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的抒情方式

2021-02-19 一起學語文

(一)總論

情與景關係:詩人寫詩來表達他的思想情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需要寫景,來引起情,把情感傳達給讀者。情與景的處理很重要,如果處理得恰當,就會激起讀者的感情,使讀者與他發生共鳴。這樣的詩就寫得好,能動人。

一般是情與景配合。「情景陪襯」或「情景交融」。在中國與西洋的詩歌中,都可找到詩人成功地處理情與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下面兩首詞都是情與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漁家傲·秋思 (宋)範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當時範仲淹被派經略延安,鎮守邊陲,防禦西夏。這首詞是他切身的體會。時間是秋天,地點是塞下,具體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將軍和徵夫。他們離家萬裡,在塞外看到雁南飛,聽到悲哀的笳聲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飲濁酒,愁不能寐。詞中所寫的悲涼悽愴的景象,充分配合當時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讀者體會到這些在邊疆衛戍的人的情懷。

題金陵圖 (唐)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裡堤。

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吳、晉、宋、齊、梁、陳(公元317—589年)。這六個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時間短暫。六朝以奢侈豪華著名。到唐朝時,六朝已經過去,其豪華已衰敗,因此唐朝詩人到南京弔古,總是為六朝哀傷感慨。詩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叢生,眼前一片荒涼衰敗的景象,想到六代豪華已似夢幻一樣過去,十分傷感。但是當他來到臺城,看見春光明媚,柳絮飛舞,煙籠十裡,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舊這樣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榮華—去不復返,另有一番哀傷。因此這首簡短的詩,兼用情景陪襯(哀景寫哀情)與情景反襯(樂景襯哀情)這兩種手法來寫。這樣二者並用,加強了詩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二)抒情手法分類

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

直接抒情——以第一人稱「我」為抒情主體,直接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叫直抒胸臆

如: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作者在敘事描寫的基礎上,以火山噴發般的激情,大聲疾呼,抒發了自己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汙的思想感情。

再如陸遊《示兒》一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開頭兩句,以議論開篇,表達詩人至死不忘恢復中原的愛國情懷。

間接抒情——詩人藉助多種藝術技巧,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分為情景交融、借景襯情、託物言志。

如李白的《贈汪倫》和劉禹錫的《竹枝詞》,都是在敘事的基礎上採用間接的抒情方式。所不同的是:前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來比喻「汪倫送我情」,後者巧用諧音雙關「道是無晴卻有晴」,將戀人之間若明若暗的愛情表現得真切動人。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 、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包括三種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結情,三是緣情寫景。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微草、芭蕉殘荷、梧桐細雨、飛蓬浮萍、鴻雁閒鶴、長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詩人藉以抒情的對象,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純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載傳遞了人們極為豐富複雜的思想情感。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借「原上草」的形象,極為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對頑強的生命力的讚美之情。

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無限離愁別恨。

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

最典型的如《詩經·採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依依楊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卻是黯然離別之際;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徵夫回鄉之時!以樂景寫哀情或以哀景寫樂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樂的效果。

如唐代謝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上聯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

2、託物言志:是詩歌散文中經常運用的表現手法,即作者藉助對某種事物的刻畫來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種品格志向。

如宋代哲學家周敦頤的名篇《愛蓮說》採用託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這一形象表達了自己潔身自好、保持高尚節操的人生追求。

如清代龔自珍的《病梅館記》,借梅議政,運用託物言志的寫法,表達了作者對清朝封建統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願望。

如駱賓王的《在獄詠蟬》就是通過刻畫餐風飲露的秋蟬的形象來表明自己高潔的品性不為時人所了解。

託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區別:

借景抒情,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抒發的是情感,表現的是情緒,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樂、哀、愁,但我們絕不會把這種情緒看成是一種思想。

託物言志,是詩人要通過描寫的物來表明心跡,以及人生的態度和對人生的感悟。

看看下面幾句詩,看看他們屬於哪種抒情方式?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柳永《雨霖鈴》(借景抒情)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託物言志)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借景抒情)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無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鄭思肖《畫菊》(託物言志)

比較以上四首詩說說託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區別?

A、託物言志常常藉助於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詠物不是寫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

B、託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愛好、願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專指熱愛、憎惡、讚美、快樂、悲傷等情緒。

關於我們

一起學語文

語文讀背神器,作文,閱讀,文言文,古詩詞,應有盡有,課內課外樣樣不少。

點擊標題下方藍色字體「一起學語文」,或微信「添加朋友」搜索「一起學語文」,一鍵關注即可使用。

相關焦點

  • 古詩詞鑑賞 | 表達技巧專題(五)抒情手法
    >直抒胸臆】含義:不需藉助其他手段,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表明愛憎態度的抒情方式。  間接抒情【觸景生情】含義:觸景生情是作者先見到某一景物、某一場景後,受到眼前景物的觸動,引發聯想,從而產生某種感情的抒情方式。景物往往是作者無意中遇到的的。
  • 古詩詞金句收藏版(抒情篇):36則名句,讓您的表達隨心所欲!
    人類的感情是無比豐富、細膩的,因此在浩如煙海的古詩詞中,關於親情、友情和愛情的作品較多。用高度概括、凝練的語言表達豐富、細膩的感情,是古詩詞的主要特點之一。我們熟記這些抒情經典名句,不僅可以豐富感情,還可以在溝通交流及寫作中隨時引用,從而提升溝通效率和作品的感染力。
  • 古詩詞中別樣的草原美景!
    古詩詞中別樣的草原美景!很多朋友聽到大草原,心中總是不斷的在想像,究竟傳說中的草原是什麼樣子的呢?是否有傳說中那麼的壯麗、遼闊。今天,小編想通過古詩詞的方式,來讚美草原文化,讓大家感受一下大草原的魅力。《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 7種抒情手法在詩詞寫作中的運用方式
    二、間接抒情的類型與示例:  1、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指將感情融會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自然景物或場面的描摹刻畫來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的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在這裡,春夜雨景,包含了詩人的喜悅心情。
  • 古詩詞中的情景交融
    統編語文教材收錄了不少經典古詩詞作品,選擇的時代跨度較大,囊括了從先秦到明清各個時期的經典詩詞,包含的題材眾多。那麼,教師如何用好教材,教好古詩詞呢?日前我聽了江蘇省第21屆青年教師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觀摩課中的幾節古詩詞教學課,其中《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 附件1:常見的抒情方式辨析
    附件1:常見的抒情方式辨析抒情方式是高考詩歌鑑賞考查的重點,抒情方式的種類很多,而且有些抒情方式極易混淆,如情景交融與借景抒情、託物言志與借景抒情
  • 中考語文:古詩詞賞析方法
    語文是需要不斷積累的,特別是古詩詞這塊,做古詩詞鑑賞的時候,考生除了真正熟練掌握詩歌的內涵之外,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一、注意積累古詩詞的背景知識這些背景知識主要包括詩人的生平經歷、思想感情、藝術風格等。
  • 古詩詞鑑賞:表現手法之動靜結合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宋)陳與義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閒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①三、四、五句運用了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靜景和伴著清韻悠遠的笛聲歡歌到天明的動景,描寫了作者當年在良辰美景中與朋友一起借著酒興盡情戲鬧的遊樂情形。
  • 【按轡徐行】借物抒情:情景交融的關鍵是人和事
    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會讓學生從課文中學習「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並且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進行寫作。那麼,什麼是借景抒情呢?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通過景物來抒情,是一種寫作手法。
  • 高中語文,古詩詞鑑賞題三種常見出題方式和答題技巧
    古詩詞令人喜歡,可是古詩鑑賞題卻讓許多同學頭疼。解答這一類題目,重要的是基本功夫,出題的方式和答題的技巧,只能起到輔助的作用。但是從考試的角度來看,先知道考什麼,從考試的角度切入,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
  • 2015中考指導:語文古詩詞賞析方法
    現把賞析古詩詞的一般方法歸納總結如下:   一、注意積累古詩詞的背景知識   這些背景知識主要包括詩人的生平經歷、思想感情、藝術風格等。掌握了這些內容,我們在鑑賞詩歌時就能對詩歌進行高屋見瓴的分析。如:李白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飄逸的風格;杜甫憂國憂民的人生、沉鬱頓挫的風格;辛棄疾抗金復宋的大業,在氣勢雄偉的主調之外,也不乏婉轉悱惻。
  • 初中語文:古詩詞鑑賞如何得滿分?除了技巧外,你還差這一步!
    初中語文:古詩詞鑑賞如何得滿分?除了技巧外,你還差這一步!快來看看詩詞鑑賞,是初中語文試卷中的常考題型,但是很多抱怨自己明明知道這道題的答題技巧,為什麼就不能滿分拿下。首先,我們來談一下何為「鑑賞」?在鑑賞過程中,雖然要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等制約,但是鑑賞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對藝術形象加以補充和豐富。鑑賞既是理解,也是再創造。提及此處,小編發現很多還有一些知識分不清楚,在這裡,小編要側重講一下:詩詞中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有哪些?
  • 古典詩詞的抒情技巧 (二)抒情手法
    抒情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抒情,一種是間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稱「我」為抒情主體,直接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種文章筆法。詩人在其詩作中袒露襟懷,不假掩飾地抒發激情、快意或情緒,也叫直抒胸臆。如:李白《夢遊天姥呤留別》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作者在敘事描寫的基礎上,以火山噴發般的激情,大聲疾呼,抒發了自己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汙的思想感情。
  • 中考指導:語文古詩詞賞析方法
    一、注意積累古詩詞的背景知識 這些背景知識主要包括詩人的生平經歷、思想感情、藝術風格等。掌握了這些內容,我們在鑑賞詩歌時就能對詩歌進行高屋見瓴的分析。如:李白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飄逸的風格;杜甫憂國憂民的人生、沉鬱頓挫的風格;辛棄疾抗金復宋的大業,在氣勢雄偉的主調之外,也不乏婉轉悱惻。
  • 「中考」中考語文古詩詞賞析方法總結
    現把賞析古詩詞的一般方法歸納總結如下:一、注意積累古詩詞背景的知識(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開宗明義、開門見山、畫龍點睛)、間接抒情(寓情於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抒情)詩、記事(詠懷)詩,詠史(懷古)詩、田園(山水)詩、邊塞(徵戰)詩等。
  • 中考作文怎樣抒情:寫事時怎樣抒情
    中考作文怎樣抒情第一篇:寫事時怎樣抒情   在日常生活中,人會有各種經歷。在這些經歷中,人會因不同的遭遇而產生各種不同的感受,產生不同的感情,將這些感受和感情抒發出來,就叫抒情。在小學生的作文中,絕大多數都是用第一人稱來寫的。因此,在作文時,抒情就是作者在文章中對所寫人、事、物抒發自己的情感。
  • 古詩詞中最有氣勢的六首詩詞,每一首都震爍古今!
    古詩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美的組成部分,千百年後我們再讀依然餘音嫋嫋,那些富有辭採聲韻之美,又飽含作者深刻人生感悟的佳作,給予了我們精神上極大的享受。今天小編盤點的便是古詩詞中最有氣勢的十首詩詞,相信你和我一樣,每每讀起它們總能振奮人心。
  • 抒情散文怎麼寫?---- 文美情真
    隨著傳統文化的回歸,隨著國學熱的興起,隨著高考語文改革不斷推進,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地位不斷凸顯,像2016作文題目:語文學習關係到關係到一個人的終身發展,也關係到一個民族的文化自信直接在高考題目中,向全社會強調作文的重要性,因此,根據高考作文評分標準,突破發展等級,結合自己作文特點,突出個性,打造亮點,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 怎樣才能閱讀好古詩詞呢
    我自小就喜歡古詩詞,在老師布置的作業中,在懵懵懂懂的背誦中,在成長的人生坎道上漸漸明白了古詩詞的妙語和意境精髓。所以要閱讀古詩詞你必須首先要喜歡上它。然後你才有閱讀的動力和興致。我是這樣閱讀古詩詞的。古詩詞根據內容來分大約有9種類型:敘事,抒情,送別,邊塞軍旅,山水田園,懷古,詠物,悼亡,諷喻詩等。按體裁來分有古體詩和近體詩倆種。古體詩有《詩經》《楚辭》《樂府》《漢賦》《南北朝民歌》等。近體詩一般是絕句,律詩,排律(長律)。
  • 抒情技能提升導練
    方法金指【要義】1、學習兩種抒情方式: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又有融情於事、融情於理、融情於景等幾種具體方式)。一、 抒情的含義和要求1、抒情的含義抒情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抒發主觀感受,表現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