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本有六大名著,為啥建國後變成了四大名著?少了哪兩本書?

2020-12-12 千古之客

眾所周知現如今中國古代有四大名著,從小學到中學的課本上都有四大名著的節選,它們分別是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承恩的《西遊記》、曹雪芹的《紅樓夢》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四大名著都成書於明清之際,這些文學作品不僅滋養了好幾代中國人,還傳到了國外被翻譯成了各種語言,深受各國百姓的喜愛。然而事實上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並沒有「四大名著」的說法,當時人們公認的是「六大名著」,現在的四大名著相比六大名著少了哪兩本呢?

那個時候人們所說的六大名著其實比四大名著多了兩本書:《儒林外史》和《聊齋志異》。這兩本書也都是中國文學史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它們集詼諧幽默和諷刺於一體,體現了作者極高的文學水平,而老百姓也都喜歡這些通俗作品 。既然如此為什麼這兩本書被踢出」了名著行列呢?

這其實還要從新中國剛成立時候說起,中國人民經過大半個世紀的革命終於趕走了侵略者,人們安居樂業能夠逐步解決吃喝問題了,老百姓吃飯重要,精神食糧也同樣重要。當時中國文盲率還非常高,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政府除了開設了各種掃盲班和識字班之外,還指示出版社出版一些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經典名著。

人民出版社於是就想到了成書於明清之際六大名著,這些作品不僅文學性非常高,而且通俗易懂,裡面講的故事也都非常精彩,既能弘揚傳統文化,又能提高老百姓的文學修養,真是一舉兩得。不過最初人民出版社並沒有一股腦把六本書全都出版了,只挑選了其中的四本書,沒有想到出版之後深受好評,於是其他出版社也全都開始出版,漸漸地大家忘記了還有另外兩本書,六大名著也就變成了四大名著。

事實上《儒林外史》和《聊齋志異》無論是在文學性還是故事性上都不輸於四大名著。以《聊齋志異》為例,它的做著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他從小喜歡神鬼故事,收集整理各種民間故事寫成了《聊齋志異》。這本書老百姓看了能夠當茶餘飯後的談資,而作者也在故事中揭露了朝廷的黑暗,批判了封建思想。《儒林外史》就更厲害了,它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出色的官場小說,作者吳敬梓對封建官場和科舉制度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堪稱中國古代批判小說的巔峰。這兩本書沒有進入名著行列,也實在是讓人覺得有些遺憾。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六大名著,除了四大名著之外,另外的兩個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六大名著,除了四大名著之外,另外的兩個是什麼?提到中國古典文學的代表之作,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施耐庵的《水滸傳》、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吳承恩的《西遊記》及曹雪芹的《紅樓夢》。很少有人知道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六大名著,除了四大名著之外,另外的兩個是什麼?在新中國成立的時候,當時的中國文學界將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六本古典小說統稱為六大名著。國家出版局為了振興中國的文藝事業,提高老百姓的文化水平,豐富人們的業餘生活,決定出版一些符合當時國情的優秀文學作品。
  • 我國本有「七大名著」,其它三大同樣是經典之作
    但是,你們知道嗎,其實原本是有「七大名著」的,那為什麼現在變成了四大名著呢?被刪掉的三本又分別是哪三本名著呢?1、《金瓶梅》現在的四大名著是指《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這四本名著,不過在《紅樓夢》問世之前,其實就已經有「四大」的說法了。
  • 比四大名著還厲害的史學名著是哪本書?應該怎麼讀?
    全世界都知道中國有四大名著:《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但實際上比四大名著更令外國人羨慕的一本史學名著一般讀者知道的還真不多,那就是《史記》。這本書厲害到什麼程度?可以說影響到了中國的散文、小說等重要領域的創作,而且比西方最早的史書《歷史》還要早一個世紀不止。所以,大家有時間應該讀讀史記,今天就來聊一聊怎麼讀《史記》。怎麼讀《史記》,每個人目的都不太一樣,因此應該因人而異,區別對待。但我相信大多數人只是作為一般的歷史愛好者閱讀《史記》的,所以就重點從這個角度聊聊。
  • 林奕華把中國四大名著「一網打盡」搬上舞臺
    近幾年,林奕華瞄準了中國四大名著,並期待著能「一網打盡」,把它們統統搬上戲劇舞臺。繼上半年《賈寶玉》大獲成功後,今年9月,他又將帶來《三國》。  改編《紅樓夢》時,不少觀眾對林奕華所謂的「解構經典」並不買帳,他們認為,戲裡充斥過多的是編導一廂情願的讀解,該劇基本可看作是一部用舞臺劇書寫的《紅樓夢》讀後感。
  • 《四大名著裡的氣象知識》有望出版
    「四大名著」是我國的國粹,是我國優秀文學著作的代表,很多人都讀過,作品中描述的故事,已經廣為人知。當然,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所看到的四大名著的精彩方式就不一樣。那麼,從氣象的角度去看四大名著,又有什麼不一樣呢?
  • 歷史上有「七大名著」,後來只剩「四大名著」?另外三部是什麼書
    中國歷史上確實有「七大名著」,其分別為:《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聊齋志異》、《儒林外傳》、《金瓶梅》。後來之所以只剩「四大名著」是因為當時國家為了文化普及和弘揚正能量,需要出版四部長篇小說,在考量許久後,刪除了三部,最後只有「四大名著」。那麼為什麼,《金瓶梅》、《儒林外傳》、《聊齋志異》會被剔除呢?
  • 「七大名著」為什麼只剩下了「四大名著」
    眾所周知,中國四大名著是《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遊記》。其實,清朝的時候還有「七大名著」這個說法,直到現在被刪掉的其他三部分別是《儒林外史》、《金瓶梅》和《聊齋志異》。中國人似乎對「四」這個數字特別有執念,例如還有「四大美人」、「四大發明」、「四大天王」等等。但是對中國文學史有深遠影響的著作遠不止「四大名著」。
  • 告訴你什麼年齡段適合讀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的一座高峰,那我們到底什麼年齡段讀才最適合呢?我們都知道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簡稱四大名著,是指《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這四部巨著。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此四部巨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難分高低的,都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細緻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深刻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可謂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
  • 我國原有六大名著,刪了兩部,那兩部名揚四海,還被拍成影視劇
    《道德經》中「四大」指的是「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所以有四大美女、四大才子、四大發明、元雜劇四大悲劇等,又因佛家六界,便出現「六大」,明代著名文學批評家王世貞最先提出「四大奇書」。
  • 拒絕一知半解,專家建議孩子這麼讀「四大名著」
    有經驗的家長們都知道,無論小升初、中考還是高考,「四大名著」都是繞不過去的一座大山。小學時還可以背一些課外班總結的「知識點」,應付各種點招考試,但上了初中後,很多題是必須要讀原著,才能答上來的。 但很多初中生並不愛讀「四大名著」這樣動輒上千頁的大部頭書,常常翻個開頭就放下,要麼是因為不認識的字太多,要麼是不適應明清小說半文言文的寫作風格,只能囫圇吞棗、一知半解地讀,浪費了時間,也辜負了中國文學史上四部巔峰之作,甚為可惜。有沒有辦法可以破呢?有!選擇合適孩子讀的版本。
  • 我為什麼不讓孩子讀四大名著和中國的兒童文學
    我覺得家長不希望孩子閱讀的書單,同樣具有價值。這樣的書單,並非是成人社會的禁書做法,而是一個家長在孩子未成年時應該有的責任。這些年我給自己孩子和朋友也推薦了不少書,但有兩類書我不僅不推薦,相反是帶著警惕的甚至敵視的眼光,看待走進我未成年孩子生活的這兩類書。這兩類書,一類是中國經典四大名著,一類是國產兒童文學。
  • 流傳日本的四大名著
    今年6月,上海京劇院的海派神話京劇《五百年後孫悟空》在日本東京藝術劇場成功上演,反響熱烈,劇場前廳打出了「滿員御禮(客滿致謝)」條幅,向觀眾表示感謝。一系列以四大名著為主題的交流活動在日本成功舉辦,引發了人們對四大名著在日本傳播狀況的關注和思考。
  • 焦作小學生必讀的四大名著,我們只推薦這一套
    看詳情)本套小學生美繪本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從語言表達方式,到章節的摘選和設置,再到版本的設計,都以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為主,是一套專門為小學生打造的中國四大名著讀本。全書近兩百幅彩色手繪圖畫,讓閱讀變得豐富多彩。原著中的經典章節一一呈現,孩子讀完就能了解名著的全貌。
  • 《四大名著》主要人物關係表,一張圖解讀經典名著
    如今,國家對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越來越重視了,比如說,在最新部編的語文教材中,《西遊記》《三國演義》和《水滸傳》被列入小學五年級要求閱讀的著作,高一年級則要求「整本書」閱讀《紅樓夢》。其實,從近年來的情況來看,《四大名著》不僅要「讀」,還要去「解」,因為它們已經成為中小學學科特別是語文學科重要的考試內容。因此,我們平時就要有目的地要求學生解讀《四大名著》。
  • 四大名著到底有多重要?
    《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遊記》被稱作「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正是因為如此,四大名著不僅是語文課本中的節選內容,同時也是語文考試中的常常出現的一個考點,各種考試中都有它們的身影出現。
  • 7歲+推薦,一本書將孩子領進經典名著門,懂得欣賞閱讀名著之美
    這是一本適合七歲以上孩子自主閱讀和低幼兒童親子共讀的書,讓孩子一起學習——如何欣賞名著,如何閱讀名著,激發孩子愛上閱讀名著,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推薦這本書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目前,閱讀與寫作是語文中的兩座大山。其實,閱讀與寫作是相互關聯的,閱讀到位,寫作不難,語文也就不難學了。而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就曾留下許多經典的作品,可以讓孩子去閱讀。
  • 讀經典,怎麼讓孩子愛上四大名著?建議這樣開始
    你的孩子讀過四大名著嗎?有一位朋友,從小酷愛讀書,也非常有才,為了自己的愛好,從行政部門負責人的崗位,主動要求調到媒體去做記者,在當地頗有名氣,有一次和同事談到這位記者朋友,同事說,聽說他的孩子從小就讀了四大名著。語氣裡滿是敬佩和羨慕。
  • 古典四大名著全部有了漢英對照版
    至此,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全部有了漢英對照版。該系列中,早先出版的是漢英對照版《紅樓夢》。  漢英對照版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面鏡子。該系列工程匯聚了一批國際知名譯者的畢生成果,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年前。
  • 「整本書閱讀」彩虹名著書系盛大發布
    與會嘉賓共同見證新書發布1月4日,人民出版社「教育部統編語文教材配套名著整本書閱讀」彩虹名著書系(以下簡稱書系)發布會在北京國賓酒店舉行。現場圖書展示人民出版社總編輯辛廣偉致辭人民出版社總編輯辛廣偉代表主辦方在致辭中指出本書系具有四大特點:一是權威編寫,由朱永新和聶震寧聯合總主編,近千名一線名師參與了書系的編寫和審議;二是完全契合教育部關於語文核心素養的要求,與語文課程標準相一致;三是貼合老師、學生的實際需求,配有名著核心考點手冊
  • 「四大名著」說法是怎麼來的?為何沒有《金瓶梅》?
    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這四大名著應該說是非常經典的小說,也是非常經典的版本。四大名著名稱的來源就與人民文學出版社有密切的關係。在明代的時候,有一個文學家叫馮夢龍,他是「三言」的編撰者,人民文學出版社也出版過「三言」,他在一篇文章中說明代有「四大奇書」。哪「四大奇書」?就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這一稱謂後來得到清代著名文學家李漁的認可,並在《三國演義》序裡面引了這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