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分享EP ES】基於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重要性和生態敏感性評估的生態安全格局構建——以江蘇省豐縣為例

2021-02-18 土地生態課題組
本文發表於國際期刊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2021年第23卷上,作者為南京師範大學的陸玉麒教授等。

文章認為,生態安全格局的建設是緩解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矛盾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本文以中國江蘇省豐縣為例,選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和生態敏感性的重要性來評價生態重要性和識別生態來源。文章採用模型評價和NPP定量指標評價,評價了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重要性;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性採用WRC公式計算;使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進行模擬計算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本文選擇了四個主要影響因素,淨初級生產力(NPP),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溫度和海拔高度,以評估研究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的重要性。同時,文章選擇水土流失敏感性,平原地區荒漠化敏感性和鹽鹼化敏感性這三個因素作為研究區生態敏感性評估的證據,並獲得生態敏感性得分,定義生態敏感性等級。

(圖片來自原文)

研究結果表明:生態安全格局由生態源和生態走廊組成,前者起著重要的安全作用,後者確保生態功能的連續性。在空間布局上,基於生態安全格局和區域分區功能構建的生態安全屏障遠離城市核心開發區。在空間分布上,研究區的生態源主要位於中部和西南部地區,與主要河流和地下水源地區高度吻合。此外,研究區的生態走廊遠離人為幹擾嚴重的建築地區。文章構建了生態安全格局,並最終獲得了與區域功能區劃相結合的生態安全屏障。根據最終的複雜多生態空間結構體系,提出了生態空間分區治理的建議和對策,以協調空間關係,完善空間功能。

本文研究結果將為欠發達地區縣域尺度生態土地保護和生態空間管控提供科學依據。此外,還將豐富生態安全格局建設的理論框架和方法體系。在一定程度上也為提高這類欠發達小縣域生態環境承載力和優化生態空間結構提供了參考。

聲明:本推送內容僅代表課題組對文章的理解,不是對原文的翻譯,請有興趣的同學閱讀原文。課題組水平有限,難免出現錯訛,也請各位專家、同學批評指正。

原文請見:Jin X, Wei L, Wang Y, et al.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s and ecological sensitivity assessment: a case study in Fengxian County of Jiangsu Province, China.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2021, 23: 563-590.

相關焦點

  • 生態數據分享:中國生態系統評估與生態安全格局資料庫
    UDU:我國地域遼闊,氣候多樣,生態系統類型豐富多樣,幾乎擁有地球上所有陸生生態系統的各種類型
  • 李文華:生態系統服務研究是生態系統評估的核心
    5月10日,中國工程院李文華院士在「中國生態大講堂」2006年春季學術研討會上作了題為「生態系統服務研究與實踐」的大會報告。李文華院士介紹了生態服務功能研究的意義和進展,分析了目前所存在的問題,闡述了生態服務功能研究在生態系統評估中的應用。
  •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方法綜述
    全球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研究進展. 資源科學, 2001(06): 5-9.[12] 黃從紅, 楊軍, 張文娟.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模型研究進展. 生態學雜誌, 2013, 32(12): 3360-3367. [HUANG C, YANG J, ZHANG W.
  • 生態系統服務權衡最新研究進展
    本文以森林生態系統為例概括生態系統層面上生態系統服務間的關係。在國家森林生態系統中, 法國阿爾卑斯山森林的研究表明,作物生產、植物多樣性與休閒旅遊呈負相關關係, 木材生產、碳儲存和水量調節間呈多重正相關關係。當考慮外部風險和人類需求時, 生態系統服務間的關係存在顯著差異。
  • 文獻分享: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淨收益評估—指標比較
    本文在蘇格蘭中部的一個地點應用了一種基於棲息地地圖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淨收益方法,並結合了開發、土地利用變化和棲息地創造的提案。生物多樣性淨收益的概念是目前研究的熱點,採取行動確保重新創造或恢復的生境在潛在生物多樣性方面超過喪失的生境。生態系統服務的納入也可能解決一些關於補償的爭議,特別是文化上重要的生境的喪失。
  •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生態簡介
    2008年7月,國家環保部和中國社科院在全國生態調查的基礎上,分析區域生態特徵、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與生態敏感性空間分異規律,確定不同地域單元的主導生態功能,發布了《全國生態功能區劃》,《區劃》根據各生態功能區對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性,以水源涵養、土壤保持、防風固沙、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洪水調蓄5類主導生態調節功能為基礎,初步確定了50個重要生態服務功能區域。其中與鄂西圈相關的功能區見表2-1。
  • 文獻解讀|NC:一種新的定量方法揭示草原微生物群落構建的生態驅動力對氣候變換的響應
    儘管該框架最近在微生物生態學領域受到了極大關注,但將概念框架轉化為定量操作模型卻更具挑戰性。由於缺乏定量方法,大多數致力於確定這4個生態過程在自然群落構建中相對重要性的分析是定性的,並且是主觀的,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 專家視點 | 生態環境損害鑑定評估技術方法體系的構建
    關於生態服務的定義,目前學界和理論界普遍採用了Gretchen Daily教授和Robert Costanza教授等學者以及聯合國千年生態系統評估報告中對「生態系統服務」的觀點[6],認為生態系統服務是自然系統為人類提供並被人類所使用的惠益。聯合國2013年發布的《實驗生態帳戶》將生態系統服務分為調節、供給和文化服務三大類,認為支持服務不是人類最終惠益的終端服務。
  • 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程(2008-2014年)建設成效評估(簡本)
    針對西藏實際,確定了生態系統格局、質量、功能、驅動力4大指標群。評估團隊歷時3年,考察了10餘個主要工程區,建立了3個生態樣帶和20多個觀測樣地,採集了約1300個點的樣本。在大尺度生態變化評價方面,以空間信息技術為核心手段,解譯分析了1990年代以來3期遙感影像數據,採集和融合多時空尺度的生態監測與評估信息,借鑑西藏生態環境變化遙感調查項目成果,查明區域生態系統結構與核心服務功能特徵及其變化規律。在西藏高原1990-2008年本底數據的基礎上,分析了西藏生態安全屏障工程實施(2008-2014年)以來高原的生態系統結構與服務功能變化。
  • 我省森林溼地草地服務功能評估結果出爐三大生態系統年貢獻「價值...
    原標題:我省森林溼地草地服務功能評估結果出爐三大生態系統年貢獻「價值」超7000億元   我省森林、溼地、草地生態系統的
  • 《人工智慧與國家安全:人工智慧生態系統的重要性》報告
    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發布《人工智慧與國家安全:人工智慧生態系統的重要性》報告,從人工智慧應用的概念框架、投資、採納、管理和國際發展態勢(包括俄、中、法、德等約15個國家組織)等方面研究人工智慧的發展現狀、人工智慧健康發展所需的關鍵因素,以及人工智慧成功融入國家安全體系應採取的步驟。
  • 黃土高原社會-生態系統變化及其可持續性
    彈性聯盟提出的社會-生態系統彈性評估手冊和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彈性、適應力和轉型評估框架等彈性評估框架,為識別系統邊界、理解系統動態、探索系統的交互作用提供了指導。相關研究在利用社會-生態系統框架和彈性評估框架選取相關指標、識別系統邊界和反饋過程的基礎上,建立包括所有關鍵要素和反饋過程的系統模型,進而定義並量化系統的彈性[42,43]。
  • 多樣性喪失導致生態系統功能衰減 集約化生態農業或為治「病」良方
    來自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的一份報告指出,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糧食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安全的保障。農業生態系統約佔全球陸地總面積40%,20世紀以來,全球75%農作物遺傳多樣性已經喪失,亟須在保護農田生物多樣性、提高農田生態系統多功能性等相關重大科學問題上開展聯合攻關,這對落實黨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 構建中國作業系統創新生態, 領軍企業統信軟體生態大會召開
    為更好地擴大信創產業生態,作為中國作業系統領軍企業,統信軟體以「打造中國作業系統創新生態」為使命,於2020年12月23日首次舉辦「開放·成長—2020統信UOS生態大會」。王繼平表示,在產品方面,打造優質產品,才能打造優勢生態。在服務方面,要破除以產品為中心,樹立利用平臺型思維構建生態的理念。在技術方面,統信會始終堅持推進並支持開源社區的工作,以完善版本的迭代升級。統信始終認為研發領先的技術才能長久立於不敗之地。在人才方面,需要引進和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逐步形成創新性的人才儲備庫,這是統信面臨的重大課題之一。
  • 生態文明背景下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
    以「就近」為例,看上去非常不起眼的兩個字,卻蘊含了深刻的生態學價值觀:城鄉要融合,城市發展和農業生產就近布局利於食品就近供應、更安全、更綠色,且能減少因遠距離運輸帶來的不經濟和碳排放等負面影響;汙染物應就近、分散處理,利於提升城市的安全韌性,強化對外部變化的應對能力。在生態文明價值觀影響下,分析城市問題時,還應關注若干基本要點。
  • 鄂竟平: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這深刻揭示了生態系統各要素之間以及整個生態系統與人的依存關係,為加強生態系統整體保護和修復、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提供了根本遵循。(一)正確認識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繫的有機鏈條。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系統各要素,既有各自內在的結構、功能和變化規律,又與其他要素相互耦合、相互影響。
  • 北森:基於PaaS平臺的X-Recruiting 構建招聘全生態系統
    早在2015年8月,北森CEO紀偉國曾在一場招聘論壇上率先提出了X-Recruiting這一概念,基於PaaS平臺,企業可以在平臺上構建所有應用,紀偉國將此種創新的招聘模式稱為「X-Recruiting」。半年過去了,當時看似難以實現的想法正在被北森一一印證。視頻面試、個人徵信系統等等生態的構建,幫助HR解決了各種工作重點需求。
  • 分享|濱水公園的生態解法:以武漢長江主軸濱水公園為例
    設計通過對河道進行疏浚和地形微處理,改善灘涂生態功能,為公眾提供四季分明的豐富活動空間(圖源:SASAKI官網) ◆2.更多樣的斑塊調節生態
  • 網際網路時代的商業生態系統——以阿里巴巴為例
    1993年,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穆爾提出「商業生態系統」(Business Ecosystem),意指以組織和個人的相互作用為基礎的經濟聯合體。企業自身及其顧客、市場媒介、供應商,還包括這些初級物種的所有者和控制者,以及政府機構、管理機構、消費者協會等,各司其職但又形成互賴、互依、共生的生態系統。在網際網路背景下,消費者的需求進一步驅動經濟樣態的轉型,垂直分工和水平整合成為大趨勢。
  • 彭 建等|論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基本邏輯
    研究發現:基於國土空間「要素-格局-過程-服務」級聯框架及全域耦合關聯,針對目標、對象、區位及途徑釐清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的基本邏輯:以提升人類生態福祉而非生態系統服務潛在供給增長為核心修複目標,國土空間社會-生態要素為基本修復對象,構建多尺度協同的生態安全格局識別重點修復地域,秉承多層級協同次優而非單層級最優的主導修復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