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賣廢品回收O2O企業期望六千億市場

2020-12-20 搜狐網

  導讀

  對於發達國家來說,廢品被視為「城市礦山」,而在中國由於回收價值和效率低下,更關鍵的是回收服務的缺失和水平過低,使得這些「礦藏」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和挖掘,反而演變為一種城市病——垃圾圍城。

  在這個萬眾互聯、萬物互聯的時代,再生資源回收行業也不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可避免地受到網際網路的影響與改變。一些O2O企業通過APP或微信服務號等線上平臺,將用戶與回收人員或企業對接,甚至有的企業希望改變整個行業的生態。擺在它們面前的是六千多億元的龐大市場,當然還有缺乏政府支持及充足資金等諸多問題。

  見習記者 危昱萍 北京報導

  家中廢品堆積,想妥善處理時卻因為找不到回收人員或者回收人員服務太差,而寧願直接丟棄,是許多人處理廢品的常態。如今,一批回收O2O企業希望融入網際網路基因,為居民解決賣廢品難的問題。

  根據商務部統計,2014年我國十大類別的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約為2.45億噸,回收總值為6446.9億元。如此龐大的市場,吸引了100多家再生回收平臺,其中不乏百度、阿里巴巴等BAT巨頭。不過,這些平臺出發點不一樣,各自的模式也不盡相同。

  「再生活」公司通過一年多的摸索,自建回收隊伍和物流體系,提供周期性的回收和生活服務,吸引了北京、上海20餘萬用戶,日單量達1萬餘單。

  2015年7月,「城市礦山第一股」

格林美

(002340.SZ)啟動了全國首個全方位分類回收網際網路平臺「回收哥」,欲成為全國最大的廢品廢料供應商。「回收哥」專注廢品回收,在荊門、武漢、深圳、廣州4個城市整編了3000多個回收人員,單日廢品回收量已突破300噸。

  去年8月上線的「淘棄寶」也自建隊伍,為家庭和企業提供廢品上門回收服務。成立時間較短的「淘棄寶」年後將自建分揀中心完善物流體系,並把業務範圍從北京市五道口、學院路、回龍觀區域擴展至知春路、望京,未來還將進軍深圳、成都、西安、廣州等地。

  「換錢」則更關注回收行業本身,除了為已有的萬餘名用戶提供便民的廢品上門服務,還想為從業者改善就業環境,謀得社會福利,最終提高回收行業的效率,使該行業標準化。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副會長潘永剛曾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網際網路+」模式可有效整合現有回收人員,提升回收市場的管理層次和整體水平。不過,也有專業人士擔憂,沒有政府的支持和充足的資金,這些平臺短期內難以形成規模。

  初心不一 服務模式各異

  這些再生回收平臺有著相似的服務模式。

  首先,通過APP、微信服務號等渠道搭建平臺,用戶在平臺上下單,回收人員接單後與用戶聯繫上門回收廢品。

  其次,收集的廢品直接售賣給再生資源處理企業,將傳統的產業鏈條從5至7條壓縮為3條,從而提高了行業效率。傳統的回收產業鏈條分別是用戶、個體回收人員、回收站、分揀站、大型回收站、加工處理企業等,而像「再生活」或者「回收哥」只有3條,用戶、回收O2O平臺、加工處理企業。

  不過,因為初心不一,以及對回收行業的理解不同,它們提供的服務種類和回收隊伍的建立方式都不一樣。

  「再生活」專注於用戶,因此一切服務都圍繞著用戶展開。該平臺創始人夏凡介紹,「再生活」已建立了二百餘人的線下服務隊伍為家庭用戶提供服務。用戶賣廢品的收入以餘額的形式存入個人帳戶,可用於兌換平臺便利店的商品和維修手機等生活服務。

  夏凡調研發現,單賣廢品是虧損的,上門一次成本6元,而收廢品的平均客單價只有4元。因此,「再生活」的業務模式為,一次上門,解決客戶兩個問題。

  「回收廢品的同時為客戶配送周期性消耗的家庭日用品,用兩端業務的毛利彌補一次上門的成本。」夏凡說。

  這種回收+配送的「正逆物流」運營模式獲得了投資者的青睞。2015年1月「再生活」完成天使輪融資,同年7月完成A輪融資。今年年初,「再生活」將啟動B輪融資。

  「淘棄寶」也使用「回收+配送」的服務模式。不過,與「再生活」不同的是,「淘棄寶」發現,超市、便利店、零售店等企業用戶每天能產生較多的廢品,為平臺帶來可觀的利潤。因此,除了為5萬多個人用戶提供服務外,「淘棄寶」還為企業用戶提供現金結帳的周期性服務。

  「淘棄寶」創始人李天亦表示,個人用戶想像空間大,流量積累後可以為公司帶來更多盈利點,例如通過廢品了解用戶消費習慣。企業用戶利潤高,為公司提供了六成現金流。

  憑藉著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雙重服務模式,「淘棄寶」完成了Pre-A輪1500萬元融資,今年3月將啟動A輪融資,打開北京市場,未來將延伸至深圳、成都、西安、廣州等地。

  承接了格林美的回收業務,「回收哥」的用戶同樣包括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兩類。不過,「回收哥」的企業用戶多為工廠,一次即可回收上百噸廢品。考慮到工廠廢品的複雜性和專業性,「回收哥」使用自有員工而非加盟人員負責企業用戶。

  「換錢」創始人馬寧大學時期就賣過廢品,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痛陳該行業的種種弊端:唯利是圖,標準嚴重缺失,企業沒有社會責任心引發二次汙染,一線回收人員收入差距大,承擔著最重要的工作卻未換來應有的尊重等。因此,他聚焦於如何改善一線回收人員的工作環境和整個行業的效率。

  馬寧介紹,「換錢」要塑造三個價值:一是為老百姓創造價值,提供O2O廢品上門回收便民服務,同時培養其垃圾分揀的習慣;二是為回收人員提供更穩定、體面的工作和更公平的交易環境,為他們解決一些社會福利問題;三是在回收行業塑造標準,通過自動化、機械化和信息化的方式,優化整個供應鏈,提升效率,控制回收物的流向。

  「換錢」沒有建立電子支付體系,所有交易現金結帳。加盟的回收人員從用戶手中購得或者撿拾到廢品後轉賣給「換錢」,後者再轉賣給加工處理企業。

  另外,「淘棄寶」和「換錢」都沒有取得北京市的再生資源回收資質。對此,「淘棄寶」表示,資質不是難題,公司正在辦理手續,未來也可能收購有資質的企業。

  回收隊伍 自籌還是眾包?

  初心不一的再生回收平臺對回收行業的理解也不一樣,這直接導致回收隊伍的建立方式完全不同。

  目前,回收O2O企業建立回收隊伍有兩種方式:一是招聘社會人員成為公司全職員工,開展上門回收業務;二是以眾包的方式,邀請一線回收人員加盟平臺,用抽成或者轉賣的方式支付報酬。

  自建隊伍的「再生活」認為,原有回收人員管理難度大。隨著大宗商品市場國際價格不斷回落,廢品價格也大幅下降,最底層的個體回收人員在行業的生存空間遭到市場擠壓,難以保證服務的持續性。個體回收人員原先的盈利模式在於區域壟斷、價格不透明、缺斤少兩等,整編時就要考慮,價格透明化給回收人員帶來的損失能否通過導流的訂單量彌補。

  「淘棄寶」通過千份當面訪談發現,個體回收人員的素質是一大隱患。居民認為上門回收或多或少地侵犯到了自己的隱私,因此不願意讓公眾形象不佳的回收人員進入自己的住宅。而且,對於專注用戶的兩家企業來說,整編回收人員意味公司無法抓住用戶。

  不過,「回收哥」認為,上述弊端也是機會。該公司總經理張宇平認為,崗前培訓和一套完善的評價考核體系能夠解決管理問題。在回收人員的生存空間遭到擠壓時,「回收哥」用五到七成的抽成比例更能吸引個體回收人員加盟。

  「用利益吸引回收人員加盟,且門檻低,只要有錢賺,回收員就會堅守。」張宇平表示,壓縮產業鏈後,可以用節省的成本來補貼支付給加盟人員的抽成,最後「回收哥」還是能比傳統回收模式多掙一到兩成。

  「當自建的隊伍做大後,你會發現,你也變成了區域壟斷。」馬寧表示,區域壟斷是回收行業孕育出的生態環境,自有其道理。

  另外他認為,一個涉足回收行業的企業,評判回收人員素質時就已經輸了,個體回收人員和企業招聘的社會人員沒有素質高低之分。回收人員從事著整個行業中最辛苦最有價值的工作,他們為用戶提供的服務不佳,是因為沒有人教他們應當如何處理。

  「用一撥人代替另一撥人回收廢品,不能提高行業效率。相反,原有體系中的回收師傅,只要整編好了,他所產生的效益高於自建隊伍,因為他更專業。」馬寧解釋稱,最終代替回收師傅的不會是自建隊伍,而是更加自動化機械化的設備。

  拋開上述紛爭,觀念不同、模式各異的回收O2O企業們能否生存下來還是個未知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業人士表示,這些平臺短時間難以形成規模。「業內錯綜複雜,難以得到政府主管部門的支持。沒有足夠的資金,難以支撐到政府轉變觀念。」

  當然,最終結果需要時間來檢驗。這位專業人士也表示,長期來看,回收O2O是否可行還要看多方努力的結果。

business.sohu.com false 21世紀經濟報導 http://epaper.21jingji.com/html/2016-01/07/content_28854.htm report 4400 導讀對於發達國家來說,廢品被視為「城市礦山」,而在中國由於回收價值和效率低下,更關鍵的是回收服務的缺失和水平過低,使得這些「礦藏」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和挖掘,反而演

");}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廢品回收」方興未艾
    近兩年,一些公司嘗試對廢品回收進行「網際網路+」改造,手機預約下單,廢品回收一鍵搞定,類似的上門服務更加受到群眾的青睞,可以說,「網際網路+」的新模式再一次撬動了廢品回收「舊」市場。「回收小哥」上門回收廢品。家住高平市新北小區的李女士,過去常常為處理家裡的各種廢品發愁。
  • 網際網路回收平臺「再生活」停擺 收廢品成本高利潤少
    原標題:廢品網上回收已成雞肋?   在過去的一年裡,家住朝陽區嘉銘園社區的劉女士一直通過網際網路回收平臺「再生活」賣廢品,但最近她收到了來自平臺的通知,「再生活」宣布暫停上門回收服務。這個曾覆蓋北京1000個社區的網際網路回收平臺最終因經營壓力無奈停擺。看起來便捷的網際網路上門回收,咋就行不通?
  • 靠撿破爛買兩套房,兩分鐘賺幾萬,暴利廢品回收行業不想被網際網路改造?
    其次,相比於歐美市場60%的回收利用率,國內目前尚未達到25%,這也就意味著,廢品回收產業尚處在「散兵遊勇」階段,具有明顯的小、散、差等特點,粗放式經營更是大大減弱了傳統廢品回收企業和從業人員抵禦風險的能力。但這並不能阻礙創業者利用網際網路工具對廢品回收行業進行改造。
  • 網際網路上賣廢品既環保又便捷
    新回收方式 便捷公平專業近兩年,一些公司嘗試對廢品回收進行「網際網路+」改造,手機預約下單,廢品回收一鍵搞定,這樣的上門服務受到市民們的青睞,「網際網路+」的新模式撬動了廢品回收「舊」市場。家住高平市新北小區的李女士,過去常常為處理家裡的各種廢品發愁。
  • 網際網路+廢品回收是暴利行業、暴富行業?!謹慎入行,別被忽悠
    從今年年中看到了大量的網際網路+回收企業的誕生,還有一批在不斷宣傳、炒作網際網路+回收的暴富、暴利!但是網際網路+回收的平臺,是一個個的成為犧牲者和先烈,虧損倒閉不計其數,存在的都在不斷轉型歸於實體行業----這是正常的網際網路創業,商業模式不能支撐平臺盈利及參與者盈利,自然被資本和市場摒棄,轉型為能盈利的實體公司或其他信息軟體企業。而這一波網際網路+回收,起於智能回收箱「小X狗」,火於「垃圾分類」熱潮,被促進於疫情。
  • 紙丟丟網際網路回收廢紙的出現將會顛覆傳統廢品回收行業
    而且傳統個人回收不及時,商家用戶體驗極差,但無可奈何。但這卻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行業,全國數千億級市場空間,利潤豐厚。網上可查2019年廢紙總量超過1億噸(回收率僅為48%)。隨著回利用率的逐漸提升,消費升級,市場規模還將擴大。中國人口眾多,資源再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主題。國家的政策也開始傾向這個行業,垃圾分類回收,風口正在形成!
  • 主營電子電器,「廢品大叔」開啟廢品回收+網際網路新模式
    隨著再生資源行業發展日漸成熟,網際網路也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新的破格思路。如採用網際網路+回收渠道、軟硬體相結合的「物盡其用」,自建回收人員體系+上門服務模式的「再生活」,共享經濟模式的全品類O2O廢品回收平臺「回收哥」等。近日,獵雲網接觸到的「廢品大叔」是一個以電子電器(包括五金貴重金屬)為主營的全品類廢品交易平臺。
  • 綠色聯盟:網際網路綠色回收 引領廢品回收新風尚
    廢品回收行業「十二五」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規劃達成情況樂觀,經濟運行狀況良好,市場競爭有序。於此同時,「十三五」期間我國的發展有將邁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機遇和挑戰相伴相生,資源和環境的矛盾日益凸顯,環保問題越來越為人所重視。因此,「十三五」期間國家相關部門再次根據當前發展的實際情況編制了相關的規劃,也為催生了社會化資源回收產業的發展。
  • 加盟網際網路+廢品回收公司,不如自己做好自已的區域網
    天中三分田剛剛這兩天持續還有兄弟和我私信聊網際網路十廢品回收,說我直接否定網上的網際網路廢品回收不對,畢竟現在是網絡時代,現在不去布局怕將來落後於人,這樣說我也認可,但我還是不建議大家去加盟那些公司,為什麼
  • 廢品回收價格下跌 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從事廢品回收工作
    卓女士近期積攢了30多隻礦泉水瓶,找來回收的人只賣了不到1元錢,之前30多隻瓶子怎麼也能賣到約三元錢,卓女士感嘆道:「現在真的不知道還攢這些瓶子有什麼用,廢品怎麼就這麼不值錢了」?   當問到家住附近的廢品回收人員張先生的時候,張先生一臉淡定,根本不覺得奇怪。
  • 現象丨手機下單,廢品也可「上門回收」
    對不少城市居民來說,將家裡攢下的舊紙殼、塑料瓶等送去廢品收購站太麻煩,扔了卻又覺得可惜。 隨著網際網路在各個行業的應用愈發廣泛,「網際網路+回收」模式已悄然在長沙興起,出現了諸如D滴回收、小三輪等多家企業,這些企業都支持網上下單上門回收,讓廢品回收變得高效和有點「潮」。
  • 垃圾分類推動廢品回收行業進入「網際網路+」時代
    據了解,我國的傳統回收模式,是一輛三輪車在街頭不定時、不定向的回收,而這也是造成我國廢品回收率不高的原因之一。三輪車到處盲目尋找客戶,移動成本高,而到客戶手上回收價格就會相對變低,而這也會使一些人產生不必要做廢品回收的想法。
  • 【每家每克】定位大環保事業,重磅入局「網際網路+廢品回收」行業
    對用戶而言,廢品回收的最大需求是「誰收」,對生產加工企業而言則是「誰給我收」,對回收企業而言則又是「什麼時間在什麼地方收」。從產業鏈出發,網際網路可以改造的是取代「回收站點」,把零散的「回收從業者」歸為統一,並結合移動網際網路位置屬性與自然人身份認證的天然優勢,解決「什麼時間在什麼地方收」的問題。這當中節約的則是因巨大時間成本而產生的二次中間成本。
  • 垃圾回收四十年①|民間廢品回收網絡是如何形成的
    走街串巷一直到下午太陽快落山,然後從城裡向廢品回收市場走,當天就將他們收到的所有廢品賣到城中村的廢品回收市場。還有一些騎三輪車的人會在某條街道的人行道上蹲點回收,車前掛著回收的牌子,周邊社區居民隨叫隨到。這些流動或者蹲點的三輪車回收者,往往不受基層社區街道辦事處、居委會或者物業約束,不需要向他們上繳費用作為回收的權利,但有時會受到城管的約束。蹬著板車的流動收購者。
  • 網際網路+再生資源回收新模式便民利民,廢品回收盈利模式
    近日,一群穿著綠色工作服,帶著黃色鴨舌帽、騎著電動回收車的「回收小哥」出現在城市街道上,他們將小車停在商鋪或小區門口,從裡面抱出一大堆紙箱收拾打包之後,稱重結算,還幫服務對象打掃衛生。據了解,這是一家致力於網際網路+再生資源回收的公司工作人員。
  • 深讀丨多家「網際網路+回收」平臺布局長沙,回收小哥月薪過萬
    近兩年,一些公司嘗試對廢品回收進行「網際網路+」改造,點點手機,回收上門。「網際網路+廢品回收」走紅,新模式撬動「舊」市場。10月1日起,長沙進入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時代。生活節奏緊張,垃圾強制分類,類似的上門服務更加受到年輕人的青睞。 然而,理想雖豐滿,現實很骨感。
  • 「打遊擊」收廢品越來越難?傳統廢品回收行業亟需轉型
    「等會超市裡賣菜結束,再過去看看可有廢品賣。」做了18年的廢品回收生意,老張早感覺,曾撐著家庭大部分收入的行業,正在日漸沒落。「最長的時候一個星期沒有活。」說這話時,他又陷入惆悵,「聽講下星期又有一個禮拜雨,不能出來跑了!」
  • 舊家電回收新政來了 誰會取代廢品小商販?
    此外,意在依靠社會化企業整合的力量完善、打通家電正規回收渠道,釋放存量市場的消費潛力。」山東省家電行業協會會長田佔軍分析認為。  「淘汰」舊家電的煩惱  一臺舊家用50英寸以下的電視機,讓小區門口的廢品收購人員上門回收,能賣多少錢?有過舊家電出售經驗的消費者對此並不陌生,「也就幾十元吧!或許賣都賣不掉。」
  • 廢紙收購價水漲船高 賣廢品下個APP也能操作
    記者走訪市區一些廢品回收站發現,廢紙板收購價已全面上漲。小區收廢品師傅上門收購價是0.8元一斤,而廢品站給的價會更高些。「廢紙板九毛錢一斤,你量多我上門來收!」新吳區牆宅路上一家廢品回收站的老闆說,一星期前還沒到這個價,現在按這價有多少收多少。昨天,無錫朝陽農貿市場官網公布的零售價格欄裡,一公斤包菜賣1.8元。要是市民選擇直接把廢紙箱送到回收站,一斤賣得的錢正好買一斤包菜。
  • 靠收廢品月賺2萬?不稀奇!廢品回收「一本萬利」,比你想的賺錢
    據統計,2019年城鎮私營單位普通上班族的平均工資為4467元/月,金融、網際網路及保險業等行業的白領們可能要漲一點。而且反觀廢品回收業,在鼎盛時期,月月過萬恐是最基本的,雖然髒了些,也累了些,但掙的錢確實比白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