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憲:鄉親們喊我一聲「娃兒」

2021-02-13 黃龍宣傳

「別看是個城裡娃,但現在已經成了一個樣樣精通的『村裡娃』啦。」

「小張這娃兒可能吃苦了,這些菜都是他種的。」

……

提起黃龍縣白馬灘鎮神玉村駐村幹部張憲,村民們總有說不完的話,點不完的贊。

11月12日,在神玉村,記者見到了這位鄉親們口中的「娃兒」時,他正在給村民老王囑咐冬季核桃園管理的事。很難想像,就在兩年前,說起農村工作,他還是一頭霧水。

2018年,25歲的張憲被鎮政府選派為神玉村駐村工作隊隊員。

一直在城裡長大的張憲滿懷熱情地投入駐村扶貧工作中,然而幾天下來,他才發現,事情並不像他想像中的那麼好辦。「看我沒在農村幹過,說起農活一知半解,村民對我不信任,接下來工作都不知道要怎麼搞。」張憲一度非常苦惱。

為了更好地融入群眾,白天,他入戶走訪,與村民拉長短,熟悉村情民意;晚上,他仔細整理村民反映的各種問題和訴求,制定神玉村脫貧攻堅實施方案和各類幫扶工作規劃、計劃。

幾天下來,誰家孩子沒書看,哪家老人身體不好……神玉村80多戶貧困戶的生產生活及全村水、電、路、房、產業發展等情況他都摸得一清二楚。再次上門的時候,他把自己的存書帶給孩子,自掏腰包給老人買藥。一來一往,鄉親們對張憲也越來越信任。

神玉村產業結構單一,集體經濟薄弱,張憲與村「兩委」商議,將目光鎖定到發展鄉村旅遊、中蜂和羊肚菌等新特產業上。

「真的想不到,能在家門口把錢就掙了。」今年6月,神玉村舉辦了首次村集體經濟分紅大會,村民孫養立緊緊握著張憲的雙手說。2018年5月,神玉村與西安文理學院合作,建立了羊肚菌種植試驗項目基地,10棚羊肚菌由村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憑藉土地入股和進園務工,孫養立一家領到近2000元的分紅款。

不僅如此,神玉村還擴建了百畝核桃園,建立2處中蜂產業園,107戶村民養起了中蜂。「小張來了以後,村裡擴建了核桃園,讓我們在家門口就多了一份收入,也不耽誤照看家裡老小,心裡很知足很高興。」圪嶗村貧困群眾杜養斌樂呵呵地說。

從幫助群眾解決日常急難事,到改善基礎設施,引導貧困群眾走「鄉村旅遊+特色產業」的發展之路……如今,張憲兩年駐村期滿,但他主動選擇繼續留在村裡。「村裡的各項事業才剛剛起步,得留下來繼續幹,才不辜負鄉親們喊我一聲『娃兒』。」張憲說。

相關焦點

  • 青海萬名幹部下鄉—民情日記:鄉親們叫我「阿娘」
    2月29日多雲   我在單位上被人喊「小董」,可自從2月中旬到平安縣古城回族鄉總門村下鄉以來,被鄉親們起了個新的名字叫「阿娘」。  古城鄉總門村是一個有106戶、436人的純回族村,按照大家的風俗習慣,凡是已婚女子,都可以稱呼為「阿娘」,剛開始有一點不習慣,但是我很快發現,有了這樣一個「身份」,在互相親切的稱呼和每天的接觸中,和鄉親們的距離近了,聊天的話題漸漸多了,我的工作也很快進入狀態了。  還沒有到春播時間,勤勞的鄉親們已經開始提前做準備了。
  • 北島:我只他媽喊了一聲
    北島詩歌《履歷》中就有一句帶有髒話的詩:「我只他媽喊了一聲」。他到底喊出了什麼?為什麼而喊?又為什麼因為這一喊而說出了髒話?我們不妨讀一讀這首詩。我曾正步走過廣場/剃光腦袋/為了更好地尋找太陽如詩人歐陽江河在《傍晚穿過廣場》一詩中所寫,「一個過去年代的廣場從汽車的後視鏡消失了」。
  • 劉雙燕:鄉親們的期盼和信任讓我內心充滿了愛和正能量
    國家稅務總局亳州市稅務局副科長劉雙燕(徐想 攝)  「我手裡拿的這盒顏色漂亮的花茶當工作遇到困難時,黨組織就是我堅強的後盾,為我充實駐村幫扶力量,引進產業幫扶資金,為脫貧路引來了「長流水」。當我猶豫彷徨時,鄉親們的樸實和信任成為我堅持下去的動力。作為一名常年駐守農村的女性基層扶貧幹部,我一直努力平衡和協調親情和鄉親的關係,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我駐村的動力源泉,而鄉親們的期盼和信任讓我內心充滿了愛和正能量。
  • 重慶「10塊錢醫生」:鄉親需要我 就堅持下去
    「是啊,我一個人在屋頭,娃兒又不在身邊,感冒以為拖兩天就好了,結果這幾天連下床都惱火了。」老楊和吳醫生聊起天來。  「娃兒不在身邊,更應該注意身體,你要是病倒了,他請假回來看你,還不是一樣操心?」吳醫生的「指責」,讓楊文釗很受用:「對頭,你說得對,他還有一家人要養,我還不能給他添麻煩。」  一切都是家長裡短,一切都和生病有關。
  • 老公慣娃兒毫無原則和底線,娃兒都被他慣壞了,我都不知咋辦了?
    今天帶兩歲寶寶去商場裡的兒童樂園玩,早上九點就去了,都晚上8點半了娃兒還在玩,午飯晚飯都是在商場裡吃的。我說:走,走了,天都黑了!老公說:他還要耍噠,喊他走怕要哭哦!我說:他哭就讓他哭撒,哭夠了就不哭了,說著我就去抱娃兒跟娃兒說:該回家了,我們走了!
  • 《風雲兒女》:獻給1938年衛輝「楊井村慘案」中遇難的鄉親們
    房屋下面壓死人,        倒塌的牆頭趴鄉親,井中的鄉親魂在叫,     喊人替他們把仇報。崔三搶了梭鏢出了院,正遇三娘往回攔:叫聲大哥你不該,不該把鄉親們來想歪,鬼子犯下滔天罪,鄉親們都把牙咬碎,誰再昧了良心當漢奸,除非他不想再見老祖先。大爹連說錯錯錯,怕他們年輕沒把握。
  • 長沙好人80壽辰「撒狗糧」羨煞鄉親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8日訊(全媒體記者 李卓)「一聲『鏡鏡馱』我喊了快60年,你沒聽膩啵?」「我準備再聽60年!」80歲壽星、「長沙好人」劉鏡輝和86歲的老伴蔡發楚,現場撒了把翡翠婚的「狗糧」,羨煞年輕後生。
  • 張憲的詩有哪些?張憲的詩詞全集11首
    宋代詩人張憲,(?—1142)閬州人。為嶽家軍前軍統制、同提舉一行事務。高宗紹興四年,參加收復襄漢六郡戰役,攻取郢州後,與徐慶、牛皋等進克隨州,又和王貴等大敗金將劉合孛堇及偽齊將李成數萬聯軍,復鄧州。十年,從嶽飛北伐,領兵奪據潁昌府、淮寧府。
  • 憶軍旅 | 出院時,小男孩小聲地喊了我一聲「媽」
    憶軍旅 | 出院時,小男孩小聲地喊了我一聲「媽」 2020-12-09 23: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外婆喊你回家吃飯啦
    而我們的孩子,95後們,雖出生在城市,但卻是在城市和鄉村間遊走的一代,這一點在大西北表現得更為明顯。我的外婆生了7個孩子,夭折了3個,剩下母親和一個舅舅兩個姨媽。我的母親是老么,從我小時候記事起,外婆年歲就大了,身體也不好。
  • 娃兒長高的4種跡象,第2種最容易被媽老漢忽視
    比如說,當你發現娃兒有以下4種跡象出現,當媽老漢的別忽視,因為娃兒要長高高了。一、飯量突然增大如果媽老漢們發現娃兒的飯量突然之間開始猛增,胃口也變得特別好,經常剛吃飽沒一會就又餓了,總是跟媽媽要吃的,這就說明孩子要開始長個了。
  • 華陰老腔一聲喊 文化自信釀活力
    就是這位大師和歌手譚維維合作,在春晚上唱響了《華陰老腔一聲喊》。張喜民說著一口韻味獨特的陝西話,耐心地向同學們講述華陰老腔的發展歷程。華陰老腔當初只是皮影戲的幕後表演伴奏,觀眾看到的只是光影的演繹。2001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現任華陰老腔保護中心主任的黨安華發現了華陰老腔藝人們的表演充滿激情和生命活力,於是提議將其搬到幕前。就這樣,華陰老腔成為一種獨特的原生態表演形式。
  • 憶軍旅|出院時,小男孩小聲地喊了我一聲「媽」
    他小聲地喊了我一聲「媽」作者:彭美雲虹口區第二幹休所軍休幹部1960年底,為了救治「信陽事件」中受傷病困擾的群眾,廣州軍區組建了百人醫療隊趕赴災區。我作為醫療隊成員之一,隨部隊前往。我被分配在信陽市醫院的分院,專治基層轉上來的各種急危病患。
  • 面對語言發育遲緩的娃兒,怎麼辦?
    中午Johnny(老二)推門進來,滿臉笑開花地喊,媽媽,我們回來了(表姐下班去幼兒園接他回來)。我一時感慨頗多,一年前的Johnny還只會以單字表達,如今能說七八個字,進步很大。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從Johnny出生,我和娃兒爸心態就比較平和,覺得走路和說話皆為極其自然的事兒。
  • 武鐵友:「鄉親們真正富起來,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灤州市農民企業家武鐵友「鄉親們真正富起來,就是我最大的心願」「鄉親們真正富起來,就是我最大的心願」不僅送年貨,武鐵友還為鄉親們做了很多實事。打水井、裝路燈、辦產業園……在他的帶領下,鄉親們致富的信心越來越足。日前,工作間隙,武鐵友接受了記者的採訪。記者: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為鄉親們送年貨的想法的?武鐵友:這要從我的成長經歷說起。小時候,因為家裡經濟條件不好,加上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所以我創業時付出了更多艱辛。
  • 老南京小娃兒的秋天
    暑假捉蛐蛐 、鬥蛐蛐雷國俊回想起50時代老城南的小娃兒,那比起現在的少年兒童要幸福幾百倍!為什麼?因為我們從小朋友開始到成長過程,一直沒有中斷過與大自然的親暱。就拿暑假捉蛐蛐、鬥蛐蛐,現在的小娃兒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 讓鄉親們都過上好日子
    看著村裡人為種瓜起早貪黑,阿布都沙拉木就在心裡琢磨:有沒有一種省時省力的方法,減輕鄉親們繁重的勞動?2017年2月,新疆畜牧科學院「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在村裡開展青年農民科技能人和致富帶頭人培訓。32歲的阿布都沙拉木第一批報名參加青年科技興趣小組,並與工作隊隊長鄭文新結成對子。他向鄭文新講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肯定和支持。在工作隊的鼓勵幫助下,阿布都沙拉木開始研發甜瓜種植機器。
  • 佛教:新娘婚禮上喊了嫂子一聲媽媽,雙方都是福根深種
    ,並喊了一聲媽媽。不過這個姑娘並非如此,也有一顆感恩之心,所以婚禮當場不僅跪拜哥嫂,還發自內心的喊了一聲「媽媽」,然後兩個人都哭了,足見真情,相信她以後也會像孝順父母一樣的對待哥嫂的,而這樣的善行,自然將來也會有許多善報。
  • 珍藏的幸福:進了家門,叫一聲爹,喊一聲娘(鄭立偉)
    在這裡,它也是我生活的寫照。家,每個人的境遇不同就有著不同的注釋。對於漂泊在外的我來說,是愉悅心情的分享,是情緒低落時的安慰,是艱難前行的不竭動力!無論身在何處,還有什麼比家更讓我們牽掛的?還有什麼一提到家就讓我們激動的?我的父親、母親,我的兄弟姐妹!沒有你們,我怎麼有力氣在異鄉的路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