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Joker | 對抗社會冷漠,小丑在人間

2020-12-14 騰訊網

小丑作為DC重頭戲,開畫以來口碑爆棚,電影不僅僅闡述這位DC大反派的過去,更演示了整個社會貧富差距、疏離冷漠,以及那些生活在底層飽受壓迫和歧視人們的憤怒與悲哀。

小丑之所以是蝙蝠俠一生中最大的死敵,不只因為他是一位高智商罪犯,更是因為他要對抗的是整個高譚市的病態。

由傑昆·菲尼克斯主演的《小丑》在第76屆威尼斯影展贏得了最高榮譽金獅獎,全球影評人更一致賦予超高評價:這不是一部 DC 反派電影,而是一個原創、充滿哲理的故事。

小丑就是每個社會都會有的邊緣人

亞瑟·弗萊克是一位脫口秀喜劇演員,家境清寒、生活困苦,但母親總是告誡他:要永遠保持微笑,他一直深信著,自己有帶給世界歡笑的義務,於是他畫上小丑的妝容,在酒吧和街頭賣藝,卻總是被人奚落、歧視,甚至霸凌

他不明白為何這座城市如此冷漠、疏離,當亞瑟在公車上扮鬼臉逗孩子開心時,一旁的母親阻止:不要騷擾我小孩,沒有人發現孩子看著鬼臉時天真的笑容,也沒有人發現亞瑟的失望和挫折。

這對許多人而言,只不過是倒黴的一天,卻是亞瑟長久以來所承受的痛苦。他壓抑、安靜,是因為母親賦予他的信仰;而當堅信的事物瓦解時,他才逐漸變成我們所熟知的失控小丑。

導演託德·菲利普斯在解釋小丑的過往時表示,他沒有參考來自漫畫原作中的內容,但其實關於一個社會邊緣人的故事,又有誰會在乎?也只有當他成為小丑,這個幽默瘋癲的殺人犯、虐待狂 才終於有人看見他。

影片風格抑鬱黑暗,致敬了影史名作《計程車司機》,明明背景設在DC漫畫中的高譚市,卻令人憶起了1970年代末的紐約,那座城市犯罪率最高、最混沌的日子!

骯髒的下水道,充斥著死老鼠的臭味;街道上常出現莫名的大火,圍繞著一群狂笑不止的青年;昏暗的角落,總有人拿著槍等待搶劫的時機

永遠也掙脫不了的社會階級、貧富差距,以及所有人冷漠的忽視 這全是犯罪的深淵!一個小丑能做些什麼呢?一群小丑卻能傾覆一座表面和平的城市!

小黑暗的心思,利用了底層人們積累的憤懣、怨懟,為他們找到了一個發洩的管道:犯罪、不斷地犯罪!他的墮落,就這樣寫下了高譚市的悲劇。

也因為這樣近似乎鼓吹犯罪的敏感題材,美國前陣子出現不少輿論希望華納電影可以不要上映這部片,更擔心上映之後會引起一陣模仿潮,雖然這樣的考量被不少粉絲斥為無稽之談,但其實許多父母的不安是有原因的。

關於蝙蝠俠的小彩蛋?

理解小丑的心路歷程之後,再想起高譚市最富裕的韋恩家族,是不是突然感到一絲諷刺?這不是在藐視蝙蝠俠一生的悲慟與重責,而是驚訝於一個亂世所塑造出的英雄與罪犯,反差竟如此之大。

影片在細膩刻畫高譚市的同時,也以蝙蝠俠vs小丑影射了社會階級、貧富差距。在預告中,當小丑看著蝙蝠俠的父親託馬斯韋恩在電視節目上高談闊論,他感到不屑一顧,誰也沒想到,託馬斯韋恩最後會成為壓垮小丑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甚至來到了韋恩家族豪宅,與小少爺布魯斯韋恩見面,沒有一絲憤怒,小丑對這個什麼都擁有了的小男孩,比出微笑的手勢,那是過去支持著他的力量,如今卻成為最挑釁的語言,兩人的第一次相遇

這一幕似乎已為這個版本的蝙蝠俠故事,預告了最可怕的犯罪。

沒有人想到,當他化作小丑時竟是如此可怕,令人不自覺微微一顫。許多影評不諱言《小丑》成功最大的因素,是傑昆·菲尼克斯的演技實力。

但其實,傑昆·菲尼克斯還曾拒演《小丑》呢!導演為了說服他親自上門拜訪,畢竟一部黑暗的電影,必須要有一個撐得起沉重角色的好演員;而當他終於決定演出後,又與導演意見產生了分歧,因為他生病了。

導演給了他一本空白筆記本,讓他開始寫日記發洩情緒。傑昆·菲尼克斯憶述他在寫《小丑日記》時,愈寫卻愈黑暗,日記的最後一面,更被收錄到了電影中。

傑昆·菲尼克斯說:我發現我對亞瑟這個人物有感覺,我能明白他的世界、他內心長久以來的壓抑與他堅信的事物、還有他所經歷的一切痛苦,我能體會他的動機,但還是會在下一秒鐘被他的決定震懾住。

亞瑟這個角色對我來說充滿挑戰性,尤其是觀眾們已經對小丑已經有一個既定印象,但是在導演所建構的世界中,就如同現實世界一樣,沒有什麼是絕對的。

一部《小丑》電影,卻讓整個美國精神緊繃!自預告釋出後,暗網開始預告一連串的恐怖槍擊,將在《小丑》播映的夜晚於各大電影院發生。

在頻頻出現無差別殺人事件的美國,這件事必須嚴謹以待;全國電影院發布了禁止影迷變裝入場的規定,不準塗上小丑妝容、不準戴上小丑面具

害怕《小丑》將引起模仿效應併合理化犯罪,導演面對這樣的質疑時疾聲回應:電影是在反映社會事實。

之前也曾經爆出英國每日電訊報在訪問傑昆·菲尼克斯時誤觸了他的地雷,問到片中的黑暗情節,是否會對現實產生暴力影響?結果讓傑昆·菲尼克斯回嗆:你怎麼會…回答不下去直接甩頭走人的新聞。

與其逃避現實,不如深思《小丑》虛構卻寫實的世界裡,社會的病態、人性的黑暗 然後,為更好的未來盡一份努力。

相關焦點

  • 《小丑joker》若小丑是託馬斯韋恩的私生子,他還會成為小丑嗎?
    今年DC推出的《小丑joker》電影受到了諸多觀眾的喜愛,作為一部漫改電影,它並不是全部都遵從漫畫,反而大多數情節與漫畫並不相關。據悉,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小丑的起源故事,因為小丑這個角色本身擁有著超高的人氣,因此這次知道這部電影要告訴我們小丑是怎麼誕生的時候,不少觀眾也是特別期待。其實在漫畫中,早就說明了小丑這個角色是怎麼誕生的。一開始小丑還沒變成瘋狂時,只是一個普通的化工廠工人,但是充滿壓力的生活讓他不堪重負,白天他要辛苦的工作,而晚上回家後則要照顧已經懷孕的妻子。
  • 託馬斯·韋恩與小丑——《joker》
    《joker》則將時間前移,作為真正意義上的蝙蝠俠起源,解釋了為什麼託馬斯·韋恩夫婦一定會走進那陰暗的小巷。影片改變了託馬斯·韋恩工具人的形象,在影片中,他被重塑為一個充滿智慧的長者,一個不賺黑心錢的資本家,一個耿直且有社會責任感的市民,他希望自己可以靠自己的仁慈、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來管理城市,來解決哥譚的社會問題,他沒有做錯任何非正義的事,但偏偏他死了。
  • 《小丑joker》上帝給他一副愛笑的臉,為何小丑卻並不快樂?
    無論是從人物刻畫還是從劇情的構造來說,《小丑joker》確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在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亮相後,這部電影迅速火遍全球,豆瓣評分高達9.0分,同時也受到了不少影迷的關注,截止目前,這部電影的票房已經突破10億美元,成為今年票房首破10億美元,而並非迪士尼推出的電影,由此打破了迪士尼壟斷高票房電影的神話。
  • 《小丑》共鳴的背後:JOKER只有一個,其他皆是小丑
    拋卻審美與演技,這應該是《小丑》能獲得如此成績的最重要原因。但是,不是任何人都能把自己變成「小丑」而不被即刻消滅的。因為,小丑是唯一的。自然界中,我們看到獅子捕食小動物,難免於心不忍;而在電影中的哥譚市,命吃人,人吃人,反饋得到的都是冷漠。明明很努力,明明有才華,卻沒有一個人尊重自己,只當自己的發洩情緒的皮球,是謀取利益的工具,是爭奪眼球的失敗者,這才是「小丑」誕生的絕佳環境。
  • 如何評價 2019 電影《小丑》(Joker)?
    拍攝的標題再比如,我們看到的片頭joker,劇組手工製作了一個joker的標題,然後用攝像機進行拍攝透底,再合成到成片裡,包括影片中其他標題也是同樣的做法。導演說這樣做事為了儘量讓所有元素充滿手工質感使畫面儘量還原片子所在的80年代。
  • DC電影又一力作《小丑》,鮮明的對比手法,塑造joker的誕生
    人們在看英雄的同時也會注意到反派,那麼作為DC家族中知名的大反派小丑也就必須佔有一席之地。joker的角色可以說非常經典而且富有特徵,自從誕生以來,常年佔據外媒漫畫反派角色第一名,自然也是很有人氣。作為擴展DC的延伸電影作品,選擇這位反派自然是再合適不過了。電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不僅和選材的獨到相關,還和電影的拍攝手法相關。
  • 在殘酷的社會裡,Joker是怎麼變成《小丑》的?
    據說,看到小丑的「笑」的人,大部分都哭了。「過度美化暴力」,這是很多人對電影《小丑》的憂慮之聲。2012年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上映後,在美國引發了影院槍擊事件,令人擔憂。「這種暴力針對的是不顧弱者的殘酷社會。」但是,也有人呼籲大家更多的關注電影描寫的極度貧富差距。
  • 以前小丑告訴人們why so serious現在人們問小丑what's so funny
    溼冷無望的哥譚市,卑微的亞瑟·弗蘭克(華金·菲尼克斯 Joaquin Phoenix 飾)依靠扮演小丑賺取營生。與之相依為命的母親患有精神疾病,而亞瑟深記母親的教誨,無論遭受怎樣的挫折都笑對人生,卻因此讓自己背負著莫大的壓力,瀕臨崩潰。
  • 豆瓣9.0的《小丑》為啥只能是Joker而不是 Clown 或 Comedian呢?
    ——《娛樂至死》最近難道有什麼片子能比得上《小丑》嗎?豆瓣評分高達9.0今天我們不談其他只談為啥片名只能是Joker而不是Clown & Comedian後兩個同樣是小丑劍橋詞典這樣解釋clown
  • 《小丑》是joker病態,還是我們的世界變得太瘋狂?
    極具煽動性的結尾升華了它的政治意圖,讓不少人覺得它可以匹配《黑暗騎士》,但後者對社會結構的探討之開放性,是《小丑》不具備的,《小丑》對人物的雕琢也是《黑暗騎士》不具備的。在這樣一個反派為主角的電影裡,幾乎沒有正面角色,上流社會冷漠虛偽,下流社會殘忍愚痴。恰如陳寅恪所言:上詐而下愚。所有被侮辱與被損害、被欺凌與被壓榨的人,一旦扭曲瘋狂,都有可能成為小丑。
  • 豆瓣9.1《小丑》:男主本身就是小丑,還是被社會逼成了小丑?
    影片《小丑》一開始,便通過亞瑟與諮詢師的交流這一場景告訴觀眾,亞瑟是一名精神病人,並有著強烈的死亡衝動。那本貫穿了影片始終的,亞瑟的筆記上所寫的那句話:我希望我的死比我活著,更有價值。同時,也可以看出,此時這種死亡衝動,還是一種對內的狀態。而這時的亞瑟,也還只是一個在社會底層苦苦掙扎的萬千失敗者之一。
  • 小丑哭了,世界笑了。––Joker
    小丑因在《蝙蝠俠》中的出色演出,被稱為「美漫中最具魅力的超級反派」。【 盤點小丑史上最經典的四位扮演者】尼克森爾演出了小丑的瘋狂傑羅姆演出了小丑的變態希斯萊傑演出了他的經典萊託少爺演出了他的深情今天那,就先介紹一位。
  • 《Joker》:小丑的母親,與那些在電影裡被殺掉的女人
    儘管小丑究竟是反英雄還是直接是個反派,這個問題可能仍爭論不休,電影可說描寫了一個經典「小人物逆襲」的故事:因為經濟、社會地位與精神疾患而處於社會底層的男主角渴求被愛與關懷,希望能夠實踐夢想、獲取成功,進而得到他人的注視肯定,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周遭人的錯待、辜負,甚至欺瞞、背叛與刻意傷害,長期積累的挫折與傷心終於讓人無法承載,於是爆發,帶領主角走上一條復仇之路
  • 希斯·萊傑之後真的再無小丑?
    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 這句話DC粉不知道聽過多少次,但是就真的沒有了嗎? 現在華金·菲尼克斯來了,媒體評價《小丑》是超越《黑暗騎士》的電影,這難免又會拿兩者來相比,所以這兩個小丑誰更優秀?
  • 電影推薦《小丑回魂》
    但是他們的弱小正是小丑的最愛,小丑以孩子們的恐懼為食,他的恐怖已經籠罩了這個小鎮幾百年。小丑因人施懼,徘徊在廢柴俱樂部的周圍。黑人男孩麥克(Mike)的恐懼,是火災中沒能逃出的父母的死亡。小丑真正可怕的是能挖掘人們心底的恐懼本源,孩子們生活中的遭遇比起突然出現的小丑,更能讓人感到絕望。當然,有絕望就會出現希望,比爾在進入小丑的老巢時說:「我每次回到家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失蹤的喬治,他的衣服和玩具還在,可他卻不在了,所以走進這間房子,對我來說,比起走進自己家更容易。」
  • 《Joker》:小丑是個面具,它在笑容之下說出的真相我並不喜歡
    這裡的小丑不是和蝙蝠俠作對的小丑,他是一個城市最底層的代表,是一個怪胎,瘋狂,混亂,恐怖,滑稽......自《蝙蝠俠》上映以來,這個角色被賦予了太多太多,他被不斷的賦予混沌與邪惡,但從未有過任何作品妄圖解釋。
  • DC獨立電影《小丑》(The Joker)影評
    亞瑟是哥譚市一個小丑扮演者。在給一家琴行打廣告的時候,卻被奪走了廣告牌,還被人在街上毆打。同事蘭道給他了一把槍,說是能罩著他,拿到槍後的亞瑟嘴上說著不要不要,回家後卻老實地把玩起來。在給兒童醫院表演時不小心把槍掉到地上,驚嚇了周圍的孩子。受到投訴的亞瑟被老闆炒了魷魚。稱兄道弟的蘭道為了撇清關係,說槍是亞瑟從他那偷的。
  • 觀看《小丑回魂2》之前,請先了解它背後的故事
    講述了邪惡的小丑危害人間,一群孩子小時候和長大以後兩次合力對抗小丑的故事。影片的成功也使得片中的小丑成為了不少人的「童年陰影」。2017版《小丑回魂》在這一時期,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翻了三倍。可是與經濟快速發展極不協調的是,社會到處充斥著追求聲色物慾的價值觀。
  • 《小丑》解讀:精神病人從受害者到惡魔的蛻變
    ,被殺的混混正好是韋恩集團的員工,託馬斯韋恩就此發表著演說,他批判小丑是社會底層冷血的孬種,貶低著那些跟小丑一樣,躲在面具背後糟踐城市的無業游民,他的演說不僅沒能安撫民心,反而加劇了哥譚貧富階級的矛盾,人們開始把小丑當做英雄膜拜。
  • 《小丑》面具下的淚水與瘋狂
    《小丑》中的社會背景是陷入社會危機的哥譚市,社會福利消減、貧富差距極大、失業現象嚴重、抗議人群走向街頭,被異化的個人走向絕望和毀滅。這樣的社會背景確實貼合當前的晚期資本主義時代,也正如齊澤克所言:「《小丑》講述的是對政治秩序本身的絕望。」[1]然後呢?是一種極端的虛無主義,「沒有任何解決問題的積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