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認為,生態安全格局的建設是緩解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矛盾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本文以中國江蘇省豐縣為例,選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和生態敏感性的重要性來評價生態重要性和識別生態來源。文章採用模型評價和NPP定量指標評價,評價了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重要性;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性採用WRC公式計算;使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進行模擬計算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本文選擇了四個主要影響因素,淨初級生產力(NPP),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溫度和海拔高度,以評估研究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的重要性。同時,文章選擇水土流失敏感性,平原地區荒漠化敏感性和鹽鹼化敏感性這三個因素作為研究區生態敏感性評估的證據,並獲得生態敏感性得分,定義生態敏感性等級。
(圖片來自原文)
研究結果表明:生態安全格局由生態源和生態走廊組成,前者起著重要的安全作用,後者確保生態功能的連續性。在空間布局上,基於生態安全格局和區域分區功能構建的生態安全屏障遠離城市核心開發區。在空間分布上,研究區的生態源主要位於中部和西南部地區,與主要河流和地下水源地區高度吻合。此外,研究區的生態走廊遠離人為幹擾嚴重的建築地區。文章構建了生態安全格局,並最終獲得了與區域功能區劃相結合的生態安全屏障。根據最終的複雜多生態空間結構體系,提出了生態空間分區治理的建議和對策,以協調空間關係,完善空間功能。
本文研究結果將為欠發達地區縣域尺度生態土地保護和生態空間管控提供科學依據。此外,還將豐富生態安全格局建設的理論框架和方法體系。在一定程度上也為提高這類欠發達小縣域生態環境承載力和優化生態空間結構提供了參考。
聲明:本推送內容僅代表課題組對文章的理解,不是對原文的翻譯,請有興趣的同學閱讀原文。課題組水平有限,難免出現錯訛,也請各位專家、同學批評指正。
原文請見:Jin X, Wei L, Wang Y, et al.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s and ecological sensitivity assessment: a case study in Fengxian County of Jiangsu Province, China.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2021, 23: 563-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