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攪豆漿」牽出永和門店亂象 北京29家招牌僅8家為真

2020-12-22 北京商報

引發軒然大波並不斷發酵的永和豆漿「工作人員用手攪拌豆漿」事件,又有了新進展。永和食品(中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和食品」)5月13日晚間發布聲明,稱涉事門店為假冒店。由此牽出永和豆漿被仿冒嚴重進而牽連正牌門店的後遺症。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僅北京可檢索的29家永和豆漿招牌門店中,僅有8家是品牌官網備案的正牌店。經歷類似情況的餐飲品牌其實並不在少數,尤其是在近年湧現一批網紅餐飲後,催生出不少山寨甚至搶註商標事件,這也給餐飲企業敲響了重視智慧財產權的警鐘。

食安風波

5月12日,網友爆料浙江義烏一家永和豆漿的員工直接用手臂攪拌豆漿一事引發熱議。視頻顯示,一名身穿黃色上衣的工作人員正在用手臂攪拌桶內的豆漿,只見整個手臂都伸進桶內,攪拌過程中還有豆漿從桶內溢出。據了解,目前該店已被相關部門查封,案件正在進一步處理中。對此,北京商報記者嘗試聯繫永和食品集團詢問該事件相關問題,但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5月12日22:46,針對部分媒體報導浙江省義烏市「永和豆漿門店」的員工用手攪拌豆漿事宜,永和豆漿官方微博稱,系失實報導,並發布《嚴正聲明》表示,該門店是假冒的永和豆漿門店,目前永和食品(中國)股份有限公司在浙江省義烏市無永和餐飲門店。在聲明中,永和豆漿還對浙江省義烏市江東市場監管部門對該假冒門店的查封處理表示感謝。

這一回應也引起大量網友的關注和討論,不少網友直言,早已經分不清楚哪家是真的永和豆漿,哪家是假的,就連家門口開了多年的永和豆漿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事實亦是如此,僅在北京就存在大量的假冒永和豆漿,何況在全國?5月13日,北京商報記者通過點評網站搜索發現,在北京市範圍內共有29個名為永和豆漿的相關商戶,其中商戶名為永和豆漿四個字的有18家,名字中含有永和豆漿字樣的商戶有11家。但北京商報記者進一步查詢永和食品官網卻發現,北京市範圍的官網登記店鋪僅有8家,並且這8家門店多為交通樞紐門店,少數幾家非交通樞紐門店也沒有開在北京的核心商圈區域,位置相對比較偏遠。

一位不願具名的從事中式快餐連鎖經營的業內人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永和食品發布聲明雖然能夠澄清違規餐廳並非永和食品旗下門店,但這些年永和豆漿被仿冒、濫用的情況已經十分嚴重,出現問題的門店也非常多,在此次事件之前登上熱搜的加盟商自曝料理包事件的品牌名稱為「和滿居永和豆漿」,可見利用「永和豆漿」的品牌之多,出問題機率之高,這些其實都是永和食品當年商標維權不力留下的後遺症。

屢被「玩壞」

翻閱永和豆漿發展歷程不難發現,「永和豆漿」這一商標被「玩壞」早已不是第一次。

資料顯示,永和豆漿泛指臺灣新北市永和區中正橋一帶以販賣豆漿為主的早餐店。「永和豆漿」品牌是1982年由臺灣弘奇食品有限公司創立餐飲品牌,1995年跨過臺灣海峽,來到內地發展。隨著永和豆漿品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該公司於2009年12月正式成立——永和食品(中國)有限公司,並成立了上海弘奇永和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作為永和豆漿國際連鎖事業發展的中國區餐飲總部。截止目前,永和豆漿在官網可查詢到的門店數量為281家,浙江省範圍內36家,不包括此次的涉事門店。

但永和食品的發展過程中似乎一直伴隨著商標糾紛,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永和豆漿」和「永和大王」之間的商標糾紛。據了解,臺灣弘奇公司於1995年在祖國大陸註冊了「永和及稻草人圖」商標。1996年,如今的永和大王正式出場,在上海成立了一家上海永和豆漿大王餐飲有限公司,也是經營豆漿、油條類的快餐店,掛「永和豆漿大王」牌匾。1997年,這家公司經國家商標局獲準,在第42類(餐廳、速食店、豆漿店等)成功註冊了「永和大王」商標。為此,也引發了弘奇公司與之的商標糾紛,永和豆漿大王隨即將門店牌匾改為「永和大王」並沿用至今。

當時就有律師認為,臺灣弘奇公司享有「永和及圖」商標專用權,1997年,上海永和豆漿大王公司註冊了「永和大王」商標。雖說「永和大王」是註冊在第42類上的服務商標,但其商標主要應用於中式連鎖快餐經營,與臺灣弘奇公司的經營範圍、消費對象幾乎是重合的,很容易與後者的服務和產品相混淆,而且事實上這種混淆已經達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

誠然目前永和食品與永和大王都已經成為國內知名連鎖餐飲品牌,但雙方此次的商標糾紛並沒有讓「永和豆漿」假冒門店泛濫的情況得以好轉,甚至在全國多地都出現了以「永和豆漿」命名,或者名稱中有「永和豆漿」的餐廳甚至餐飲企業,並且由於該名稱中涉及到具體品類,導致使用相關名稱的餐廳的經營品類十分相似,這也直接導致了消費者對於「永和豆漿」真假難辨。

商標後患

上述從事快餐經營的業內人士表示,永和豆漿出現年代較早,也是屬於當時為數不多的連鎖餐飲品牌,當時的市場環境以及涉及到商標的法律和規定還不夠完善,且當時市場存在的信息不對稱情況更為嚴重,永和豆漿即便在別的地方被侵權了,企業本身也很難感知,久而久之,永和豆漿四個字幾乎成為了一個品類,到處都有永和豆漿,真假實在難以分辨,對於永和食品而言維權難度也已經非常大,所以出現類似情況,永和食品出了發布澄清聲明外,都很難進一步回擊,這其實是讓很多餐飲企業都倍感無奈。

除了永和豆漿外,近兩年國內餐飲市場湧現出一批自帶流量的網紅餐飲品牌,它們中的多數都曾遇到過商標被侵權的問題。其中,從去年開始著力維權的鮑師傅此前商標被北京易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搶註後開始大開加盟店,但北京易尚旗下的鮑師傅加盟店時常出現食品衛生安全問題以及僱人排隊等負面消息,導致正牌鮑師傅屢受牽連。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該事件出現在永和豆漿的山寨店內,說明永和豆漿在品牌頂層設計、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以及稽查方面存在很大的紕漏。同時,在信息化的時代,假店的食品安全事件對於永和豆漿的品牌來說會帶來一定負面影響,這對於企業在以後的經營管理和品牌維護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山寨品牌的事情已經屢見不鮮,對於企業來說,關鍵在於經營主體應該健全商標保護、智慧財產權以及稽查制度,減小不法商人「鑽空子」的機會。國家也應該加強對於山寨門店的處罰力度和監控力度,同時消費者要需要提高鑑別能力,多方位同時發力才能有效的解決這類問題。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尹晨表示,針對網紅、知名餐飲品牌容易出現被仿冒的現狀,尹晨分析,餐飲企業需要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形成商標註冊意識,因為餐飲企業所使用的商標成為註冊商標後才能得到優先保護,法律有各種明確和完善的保護體系,智慧財產權是一種寶貴的無形資產,但餐飲等服務企業需要加強商標保護意識,否則後患無窮。

北京商報記者 郭詩卉 郭繽璐 實習記者 趙馳

相關焦點

  • 永和豆漿回應手攪豆漿,官微稱系失實報導,義烏無門店是假冒的
    5月12日22:46,針對部分媒體報導浙江省義烏市「永和豆漿門店」的員工用手攪拌豆漿事宜,@永和豆漿官方微博 稱,系失實報導,並發布《嚴正聲明》表示,該門店是假冒的永和豆漿門店,目前永和食品(中國)股份有限公司在浙江省義烏市無永和餐飲門店。
  • 「手拌豆漿」事件牽出「李鬼」 永和豆漿和永和大王誰更無辜
    一家冒牌餐飲店的惡性事件,不僅將永和豆漿推上風口浪尖,還將品牌混淆度極高的永和大王拖入泥淖。日前,浙江義烏一家「永和豆漿」門店的員工將手臂放入桶內攪拌豆漿的視頻,引起消費者熱議。永和豆漿發文稱涉事門店非公司旗下門店,並稱在浙江省義烏市無任何門店。即便是緊急撇清關係,但還是引發消費者不滿,該品牌存在的市場亂象也引發討論。
  • 永和回應手攪豆漿怎麼回事?永和用手攪豆漿的事情真相及經過
    永和回應手攪豆漿怎麼回事?近日,有網友爆料稱浙江義烏一家永和豆漿的員工直接用手臂攪豆漿。從該爆料視頻中,可以看到該名員工,未使用任何器具,直接將手臂伸入裝有豆漿的桶中進行攪拌。對此永和作出了回應。
  • 店員用手攪拌豆漿?永和豆漿回應:假冒門店
    早前,有網友爆料稱浙江義烏一家永和豆漿的員工直接用手臂攪豆漿。12日晚間,永和豆漿發表聲明稱「涉事店鋪為假冒門店」。 永和豆漿針對近日在網上流傳的視頻在微博發表聲明,表示永和豆漿所銷售的食品及豆漿都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而肇事門店為假冒店,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 永和豆漿:全國近500家門店為現磨豆漿
    8月5日上海消息,在媒體捅破永和豆漿是用豆漿粉衝調而成後,永和豆漿公共事務室總監林志誠今日向騰訊財經澄清稱:全國近500家永和豆漿直營和加盟門店大部分都為現磨豆漿,唯有上海地區的直營店和部分加盟店在推廣豆漿粉衝制的豆漿,推廣時間不到一年,永和豆漿粉在製作過程中未添加任何化學添加劑物質。
  • 多家永和豆漿都是山寨店 永和稱河南授權店僅一家
    那「百年永和豆漿」呢?還有「永和大王」?昨日,永和食品中國有限公司相關人士稱,河南只有一家獲得授權的永和豆漿店,位於鄭州市富田太陽城小區內。「其他打著『永和豆漿』旗號的門店均為山寨店。」  微博 多家永和豆漿店都是「山寨店」? 昨日,新浪微博上,新浪認證名為「永和豆漿官方微博」用戶的一條微博,讓不少河南網友大呼驚訝。
  • 「手攪豆漿」要罰,假「永和豆漿」也要管 - 海口日報數字報·海口網
    5月10日,浙江義烏江東市場監管所通報永和豆漿店員工用手臂攪豆漿事件。12日,永和豆漿官微發布聲明稱,該「永和豆漿」系假冒。監管所13日回應,初步核查系假冒。    (5月13日《澎湃新聞》)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 "永和"與"豆漿"不能隨意混搭 合肥多家永和豆漿店被判侵權
    對於廣大愛美食的朋友來說,永和豆漿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名字了,然而最近位於合肥的十多家標識有「永和豆漿」的店面被訴至法院,將這些店起訴至法院的是擁有永和豆漿商標使用權者。對於是否構成侵權,原被告雙方在庭審時展開激辯。
  • 被山寨的永和豆漿:江西改永禾河南添百年,為維權已打百場官司
    海澱法院網11月26日發布消息稱,因認為快餐店未經許可擅自在門店招牌及美團外賣網站上突出使用「永和豆漿」,上海弘奇永和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侵害商標權為由分別將青島市市南區永和豆漿華聯快餐店、市南區永和豆漿中山路快餐店和市南區臺食工坊小吃店訴至法院,且「美團」經營商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三案的共同被告。
  • 永和豆漿員工「用手臂攪拌豆漿」被曝光,永和豆漿官方回應了!
    永和豆漿是一個全國連鎖的牌子,算是比較有名氣的,就餐的人比較多,既然店名和豆漿有關,那麼豆漿肯定是該店的招牌產品。然而近日,就有一段關於永和豆漿的視頻在網絡上傳播。5月9日,一個網友意外看到一個永和豆漿門店工作人員在後廚工作的場景,當時該男子正在製作豆漿。工作人員不停地用水管往一個機器中加入自來水,製成的豆漿流入到一個鐵桶中。隨後,令人驚訝的一幕出現了。
  • 廈門無永和豆漿分店 中山路永和豆漿大王為「山寨」
    然而,此永和非彼永和,廈門的永和豆漿與豆漿粉事件中的主角「永和豆漿」雖無血緣,但曾期望傍「大款」的廈門永和卻要為「大款」背黑鍋,可謂偷雞不成蝕把米。「經營的產品跟永和豆漿一模一樣,可以說是永和豆漿的翻版。」  馬善福告訴記者,當時他的弟弟正是為林宜柔管理連鎖店的經理人,因為生意不太好,原來6家連鎖店都陸續倒閉,「我弟弟已經決定都關掉,是我把湖裡這家店盤下來經營,註冊了『恆來』的商標,而中山路那家在去年也關門了。」
  • 永和豆漿林建雄:用心做好一杯豆漿
    《本草綱目》中記載,豆漿性平味甘,利水下氣,制諸風熱,解諸毒,鮮豆漿適宜四季飲用。市面上有很多豆漿品牌,其中永和豆漿以其經濟、營養、實用的特點成為了消費者豆漿類飲品的首選。永和豆漿來自寶島臺灣,由永和豆漿林建雄先生跨過臺灣海峽帶到大陸,給更多的中華兒女還原了豆漿這一傳統飲品的醇香口感。
  • 一杯豆漿的新生 ——永和豆漿公關危機案例ICC模型分析
    其號稱現場磨製的招牌豆漿,實為豆漿粉衝制。該報導指責永和豆漿存在欺騙消費者的嚴重行為,隨後有多家媒體追蹤報導,引起了消費者的廣泛關注。  永和豆漿介紹:  永和豆漿泛指臺灣臺北縣永和市中正橋一帶以販賣豆漿為主的早餐店,約1950年左右,由山東和河北的兩位老兵首先開始經營,其中最著名的為中正橋頭的「世界豆漿大王」。
  • 你喝的「永和豆漿」可能不是正宗的,永和豆漿維權,要求賠償90萬
    一杯豆漿和一根油條。一條條白色的麵團,丟入滾燙的油鍋中漸漸膨脹,一想到它泡在豆漿裡的那股香氣,內心總是抑制不住那份喜悅。說到豆漿,永和豆漿想必大家並不陌生吧!但是你有想過你喝的永和豆漿是否是正宗的嗎?永和豆漿」是臺灣弘奇食品有限公司自1982年以來創立的知名品牌。 2009年11月8日,永和食品(中國)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永和豆漿」開始邁進大陸。商標權人,並將商標獨佔使用權許可給弘奇永和公司。
  • 食藥監局開查濟南10家永和豆漿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 2013.05.25 星期六 食藥監局開查濟南10家永和豆漿 昨天現場檢查朝山街店,責令其整改各項衛生不達標等問題
  • 永和豆漿:快餐店擅用 "永和豆漿" 字樣,美團需賠償 90 萬
    11月26日上午消息,據海澱法院官網消息,「永和豆漿」在大陸開展業務企業,即上海弘奇永和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因認為快餐店未經許可擅自在門店招牌及美團外賣網站上突出使用「永和豆漿」,遂以侵害商標權為由,分別將青島市市南區永和豆漿華聯快餐店、市南區永和豆漿中山路快餐店和市南區臺食工坊小吃店訴至法院,且「美團」經營商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三案的共同被告
  • 長沙永和豆漿其實不"和" 此"永和"非彼"永和"
    【現象】 此「永和」非彼「永和」,怎一個「亂」字了得8月9日,永和食品(中國)有限公司公開承認,10%的終端餐飲店出售豆漿粉衝泡的豆漿。一時間,永和豆漿成為眾矢之的。8月10日,記者採訪了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永和豆漿在長沙沒有分店,僅有一家在醴陵。」該公司負責湖南區加盟事宜的袁澤平對記者說。
  • 永和豆漿的成功秘訣
    林炳生,這個名字對於許多人可能甚為陌生,不過他創立上世紀80年代的永和豆漿對很多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了,這個濫觴於臺灣的品牌目前在大陸已擁有500多家門店,而目前擴張的步伐仍未間歇。他說:「創業這些年來,我一直以三分傻勁、七分幹勁和永不放棄的決心繼續努力。」
  • 永和豆漿連鎖餐飲正式進駐海南 連開2家
    5月1日,永和食品集團旗下餐飲連鎖品牌永和豆漿正式進駐海南。「五一」節日期間,永和豆漿海口大英店、海口龍華店陸續開業,正式開啟了正宗臺灣永和豆漿餐飲連鎖在海南地區的事業版圖,打破了海南無正宗永和豆漿門店的格局,讓企盼已久的海南人民從此也能享用到正宗臺灣風味永和豆漿的餐飲服務和美味。
  • 八家「杭州永和豆漿」將改名「永和大王」
    「聽說永和豆漿要變成永和大王了,我原來的貴賓卡用不了怎麼辦?」昨天,薛小姐打進商報熱線85188518反映,她在「永和豆漿」辦理的一張貴賓卡,裡面還有幾百元餘額,如今卻找不到地方用了。  4月7日,薛小姐打算到吳山路口的「永和豆漿」去消費時,發現該店已經停止營業,只有幾個裝修工人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