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政四餘排盤制式通考——回歸制與「恆星制」、黃道制與赤道制正本清源

2021-02-18 星廬Hosiro

引言

由於七政佔星術在歷史上出現過斷層,因此當今早期的大部分學習者可能學習資料有限,所以對盤制方面研究的不全面,導致講也講不清楚,張冠李戴的現象多有發生,比如有說七政是黃道制、有說是赤道制,有說回歸制,有說恆星制,說什麼的都有。傳著、傳著後學者就都暈了、都混了、更不知所措了,再加上一些自以為得到「真傳」的人胡說亂說,就更錯上加錯了。試想如果一種佔星術連一個最基礎的排盤制式都有那麼多的誤傳,長此以往七政只會越來越凋零。現希望藉此文正本清源,把七政的排盤制式講的明白一些,至少讓以後學七政的朋友不再一頭霧水。

先放本文結論:

1、 當下所有軟體上的七政四餘排盤就沒有恆星制

2、 當下常用的七政排盤軟體上用的都是黃道回歸制

3、 古時七政盤主要採用赤道回歸制

4、 當下僅有星闕官網上的排盤,採用的是赤道回歸制

5、 當下七政排盤軟體上所謂的「恆星制」與天文學上的恆星制意義不同

一、星盤制式的天文基礎知識

恆星制:即選一年中的某個太陽和某顆恆星交匯的時間點,當太陽與這顆恆星再次交匯後,則稱為一個恆星年,所以恆星制一定是要有一顆基準恆星作為參考的。以Moira排盤軟體中的西佔恆星制為例,就有17種之多,這17種恆星制所參考的基準恆星不一樣。所以說七政是恆星制的朋友,請你先找到這顆基準恆星再說吧。

回歸制:以春分點為起點,將太陽經過兩次春分點的時間定為1年的時間,即一個回歸年。

春分點:黃道與赤道的交點,另一個交點是秋分點

黃道制:立足於黃道,從春分點開始將黃道等分12份,星體的度數採用黃道經度。

赤道制:立足於赤道,從春分點開始將赤道等分12份,星體的度數採用赤道經度。

二、Moira排盤軟體考證

2.1、Moira 回歸制今制

回歸制:即黃道回歸制

今制:即今宿制,28宿的黃道星距與當今天空中的位置基本保持一致。

左:3D模擬星圖                       右:回歸今制

按相同時間地點,分別採用星闕網站排盤排出3D實景星空模擬盤和Moira 回歸今制盤,月亮的坐標(08未月20′52)即等於其黃道經度98.348°。即此種排盤為黃道回歸今宿盤

2.2、Moira 回歸制古制

古制:即古宿制,28宿的黃道位置與元朝時制定的星距保持一致,Moira中採用的為授時曆(元)數據。

左:回歸今宿制                       右:回歸古宿制

採用同樣時間排盤,不難看出回歸制的古宿與今宿的同一星體,其所處宮位的黃道坐標沒有變化(08未月20′52″),只有對應的宿度坐標有變化,如上例:今宿為月在 井木 2°44′25″,古宿為月在 井木 16°32′52″,兩者相差13.807°。即此種排盤為黃道回歸古宿盤

2.3、Moira 回歸制 古制 校正歲差

Moira中校正歲差的真意:

即將春分點所對應的星宿由古宿所在的年代(元朝),校正到與現代的春分點所應對的星宿一致。此與當今天文意義的恆星制校正歲差的形式有較大差異。

左:回歸今宿制                 右:回歸古宿制(校正歲差)

採用同樣時間排盤,Moira回歸制今宿與古宿(校正歲差)制的同一星體,其所處宮位的黃道坐標沒有變化(08未月20′52″),只有對應的宿度坐標有變化,如上例:今宿為月在井木 2°44′25″,古宿(校正歲差)為月在井木 2°29′46″,可見兩者之間的差值在15′以內,而這種差值的產生,是由於古宿與今宿的每個宿所掌管的範圍差異而造成的。

而校正歲差,校正的是28宿與春分點的關係,而不是星體的度數,因為星體的黃道坐標沒有變化。Moira中所謂的校正歲差與當今天文意義上恆星制的校正歲差有較大差別。因此稱其為恆星制並不合適,容易引起歧義,此盤採用的仍是回歸制。  

2.4、Moira 鄭氏星案恆星制

鄭案盤是九紫辰所推薦的星盤,他以此開發了一個安卓APP排盤軟體,由於九紫辰學習七政較早,早期諸多七政學習文章多出自他手,所以他所力薦的星盤也被很多後學採用,但由於這個星盤制式在Moira軟體上稱為恆星制,造成了幾乎所有後學者對其的錯誤理解。

左:回歸古宿校正歲差                      右:鄭案盤

仍採用相同時間排盤對比,通過對回歸古宿校正歲差盤與鄭案盤對比:

1、先看宿度(古宿:翼火5°42′30″;鄭案:翼火5°42′47″)兩者差距為17″,17″在星盤中代表多長時間呢?

星盤是360度代表1年,約等於365天,即1度=1.0138889天=24.3333333小時=1460分=87600秒,同時1°=60′=3600″,即3600″=87600秒,1″=24.33333秒,則17″=413.666667秒=6.894分鐘。

那麼根據「回歸年稍短於恆星年約20分24秒」,可知歲差是鄭案盤與古宿(校正歲差)回歸盤時間差距的3倍所以鄭案盤在數據上也不是恆星制。那這個差距怎麼來的呢,個人推斷是因為鄭案盤中春分點所對應的星宿度數與古宿盤存在細微差異而造成的。

2、再看宮位度數(古宿:巳宮21°09′36″;鄭案:巳宮07°06′47″),兩者差距約為14°03′。

綜上鄭案盤應該稱為「黃道回歸」四正古宿恆定製,之所以加引號,是因為其本質是採用的黃道回歸系統,但由於以上的裝星步驟,其最終的表現結果發生了改變。就好比一個美籍華人,他的基因是華人,但其價值觀卻是西方人的。而這個盤的源頭則是星闕中的宿佔盤。

至此不難看出,以上Moira軟體中所有七政排盤方式的本質原理均為回歸制,而其採用的星體度數也均來自黃道經度。而軟體中所謂的「校正歲差」以及「恆星制」,作者表達的含義也與當前兩者的天文學定義存在較大差異 所以希望後學者可以認識清楚,這樣才能使七政佔星術的發展更加長遠。

三、星闕七政排盤考證

3.1、星闕圓盤現實星距(赤道回歸今宿盤)

採取時間排盤,星闕七政盤顯示月在未宮9°10′,井木3°7′,赤經99°10′、99.1699°與星闕3D模擬星空盤的赤經一致。

再和Moira對比,可發現兩者的宮位度數不同,其原因在於,星闕七政盤選取的是赤道坐標,也是當前市面上唯一的建立在赤道坐標系上的排盤。稍微有些古代天文知識背景的朋友應該都清楚,我國絕大部分古代天文記錄都是以赤道坐標為基準進行記錄的,七政四餘佔星術也不例外。所以星闕的七政盤是唯一的完全復原我國古代佔星術數的電子排盤,唯一的赤道坐標排盤(重要的事說三遍)。如上文提到即使是Moira鄭案盤以及九紫辰的相天盤很遺憾其本質也都採用的是「黃道坐標」。 

3.2、星闕圓盤鬥柄定房(赤道回歸古宿盤)


赤道回歸古宿盤的28宿選取的是漢代古宿的星距。

3.3、 星闕方盤現實星距(赤道回歸今宿盤)

上文提到此種盤制古稱宿佔盤,為Moira鄭案盤、九紫辰相天盤的源頭,排盤原理類似,先看星體的宿度,再去用既定好的28宿的位置找十二宮宮位,即青龍七宿必在寅卯辰,朱雀七宿必在巳午未,白虎七宿必在申酉戌,玄武七宿必在亥子醜,四日宿必在四正。

3.4、 星闕方盤鬥柄定房星距(赤道回歸古宿盤)

《 尚書·堯典 》: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春分)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夏至) , 宵中,星虛,以殷仲秋(秋分),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冬至)。

四、後記

如認真閱讀本文後,想必對七政的盤制應該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那麼剩下的問題就是論命時選擇哪個盤式呢?我的建議是選擇黃道回歸今制盤或赤道回歸今制盤即可,因為他們符合盤式原理,與三式之一的大六壬盤類似,六壬盤為月將加時盤,七政為時加月將盤,月將即太陽躔次,指太陽以一周年為循環在黃道十二宮(十二次)運動經過的十二個位置。而宿佔盤、鄭案盤或古宿盤則另有用途,這部分則涉及到了盤式原理,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我會在隨後的文章再進行論述。

相關焦點

  • 課程丨七政四餘丨2019課堂實錄·008
    中華星道七政四餘講記體驗課·第一課·七政四餘簡介(八)
  • 課程丨七政四餘丨2019課堂實錄·009
    中華星道七政四餘講記體驗課·第一課·七政四餘簡介(九)
  • 七政四餘入門教學
    實際上中國的七政四餘星佔學,果老星宗入門並不難。星宗的入門比其它術數如八字,六壬,奇門等的入門要簡單的多。
  • 現實中的一則天官七政四餘命盤解析
    去年,筆者根據一位朋友提供了的生辰時間,起了七政四餘盤,筆者根據命盤信息,簡要談了幾點,第一,此人系公門中人,政府部門工作,且有一定職務
  • 七政四餘與四柱八字命理學
    七政四餘與四柱八字命理說
  • 七政四餘課程第四期
    各位好,2021年的七政四餘課程開招啦。     我是踏歌獨行,研習命理九年,研習七政四餘六年,最擅長的便是七政四餘,其次西佔和古天文學,其他的雜學也略有涉獵。     七政四餘是中國傳統星佔學,在我所知道的諸多本命體系中,說是一流水平也不過分。在論斷層次方向與大運方面一直有著非常神奇的效用。
  • 七政四餘與四柱八字命理說
    七政四餘與四柱八字命理說玄學/吳西羊緣起有一天朋友說要推算七政四餘天星,其緣說以前找了很多命理師分析,但都是採用子平八字主式,都告訴他說此生辰以後是大富大貴之命,但己是四旬之年,還是身無分文而收入欠佳……
  • 天星日課——七政四餘擇日法
    整理七政四餘相關資料,共同學習 一、個人命宮之求法:命宮是天星擇日的重點,是判斷吉兇禍福的基礎,是造命求富求貴的先決條件。擇日家所用查個人命宮的方法,不同於子平命理家推命宮之法。擇日家所用之法,是把太陽加到生時,順數到卯,卯上即是命宮。
  • 2020年七政四餘9月期開班公告
    七政四餘 | 生命之歌七政四餘是中國古代佔星學系統。源於古代先賢的智慧結晶,從連山易、到河圖洛書、到星辰變化,一系列傳統文化智慧結晶,形成了美妙玄奧的七政四餘。七政四餘,是以人的出生之年月日,觀察日月金木水火土等星曜,居十二宮的廟旺,躔二十八宿殿垣,以知人生各事變化規律,讓我們更好前行。
  • 成語故事:正本清源
    正 本 清 源 正本:從根本上整頓。清源:從源頭上清理。從根本上整頓,從源頭上清理。比喻從根本上加以整頓清理。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過世,班固從京城洛陽遷回老家居住,開始在班彪《史記後傳》的基礎上,與其弟班超一同撰寫《漢書》,後班超投筆從戎,班固繼續撰寫,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初中基本修成。 在《漢書》中,有關於國家刑法的《刑法志》的篇章。主要描述了當時東漢時期法律和司法制度方面的重要史料。
  • 七政四餘天星擇日法介紹及優勢
    中國七政四餘佔星法源遠流長,但真正達到計算精確時,是在明末清初,西洋傳入的弧角天星擇日學被溶入中國七政四餘佔星學之後,在擇日界一般稱之為七政四餘天星擇日法,又稱弧角天星擇日法。1、  正宗與效仿,正宗的七政四餘天星擇日造命課,為古今明師所公認和推崇,驗之於經典名課,可謂毫釐不爽。
  • 【七政四餘高級課】——你成為職業佔星師的臨門一腳
    春節將至三陽開泰伴隨著庚子與辛丑的交接我們的初級課也落下了帷幕在此期間我們遇到了很多對七政四餘感興趣的小夥伴他們或是學過古典現佔或是學過八字紫微亦或是命理小白機緣巧合因著七政四餘的緣分我們一起開啟了一段獨一無二的佔星之旅
  • 命理說:七政四餘告訴我的那些事
    命理說:七政四餘告訴我的那些事做佔星師以來做大的收穫,不是學會了七政四餘大小限恆星制古宿制,也不是把太陽弧技法日返月返生時矯正練得多麼溜
  • 臺灣學者藍博洲:應該把「二﹒二八」歷史正本清源
    中國臺灣網2月24日北京訊(記者 王怡然) 「應該好好把『二﹒二八』的歷史正本清源,這才叫轉型正義。臺灣老百姓用實際行動表現他們對『二﹒二八』的認識。」藍博洲表示,「二﹒二八」如今在島內變成了政治炒作,民進黨「臺獨」政權在朝在野每年都會消費「二﹒二八」,「所以,包括大陸跟我們島內這些人要做的是,怎麼把歷史解釋權奪回來,應該好好把這段歷史正本清源,這才叫轉型正義,如果我們不談的話,那就繼續讓『臺獨』去消費、去扭曲。」
  • 七政四餘的智慧|情感緣份篇 (一):星盤中的正緣
    七政四餘的智慧情感緣份篇 (一):星盤中的正緣七政四餘佔星術,也稱果老星宗。這門知識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其中蘊含的智慧囊括天幹地支、二十八星宿與黃道十二星座等,理解七政四餘佔星體系中的行星狀態,行星與行星之間如何傳遞能量,以及行星與人之間的能量互動,均以能量的五行生剋制化規律進行運作。
  • 七政命盤的排盤方法
    七政星盤就是以太陽的出發點為春分點,以春分點為始,沿著黃道每隔三十度切分,共分為十二等分。每一等分稱為一宮,黃道十二宮每一宮皆有三十度之多。十二宮共三百六十度。或一天為二十四小時,十二宮,每宮兩小時,三十度,每度四分鐘,所以生命每差一度命運就有不同,非八字論命或紫微鬥數能比。 日在十二宮的日期 有時會差一兩度,以星曆為主。
  • 2019,PPP正本清源再出發
    在相關行業人士看來,這是大浪淘沙始見金的一個過程,能夠讓PPP做到正本清源和回歸初心。 有句歌詞說得好,「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從PPP目前的發展趨勢看,正是因為行業經歷了考驗,過去五年來的PPP實踐經驗也將會在高質量發展的需求下得到重新審視。伴隨著PPP頂層制度的逐漸完善,PPP行業將在「提質增效」的道路上不斷得以邁穩步伐,從而助力地方經濟行穩致遠。
  • 正本清源之第二十課
    延伸閱讀:正本清源之第十八課正本清源之第十七課 墨武華夏書院『經典研學周末班』開班啦!
  • 務求政治體制正本清源 新施政報告引領香港再出發
    新華社香港11月25日電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5日發表的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以相當篇幅論述堅持「一國兩制」的意義,務求在政治體制上正本清源。香港分析人士指出,這是今年施政報告的靈魂所在,「一國兩制」是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根本保障。
  • 銀聯塗曉軍:建設監管科技場景應用 實現收單市場正本清源
    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塗曉軍推進試點項目全面實施,打造金融科技核心能力以7個試點項目為抓手,中國銀聯選取了移動金融、智能風控、公共服務、監管科技等四個典型應用場景。針對終端信息的真實性校驗和違規行為建立大數據模型,持續開展收單違規行為分析、監控和處置,協助監管機構正本清源收單市場。5.金融科技能力建設和支撐。上述應用場景的建設和應用均依賴於銀聯構建的一整套靈活、敏捷、可擴展的分布式金融基礎設施,以及符合相關金融標準要求的開放雲服務底層架構、大數據智能分析模型、支付標記化服務系統、生物識別路由網關系統等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