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涮羊肉、重慶火鍋、廣東打邊爐,你最喜歡哪一種吃法?

2021-01-09 湛江縱橫哥

到了冬天,吃火鍋的人越來越多。在我國,比較典型的火鍋形式有:北京涮羊肉,四川火鍋,廣東打邊爐,這三種火鍋各有特色,深受當地人民喜愛。雖然都是打火鍋,但三者之間又有許多差別,體現了地域之間的不同飲食文化,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一、北京涮羊肉

涮羊肉是典型的北方火鍋,歷史很悠久。三國時期,已經有銅製的火鍋出現,可以用來涮豬、牛、羊、雞、魚等各種肉食。到了北宋時期,經濟繁榮,物資充裕,冬天的時候酒樓已經有火鍋供應了。

據說北京涮羊肉是元朝建都北京時引入的。到了清朝,滿人愛吃牛羊肉,牛是勞動工具,羊便成了他們主要的肉食,從而流行到整個東北華北地區。北方寒冷,冬季長達四五個月。羊肉性溫,可抵禦風寒,滋補身體,是冬季食補的首選食材。

涮羊肉部位的選擇也很重要,要選從背部到大腿的位置,其中以「羊上腦」的肉最優。羊上腦因為接近羊頭,所以稱為「上腦」。這一部分的肉質中脂肪交雜均勻,分布似大理石花斑,質地較嫩。這一部分是涮羊肉的最佳食材。

切制羊肉的要求很高,羊肉片最好是17-20釐米,寬3-6釐米,切片效果要「薄如紙,勻如晶,齊如線,美如花」。這樣的羊肉片,不僅美觀,而且「涮」起來特別方便,幾秒鐘,肉片便由鮮紅變為灰白,則說明已經可以食用了。

北京涮羊肉

雖然現在涮羊肉的蘸料可以自選,但正宗的蘸料還是以芝麻醬為主,再配上豆腐乳、韭菜花、香油、蝦油、糖、米醋、生抽等,再加上幾勺羊肉湯,攪拌成糊狀即可。用筷子夾著羊肉在鍋內燙涮三十秒,見肉片呈灰白色時,即夾出,蘸著調味料吃,那口感,太醇厚美味了,就如冬日暖陽一般!

過去的涮羊肉,配菜比較簡單,因為天氣寒冷,冬天沒什麼吃的,主要就是凍豆腐、大白菜、粉絲什麼的,現在就不一樣了,物質豐富,單是蔬菜就有十幾種。

北京涮羊肉的鍋一般是炭火銅爐鍋,中間還有一個尖尖的煙囪。為什麼要用這種銅鍋呢?這是因為銅的導熱性好,升溫快,用炭火加熱的溫度高,而且火焰溫度相同時,銅鍋的溫度會比鐵鍋高,涮出來的羊肉會比較嫩,口感好,更能直接感受到羊肉的鮮美。

涮羊肉最早的食客,據說源自清宮的烹飪秘方,後成為八旗子弟呼朋喚友必備之美食。由於羊肉的價值高,製作涮羊肉的羊肉部位又難得,所以老百姓一般是吃不到了。直到現代,人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涮羊肉才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二、重慶火鍋

重慶火鍋是指一種麻辣湯底火鍋。這種火鍋與涮羊肉不同,最早並非流行於貴族,而是源於在江河邊做苦力的勞動人民。重慶冬天溼冷,江邊的縴夫們如果不吃辣椒和花椒,容易得風溼病。

於是,每到天冷地凍之時,長江邊上的船工常夜宿於河灘,停船生火做飯驅寒,但由於炊具只有一個瓦罐,怎麼辦呢?他們便在瓦罐裡裝水,放入各種葷素菜,加上大量的幹海椒(辣椒)和乾花椒除溼氣。由此,逐漸流傳傳播開來,形成現在全國聞名的川渝火鍋文化。

而毛肚是怎樣成為重慶火鍋的主要食材呢?在過去,牛是生產工具,牛肉很珍貴,牛下水(內臟)人們也捨不得扔掉。在重慶江北城的碼頭工人,由於貧窮,吃不起牛肉,便將牛胃及牛的其它內臟作為火鍋的食材。沒想到,牛胃,也就是毛肚,經過涮燙之後,又脆又入味,一傳十,十傳百,便流行了起來。

重慶九宮格火鍋

重慶火鍋的鍋最好是用赤銅鍋,以前窮人沒有條件就用「洋鐵盆」,用寬鐵條隔斷,又稱「九宮格」,方便於記憶投放下去的食材,避免久煮變得老硬。這些鍋盆開口大,鍋底淺,湯水容易沸騰,食材也不容易「失蹤」。重慶火鍋的紅湯鍋底是牛油、豆瓣醬、辣椒、花椒等,清湯鍋底用豬骨和雞肉熬製而成。

重慶火鍋的食材過去是「八大件」:即毛肚(牛胃)、鴨腸、肥牛、麻辣牛肉、黃喉(豬牛的大血管)、老肉片、洋芋片、豆皮等,現在的食材就太多了,牛羊肉、鴨血、海鮮、各種肉丸、各種蔬菜都可以燙食,甚至麻花、酥肉、年糕都可以。

傳統重慶火鍋的蘸料是香油碟,主要是用香油和蒜泥調製而成。現在大家的口味多了,也可加入蠔油、花生粒、蔥花、香菜、芝麻、小米辣椒等。

時至今日,重慶火鍋因為它的美味與便捷,也由於川渝人的流動性較大,已經傳到全國各地。可以說,在全國任何一個城市或縣城,都少不了一家甚至多家麻辣火鍋,而且往往生意都不錯,成為家庭和朋友聚會的熱門地點。

三、廣東打邊爐

在廣東,火鍋一般被稱為「打邊爐」。廣東的打邊爐在宋代便有記載,稱之為「打甂(音『邊』)爐」。「甂」就是小瓦盆,「打」則是涮的意思,打甂爐即「涮瓦盆火鍋」。後來「甂」字誤傳為「邊」,就有了打邊爐的說法。

到了現在,小瓦盆變成了瓦煲,下面燒著碳火,碳上架著一個大瓦煲,桌上擺放著大碟裝著的食材,這便是廣東正宗的打邊爐模式。

我個人認為廣東的打邊爐可細分為三個風格——

一是順德式打邊爐。

據明朝萬曆年間的《順德縣誌》記載,打邊爐為「以魚、肉、蜆、菜雜烹,環鼎(邊)而食」。明代大文豪陳獻章曾吟詩一句描寫打邊爐:" 生酒鱘魚會,邊壚蜆子羹。"

順德式打邊爐是珠三角常見的形式,也流行於香港,最高層次的是「清水打邊爐」。將魚塊、生雞塊、鮮蝦、扇貝、魚丸、牛肉丸先下鍋煲熟,清水也就有了鮮湯的味道,湯也有了油水。然後再煲各種蔬菜。

廣東打邊爐

有的會將魚和雞切成片,在「蝦眼水」中涮熟,味道特別鮮嫩。講究點的還會放石膏豆腐。廣東人還認為,吃火鍋容易上火,所以一定要搭配清熱瀉火的食物——點豆腐的石膏有此功效。

除了清水湯底,現在的廣東打邊爐也有清補涼湯底、粥水湯底、骨湯湯底、沙茶湯底等。除了這種「大雜燴」的食材形式,還有專業的蛇煲(不建議野生蛇)、狗煲、雞煲、羊煲、龍鳳煲等,以一種風味食材為主,再加上配菜食用,更加有特色。

二是潮汕牛肉火鍋。

廣東別的地區,直接用牛肉打邊爐的不多,但潮汕牛肉火鍋是一個例外。在潮汕地區,全民愛吃牛,牛的三分之一用來涮火鍋,其餘的用來做牛肉丸、牛肉餅什麼的,不會浪費。潮汕的牛肉食材新鮮,現宰現賣,師傅的刀工好。

潮汕人將一頭牛分割成脖仁、五花腱、匙仁、匙柄、三花腱、胸口油、吊龍、新鮮肥牛、爽口嫩牛九大部位,肥瘦皆有,每一部分口味都不同。所以,潮牛火鍋師傅最厲害之處,就是將屠宰場送來的牛肉能準確地辨認並分解成這些部分,並以不同的價位出售。

潮汕牛肉火鍋原本是用沙茶醬做鍋底,湯底比較濃,後來為了適應整個廣東人的口味,逐步改為牛骨清湯配上白蘿蔔。不過,如果你想吃沙茶鍋底的話,也是可以的。

潮汕牛肉火鍋

潮牛火鍋的吃法很講究:如果是牛骨湯底的話,那就要先喝湯。涮牛肉時,要根據牛的不同部位調整時間,由於師傅的刀工好,切片薄,一般是十幾秒,三起三涮即可。

潮牛火鍋的經典醬料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潮汕豆醬,據說在市面上買不到的,都是店家用基礎醬料再添加其他材料調出來的。豆醬一般基礎醬料是用的普寧豆醬。另一種當然就是沙茶醬了,牛肉與沙茶就是天生一對,離了誰都會遜色幾分。沙茶用的是汕頭的皇牌沙茶,怎麼調製也是個謎了。

三是粵西地區的打邊爐。

大家都知道,粵西地區的民風要粗獷一些,所以打起邊爐來也比較簡單粗暴,一般是用雞、羊、狗來打邊爐。

粵西人講究食材要原汁原味,冬天「打邊爐」也一樣,最地道的一樣做法就是,「清水煲雞」。首先準備一隻土雞,洗淨切塊,用花生油和鹽、生薑片、蔥段一起拌和稍稍醃製一下,這樣去腥,雞肉也更滑嫩。

接著準備底料,在一盤清水裡放進紅棗、枸杞、桂圓、玉竹、黨參各適量,大火燒開。接下來放雞塊、生魚片、鮮蝦及素菜……這樣吃起來湯鮮肉滑,味道非常棒。根據口味,清水也可以換成椰汁或啤酒,做成清香可口的椰子雞和酒香濃鬱的啤酒雞。

粵西的羊肉打邊爐與北京的涮羊肉不是一回事。北方的羊是綿羊,也就是「小肥羊」,將羊肉剔下來切成薄片的;而粵西的羊肉一般是精瘦的黑山羊,連皮帶骨切成一塊塊的,配上竹蔗、玉米、紅蘿蔔或是木瓜,既能吃出羊肉的原味,又能喝上一碗溫潤不膩的羊湯。

粵西羊肉打邊爐

粵西的狗肉打邊爐以高州狗煲最為出名,以20-30斤的狗為最佳,肉質細嫩,無異味。鍋底是狗湯,要加上草果、陳皮、丁香、紅棗之類與狗肉一起燉,加上兩三勺蠔豉,湯味會更加鮮。猛火滾開後文火煲半個鐘,當狗肉軟硬適中時,口感更好。

狗肉邊爐的配菜有淮山、蘿蔔、香菇、針菜(黃花菜)之類,或是煲西洋菜或生菜等青菜,以去膩滯。蘸料也以特製的豆醬為主,也有一種酸甜的醬料,可以去腥去膩。

湛江雷州的羊煲與狗煲也比較出名,雷州還有一種「羊狗煲」打邊爐,是將羊肉與狗肉混合在一起,再輔以一些中草藥,配上一些蔬菜,味道鮮美,滋補效果好,深受當地群眾歡迎。

粵西狗肉打邊爐

在廣東人眼中,北京涮羊肉和川渝麻辣火鍋,偶爾吃一吃可以,但長期吃是不行的。涮羊肉雖然味道不重,但綿羊肉太油膩,味道也相對黑山羊肉來說更羶一些。重慶火鍋,不僅油重,很多食材是廣東人比較少食用的,且調料太多,掩蓋了食物的原味,吃了擔心會比較熱氣。所以,廣東人一般只在秋冬季節打邊爐,但會仍然保持原汁原味的風格。

不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一種火鍋形式都是因為當地的氣候和風俗而產生的。我想,如果廣東人到了東北或是四川重慶,也許就慢慢融入那個環境,愛上當地的火鍋,甚至不吃還不習慣呢!

網友朋友們,你們愛吃哪一種火鍋?歡迎留言討論喔。

相關焦點

  • 北京的銅鍋涮羊肉,重慶的麻辣火鍋,各地火鍋大比拼,哪一種是你的最...
    中國各地的火鍋從區域上可以分為幾個派系,每種類型的火鍋都有其自己的特點。小編盤點了各地的傳統特色火鍋,哪一種是你的最愛呢? 老北京銅火鍋 在華北地區,吃火鍋還有一種說法,叫做涮羊肉,這自然起源於老北京的銅火鍋了。正如其名,正宗老北京火鍋使用的鍋就是銅鍋,以炭火為熱源,非常講究。北京涮羊肉的火鍋湯底可以說是全國最清淡的種類了,幾乎就是白水裡放一點蔥姜,據說這樣可以最大程度上保留羊肉的鮮嫩。
  • 中國最受爭議的火鍋在哪?北京東北皆上榜,這個城市屬意料之外!
    中國的火鍋文化博大精深,從潮汕打邊爐到重慶老火鍋,大家從清淡吃到味濃,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最喜歡的火鍋味道。但並不是每一種火鍋都能像重慶火鍋一樣,離開老家到了哪裡都能有市場,很多火鍋,出了本地,就飽受爭議。比如說,東北的酸菜白肉鍋。
  • 不能接受重慶火鍋?你還有廣東火鍋。
    廣東的火鍋品種讓你一天吃一種的話,可以讓你吃一個月不重樣的」「真?」「珍珠都沒那麼真,要不,等下去吃『掌翼煲』,我們邊吃邊談」掌翼煲,即為雞鴨鵝等家禽掌翅的火鍋廣東的土地面積不算很大,但是說到吃,就火鍋這一屬,那品種也是特別多,有小清新的有順德清水火鍋、毋米粥,椰子雞
  • 我國火鍋江湖,四川、重慶、北京等地的火鍋,哪裡的火鍋最好吃?
    不少人都說今年的冬天,是最冷的冬天,部分東北地區的城市,室外溫度更是跟南極洲差不多,在寒冷的冬季,吃一頓熱騰騰的火鍋能達到禦寒暖胃的效果,我國民眾對火鍋情有獨鍾,各個地區的火鍋口味也是不一樣的,川渝地區的火鍋口味多以麻辣為主、東北地區則是酸菜白肉火鍋為主、北京更多是銅鍋涮羊肉的。
  • 你見識過廣東真正的火鍋是怎樣的嗎?這樣「打邊爐」才是正確吃法
    說到國內的飲食文化,那可就豐富了,甚至每個地區就有每個地區的飲食習俗,但是共同之處就是喜歡吃火鍋。每個地區也都有自己特色火鍋的存在,比如四川就有非常有名的麻辣火鍋,但是在廣東的話,就可以吃到「打邊爐」了。你見識過廣東真正的火鍋是怎樣的嗎?這樣「打邊爐」才是正確吃法。
  • 火鍋還有這麼多種吃法?看完簡直流口水……
    典型的火鍋食材包括各種肉類、海鮮類、蔬菜類、豆製品類、菌菇類、蛋類製品等,將其放入煮開的清水或特製的高湯鍋底燙熟後食用。有些吃法還會蘸上調味料一起食用。但你知道我國有多少種火鍋嗎?你又吃過幾種?重慶火鍋又稱麻辣火鍋。我們重慶人認為辣椒能夠開胃、提神、暖身,對人身體益處很大,所以火鍋裡必不可少。
  • 中國火鍋排行榜,你喜歡那種?
    火鍋不僅是種烹飪方式,也是一種用餐方式;不僅是一種飲食方式,也是一種文化模式。我們來看看全國各地的火鍋——東北酸菜白肉鍋、老北京銅鍋涮肉、重慶麻辣火鍋、廣式打邊爐、潮汕牛肉鍋、臺灣一人鍋......你最喜歡哪一款?
  • 2017中國火鍋排行榜
    火鍋不僅是種烹飪方式,也是一種用餐方式;不僅是一種飲食方式,也是一種文化模式。可以這麼說:在火鍋裡,我們可以讀懂中國。我們來看看全國各地的火鍋——東北酸菜白肉鍋、老北京銅鍋涮肉、重慶麻辣火鍋、廣式打邊爐、潮汕牛肉鍋、臺灣一人鍋......你最喜歡哪一款?
  • 中國哪裡的火鍋最好吃?這5個地方名氣響亮,你的家鄉上榜了嗎?
    也是一種中國獨創的美食。到了宋代,火鍋吃法已十分常見;元代,流傳到蒙古一代;到明清時期,甚至成了一道以山雞等野味為主的宮廷菜。 粵系打邊爐清淡,雲貴食材野得很,川渝的麻辣,江浙派滋補,北派的涮肉少不了......作為火鍋的資深愛好者,自然是早已搜羅了國內從南到北各種派系最具代表的吃法。今天不妨先過個眼癮。 北京 ▏銅鍋涮肉 北京涮羊肉來歷說法眾多,其中源於成吉思汗的說法較為可信。
  • 中國美食之火鍋圖鑑
    總有10000種理由,讓你在任何情況下選擇火鍋。火鍋早已不是簡單的清水煮食材,因地域環境和文化差異,火鍋也有了不同種類與口味,就連叫法也是各不相同的。北京叫「涮羊肉」、川渝一帶叫「火鍋」、江浙地區叫「暖鍋」、廣東叫「打邊爐」、寧夏叫「鍋子」......
  • 中國五大火鍋大盤點,你站哪一個?
    1、重慶火鍋因為重慶獨特的地形和氣候,讓所有到過重慶的人都會在腦海中形成重慶是個火辣辣城市的印象。重慶火鍋又叫做麻辣火鍋或者是叫做毛肚火鍋,挑湯非常考究,麻辣鮮香是重慶火鍋的特點,原料多樣,葷素食材全都有,所以不管你是肉食愛好者還是素食主義者,都能吃重慶火鍋,又紅又辣的火鍋,煮的時間越長越有味道,吃的也就越香,這絕對是重口味愛好者的大愛,而且火鍋比炒菜等簡單,只要你要湯底做好,食材一股腦放進去就好。
  • 火鍋不止紅鍋一種,這些特色火鍋你吃過幾種?
    千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我國的火鍋花樣紛呈,千鍋百味,而近些年又引進了不少的外國火鍋,極大豐富了消費者們的選擇,下面就來看看中國火鍋的分類圖譜,數一數你總共吃過多少種吧!
  • 北方的羊肉火鍋,清水鍋底,比起南方豪華型打邊爐,你更喜歡哪個
    #不吃火鍋怎麼算過冬#,北方的羊肉火鍋,鍋底只用清水就可以,比起南方打邊爐,豐富的鍋底,以及特別的火鍋食材,還有蘸料,讓北方的朋友直呼,原來火鍋還可以這樣吃。作為地道的北方人,今天我來分享一下,北方人經典的【羊肉火鍋】。你們看看,南北方的火鍋,你更喜歡那種吃法呢?
  • 川渝人對湯燙菜這個形式,是分得很細的,北方的我們會叫涮羊肉
    只需要你聲明自己是「火鍋「就行。所以你摸清楚了發展路程之後再看。其次,川渝人,對湯燙菜這個形式是分得很細的,北方的我們會叫涮羊肉,爆肚,貴州的我們會叫酸湯,潮汕我們會叫潮汕牛肉,廣州地區我們會叫打邊爐,連重慶火鍋和四川火鍋川渝兩地人都是分了的;籤籤串著燙的叫串串,燙好了端上來的叫冷鍋串串!
  • 廣東的火鍋叫打邊爐,最新鮮的食材,慢火慢燙,吃的就是個鮮爽
    一、 什麼叫打邊爐知道打邊爐的人,應該都會說出這樣一句話「其實就是吃火鍋」。事實上打邊爐和火鍋是很類似的,基本上都是先準備好鍋底,然後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入各種喜歡的肉菜和素菜。它之所以會有這個名字,就是因為在很久之前廣東就有這種吃法了。
  • 這才是廣東人真正的火鍋,「打邊爐」就應該這樣做
    這才是廣東人真正的火鍋,「打邊爐」就應該這樣做,在中國的飲食文化中,有一種吃法叫做火鍋,國內各地的火鍋都各有特色,有麻辣火鍋,鴛鴦鍋,牛肉火鍋等等各種各樣的類別。而在廣東地區,吃火鍋也叫「打邊爐」,而這其中最美味的打邊爐,當數順德地區的打邊爐了。
  • 火鍋專輯:起源與發展、趣聞、吃法、注意事項、推薦7種特色火鍋
    推薦的七種特色火鍋,分別是打邊爐、四川火鍋、北京羊肉涮鍋(也叫老北京涮羊肉)、日本壽喜鍋、海底撈、日本豆乳鍋、韓國部隊火鍋(韓式部隊火鍋)。利用這樣涮熟之吃法,林洪吃了覺得如此的吃法甚為鮮美,且能在大雪紛飛之寒冬中(所以想像一下,在雪山上吃火鍋,能不美嗎?),與三五好友圍聚一堂談笑風生,隨性取食,非常愉快,因而為這樣一種吃法取了個"撥霞供"的美名,取當時"浪湧晴江雪,風翻晚照霞"的美麗光景。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吃的火鍋。
  • 《全國火鍋地圖》帶你吃遍東西南北
    隨著冷空氣如期而至,氣溫越來越低,愛好美食的你是不是也急需一份全國的火鍋地圖來續命?話不多說,今天一起去吃遍各地火鍋。火鍋是我國獨創的美食之一,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那時多以陶罐為鍋。到宋代時,火鍋的吃法在民間變得很常見。
  • 涮羊肉起源於元朝,興於清朝!
    羊肉火鍋,多是南方的吃法,有湯料鍋底,有配菜,羊肉切成塊,放在鍋裡煮,燉熟後放到火鍋裡,開始涮菜,吃肉喝湯等,也有蘸料。而在我國北方,涮羊肉則是人們非常喜愛的一種羊肉料理。四川火鍋,味在湯裡,一般涮菜以下水為主,沾香油蒜泥吃;北京火鍋,具體來說應該是涮羊肉,味在蘸料裡,一般涮菜以成品肉為主,蘸芝麻醬、海鮮醬等小料。北京火鍋的火,重點指鍋底下得有碳火燒著;四川火鍋的火,重點指鍋裡面紅紅火火的。北方吃的是涮鍋,再到四川重慶吃的是正宗的火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