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作為DC重頭戲,開畫以來口碑爆棚,電影不僅僅闡述這位DC大反派的過去,更演示了整個社會貧富差距、疏離冷漠,以及那些生活在底層飽受壓迫和歧視人們的憤怒與悲哀。
小丑之所以是蝙蝠俠一生中最大的死敵,不只因為他是一位高智商罪犯,更是因為他要對抗的是整個高譚市的病態。
由傑昆·菲尼克斯主演的《小丑》在第76屆威尼斯影展贏得了最高榮譽金獅獎,全球影評人更一致賦予超高評價:這不是一部 DC 反派電影,而是一個原創、充滿哲理的故事。
小丑就是每個社會都會有的邊緣人
亞瑟·弗萊克是一位脫口秀喜劇演員,家境清寒、生活困苦,但母親總是告誡他:要永遠保持微笑,他一直深信著,自己有帶給世界歡笑的義務,於是他畫上小丑的妝容,在酒吧和街頭賣藝,卻總是被人奚落、歧視,甚至霸凌
他不明白為何這座城市如此冷漠、疏離,當亞瑟在公車上扮鬼臉逗孩子開心時,一旁的母親阻止:不要騷擾我小孩,沒有人發現孩子看著鬼臉時天真的笑容,也沒有人發現亞瑟的失望和挫折。
這對許多人而言,只不過是倒黴的一天,卻是亞瑟長久以來所承受的痛苦。他壓抑、安靜,是因為母親賦予他的信仰;而當堅信的事物瓦解時,他才逐漸變成我們所熟知的失控小丑。
導演託德·菲利普斯在解釋小丑的過往時表示,他沒有參考來自漫畫原作中的內容,但其實關於一個社會邊緣人的故事,又有誰會在乎?也只有當他成為小丑,這個幽默瘋癲的殺人犯、虐待狂 才終於有人看見他。
影片風格抑鬱黑暗,致敬了影史名作《計程車司機》,明明背景設在DC漫畫中的高譚市,卻令人憶起了1970年代末的紐約,那座城市犯罪率最高、最混沌的日子!
骯髒的下水道,充斥著死老鼠的臭味;街道上常出現莫名的大火,圍繞著一群狂笑不止的青年;昏暗的角落,總有人拿著槍等待搶劫的時機
永遠也掙脫不了的社會階級、貧富差距,以及所有人冷漠的忽視 這全是犯罪的深淵!一個小丑能做些什麼呢?一群小丑卻能傾覆一座表面和平的城市!
小黑暗的心思,利用了底層人們積累的憤懣、怨懟,為他們找到了一個發洩的管道:犯罪、不斷地犯罪!他的墮落,就這樣寫下了高譚市的悲劇。
也因為這樣近似乎鼓吹犯罪的敏感題材,美國前陣子出現不少輿論希望華納電影可以不要上映這部片,更擔心上映之後會引起一陣模仿潮,雖然這樣的考量被不少粉絲斥為無稽之談,但其實許多父母的不安是有原因的。
關於蝙蝠俠的小彩蛋?
理解小丑的心路歷程之後,再想起高譚市最富裕的韋恩家族,是不是突然感到一絲諷刺?這不是在藐視蝙蝠俠一生的悲慟與重責,而是驚訝於一個亂世所塑造出的英雄與罪犯,反差竟如此之大。
影片在細膩刻畫高譚市的同時,也以蝙蝠俠vs小丑影射了社會階級、貧富差距。在預告中,當小丑看著蝙蝠俠的父親託馬斯韋恩在電視節目上高談闊論,他感到不屑一顧,誰也沒想到,託馬斯韋恩最後會成為壓垮小丑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甚至來到了韋恩家族豪宅,與小少爺布魯斯韋恩見面,沒有一絲憤怒,小丑對這個什麼都擁有了的小男孩,比出微笑的手勢,那是過去支持著他的力量,如今卻成為最挑釁的語言,兩人的第一次相遇
這一幕似乎已為這個版本的蝙蝠俠故事,預告了最可怕的犯罪。
沒有人想到,當他化作小丑時竟是如此可怕,令人不自覺微微一顫。許多影評不諱言《小丑》成功最大的因素,是傑昆·菲尼克斯的演技實力。
但其實,傑昆·菲尼克斯還曾拒演《小丑》呢!導演為了說服他親自上門拜訪,畢竟一部黑暗的電影,必須要有一個撐得起沉重角色的好演員;而當他終於決定演出後,又與導演意見產生了分歧,因為他生病了。
導演給了他一本空白筆記本,讓他開始寫日記發洩情緒。傑昆·菲尼克斯憶述他在寫《小丑日記》時,愈寫卻愈黑暗,日記的最後一面,更被收錄到了電影中。
傑昆·菲尼克斯說:我發現我對亞瑟這個人物有感覺,我能明白他的世界、他內心長久以來的壓抑與他堅信的事物、還有他所經歷的一切痛苦,我能體會他的動機,但還是會在下一秒鐘被他的決定震懾住。
亞瑟這個角色對我來說充滿挑戰性,尤其是觀眾們已經對小丑已經有一個既定印象,但是在導演所建構的世界中,就如同現實世界一樣,沒有什麼是絕對的。
一部《小丑》電影,卻讓整個美國精神緊繃!自預告釋出後,暗網開始預告一連串的恐怖槍擊,將在《小丑》播映的夜晚於各大電影院發生。
在頻頻出現無差別殺人事件的美國,這件事必須嚴謹以待;全國電影院發布了禁止影迷變裝入場的規定,不準塗上小丑妝容、不準戴上小丑面具
害怕《小丑》將引起模仿效應併合理化犯罪,導演面對這樣的質疑時疾聲回應:電影是在反映社會事實。
之前也曾經爆出英國每日電訊報在訪問傑昆·菲尼克斯時誤觸了他的地雷,問到片中的黑暗情節,是否會對現實產生暴力影響?結果讓傑昆·菲尼克斯回嗆:你怎麼會…回答不下去直接甩頭走人的新聞。
與其逃避現實,不如深思《小丑》虛構卻寫實的世界裡,社會的病態、人性的黑暗 然後,為更好的未來盡一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