現場的大屏持續滾動著今年黃浦區歷史建築修繕的照片,本次活動以「展陳一組照片」,「介紹兩條街區」,「閱讀一本書目」,「打卡五個社區」為脈絡,將內場的成果分享和外場的趣遊走讀串聯起來。

在揭幕儀式完畢後,喬爭月女士為大家帶來了《南京路新時代》的主題講座,以敘述故事的方式,生動地將每一位來賓帶回了南京東路的今生前世。穿越百年光景,南京東路東拓讓歷史與現代華麗邂逅。今年,區房管局根據東拓項目節點要求,合力完成了包括嘉陵大樓、惠羅大樓、南京大樓、慈安裡慈昌裡大樓等一批歷史建築的修繕更新,圓滿完成東拓任務。

隨後,嘉賓們穿越復興公園,來到了優雅、文藝卻不失市井生活氣息的南昌路。金秋10月,南昌路沿街的歷史建築終於褪下了腳手架,歷時兩年,這裡見證了歷史街區的美麗蝶變。本次「趣遊環復生活街區」的線路包括:元昌裡(南昌路74弄)——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南昌路100弄2號)——上海別墅(南昌路110弄)——南昌路136弄花園住宅群——南昌路148弄、168弄五個社區。另外,主辦方還在南昌路296號、312號兩處布展了衡復生活街區攝影展供大家參觀。

本次活動得到了嘉賓們的熱烈響應,這是一場展覽、也是一次分享、更是一次交流和體驗。今天,在這年末的冬日旭光中,我們用心、用情、用攝像機記錄了這點點滴滴的變化,我們為之奮鬥、我們為之自豪,是這一座座歷史建築,一條條歷史街區,把這座城市的繁榮經典,演繹得卓爾不凡。

2021年,讓我們共同期許,

黃浦的歷保工作再創佳績!

原標題:《從「初心」到「匠心」,留住城市記憶,激活街區魅力|2020年黃浦區歷史建築修繕更新成果展順利揭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南京路東拓後迎來新時代,黃浦用一場展覽總結歷史建築修繕更新成果
    2020年,許多重要的事情在黃浦發生。比如,南京路步行街完成了東拓任務,迎來了屬於南京路的新時代。又比如,南昌路沿街的歷史建築褪下了腳手架,完成了美麗蝶變。時近歲末,黃浦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攜手瑞金二路街道,用一場展覽和一次社區打卡活動,回顧這一年曆保工作的點點滴滴。
  • 歷史文化街區的活化迭代:上海黃浦區拉開新一輪城市更新
    如何應對歷史文化街區更新的複雜前置問題,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又該如何從物質更新轉化為產業、文化、社會的內容更新?業內人士認為,歷史文化街區的活化策略可以從文化引領、業態升級、物質優化三個方式來進行。黃浦區歷史文化街區實現高質量迭代活化作為上海歷史文化資源最為豐富的區域,黃浦區是上海中心城區風貌保護區最為集中的地方之一。
  • 上海新天地 在中西融合中彰顯歷史街區新魅力
    位於上海市黃浦區的新天地,過去是成片石庫門舊式裡弄住宅區,濃縮了上海石庫門建築文化,凝聚著老上海人對這座城市和生活的記憶。上海新天地對石庫門建築的保護與改造,主要採用了「存表去裡」的方式,即對保留下來的建築進行必要的維護、修繕,保留建築外觀和外部環境,對內部進行全面更新,以適應新的使用功能。這種保留建築外表,改變內部結構與使用功能的做法,類似於倫敦、巴黎等歐洲城市舊建築改造的方法,當時這在國內尚屬首例。其具體保護與改造方式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基本保留,加固結構。比如新天地一號樓。
  • 對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張杰:城市更新改造中的歷史文化街區和...
    1 Q:我國歷史文化保護工作已經開展了幾十年,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的確定這些基礎性工作接下來還需從哪些方面進行改進?因此,無論新建還是修繕,如何將老建築當作文化資源、綜合資源看待其實很重要,這是價值觀問題。當然,這種價值觀的實現也需甲方配合,大家的認識都需要提高。 2 Q:城市更新改造中的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難點在哪?有哪些破題路徑?
  • 青島:劈柴院二期改造、七個歷史街區建築修繕有了新進展
    半島記者 郭振亮今年,青島市計劃重點加快中山路、大學路、廣興裡周邊等片區的綜合整治,完成大學路、沂水路等美麗示範街區建設。一季度美麗街區道路建設方面,市南區大學路街區黃縣路5號建築修繕、大學路8-12院落提升已完成,青島河公園及大學路小學等候區等正在施工;沂水路街區沂水路兩側院牆提升已完成,沂水路兩側人行道鋪裝、沂水路4號甲和6號建築修繕提升基本完成。
  • 汕頭小公園順昌街區將打造成魅力街區,不斷煥發新活力
    小公園開埠區,是目前我國保存最完好的開埠區之一,近年來,隨著保育活化工作的持續推進,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不斷煥發新活力。近日,作為聯繫老媽宮和中山紀念亭的核心街區,順昌街區的保護利用項目規劃設計方案也正式通過專家評審,根據規劃,順昌街區將用繡花功夫,打造成為精細化品質化的魅力街區。
  • 開封復興坊街區更新改造重塑歷史老街容顏
    開封市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第二批試點城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開封古城具有「文物遺存豐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風貌濃鬱、北方水城獨特」的四大特徵。經過多年發展,古城格局及風貌保護較為完整,但也存在著棚戶區、老舊小區面積大,基礎設施欠帳多等諸多問題。
  • 市委書記汪泉實地調研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修繕與保護工作
    被稱作「江南第一巷」的青果巷保護修繕工作正在進行中,昨天下午,市委書記汪泉實地調研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修繕與保護工作。汪泉一行先後走進已修繕完成的陽湖縣城隍廟戲樓、松健堂、周有光宅等地,聽取相關情況介紹,並察看了各建築的最新修繕成果和展示內容,對修繕過程中儘量保存原有歷史風貌表示肯定。在隨後舉行的座談會上,汪泉充分肯定我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與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工作取得的成績。
  • 從空間生產到空間體驗:歷史文化街區更新的邏輯考察
    但歷史文化街區相較於其他城市文化資源而言有其獨特的一面,它擁有城市地標歷史建築且具有城市獨有文化意義,承載著居民關於這個城市的社會記憶和文化體驗。因而,其保護與開發除了資本主導的生產邏輯外,還要更多考慮它作為公共空間的社會性,在更新活動中還應整合情感因素,即街區更新還遵循一種體驗邏輯,或稱之為情感邏輯。
  • 打造城市「後花園」 信州區水南街歷史文化街區項目進展順利
    「2019年年底水南歷史文化街區項目開始進行房屋徵收,我們用一年時間完成了1826戶的拆遷工作,目前施工隊已經進入,開始打地樁了。」水南街道黨建辦主任姚靚告訴記者,「上饒市中心城區水南歷史文化街區(一期)綜合改造項目」自2020年開啟後,拆遷階段工作進展十分順利,目前已經進入建設階段。
  • 馬克龍打卡西岸美術館後,其國寶設計師將和融創共同發力黃浦區城市...
    「英國國寶級大師」的設計天才擅長博物館設計和城市更新改造,以輕盈簡約的手法,讓建築與周邊城市空間產生交流。據悉,戴衛將與融創中國(01918.HK)合作,發力黃浦區城市更新。   眾所周知,融創在上海開發過眾多耳熟能詳的高端住宅項目。而這一次,融創以城市更新的全新角色,變「古舊」為「經典」,推進上海核心區域的保護性綜合改造。   而此次融創和戴衛合作的項目位於人民廣場和外灘之間,是上海舊時繁華的生活記憶。
  • 活化保護歷史街區 是為城市留底蘊
    這些歷史文化以各種方式保留在城市肌體裡,沉澱為獨特的記憶和標識,散落於老巷子裡的文物古蹟、古舊街區中。這些可見可觸的遺產實物,成為歷史記憶的載體,令城市的文脈得到有效傳承。其實,歷史建築與居民的日常生活並不是對立的,很多時候,那些日常生活工作場景,反而生動了歷史文化街區的特色,給歷史文化街區增添了更多的人文情懷和生活記憶。
  • 福州蒼霞「海月江潮」歷史街區保護與城市更新-上海駿地建築設計
    、包羅萬象的通商口岸,福州蒼霞歷史街區的保護與更新著眼於傳承其獨一無二的「碼頭精神」文脈,從城市設計的角度創造一種動態可發展的「有溫度」的空間。織補網絡肌理、傳承街巷脈絡,使得其空間的商業適用性得到了傳承和提升,讓這片區域被充分激活。
  • 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調研紀實
    1過去的故事對青果巷的保護、修繕可以追溯到1996年。幾十位國內頂尖文物建築專家學者在常州參加中國當代古建學人第二屆「蘭亭」敘談會。會中,專家們在視察青果巷後肯定了青果巷古建築群的歷史價值,提出了保護古街的重要性。此後,在有關部門的呼籲和常州政府的努力下,停止了青果巷開發和拆遷活動,保住了青果巷。
  • 城市案例|臺北是怎麼保護歷史街區的
    經過大家廣泛關注奔走,臺北市政府在2000年左右制定了《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法規。       既是老城,就面臨更新改建的議題。相關法規規定,大稻埕整個區域,分為歷史街區,以及其他特定專用區。屋主對歷史街區內的歷史建築物進行修護,相關部門會對其以原基地可建築容積「容積移轉」的方式進行補助,以保障原所有權人的財產權益。否則,無法加蓋樓面,對所有權人是不太公平的。
  • 福州臺江三大歷史文化街區重煥生機 棚屋區成旅遊勝地
    經過修繕改造,重新開街後的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成為市民遊客爭相「打卡」的旅遊勝地。歷史建築是一座城市的DNA,承載著城市的文化品位與城市記憶。近年來,臺江區加大修繕力度,上下杭、蒼霞、南公園三大歷史文化街區正以嶄新的面貌重煥生機。
  • 修繕後首次對公眾開放!305歲商船會館,喚醒上海的歷史記憶
    305歲商船會館,喚醒上海的歷史記憶 2020-06-15 2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修復修繕工程 讓武威歷史文物溢彩
    > 為助推我市文化旅遊名市建設,我市多舉措多投入,對歷史文物進行修繕保護。
  • 拾回歷史「記憶」 傳統文化活態傳承
    鯉城,文化悠久燦爛,底蘊古樸深厚,每一條歷史街區、每一棟古老建築、每一方生產生活的沃土,都藏著諸多說不盡、訴不完的故事。如何活化傳承,延續文脈,喚醒「鄉愁」,鯉城區委區政府在探索實踐中,給出了一道「解體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