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由於七政佔星術在歷史上出現過斷層,因此當今早期的大部分學習者可能學習資料有限,所以對盤制方面研究的不全面,導致講也講不清楚,張冠李戴的現象多有發生,比如有說七政是黃道制、有說是赤道制,有說回歸制,有說恆星制,說什麼的都有。傳著、傳著後學者就都暈了、都混了、更不知所措了,再加上一些自以為得到「真傳」的人胡說亂說,就更錯上加錯了。試想如果一種佔星術連一個最基礎的排盤制式都有那麼多的誤傳,長此以往七政只會越來越凋零。現希望藉此文正本清源,把七政的排盤制式講的明白一些,至少讓以後學七政的朋友不再一頭霧水。
先放本文結論:
1、 當下所有軟體上的七政四餘排盤就沒有恆星制;
2、 當下常用的七政排盤軟體上用的都是黃道回歸制;
3、 古時七政盤主要採用赤道回歸制。
4、 當下僅有星闕官網上的排盤,採用的是赤道回歸制。
5、 當下七政排盤軟體上所謂的「恆星制」與天文學上的恆星制意義不同。
一、星盤制式的天文基礎知識
恆星制:即選一年中的某個太陽和某顆恆星交匯的時間點,當太陽與這顆恆星再次交匯後,則稱為一個恆星年,所以恆星制一定是要有一顆基準恆星作為參考的。以Moira排盤軟體中的西佔恆星制為例,就有17種之多,這17種恆星制所參考的基準恆星不一樣。所以說七政是恆星制的朋友,請你先找到這顆基準恆星再說吧。
回歸制:以春分點為起點,將太陽經過兩次春分點的時間定為1年的時間,即一個回歸年。
春分點:黃道與赤道的交點,另一個交點是秋分點
黃道制:立足於黃道,從春分點開始將黃道等分12份,星體的度數採用黃道經度。
赤道制:立足於赤道,從春分點開始將赤道等分12份,星體的度數採用赤道經度。
二、Moira排盤軟體考證
2.1、Moira 回歸制今制
回歸制:即黃道回歸制
今制:即今宿制,28宿的黃道星距與當今天空中的位置基本保持一致。
左:3D模擬星圖 右:回歸今制
按相同時間地點,分別採用星闕網站排盤排出3D實景星空模擬盤和Moira 回歸今制盤,月亮的坐標(08未月20′52)即等於其黃道經度98.348°。即此種排盤為黃道回歸今宿盤。
2.2、Moira 回歸制古制
古制:即古宿制,28宿的黃道位置與元朝時制定的星距保持一致,Moira中採用的為授時曆(元)數據。
左:回歸今宿制 右:回歸古宿制
採用同樣時間排盤,不難看出回歸制的古宿與今宿的同一星體,其所處宮位的黃道坐標沒有變化(08未月20′52″),只有對應的宿度坐標有變化,如上例:今宿為月在 井木 2°44′25″,古宿為月在 井木 16°32′52″,兩者相差13.807°。即此種排盤為黃道回歸古宿盤。
2.3、Moira 回歸制 古制 校正歲差
Moira中校正歲差的真意:
即將春分點所對應的星宿由古宿所在的年代(元朝),校正到與現代的春分點所應對的星宿一致。此與當今天文意義的恆星制校正歲差的形式有較大差異。
左:回歸今宿制 右:回歸古宿制(校正歲差)
採用同樣時間排盤,Moira回歸制今宿與古宿(校正歲差)制的同一星體,其所處宮位的黃道坐標沒有變化(08未月20′52″),只有對應的宿度坐標有變化,如上例:今宿為月在井木 2°44′25″,古宿(校正歲差)為月在井木 2°29′46″,可見兩者之間的差值在15′以內,而這種差值的產生,是由於古宿與今宿的每個宿所掌管的範圍差異而造成的。
而校正歲差,校正的是28宿與春分點的關係,而不是星體的度數,因為星體的黃道坐標沒有變化。Moira中所謂的校正歲差與當今天文意義上恆星制的校正歲差有較大差別。因此稱其為恆星制並不合適,容易引起歧義,此盤採用的仍是回歸制。
2.4、Moira 鄭氏星案恆星制
鄭案盤是九紫辰所推薦的星盤,他以此開發了一個安卓APP排盤軟體,由於九紫辰學習七政較早,早期諸多七政學習文章多出自他手,所以他所力薦的星盤也被很多後學採用,但由於這個星盤制式在Moira軟體上稱為恆星制,造成了幾乎所有後學者對其的錯誤理解。
左:回歸古宿校正歲差 右:鄭案盤
仍採用相同時間排盤對比,通過對回歸古宿校正歲差盤與鄭案盤對比:
1、先看宿度(古宿:翼火5°42′30″;鄭案:翼火5°42′47″)兩者差距為17″,17″在星盤中代表多長時間呢?
星盤是360度代表1年,約等於365天,即1度=1.0138889天=24.3333333小時=1460分=87600秒,同時1°=60′=3600″,即3600″=87600秒,1″=24.33333秒,則17″=413.666667秒=6.894分鐘。
那麼根據「回歸年稍短於恆星年約20分24秒」,可知歲差是鄭案盤與古宿(校正歲差)回歸盤時間差距的3倍,所以鄭案盤在數據上也不是恆星制。那這個差距怎麼來的呢,個人推斷是因為鄭案盤中春分點所對應的星宿度數與古宿盤存在細微差異而造成的。
2、再看宮位度數(古宿:巳宮21°09′36″;鄭案:巳宮07°06′47″),兩者差距約為14°03′。
綜上鄭案盤應該稱為「黃道回歸」四正古宿恆定製,之所以加引號,是因為其本質是採用的黃道回歸系統,但由於以上的裝星步驟,其最終的表現結果發生了改變。就好比一個美籍華人,他的基因是華人,但其價值觀卻是西方人的。而這個盤的源頭則是星闕中的宿佔盤。
至此不難看出,以上Moira軟體中所有七政排盤方式的本質原理均為回歸制,而其採用的星體度數也均來自黃道經度。而軟體中所謂的「校正歲差」以及「恆星制」,作者表達的含義也與當前兩者的天文學定義存在較大差異, 所以希望後學者可以認識清楚,這樣才能使七政佔星術的發展更加長遠。
三、星闕七政排盤考證
3.1、星闕圓盤現實星距(赤道回歸今宿盤)
採取時間排盤,星闕七政盤顯示月在未宮9°10′,井木3°7′,赤經99°10′、99.1699°與星闕3D模擬星空盤的赤經一致。
再和Moira對比,可發現兩者的宮位度數不同,其原因在於,星闕七政盤選取的是赤道坐標,也是當前市面上唯一的建立在赤道坐標系上的排盤。稍微有些古代天文知識背景的朋友應該都清楚,我國絕大部分古代天文記錄都是以赤道坐標為基準進行記錄的,七政四餘佔星術也不例外。所以星闕的七政盤是唯一的完全復原我國古代佔星術數的電子排盤,唯一的赤道坐標排盤(重要的事說三遍)。如上文提到即使是Moira鄭案盤以及九紫辰的相天盤很遺憾其本質也都採用的是「黃道坐標」。
3.2、星闕圓盤鬥柄定房(赤道回歸古宿盤)
赤道回歸古宿盤的28宿選取的是漢代古宿的星距。
3.3、 星闕方盤現實星距(赤道回歸今宿盤)
上文提到此種盤制古稱宿佔盤,為Moira鄭案盤、九紫辰相天盤的源頭,排盤原理類似,先看星體的宿度,再去用既定好的28宿的位置找十二宮宮位,即青龍七宿必在寅卯辰,朱雀七宿必在巳午未,白虎七宿必在申酉戌,玄武七宿必在亥子醜,四日宿必在四正。
3.4、 星闕方盤鬥柄定房星距(赤道回歸古宿盤)
《 尚書·堯典 》: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春分)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夏至) , 宵中,星虛,以殷仲秋(秋分),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冬至)。
四、後記
如認真閱讀本文後,想必對七政的盤制應該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那麼剩下的問題就是論命時選擇哪個盤式呢?我的建議是選擇黃道回歸今制盤或赤道回歸今制盤即可,因為他們符合盤式原理,與三式之一的大六壬盤類似,六壬盤為月將加時盤,七政為時加月將盤,月將即太陽躔次,指太陽以一周年為循環在黃道十二宮(十二次)運動經過的十二個位置。而宿佔盤、鄭案盤或古宿盤則另有用途,這部分則涉及到了盤式原理,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我會在隨後的文章再進行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