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2016 Fintech投資報告:區塊鏈讓投資者焦慮,保險科技呈現...

2020-12-14 雷鋒網

雷鋒網3月6日報導,近日,畢馬威發布了《2016全球Fintech投資分析報告》,總結分析了2016年投資變化和2017年投資預測。

總的來說,2016全球Fintech市場頗為動蕩。英國脫歐、美國選舉黑天鵝事件頻出,後續影響還在發酵,中國增速放緩,外匯的波動使得投資人變得更加謹慎,不時有人驚呼「資本寒冬」降臨。資本收緊和寒冬主要體現在Fintech行業的企業併購和PE資金收緊。2016全球Fintech投資總額達到了247億美元,而在2015年是470億美元,同比下降近50%。不過,去年的全球VC投資仍呈現一派積極姿態,創下136億美元新高。

KPMG合伙人和全球Fintech共同領導者Warren Mead表示:

「2014和2015兩年Fintech投資增速極其迅猛,當時的投資人可以因為某個團隊的創意和顛覆傳統的商業模式就投資。但是伴隨著地緣政治和宏觀經濟不確定性的加劇,2016年投資人開始變得謹慎,他們希望團隊能夠證明項目是能夠規模化和商業化的。」

畢馬威指出,在比較成熟的Fintech領域例如支付和借貸,某些地區的投資已經逐漸飽和,而新興領域如保險科技、監管科技、AI、大數據分析等將更大放光彩,畢馬威認為未來一年這些新興領域會保持非常良好的成長勢頭。

除了上述議題外,畢馬威報告還將探討以下四個問題:

此部分為報告中全球Fintech分析,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作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譯。

除了企業併購和PE投資外,投資活動仍然積極

2016年全球總投資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企業併購和PE投資的減少。有關Fintech的併購交易額同比從340億美元下降到了110億美元,但是股權私募投資基金的投資額下降幅度較小,從180億美元到110億美元。然而,必須認識到這一點:2015年企業併購成交額是前所未有的高,2016年企業併購成交額位列歷史第二。

全球風投創新高,螞蟻金服破融資紀錄

2016全球風投止住了投資總額走低頹勢,從去年的127億美元增長到136億美元,而成交量從940下降到840。而其中功不可沒的就是中國螞蟻金服的45億美元融資。它於2016年4月完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一輪私募融資,估值600億美元。

季度圖表顯示,Fintech2016第四季度VC投資和成交量都有所增加,分別達到20億美元,199樁。雖然增幅不顯,但或許也能說明當全球市場走出探索期時,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

在北美,支付、借貸領域的光輝逐漸暗淡

在很多成熟的Fintech市場,尤其是在美國,投資者紛紛開始質疑一些Fintech細分領域是否已經飽和。在過去的兩年裡,投資者對於支付、借貸平臺的投資變得更加審慎。而美國一家借貸行業巨頭由於一些錯誤的實踐被指控,這無疑是雪上加霜。因此,比起投資領域中的新項目,在美投資人更加專注於改進已投公司的商業模式,拓展業務。

但這是在美國。還有一些國家類似印度、巴西等,沒有銀行帳戶的國民佔了一定比例,支付和信貸仍牢牢攫取著投資者的關注,是推動當地Fintech進步發展的重要力量。

各國政府開始意識到Fintech創新的價值

政府開始意識到Fintech創新在促進經濟發展中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時也發現提升銀行系統的效率有利於推動經濟的全面發展。由於金融科技的發展與政府的目標不謀而合,因此有很多政府機構和金融管理機構大力支持Fintech巨頭的發展,加快完善新技術衝擊下的監管規定。舉個例子,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都於2016年推出了針對Fintech的「監管沙盒」機制。還有一些政府協調搬去擋在Fintech公司發展道路上的監管巨石。英國政府在2016年的行為尤為積極,分別與澳大利亞、新加坡、中國共建了金融科技橋,並計劃於2017年完成與比利時、加拿大金融科技橋的建設。

保險行業扭轉頹勢,保險科技呈現指數爆發

過去的一年裡保險科技增速驚人,受陳舊的IT系統和監管所限,許多傳統保險公司只擁有有限的資金去進行創新,這就導致保險科技被其餘金融科技子領域遠遠甩在身後,顛覆不易。不過在去年,有一批保險科技先行者不斷發展成熟,開始吸引巨額融資,這也促使該領域進入了投資者的雷達範圍。

2017年保險科技將會在全球各個領域受到資本熱捧。大多數資本更青睞於專注於改善保險價值鏈各個環節(分銷、承保、理賠、客戶服務等)的公司。傳統保險公司也將會增加投資力度,投身此次浪潮。此外與保險科技相關的跨界科技也是如火如荼,例如健康科技、車聯網、無人機商用、工業4.0等。

降溫的區塊鏈何時走出實驗室?

2016年過去,區塊鏈開始降溫。即使很多人都相信區塊鏈將會顛覆行業(貿易、資本市場、智能合約、借貸、跨境支付等),但是遲遲不見落地的區塊鏈讓投資者開始焦慮,當早期的泡沫開始破滅,投資者開始要求所投企業儘快將技術從實驗階段走向商業化、規模化和生產利潤。

2017年,投資者將會繼續投資區塊鏈技術,但是會降低投資量,尋求更有價值的區塊鏈項目。如下圖所示,區塊鏈項目的投資數量減少了59樁,但是投資金額增加了102.6萬美元。

2017的發展趨勢

由於歐盟立法支付服務指令II(PSD2)的通過生效,一些國家和監管機構陸續開放銀行業務,Fintech領域將出現更多的非傳統銀行和API平臺。輔助技術例如大數據分析也將得到資本的重視。機構投資者會更青睞AI技術。全球科技巨頭將會以更積極的姿態涉足Fintech領域,例如阿里巴巴投資Fintech意在全球市場。

更多報告精彩內容,雷鋒網將持續更新,敬請關注!

最後,有興趣閱讀報告原文全文的朋友,可以掃描以下二維碼,或者搜索ID:aijinrongpinglun,關注公眾號@AI金融評論,回復「畢馬威」獲取原報告。

雷鋒網版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畢馬威更新《香港銀行業2017年Fintech展望》報告、區塊鏈新金融...
    2016年最後一周中,業界以怎樣的姿態對金融科技承上啟下?回首去年末有媒體報導稱,如果2015年是區塊鏈之年,那麼2016年是趕上區塊鏈技術的最後一年。確實,2016年是大家看到區塊鏈創業、研究(不管有沒有怎真的在研究)爆發的一年。
  • 登上畢馬威「2016全球FinTech100強」榜單的8家中國公司是什麼來頭?
    近日,畢馬威與投資公司H2 Ventures聯合發布了《2016全球金融科技100》榜單,從全球22個國家中遴選出100家最佳金融科技(FinTech)創新者。其中,中國8家FinTech公司上榜。榜單顯示,全球FinTech100強主要分布在借貸、支付、監管科技、數字貨幣、數據&分析、保險、資本市、財富管理、眾籌、區塊鏈和會計核算11大領域。
  • 畢馬威:開發基於區塊鏈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公司將獲風投青睞
    近日,四大會計事務所畢馬威(KPMG)發布的最新版《金融科技脈搏》報告顯示,2019年,致力於開發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具體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公司將會得到更多風投公司的青睞。
  • CB Insights:精明投資者比特幣和區塊鏈投資分析
    因此,我們利用CB Insights的數據分析了比特幣和區塊鏈行業的投資情況,尤其是精明的投資者(smart money)的投資情況。2016年只有5家精明的投資者參與了比特幣和區塊鏈投資交易(8宗)。
  • 畢馬威發布區塊鏈工具 幫助測量溫室氣體排放
    畢馬威宣布推出基於區塊鏈的產品,旨在幫助組織更準確地衡量和抵消溫室氣體排放。 這項正在申請專利的能力被稱為氣候核算基礎設施,它將整合一家公司現有的系統,包括物聯網傳感器和外部數據源,以建立一個可驗證的數據試驗,對區塊鏈上記錄的排放進行測試。
  • 58億融資額超去年總量,監管、保險快馬加鞭 | 畢馬威2018上半年...
    在接下來的一到兩年時間裡,預計監管科技的投資將快速增長,特別是在人工智慧、KYC(了解您的客戶,Know Your Customer)和KYD(了解您的數據,Know Your Data)等領域。區塊鏈在今年上半年繼續引起投資者的極大關注,不過投資機構通常更青睞有經驗的公司和財團。
  • 畢馬威設立新的區塊鏈業務領導層
    金色財經區塊鏈 9月12日訊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KPMG LLP)宣布將在美國設立新的區塊鏈相關領導層,以推動並拓展該公司在稅務、審計、諮詢和行業相關事務等核心業務領域的區塊鏈戰略。Arun Ghosh被任命為畢馬威在美國區塊鏈事務的領導人,David Jarczyk和Erich Braun分別被任命為畢馬威美國區塊鏈事務的稅務和審計領導人。(畢馬威是全球領先的專業服務公司之一,為世界上許多最大、最負盛名的機構提供創新的業務解決方案和審計、稅務及諮詢服務。)
  • 畢馬威區塊鏈負責人:2020年,區塊鏈技術將被用於應對氣候變化
    據Cointelegraph 1月10日報導,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KPMG)美國區塊鏈負責人Arun Ghosh預測,到2020年,區塊鏈與物聯網(IoT)將被用於應對氣候變化。根據畢馬威與Cointelegraph分享的6條對區塊鏈發展預測,Ghosh指出: 這些技術的融合使組織能夠加快環境治理,區塊鏈將被作為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組成部分。
  • 畢馬威報告《區塊鏈共識——價值互聯的不變協議》
    畢馬威發布的《區塊鏈共識——價值互聯的不變協議》報告通過闡述區塊鏈的市場機遇、基本要素和共識問題,給大眾深入淺出地普及了區塊鏈知識,點出共識機制的重要意義。報告調查了超過20 位區塊鏈和其他共識機制的開發者和企業用戶,匯總了當前市面最重要的共識機制和分布式帳本技術時涵蓋的框架與主要話題。從而報告向企業提出「區塊鏈適合您的企業嗎?」
  • 畢馬威推出區塊鏈追蹤平臺
    近日,畢馬威中國、澳洲和日本成員所於聯合推出KPMG Origins 區塊鏈「追蹤」平臺,可應用於農業、資源、製造和金融服務等行業。據悉,KPMG Origins的開發旨在促進全球貿易。平臺匯集多種新興科技,包括區塊鏈、物聯網(IoT)傳感器及數據和分析工具,可為複雜行業中的貿易夥伴提供透明度和可追溯性,使在供應鏈中的貿易夥伴能互相及向用戶傳遞獨有的產品信息,將營運化繁為簡。
  • 英國區塊鏈協會在最新報告中尋找「區塊鏈證據」
    《華爾街日報》將「基於證據的區塊鏈(EBB)」定義為「基於專業知識和來自組織、利益相關方和科學研究的證據的認真、明確和明智的決策」。協會指出,它的應用在很多方面都很有用:定義一個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的明確問題、增加科學證據來改進流程,以及更好地報告具有潛在挑戰性的結果。
  • 2018韓國區塊鏈報告
    一、韓國投資者概述  1、韓國總人口約5000萬,參與各類投資的經濟個體2700  萬,全民投資習慣成熟。其中,「幣民」人數達350-400萬,約佔全國8%人口。隨著今年政府利好政策和扶持,「幣民」比例逐漸升高,有當地機構預估高峰能達到20%,全民炒幣。
  • 2016中國區塊鏈產業大會
    基於此,2016年8月21日,由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論壇、《當代金融家》雜誌聯合主辦,工業與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體服務業司、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中國紡織工業企業聯合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股權投資基金協會等單位指導,中國區塊鏈研究聯盟、北京人民匯金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區塊鏈產業大會」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辦。
  • Upwork季度工作技能指數 :區塊鏈人才需求二季度同比增幅達到3500%
    Upwork表示:「企業對區塊鏈相關技能的人才需求依然非常強勁,而且沒有任何停止的機箱,根據最新的Upwork技能指數結果顯示,區塊鏈是美國自由職業市場上連續第二個季度增長最快的職業技能。」區塊鏈技能連續第二個季度成為美國職場技能需求第一今年一季度,區塊鏈技術首次成為美國職場最需要的技能,而且這一趨勢增長很快,因為相比於去年,美國企業對區塊鏈相關技能的人才需求增長率已經達到了四位數。
  • 前瞻區塊鏈產業全球周報第52期:北鬥系統正與區塊鏈深度融合,幣安...
    國家電網首個區塊鏈停電險在浙江寧波籤出首張保單國家電網首個區塊鏈停電險已在浙江寧波籤出首張保單。區塊鏈停電險通過區塊鏈技術賦能商業保險,在發生計劃送電延誤後為補償電力客戶損失、安撫其情緒提供了一種商業解決途徑。相比於傳統保險,區塊鏈停電險利用區塊鏈的數據分布式存儲,鏈上節點各方共享數據,解決了由保險公司單獨決定理賠的弊端。
  • 【區塊鏈日訊】2018-08-17 要點:高考、票改、空投、臺灣
    山西新聞網:國內首個區塊鏈健康數據授權查看證上線陽光保險聯合慈銘體檢、陽光融和醫院共同合作,基於布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比鄰共贏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區塊鏈平臺,推出了國內首款區塊鏈環境下的個人健康數據授權查看證——健康介紹信。
  • 區塊鏈網正式併入廣州金財域科技有限公司
    在2016獲得風投公司天使輪550萬人民幣資本投資後,網站主營業務轉型至區塊鏈項目價值評分業務(簡稱區值),由於區值評分數據公開、依據明確,有利於對虛擬貨幣進行科學的甄別,防止不良幣擾亂市場秩序,有效的保護了投資者的資金安全。
  • 百度約6億元投資宇信科技 將在區塊鏈、合規 Token等方面展開合作
    同日,宇信科技發布關於籤署業務合作協議的公告,公告顯示宇信科技將與百度網訊在區塊鏈、合規Token、供應鏈金融等方面展開合作。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春山 攝百度約6億元投資宇信科技宇信科技1月7日公告顯示,北京宇信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即「宇信科技」)持股5%以上的股東遠創基因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遠創基因」)和特定股東光控基因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控基因」)合計擬轉讓公司22857142股無限售流通股
  • 三井住友保險鄭永強:一個區塊鏈用得極溜的CIO
    訪談對象是世界500強企業三井住友保險(中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CFO 鄭永強,一位曾經做過乙方、在甲方負責過信息化大項目、做過CIO,如今成為CFO、副總經理的「大拿」人物。在他的眼裡,疫情之年的數位化既簡單也不簡單。而區塊鏈則是他的一個關鍵武器。嘉賓介紹:鄭永強 三井住友保險(中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財務長、首席投資官。
  • 畢馬威:新一輪金融科技創新浪潮已在中國開啟
    在此次活動上,畢馬威中國發布了2018年《中國領先金融科技50企業報告(第三屆)》全文。報告對2018年領先金融科技企業50評選的上榜企業進行了分析和介紹。陶匡淳表示:「經歷了過去數年的持續推廣,利用大數據和智能模型推動金融生產力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參與金融業的各類企業都在積極投身於領先智能技術的開發、應用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