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生的金智英》並不是一部節奏緊張的電影,它場景有限,人物有限,甚至都沒有激烈的衝突感。結尾時,也是以金智英淡淡的寫作而落幕。如果說,這是一部未根植於現實所拍攝的電影,那麼它絕對是一部平庸之作,然而當它與韓國社會掛鈎,所呈現的就是另外一幅畫面了。
據說,《82年生的金智英》這部電影讓韓國男性感到憤怒,甚至在電影上映前到青瓦臺進行抗議。還有許多明星因為公開承認看過該電影的同名小說而被粉絲怒罵與抵制。
這是為什麼呢?這部電影究竟為什麼讓韓國男性如此不安與憤怒呢?我們到韓國Daum去尋找了一些低分評論。
韓國網友:「為受欺騙和未被欺騙的女性準備的電影,大喊男女平等,但卻抱怨辛勤工作,抱怨女性所該承擔的事情,金智英只主張與強調自己的權利。請像人一樣思考和行動,不要因為思考而變得瘋狂。」
韓國網友:「電影試圖儘可能的乞求同情和憐憫,但是這個時代是每個人都很艱難的時代,而不是女性比男性艱難。電影不應該強調性別歧視。」
韓國網友:「我受不了這個故事。這部電影使大多數依靠雙手普通人感到嚴重沮喪。在經歷這種沮喪時,我會希望我的妻子能離我遠一點。」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在豆瓣高達8.7分的電影,在韓國的Daum中僅僅只有6.7分。這高達兩分的差距絕不僅是兩國審美不一幾個字所能解釋的,而從一些評論中,我們看到了許多噴湧而出的怒氣與怨念。似乎,這部電影冒犯了韓國男性,亦或者是讓韓國的男性感到緊張。
但在說道這些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劇情。
當金智英站在陽臺上神色木訥的眺望遠方時,她像一個與世隔絕者那般。女兒的哭聲驚醒了神遊的她,回過神來的金智英立馬返回房間去哄孩子。電影一開始就塑造出了一幅「病人」的形象,金智英給人以一種被社會拋棄感,她生活在那片空間,卻不像一個參與者,這種疏離感還能從金智英的表情與反應中看出來。
而隨著劇情的深入,我們終於知道造成她這樣狀態的原因。這是一個從小生活在韓國男權社會陰影下的女人,金智英的媽媽曾因為需要負擔兄弟的學費而輟學打工。她的姐姐與她本人也從小需要讓著弟弟,金智英的父親只記得兒子喜歡吃什麼而不知道女兒的喜好。
她小時候還被人猥褻跟蹤過,縱然犯錯的不是她,但仍舊被父親教訓「穿著正常一點。」工作後的金智英見了自己的上司被人拿性別開玩笑,自己也因為性別原因而無法得到機會。結婚後,因生養孩子的需求,她不得不脫離職場成為了一個全職媽媽,這在韓國被稱為「媽蟲」,是一種蔑稱。
漸漸的,金智英的生活開始失衡,個人生活從此遠去,填滿她日常時間的東西變為孩子的哭鬧,家務工作等等。而在韓國那個男權社會,這一切又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至少在金智英的婆婆看來,金智英已經夠幸福了,因為她有一個好丈夫。
電影從頭至尾都在展現女性的不易,從瑣碎的家務到偏心的父親,再到職場與消費場所的歧視。當這些積壓到極限時,金智英的病也愈發的嚴重。
不過,電影的結局卻是輕鬆上揚的,金智英的丈夫肩負起帶孩子的職責以讓妻子重回職場。金智英從而找到了生活的意義,成為了一個作家,實現了曾經的夙願。
某種角度而言,這部電影將男權社會所存在的問題放大並且搬到了熒幕上。電影中的男人大部分都是一副自以為是的模樣,即便是疼愛老婆的鄭大賢也在開始時陷入迷信當中而無法真正了解金智英變異常的原因。相反,女性的苦難卻實打實的數度呈現,比如公司裡的女廁所被安裝了攝像頭;金智英小時候被跟蹤;咖啡店裡的職場男女公然吐槽媽蟲;金智英的弟弟不需要幹家務只需要坐著等待吃喝等等。
如果電影塑造了一個處處不公平的世界,隨之而來的也必將是排山倒海的爭議。
那麼回到最開始的問題,電影想傳遞什麼?以及韓國男性的憤怒之源來自哪裡?
先來說第一個問題。
大概在2010年以後,韓國冒出了許多優秀的反映現實社會題材的電影。諸如《熔爐》、《辯護人》、《素媛》、《寄生蟲》等等。這些尖銳的電影試圖刺破現實的膿包,故而以藝術對抗現實,且施加以觀眾共情力。
電影具備改變現實的力量嗎?當然具備。至少曾經的《熔爐》就帶出了巨大的社會抗議力量,雖然最終的結果仍舊是不盡如人意。
據說,大部分韓國的年輕人都認同「地獄韓國」一詞。這個詞的意思是,韓國的年輕人認為他們的國家就是一幅寫實的人間地獄。生活在其中的他們,時刻忍受著社會的煎熬。
事實上,韓國人頭頂之上始終存在著三座大山:美軍、財閥與等級制度。因為歷史的原因與地緣政治的不利,韓國從來都沒有一個寬鬆的發展環境,這也讓韓國人始終緊繃著精神,生怕一不留神就死無葬身之地。畢竟韓國的北邊有朝鮮,東邊有日本, 西邊有中國。
資本主義制度所造成的缺陷讓韓國內捲化嚴重,整個國家的財富被財閥與美國所攫取,普通的民眾在這個「發達國家」裡艱難的存活,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衝破內部制度桎梏與外部環境的不利局面。
壓力至上而下,層層傳導。人性的一大惡處在於,人類不會優先選擇團結一致來抵抗壓迫,而是傾向於將自己所受的壓力向下傳導,從而讓自己獲得一種虛假的優越感。這亦是統治階級慣用的招數,但千百年來卻屢試不爽。比如,韓國職場男性不敢請法律規定的育兒假,因為這樣會被上司打入另冊,所以韓國的男性只能間接的加重孩子媽媽的負擔。
事實上,當韓國男性遭受到社會的壓力時,就很容易回到家關起門來行使「丈夫的權利」,且在他們大部分人眼中,只有出門賺錢遇到的煩惱才叫煩惱,在家帶孩子與做家務是一種變相的享福。
所以,我們就迎來了「韓國男性為何憤怒」這一問題。
儘管韓國女性沒有經歷過中國這樣的的婦女解放運動,也沒有入「婦女能頂半邊天」類似的口號。但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時,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韓國女性就開始有意識的宣揚個性與展示自己的體貌。
1956年,導演韓瀅模拍攝過一部名為《自由夫人》的電影。影片以女性覺醒為主體,展現了全國西化後的變化。在那個時期,韓國人越來越「大膽」,女性更主動的去尋求生理上的自由。比如1958所拍攝的電影《地獄花》裡,就勾勒出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首爾地區混沌的面貌,片中的美韓混血後裔大膽奔放,猶如西方女子一般赤裸裸的表達自己的情慾。
而到了六十年代,韓國女人大規模的走進工廠,依靠著自己的雙手勞動賺錢。也正是因為婦女生產力的有效利用,韓國在之後才能上演漢江奇蹟等現代化工業生產的高潮。
但遺憾的是,儘管韓國女性在社會發展中貢獻了極大的力量,但無形的對抗也慢慢的滋生。
1961年,韓國政府對所有服兵役退役的男性在公務員考試、企業面試等多種重要考試中給予5%的加分。這一制度一直持續到2001年,因為被判「違憲」,該制度宣告終結。
在戰爭時期,對服過兵役的男性進行特別的優待是韓國政府的補償手段之一。而當戰爭結束後,服兵役仍舊是每個韓國男人所必須經歷的重要事件。所以加分制度的取消讓許多韓國男性表示不滿,尤其是千禧年後,韓國男性就業壓力猛增,有部分男性開始指責曾經籲取消加分制度的女權主義者。男女矛盾的對立愈發的明顯。
而後,韓國政府再度出臺了廢除戶主制度、性暴力/家庭暴力特別法、生理期休假制度等一系列保障女性權益的政策。這一搞「平衡」更加加重了男女集體的對立。
實際上,這亦是韓國政府進行矛盾轉移的手段之一。政府通過一些列的操作降低了財政負擔,且通過矛盾轉移的方式只承受了最小的輿論代價。
只是,向來享受男權社會所帶來福利的韓國男性開始更加無法忍受這種他們認為的「公平之下的不公平。」甚至還衍生出「厭女」一族。所謂的「厭女」就是字面意思所呈現的那樣,一部人男性產生了強烈的性別歧視與性別仇恨。
但奇怪之處也就在這裡,所謂的公平導向了不公平的認知。《82年生的金智英》裡有一幕是金智英的前同事抱怨的說「他也該承擔帶孩子的責任了。」但當鏡頭轉向男方那一邊時,所呈現的就是鄭大賢的同事喝著咖啡抱怨自己的家庭束縛了他的自由,給他造成了事業與生活上的困擾。
這種認知上的差異與雙標思維遍布著整部電影,金智英的父親在女兒生病後仍舊只顧著給兒子買補藥,從而引的金智英母親的大怒。身為女性的金部長一面表示欣賞金智英,一面又對她工作上的成績視而不見,理由是「你是要生孩子的。」
這是男權社會遺留下的慣性認知,這種認識不僅影響著所有男人,也影響著金部長這樣的女強人與金智恩這樣欲尋找自己人生的新時代女性。且沒有男性希望這種認知被打碎,多數女性也默認這種沒有寫在法律條例上的隱性不公。
事實上,這也是許多低福利國家都存在的問題。資本主義的使命是為資本家創造更多的利潤,內卷的社會又變態的產生循環式的生態破壞。這樣的結果導向只能是最弱群體變成犧牲品,他們被剝奪生而平等的權利,失去實現自我價值的條件。換成《82年生的金智英》裡就是,金智英脫下了職業西裝,繫上了圍裙,她迴避著可能刺痛她的關於社會與職場的話題,只能在空閒時候與同為媽媽的韓國女性劇在一起喝茶閒聊。自信在一點一點的消失,最終產生對自我的強烈懷疑傾向,從而真的變為一個「媽蟲。」
在咖啡店的那一幕中,金智英大膽對嘲笑她是「媽蟲」的人說出自己的不滿,「你與我碰面只有十分鐘,你對我有多了解就隨意置喙別人,我經歷過什麼樣的事,遇見過什麼樣的人,你都知道嗎?」
事業向來一帆風順的人不會理解失業人那種被社會拋棄感。未婚少女也對半無法完全明白成為媽媽後的艱難。金智英的話也正好可以代表韓國女性反擊韓國男性,「你們知道女性的艱難嗎?憑什麼認為幹家務與帶孩子就是輕鬆的事情。」
出門的光鮮與在家的邋遢正是許多男主外女主內家庭的不同畫面。當韓國男性在社會上拼搏時,卻忘記了女性也同樣在家裡進行著不亞於他們的奮鬥。
冰冷的社會往往是最為缺乏共情力的社會。不幸的是,韓國的社會就是如此,缺乏共情所產生的就是自我意識過重,認為自己所碰到的苦難才是苦難,他人所經受的則完全不值一提。而當韓國女性在近些年來試圖更多的得到平等與自我價值實現時,她們也就毫無疑問侵犯到了韓國男性那可憐的,甚至為數不多的尊嚴與「房門內的優越感。」
《82年生的金智英》最後給觀眾一個溫暖的結局,實際上這是韓國想這些年來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中少有的上揚結局。或許導演是想給韓國人描繪一個男女平等和諧,能相恤相存的未來景象。但那些血淋淋的抵制與憤怒的歇斯底裡卻無情展現出韓國男人狹隘的一面。
新品頭條,網羅全球新品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