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藝術、商業、空間的互融共生

2020-12-27 騰訊網

#內容來源三益DESIGN#

地攤經濟的極速升溫讓城市中許多曾經的記憶又變得鮮活起來。一條條街巷、一處處廣場又重新成為承載美好生活的樂園。

近期首屆「上海夜生活節」火爆全滬,黃浦區南外灘老碼頭啟動「老碼頭嘉年華」主題盛會。一眾獨立設計師、靈魂藝術家、樂器手工藝人和獨立音樂人亮相的「buylocal」概念市集,小小「生活藝術家「的親子體驗,隨機場景與親密互動加持的行為藝術,以及現代科技帶來的藝術光影夢境……

無可否認,這些令人腎上腺素升高的詞語組合極富魅力。也許你並不在意它們發生的地點,但或許曾經被冷落的城市一隅,就這樣被點亮了。其中的一部分人,又因為這樣的繽紛,而更加熱愛這座城市。

其實,在出門擺攤這波熱潮之前,也有一條線將我們去過的地方、走過的路交織在一套主題地圖裡:滿是藝術元素的建築與景觀、充斥無限可能不時更新的藝術展覽與集市、哪怕只是公共空間裡擺著的一個裝置或雕塑……藝術早已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公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串聯起我們所熱愛的城市空間。

近年三益參與設計的部分上海城市更新項目:

1.上海老碼頭;2.水舍微改造;3.新聯地帶;4.靜安柒彩裡;5.愚園公共市集;6.衡山坊;7. 虹橋金臣藝術中心;8.華漕鎮幸樂路;9.嘉定永盛裡;10.安亭老街

從構想中的公共空間走入現實背景,藝術打破了博物館、美術館的專業壁壘,在尋求更為廣泛共識的過程中,也充當著現代城市空間升級的粘合劑。公共空間的提升藉由藝術疏離卻又親和的特質吸引著城市居民的參與和共享,而商業空間由傳統線下空間向體驗式消費場景構建的轉型也使藝術介入成為了提升品牌形象、擴大流量的必然選擇。藝術空間也經歷著從展示到互動再到共生的嬗變。

藝術空間1.0

——展示

界面展示

上海老碼頭水舍微更新

水舍位於上海南外灘老碼頭新規劃區內,是一座改建自30年代老廠房的精品設計酒店。現因運營需要,擬為其增建一棟佔地約70平米的配套鍋爐房。

這樣一座小而不起眼的輔助建築,在建築師眼裡卻擁有難得的區位優勢和城市界面。

在滿足鍋爐房功能需求的基礎上,設計充分融入了原立面的色彩體系和質感元素,強化水舍原有的品牌質感。同時新增文創展示櫥窗並預留出小型快閃空間,為浦江邊的城市街道增添了一抹亮色,也為到訪者們創造了一個駐足停留之地。

項目名稱:上海老碼頭水舍微更新

項目地址:上海市黃浦區毛家園路

建設單位:上海弘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三益中國

建築面積:70㎡

預計建成時間:2020年9月

空間展示

上海虹橋金臣匯藝術中心

虹橋金臣匯藝術中心改造項目位於上海市虹橋商務區內,規劃在既有綜合體金臣匯中,打造一個建築、室內、景觀一體化設計的國際文化交流、生活美學藝術中心。

藝術中心包含以陳逸鳴美術館為主要空間聚集的咖啡、藝術品商店、文化教育培訓和其他展廳,分別位於地面一層和地下一層。

該項目其實是將原綜合體的地下中庭採光天窗打開並進行局部改造,形成一座景觀性展示建築。在局限的場地條件下,設計團隊充分挖掘場地潛能,將中庭天窗下的通高區域設計成一處輕盈吊掛的旋轉樓梯,形成此處的標誌性空間元素。同時,靈活的展廳布置、複合的功能布局、個性化的入口空間和充滿藝術氣質的人行體驗助力其成為國際化藝術中心標杆。

項目名稱:上海虹橋金臣匯藝術中心

項目地址:上海市閔行區申虹路9號

建設單位:上海兆德置業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三益中國

建築面積:2871㎡

預計建成時間:2020年8月

系統展示

上海新聯地帶

剛剛改造完成的原上海醫療器械廠舊址在今年開業伊始的五一假期便用一場跨界藝術科幻主題展為項目積累人氣。

由中國工藝美術產業協同融合平臺主辦的「未來已來」CAIP跨界藝術科幻主題展在新聯地帶4號樓拉開序幕。展覽通過結合藝術與新媒體裝置,融入科技、藝術、互動三重特性,在藝術家多維的空間中,讓你打開未來的大門。

建築師考慮到項目後期的運營方便,在園區中央廣場內部設置了一個「蠶繭」造型的藝術表演空間——人文劇場。該構築物被切割成二十餘個水平鋼結構單元,再由若干個豎向單元串聯固定,形成初步造型,再進行加工得到最終效果,為園區增加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展示平臺。

攝影:是然建築攝影

其實,這個工業改造項目不僅僅預設了人文劇場這一藝術發生平臺,而是在設計之初便構想了與藝術展示相關的一整個系統。從入口處幾何體量穿插形成的半城市空間「海德角」,園區內部的軟性膜結構覆蓋「帆加速」,內院景觀上空架起的「雲連廊」,到建築圍合出的半開敞U型「眾慧大廳」……新聯地帶在建築空間之外用展示系統埋下了藝術的伏筆。

攝影:是然建築攝影

項目名稱:上海新聯地帶

項目地址:上海市楊浦區臨青路430號

建設單位:上海盛盼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三益中國

建築面積:37935㎡

藝術空間2.0

——互動

與歷史文化互動

上海安亭老街

上海嘉定安亭老街古來有之,是嘉定安亭鎮的標誌性旅遊街區。一河一橋;一寺一塔,老街的氣韻在此間流轉。然而,仿明清古建築的沿街風貌如今已難吸引遊客前來,安亭老街迎來了新一輪的改造。

改造設計中建築師吸收了諸多當地藝術元素與歷史文化進行互動。老街的沿街風貌抽象提取了場地內已有元素做出梳理並根據不同建築類型及功能業態進行重新組合。另外,銀杏被凝練成標誌性符號植入整條街區的形象打造工程,強化安亭老街的文化品牌。老街書場、臨展中心等重要節點更是採用大片落地窗的通透設計,為老街注入了活力與生機。

項目名稱:上海安亭老街

項目地址:上海市嘉定區

建設單位:上海安亭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三益中國

建築面積:8000㎡

預計建成時間:2020年國慶節開放

與品牌科技互動

上海華漕鎮幸樂路改造

幸樂路位於上海市閔行區華漕鎮,比鄰虹橋商務區與上海會展中心,周邊多為高端別墅區與上海美國學校等。由於街道老舊、缺乏活力,幸樂路亟待通過設計改造躋身成為上海高品質國際時尚街區的新典範,來服務周邊中高端社區的居民。

在幸樂路國際街區更新項目中,全新的彩虹雲IP被植入並貫穿街區的大小環節。

在升級沿街業態、城市界面及空間,導入周邊高檔社區的居民流量,重置單調街區的刻板印象,讓書店、生鮮市集等精心挑選的小店成為改變街區氣質領路人的同時,彩虹雲IP被融合進城市互動舞臺、公共休憩空間、三維全息投影技術、以及網紅人工造雪機等場景進行氛圍打造。

街口的大型彩虹雲裝置將成為街區轉角地標。其中,彩虹部分通過彩色透光混凝土打造彩虹的發光效果,而半透光雲彩結合數位化投影溫度計,為來訪者打造多維度的全新空間體驗。

項目名稱:上海華漕鎮幸樂路改造

項目地址:上海市閔行區幸樂路

建設單位:上海華漕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三益中國

建築面積:3000㎡

藝術空間3.0

——共生

藝術與空間共生

上海老碼頭

攝影:吳清山

老碼頭對藝術並不陌生。自從2019年4月的再次更新完成後,水池中央這棟極富海派風格的建築便被改造成壹號演繹空間,成為了這塊場地的能量發動機。它就像是一個不斷進行版本迭代更新的app,各類藝術活動、展覽在其中不間斷地發生,也為整篇區域注入了活力。

2019年10月第二屆野餐藝術節席捲國內外100多組藝術單位來到老碼頭,輪番呈現「現場單元、行為表演、藝術家餐廳」等不同主題的公眾講座和表演;「油漆未乾WET PAINT」潮流藝術巡展在同年8月也來到這裡,展開前衛街頭藝術與老上海港口碼頭氣質的現實對話;同年6月,權威家居雜誌《安邸AD》曾於老碼頭舉辦了2019 AD100頒獎典禮暨《安邸 AD》創刊八周年盛典……更新後的老碼頭,用新腔調擁抱藝術。作為上海名片之一,她沒有固步自封,反而是用互動性藝術活動的介入讓它變得更加親切宜人。

在這裡,藝術與空間互融共生。

攝影:吳清山

攝影:王瑩

項目名稱:上海老碼頭

項目地址:上海市黃浦區中山南路505號

建設單位:上海弘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三益中國

建築面積:30000㎡

藝術與場地共生

上海嘉定永盛裡

無獨有偶,位於上海嘉定的永盛裡改造項目也是藝術與空間共生的一處典型案例。作為嘉定老城區的消費客廳,永盛裡項目將引領區域商業節奏。

設計團隊在項目的濱河入口處植入秀場元素,它將不僅僅作為一處為商家提供更多產品展示空間的場所,裡面的功能還能不斷進行升級更新。不定期的快閃活動,也為區域持續注入趣味和活力。利用濱水空間的特殊優勢資源為周邊居民帶來豐富的內容,不僅提升此地的商業溢價,更使得人們在藝術活動中收穫視覺與精神的雙重享受。

此外,永盛裡項目打造與藝術家聯名IP,其藝術形象出現在場地入口等重要節點處,提升了項目的品牌效益,也增強了空間記憶點。

項目名稱:上海嘉定永盛裡

項目地址:上海市嘉定區

設計單位:三益中國

建築面積:16361㎡

相關焦點

  • 「共生」主題展|作品展覽預告:多元繁榮,共融共生
    2020廣西設計周將攜手多家組織、機構共同打造「共生」主題展——這可能是廣西第一場跨多重設計領域,多個行業大咖協作而成的藝術設計展覽。在「設計共生」的主題之下,尋找溝通、實踐和融合 ,著眼未來,謀求良性的共同發展。
  • ...長沙設計藝術周舉行,湖南多名設計師探討「設計為民 相融共生」
    如今,在長沙經濟發展迅速的同時,長沙城市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更新,需要更多的血液來參與和創造!為此,湖南省設計藝術家協會組織發起了2020首屆長沙設計藝術周,據湖南省設計藝術家協會副秘書長桂賽介紹,設計周的初衷是為了讓設計跟市民、設計師、生活關聯更緊密,因此設計周的主題為「設計為民,相融共生」。
  • 活動| 2018 「藝術歐洲」國際建築藝術展「共生——環境/城市/建築...
    2018「藝術歐洲」國際建築藝術展以「共生——環境/城市/建築」的展覽主題,將建築與文化再次提升到藝術層面,旨在尊重人性和歷史的前提下呼喚多元化、包容、有活力的城市生態系統,尋求城市文化、社會、空間多層面的共生。
  • 「城市家具」 築建美麗家園(城市更新,藝術何為?)
    城市候車亭設計效果圖。連雲港BRT專線城市家具系統設計項目效果圖。城市更新是滿足城市發展要求、增添城市生機活力的重要舉措。推進城市公共環境設施建設、加強城市與建築風貌管理、完善城市景觀生態規劃……城市更新的各個環節,都離不開藝術與設計助力。
  • 城市共生是人與社會關係的反思——安·美術館開館展揭幕
    在這個展覽裡我們關注和探討的是人類生存與環境變化的共生,文化與城市氣質的共生,科技與城市發展的共生,又或是新媒體語境下空間轉化的共生。展覽 「向心——城市共生計劃」共邀請了十三位目前活躍在全球當代藝術界的重量級藝術家共同參與,展出作品近30件。
  • 布局城市更新,上海廣場造就「藝術大眾化」的商辦同圈
    探索藝術與商業之間的公共關係如今藝術與商業以越來越緊密的方式嘗試融合,尤其是在當下潮流藝術盛行與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這樣的融合旨在藉助商業的空間形態推動「藝術大眾化」運動。陳莉《關係系列》讓商業自動轉化為無邊界的藝術公眾平臺,使藝術文化與公共空間產生情境體驗的共振,同時加快實現審美革新和藝術生活化的普及,突破商業與藝術創新結合的進一步深化
  • 城市更新逐「光」者:光大安石的願景與商業地產的未來
    來源:觀點地產新媒體原標題:城市更新逐「光」者:光大安石的願景與商業地產的未來 來源:觀點地產新媒體觀點地產網 從增量時代到存量時代,從拿地自建到運營管理,從單一業態到大型綜合體,從實體門店到線上線下複合新零售——商業地產隨著城市的發展不斷更新迭代,地產業與金融業的界線變得不再清晰可辨
  • 「共生」的社區藝術,關山月美術館品牌展覽「在路上」深圳開幕
    作為以青年為主體的年度藝術項目,第7屆主題「共生」整理了近20年來興起的中國社區介入式藝術(Community Art),呈現43個藝術案例,拓展藝術邊界,探討藝術介入和城市文化之間的互動關係,探索藝術創作的多樣可能。針對主題對深圳城市的重要意義,此次展覽首次啟用「主題展+外圍展」的方式,呈現深圳當地鮮活的藝術生態。「青年批評家論壇」與展覽開幕式同期舉辦。
  • 「共生」的社區藝術|關山月美術館品牌展覽「在路上」深圳開幕
    作為以青年為主體的年度藝術項目,第7屆主題「共生」整理了近20年來興起的中國社區介入式藝術(Community Art),呈現43個藝術案例,拓展藝術邊界,探討藝術介入和城市文化之間的互動關係,探索藝術創作的多樣可能。針對主題對深圳城市的重要意義,此次展覽首次啟用「主題展+外圍展」的方式,呈現深圳當地鮮活的藝術生態。「青年批評家論壇」與展覽開幕式同期舉辦。
  • 重構與共生——媽媽網城市母嬰新商業峰會 青島站完美落幕
    4月25日,以「重構與共生」為主題的媽媽網2018年城市母嬰新商業峰會青島站在富力艾美酒店完美落幕,本活動得到海爾青島分公司鼎力支持。
  • 「綠色」鄂鋼與鄂州相融共生
    俯瞰鄂鋼,花園式工廠與城市相融共生。(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通訊員 桂多 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勁松 夏中華 通訊員 左敏林圃染綠,溪流蜿蜒,鴨鵝遊弋,不時有飛鳥掠過。然而,由於傳統鋼鐵工藝「高能耗、高汙染」,鄂鋼「遷」或「留」,一度成為鄂州城市發展的議題。「十三五」以來,國家實施長江大保護戰略,鄂鋼主動求變,在廢氣超低排、廢水零排放、固廢不出廠和園林綠化景觀等方面同時發力,打造花園式生態工廠,廠區綠化率由此前的16%提升至36%。
  • 透過光大安石商業年會,看懂城市、資本與場景的連結!
    為強化商業地產核心競爭力,光大安石還打造了諸多商業自營板塊品牌,包括:自帶格調的萬國美食匯-融·食薈、傳統服務的全面升維-融美·市集、文創藝術生活的聯合體-融·智匯、江湖菜主題街區等,這些均將在上海淞虹路項目中得以淋漓盡致的展現。   此外,光大安石十分注重因地制宜、因城施策。
  • 商業老大哥地位不保 羅湖區擬借城市更新迎商業發展第二春
    深圳發展一路向西,新的商業不斷崛起,也讓老牌資深商業大哥--羅湖倍感壓力。近年來,羅湖區正在摸索建設「國際消費中心」,不斷對老牌商圈進行改造升級,同時不斷加大城市更新力度,以期望藉助城市更新的契機實現華麗轉身。
  • 復甦百年煙臺山 萬科城市更新又一商業範本首發亮相
    基於城市更新主旋律下的商業更新,不能簡單看作是區域的商業活化,更是一種對城市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因此,在城市更新的新商業模式中,文化+商業+旅遊的「文商旅」有機融合的模式,被賦予了越來越大的期待。對於這份宏大的期待,萬科集團在福州匠心打造的福州萬科煙臺山商業漫步街區做了精彩呈現。
  • 都會生活力新坐標,瑞虹天地太陽宮引領城市更新商業之勢
    煥新CAZ城市新活力 瑞虹天地太陽宮肩負重責 在以「生活力將成為城市更新必備要素」為主題的圓桌論壇上,城智更新研究院院長陳方勇先生、經濟觀察報商業觀察研究部主編沈建緣女士以及瑞安房地產及中國新天地執行董事張斌先生,圍繞CBD(中央商務區)到CAZ(中央活動區)的城市更新進程話題進行了探討,並就北外灘提升到與外灘和陸家嘴聯動的新時代頂級
  • 安美術館開幕與十三位藝術家共同探討「向心-城市共生」
    「安美術館」和「安藝術空間」互為支撐,致力於推動當代藝術與商業時尚的跨界整合,創造商業中心、商務中心、社區中心、文創小鎮、旅遊目的地等多場景下的藝術IP及系列藝術文化活動。 城市共生,我們在這個展覽裡關注的是人類生存與環境變化的共生,文化與城市氣質的共生,科技與城市發展的共生,又或是新技術與新媒體語境下空間轉化的共生。共生的基礎在於城市提供的巨大物理空間以及在此空間內構建的人類社會,而無論物理空間還是人類社會,又在彼此的衝突、糾結和依存中不斷生長,努力使之成為這無邊無際且龐大系統中的獨特存在。
  • 不僅是大拆大建,城市更新「更新」的到底是什麼?
    過去近二十年,商業地產從黃金時代進入到了瓶頸期,商業地產市場競爭已日益激烈。從國內主要商業地產集團的項目來看,收購、改造類項目逐漸增多,因此把握舊樓改造、存量提升為主的「城市更新」,將項目改造成功則尤為重要。對建築設計公司來說,城市更新項目往往讓人「愛之深恨之切」。
  • 弘揚世博精神 打造城市名片——「2019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系列...
    蕭煌受邀連續三屆組織「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聯合展,他介紹,這一項目的打造不同於常規的藝術類項目,更偏向於城市更新、改造和文化發展的方向,不僅要考慮藝術賦能於城市的發展,更要考慮藝術能給城市帶來什麼,「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從科學的角度美化了城市空間,就像『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精神,藝術也能讓城市更美好。」
  • 2017銀杏·共融藝術節之共融共生 從不罕見
    藝術節的關鍵詞之一「共融」,正是來自殘障群體的文化理念,它第一次出現在以流動工人文化為主體的藝術節當中。據1+1殘障文化發展中心的蔡聰先生介紹,「共融舞蹈」或「共生舞蹈」是從殘障人群的舞蹈運動中生發出來的概念,英文為inclusive dancing。「共融」的含義是殘障人士應該融入社會且參與社會發展。
  • 設計師李海峰打造「她·共生」沉浸式藝術展場
    12月初,由北京格物創意體設計顧問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設計總監李海峰(RafLee)打造的「她•共生」無界場景與沉浸式藝術展演在北京華熙LIVE-M空間順利舉辦。作為目前最具獨創性與商業洞察力的頂級設計師,李海峰(RafLee)一直致力於建築藝術和空間美學的設計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