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的時候不要太挑,反正嫁給誰都一樣。」
現實生活中,這句話被不少媒人大媽用來勸「剩男」「剩女」們趕緊結婚,別太挑剔了。
有關於大齡未婚男女青年結婚為題材的影視劇不少,如舒淇主演的《剩者為王》,十年前高圓圓主演的《咱們結婚吧》
在很多人看來,不就是結婚嘛,找個各方面都過得去的人,不就行了?
其實還真不一樣,特別是對於女人來說。眾人皆說女性結婚生子後,壓力徒增,除了帶孩子還要工作,日子過的辛苦,但有一個貼心,愛你的老公,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這種痛苦。
前段時間刷爆朋友圈的《82年生的金智英》,播出之後引起了不少網友的熱議。
這部劇由韓國著名演員鄭裕美,孔劉主演,講述的是一名82年出生的家庭主婦金智英,結婚生子後不得已放棄事業,整日徘徊在家庭瑣事之中,逐漸精神出現問題,不知不覺中會把自己當成另一個人。
有關於金智英的一生,有兩個人物對她影響頗深。一個是她的母親,那個十幾歲就開始打工供哥哥們讀書的女人,一輩子都沒擁有過屬於自己的生活。另一個是金智英的丈夫,孔劉飾演的鄭大賢。
鄭大賢比金智英大三歲,公司白領,作為金智英的丈夫,他雖然無力改編金智英的現狀,但在某種程度上,也給予了妻子溫暖。
會主動和妻子一起做家務,能看到妻子的付出
作為公司白領,鄭大賢收入不菲,事業正在上升期。但在家中,他仍然能看到妻子對整個家庭的付出。
下班回家,看到妻子的忙碌,他主動提出幫女兒洗澡。
過年時,看到妻子辛苦的做飯,也會裝作隨意地對自己母親說道,「做這麼多吃得完嗎,其實節假日點外賣也挺好的。」
當看到水槽裡一大疊要洗的碗盤,也會主動挽起袖管幫忙。
作為妻子,母親,金智英的遭遇或者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女人都經歷過。
區別在於,她們的付出能不能得到丈夫的體諒。如果有體諒,哪怕再辛苦,也能苦中作樂,覺得一切都值得。
如果沒有體諒,無疑實在原本就痛苦的生活上撒上一把鹽。
鄭大賢能看到妻子的付出,理解妻子的不易,在這方面,也的確能說明,他是一個不錯的丈夫。
願意支持妻子的理想,沒有大男子主義
金智英生病最大的原因,就是作為一名受過高等教育曾經的職場女性,自從結婚生子後,她的人生意義,居然全變成了「相夫教子」和處理家庭瑣事。
兩者之間讓她思想上產生了巨大落差,心理問題得不到疏通,時間一長逐漸演變成精神疾病。
鄭大賢明白妻子的心結所在,他也願意實現妻子的夢想,於是他主動提出停薪留職,讓妻子能出門工作。
即使兩個人都很清楚,金智英就算出門工作,在收入上,她的薪水也只會比丈夫的更低。
很多男性在這方面,會覺得在家當「家庭主夫」是件可恥且丟臉的事,他們更願意把精力投放在工作崗位上。
可鄭大賢心中,一直把妻子和家庭放在首位。為此,他願意暫停自己的工作,讓妻子「走」出去,身體就可以更快的痊癒。
當然,不是說女性的工作不如男性重要,更不是說女性的工作能力不如男性。只是在家庭中,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就該「男主外,女主內」,甚至包括一部分女性自己。
這種觀點是不對的,但鮮少有人主動提出來糾正,而鄭大賢卻願意摒棄好多男性都有的「大男子主義」,也比較難得。
真心實意地理解妻子,不管發生任何事,都會站在妻子這邊
當金智英因為手腕疼去看醫生時。醫生質問她,「衣服是洗衣機在洗,飯也是電飯鍋在煮,為什麼手腕會疼呢?」
鄭大賢不滿地提出抗議,「這說的是什麼話,難道上班族有電子雜誌就輕鬆了嗎?」
當妻子失控的次數越來越多,他的反應並不是埋怨亦或是難以理解,而是反省自己,他臉色沉痛地對妻子說道,「我覺得是因為我,才會導致你生病的。」
夫妻本是同林鳥,但真當一方生病,特別是有心理問題時,對方很難理解。
「為什麼會生病,你不是就在家帶帶孩子做做家務嗎?」
「不用工作不是很好嗎,你還有哪裡不滿意的。」
這類不理解的話,像是傷人的利器,在對患者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從而導致近年來,產後抑鬱患者的人數,越來越多。
而鄭太賢的好,也體現在這點,他沒有放棄智英,而是鼓勵她去看醫生。
特別是過年回家,母親暗諷智英時,會幫妻子和母親說話,「媽,你該多生一個兒子,那再有個兒媳婦,你就輕鬆多了。」
雖然以鄭大賢的一己之力,也很難改變金智英的現狀,但有如此的另一半,在治療上也會更加輕鬆,效果更好。
之前看這部電影時,很難理解為何編劇要塑造鄭大賢這一人物形象,如果要深刻地描寫出女性婚後生活的不容易,難道不應該給其安排一個「不作為」的丈夫,才更貼合實際嗎?
直到把整部劇看完,我才明白。鄭大賢身上有著當代女性,對另一半身上的所有的美好期望。
「不需要太有錢,但有份可以養家的工作。不需要他包攬全部家務,但願意和我一起分擔家務。不做」喪偶「式父親,願意陪著孩子玩。」
或許不是那麼完美,但起碼可以在他身上看到希望,不會覺得自己的犧牲付之東流。
在未婚女性擇偶前,也應該塑造基本的擇偶觀,而不是得過且過,覺得嫁給誰都差不多。
這個世界上可能還存在很多「金智英」,她們從小就受著不公平的待遇,長大後短時間步入職場,沒好好享受幾天的單身生活,卻又邁進了婚姻的圍城。
很難說清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什麼,但好在這種情況隨著社會的發展有所減緩。
特別是對於90後,00後的女孩子們來說,越來越多的女性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選擇自己想走的人生道路。
我們追求的真正「女權」就是如此,「我們可以選擇結婚,也可以選擇不結。一輩子單身,過逍遙自在的日子沒什麼不好,擁有一個家庭,生很多孩子當家庭主婦也很棒。」
沒有統一好或壞的標準,只要選擇真正來自於你的內心,那就不算辜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