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共鳴的背後:JOKER只有一個,其他皆是小丑

2020-12-14 娛樂一杯咖啡

很驚異,《小丑》這樣的電影能流傳到如此程度。

看完電影,自己都不自覺狂躁了一陣,好一會兒才平靜下來。

這還是第一次被電影主導自己的負面情緒,再看全網評分與全球票房,不得不說《小丑》引發的共鳴,是現象級的。

當他站在警車上跳起那支詭異而代表性的舞蹈,周圍的人是把他當做英雄看待。

確實,在電影那個時代背景下,他滿足了無數小人物掙脫階級束縛的夢想,也迎合了一部分現實中那些曾經YY卻不能做的事情。

拋卻審美與演技,這應該是《小丑》能獲得如此成績的最重要原因。

但是,不是任何人都能把自己變成「小丑」而不被即刻消滅的。

因為,小丑是唯一的。

魯迅的《狂人日記》中,有句話很多年都記憶猶新:

「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來,滿本上都寫著兩個字『吃人』」

「文明」之所以稱為文明,實則是一種生物壓制住本能,體現出的相敬如賓。

但是本能卻依舊推動著文明的發展。

小丑所在的哥譚市,看似高度文明,實則被少數人的本能,左右著大多數人的生存。

巨大的差距讓市民心中種下了逆反的種子;當付出被少數人當做點心,只剩渣子留給自己,這種狀態則成就了最後暴動的肥沃土壤。

而小丑,只是澆了一壺水,種子就爆發性地生長成了參天大樹。

若沒有種子,或者土壤貧瘠,這壺水只會製造一灘淤泥而已。

電影拍得頗有藝術感,得益於實力派傑昆·菲尼克斯的出色演繹。

以至於很多人懷疑,影片的所有超現實情節,不過是主角的憑空想像。

超現實嗎?

我覺得一點也不。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的人生活在命運的摩擦中,在階級桎梏中苦苦掙扎。

他們中有的才華橫溢,有的人性本善,卻被命運一次次拋棄與嘲弄。

自然界中,我們看到獅子捕食小動物,難免於心不忍;而在電影中的哥譚市,命吃人,人吃人,反饋得到的都是冷漠。

明明很努力,明明有才華,卻沒有一個人尊重自己,只當自己的發洩情緒的皮球,是謀取利益的工具,是爭奪眼球的失敗者,這才是「小丑」誕生的絕佳環境。

除此之外,其他帶著小丑面具的人,有多少人在渾水摸魚,實在不得而知。

所以,如哥譚市暴動那樣多的人,全部與小丑一樣慘是不可能的,生活不如意,也不僅僅是世界的惡意,有些能力小要求多的人,即便帶上小丑面具,號稱劫富濟貧,實際上也只是借真正小丑的名字,發洩情緒而已。

小丑命運的轉折,不僅在於他有多麼悽慘,而在於他有多麼遷就、忍耐和掙扎。

氣球只吹氣不放氣終究要爆炸,人也一樣,需要一個發洩口才能順利活下去。

小丑在成為「小丑」之前,就是一隻只能往裡吹氣的氣球。

朋友背叛,他沉默,被炒魷魚,他只能哀求哭泣,被混混痛毆,他不敢也不能還手。

在這背後,其實他是一個對生活有追求,對事業一絲不苟的小人物。

他無微不至孝順自己的母親,他用小本子記錄有價值的信息以便能做好「小丑」,他面對被調戲的女士,沒有逃走而是面對三個人渣······

人性本善,他並不是天生的反派。

只是所有的忍讓,所有的寬容,所有的努力,在階級壁壘面前得不到應有的意義:沒有人拿他當回事,沒有尊重,只有羞辱、壓榨與迫害。

他最崇拜的喜劇明星莫瑞,把他的表演拿來當做笑料,還邀請他上節目進一步羞辱。

他很高興,跟著電視一遍一遍模仿,為的是上臺之後能表現得大方得體。

然後,體面地用槍結束自己的生命,去呼應他筆記本上那句「我只希望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值得」。

只是在演播後臺態度還不錯的莫瑞,到了直播時還是露出了原本面目,用他的缺陷,抬高自己的笑料。

這時小丑再次看到了筆記本上那句話,徹底轉變了計劃。

下面,他公開了自己殺了三個「華爾街人渣」,莫瑞不相信去質問。

他的電影字幕是:我完全豁出去了。

而英文臺詞是:I』ve got nothing to lose.

直譯為:我沒有什麼能失去的了。

「沒什麼能失去」,意味著無論用什麼方式得到怎樣的結局,對小丑來說都是賺了。

這成了小丑誕生的第二個原因:沒什麼能失去的普通人被逼成惡魔,才會毫不膽怯地去復仇。

有牽掛,有軟肋的人,是不敢徹頭徹尾變成「小丑」的。扔完燃燒彈,砸完車玻璃,他們只能回去繼續原來的生活,否則會被趕來的警察抓進局子,被摘掉面具,被炒掉工作。

這種得不償失的買賣,渾水摸魚者是不會做的。

所以還是那句話,小丑(the joker),只有一個。

下面是「小丑唯一性」的第三點原因。

小丑殺掉的人,都是對自己帶有惡意的。

電影中他殺掉背叛自己的「朋友」之後,對侏儒說:你是唯一對我好的人,然後放他離開。

而看到母親年輕時照片後面,湯韋恩留下的情話,他痛苦閉上了眼睛。

他隱約猜到,自己弒母的行為,應該是又被富人的套路戲耍了。

壞與惡,小丑是有界限的,他並沒有在電影中毫無理由地對另一個人釋放惡魔的陰影。

在界限禁區,則無情毀滅,在界限之外的,如常處之。

這是大部分帶著小丑面具的人所不具備的。

比如當小丑被警察追到地鐵時,輕易挑動了兩個帶著小丑面具之人的互毆。這時候,其他所謂「小丑」起鬨煽動,唯恐天下不亂。

後來警察開槍後,又遭到整個車廂的「小丑」的毆打。

他們與警察之間,並不存在復仇的直接因果,他們只是希望亂而所以亂。

如果不是有成千上百與他們一樣的人,大概他們沒有一個會如JOKER一般瘋狂。

如果街上為所欲為,傷害無辜的「小丑們」只剩下個位數,那這些人大概率也會趕緊呈鳥獸散。

也只有joker一人,是被逼,才突破了人性底線,還能嚴格控制復仇的範圍。

其他「小丑」,多數真的只是小丑而已。

寫在最後

小丑,高高翹起的嘴角,卻是用血畫成,真正的嘴巴依舊哭訴著命運的不公。

小丑,是一齣悲劇,是環境與特定個體共同作用下的慘象。

草原上的羚羊只能在食物鏈底層等待被捕獵,它不能只靠一副小丑面具,就去尋找捕食者復仇。

世間不存在絕對的公平,但貧富貴賤也未必只由天定。

《小丑》這部電影更大的意義在於警示,警示生活中那些有能力操縱他人命運之人,莫要將他人的尊嚴置之不顧。

也還好小丑只是一個漫畫人物,也希望他永遠只活在漫畫中。

現實世界,依舊存在諸多可能,每個人依舊有可能依靠實力去搏。而這個「可能」,於普通人來說就是最大的光明。

相關焦點

  • 託馬斯·韋恩與小丑——《joker》
    《joker》則將時間前移,作為真正意義上的蝙蝠俠起源,解釋了為什麼託馬斯·韋恩夫婦一定會走進那陰暗的小巷。影片改變了託馬斯·韋恩工具人的形象,在影片中,他被重塑為一個充滿智慧的長者,一個不賺黑心錢的資本家,一個耿直且有社會責任感的市民,他希望自己可以靠自己的仁慈、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來管理城市,來解決哥譚的社會問題,他沒有做錯任何非正義的事,但偏偏他死了。
  • DC電影又一力作《小丑》,鮮明的對比手法,塑造joker的誕生
    人們在看英雄的同時也會注意到反派,那麼作為DC家族中知名的大反派小丑也就必須佔有一席之地。joker的角色可以說非常經典而且富有特徵,自從誕生以來,常年佔據外媒漫畫反派角色第一名,自然也是很有人氣。作為擴展DC的延伸電影作品,選擇這位反派自然是再合適不過了。電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不僅和選材的獨到相關,還和電影的拍攝手法相關。
  • 《小丑joker》若小丑是託馬斯韋恩的私生子,他還會成為小丑嗎?
    今年DC推出的《小丑joker》電影受到了諸多觀眾的喜愛,作為一部漫改電影,它並不是全部都遵從漫畫,反而大多數情節與漫畫並不相關。據悉,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小丑的起源故事,因為小丑這個角色本身擁有著超高的人氣,因此這次知道這部電影要告訴我們小丑是怎麼誕生的時候,不少觀眾也是特別期待。其實在漫畫中,早就說明了小丑這個角色是怎麼誕生的。一開始小丑還沒變成瘋狂時,只是一個普通的化工廠工人,但是充滿壓力的生活讓他不堪重負,白天他要辛苦的工作,而晚上回家後則要照顧已經懷孕的妻子。
  • 如何評價 2019 電影《小丑》(Joker)?
    拍攝的標題再比如,我們看到的片頭joker,劇組手工製作了一個joker的標題,然後用攝像機進行拍攝透底,再合成到成片裡,包括影片中其他標題也是同樣的做法。導演說這樣做事為了儘量讓所有元素充滿手工質感使畫面儘量還原片子所在的80年代。
  • 《小丑joker》上帝給他一副愛笑的臉,為何小丑卻並不快樂?
    無論是從人物刻畫還是從劇情的構造來說,《小丑joker》確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在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亮相後,這部電影迅速火遍全球,豆瓣評分高達9.0分,同時也受到了不少影迷的關注,截止目前,這部電影的票房已經突破10億美元,成為今年票房首破10億美元,而並非迪士尼推出的電影,由此打破了迪士尼壟斷高票房電影的神話。
  • 豆瓣9.0的《小丑》為啥只能是Joker而不是 Clown 或 Comedian呢?
    ——《娛樂至死》最近難道有什麼片子能比得上《小丑》嗎?豆瓣評分高達9.0今天我們不談其他只談為啥片名只能是Joker而不是Clown & Comedian後兩個同樣是小丑劍橋詞典這樣解釋clown
  • 《小丑》是joker病態,還是我們的世界變得太瘋狂?
    小丑(TheJoker)是美國DC漫畫旗下的超級反派,首次登場於《蝙蝠俠》第1卷第1期(1940年6月),由鮑勃·凱恩、比爾·芬格和傑瑞·羅賓遜聯合創造。小丑是蝙蝠俠(Batman)的宿敵,他的真實姓名和身世至今仍是一個謎,初期被設定成一個綠色頭髮,白色皮膚,咧著嘴塗著紅色口紅,穿著紫色衣服的怪人。
  • 尖叫與微笑,DC下半年最值得期待新片背後的小丑文化
    提到小丑,可能大部分人都不會忘記諾蘭版《蝙蝠俠》中的希斯萊傑,深入骨髓的表演背後,仿佛讓人看見了人性的地獄。人們都說,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雖然自殺小隊中的小丑的表演依然在線,可以在希斯萊傑的光芒和神話之下,就顯得暗淡了很多。不過這一情況可能要被打破了,不久前,由傑昆·菲尼克斯主演的《小丑》在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放映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 小丑Joker | 對抗社會冷漠,小丑在人間
    由傑昆·菲尼克斯主演的《小丑》在第76屆威尼斯影展贏得了最高榮譽金獅獎,全球影評人更一致賦予超高評價:這不是一部 DC 反派電影,而是一個原創、充滿哲理的故事。
  • 小丑哭了,世界笑了。––Joker
    小丑因在《蝙蝠俠》中的出色演出,被稱為「美漫中最具魅力的超級反派」。3:我是一個小丑,試圖解救別人,卻忘記需要超度的還有自己。4:why so serious!幹嘛這麼嚴肅?5:理解別人需要自己流血。6:你永遠不會知道我的笑容背後隱藏了多少的淚水,就像小丑搞笑的背影裝載著無盡的辛酸。
  • 《Joker》:小丑的母親,與那些在電影裡被殺掉的女人
    小丑的故事似乎引起許多共鳴,一時之間社群網站上隱隱出現一種仿佛「人人都是小丑」——亦或更準確的說,「人人都可能成為小丑」的氛圍。我在觀影時也同樣坐立不安,然而吸引我的目光,進而讓我感到不安的,卻不是小丑這個角色及他所代表的某種「底層焦慮」,而是在小丑本人「成為小丑」的路上眾多「關卡」中的一個小分支——小丑的母親。
  • 希斯·萊傑之後真的再無小丑?
    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 這句話DC粉不知道聽過多少次,但是就真的沒有了嗎? 現在華金·菲尼克斯來了,媒體評價《小丑》是超越《黑暗騎士》的電影,這難免又會拿兩者來相比,所以這兩個小丑誰更優秀?
  • 盤點遊戲內Joker的小丑角色,最後一個卻格格不入
    在2019年前,最經典的DC小丑角色就來源於《蝙蝠俠:黑暗騎士》這一部電影,所有人都受到了小丑(Joker)的影響,以至於在很多人的認知裡,小丑大多都是有著詭異的笑容,喜歡製造混亂的形象。那麼大家在動漫、遊戲中見到的小丑這個角色覺得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是不是也是和電影中的一樣,有著猙獰的面龐呢?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在遊戲中的小丑角色。
  • JOKER小丑9句金句,治理職場壓力!喜劇都是建於悲劇之上
    最近大熱的電影《Joker小丑》因能反映香港現時局勢,引起不少觀眾的共鳴,而其實大家除了因此有代入感外,亦因為劇情與主角都能映射被生活磨蝕心志的大家,反映出內心的所思所想,而令人慨嘆萬分。工作是上班族主要的壓力來源吧?極權的上司、不負責任的同事、無理的客戶,每天放工後都積存很多負面的情緒,無法為此找到出口。
  • 在殘酷的社會裡,Joker是怎麼變成《小丑》的?
    像這樣,《小丑》實際上是一部雙面電影,即是一部雙面角色。不論是漫威還是DC電影,現有的超級英雄電影都在鼓吹說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和意志來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無論情況有多困難,您都必須說,您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包括特殊設備,超級大國和外星人幫助)來升級自己的數據,從而成為超級英雄並改變世界。相比之下,電影《小丑》則通過指出不良的社會制度是造成超級反派的原因,而顯得與眾不同。
  • 「小丑竟是我自己」
    最近「小丑」這個詞兒的確成了和朋友聊天時,經常使用的高頻詞彙。近日,一句「小丑竟是我自己」帶著它的表情包悄然走紅網絡。小丑竟是我自己小丑本來指馬戲團裡的小丑角色,畫著誇張的笑容,動作表情滑稽,供人取笑,自己的苦澀只能藏在厚重妝容之下。
  • 《小丑2019》成為下一個小丑可能是年輕人最後的出口!
    能想到的都試過了,除了愛情還像毒藥一樣戒不掉,其他都平平凡凡。什麼都在嘗試,什麼都沒有做到精緻,今天的我好像和高中時沒什麼兩樣,依舊沒有方向。更難過的是,我好像快失去倒退的恐懼了。最近,認識了一個朋友,聽說了她的經歷,好像我們都深陷泥潭。
  • 《小丑》還未上映就驚動軍方,這部電影為何讓這麼多人產生共鳴
    由於影片中的角色形象爭議比較大,會引發部分社會擔憂甚至一度引起美國軍方的關注,BBC發文稱,美國Jun方向現役軍人大規模發布備忘,警告稱可能引起部分觀眾在《小丑》影院上映期間採取暴力行為。小丑,一個活在面具下的角色,他們的職責就是給人們帶來歡樂,但面具下的那個人誰又會關心呢?他們背後的故事,他們面具下的「黑暗一面」,沒有人能夠看到。
  • DC獨立電影《小丑》(The Joker)影評
    亞瑟是哥譚市一個小丑扮演者。在給一家琴行打廣告的時候,卻被奪走了廣告牌,還被人在街上毆打。同事蘭道給他了一把槍,說是能罩著他,拿到槍後的亞瑟嘴上說著不要不要,回家後卻老實地把玩起來。在給兒童醫院表演時不小心把槍掉到地上,驚嚇了周圍的孩子。受到投訴的亞瑟被老闆炒了魷魚。稱兄道弟的蘭道為了撇清關係,說槍是亞瑟從他那偷的。
  • 《小丑回魂》兩部曲成功的背後,是西方對「小丑」的天然恐懼
    同樣是源於一個小孩的離奇失蹤,同樣是有關於成長和勇氣的真誠之作,網飛的大獲成功讓好萊塢一眾電影巨頭紅了眼。華納旗下以製作恐怖和獨立電影作品而聞名的新線電影公司此時恰好有一個已經延續了數年之久,卻仍停留在劇本階段的新版《小丑回魂》電影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