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電影《寄生蟲》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中大放異彩。
《寄生蟲》的成功除了讓導演奉俊昊紅透半邊天外,也讓韓國電影首次獲得奧斯卡的青睞。
而在《寄生蟲》創下韓國電影歷史的同時,作為與《寄生蟲》同期上映的另一部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也在韓國掀起了一場」風暴「。
在《82年生的金智英》中,女主金智英自小生長在一個重男輕女的環境裡,因為不懂得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所以內心一直非常壓抑。
在生下小孩後,社會上對家庭主婦的誤解以及她自身對工作的渴望最終壓垮了她的心理防線,讓她患上了嚴重的產後抑鬱,並經常會把自己幻想成她人,說出一些抵制」男權「的話。
《82年生的金智英》揭示了韓國社會存在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讓女性觀眾看完後深受感觸,她們認為電影恰到好處地反映了女性的困境,能喚起觀眾對女性權益的思考。
但不少男性觀眾看完後卻感到」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他們認為電影把男性進行了「臉譜式」的醜化,忽略了男性在社會上的苦楚,通過刻意建立男女矛盾來「博眼球」。
韓國男女觀眾對電影的不同認知,讓《82年生的金智英》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甚至連飾演金智英的演員鄭有美也受到了牽連,被部分激進的網友人身攻擊。
雖然批判了重男輕女的思想,但《82年生的金智英》是否是一部絕對的女權電影呢?其實並不是。
其一是因為電影除了從金智英的角度講述了重男輕女的思想對女性的傷害,還從孔劉飾演的鄭大賢身上探討了新時代男性對重男輕女這種舊思想的反思態度。
其二是通過鄭大賢在職場和家庭中遭遇的無奈,也揭示了新時代男性在現代社會中的困境。
可見,《82年生的金智英》並沒有如部分激進的觀眾所言,完全是一部女權電影。它通過鄭大賢在職場中遇到的壓力和周旋在母親和妻子之間的表現,從另一個角度訴說了男人的不容易。
職場歧視男女平等,男性職場失意也無奈
在發現妻子因為抑鬱而產生精神分裂症後,鄭大賢曾一度考慮過暫停手上工作成為「家庭主夫」,通過讓金智英回歸工作崗位的方式讓妻子緩解病情。
但在作出這個決定前,電影曾通過同事之口,說出了鄭大賢此舉將會導致他的職業生涯盡毀的後果。
由此可見,職場會對女性歧視,其實也會對男性產生約束。
男性看上去是事業的「主宰」,實際上卻是工作的「奴隸」。他們雖然能更容易在工作中得到晉升的機會,但同時也會把自己與工作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容不得有一絲間隙時間去處理非工作事務。
因為一旦他們要從工作上抽身,馬上就會有他人接替他們的位置,多年的工作成果就此毀於一旦。而沒有了事業的男人,處境是否又會比女人要好呢?
從鄭大賢與同事的交談中不難發現,沒有事業的男人,一樣會成為他人的談資和笑柄。
影片雖然描述了職場對女性的不友好,但也刻畫了男性在職場中的無奈。
對於女性的不公遭遇,電影通過金智英的口作出了狠狠的批判。但對於男性的無奈,電影卻並沒有表示出明顯的態度,似乎對這種現象見怪不怪。這不得不讓人反思:比起旗幟鮮明的批判,這種熟視無睹的冷漠不是同樣讓人感到心寒嗎?
另外,一個女性沒有事業,會被人恥笑是「有個好老公養的媽蟲」。那一個男性如果沒有了事業,是否就會得到他人的安慰和諒解?不可能的,那些恥笑女性是「媽蟲」的人,並不會把惡意轉為善意,只會認為一個失業的男人是愚蠢的失敗者,並加以嘲笑。
所以,人之所以在職場中跌倒後會被恥笑,並不是在於自身的性別問題,而是在於一些心懷惡意的人,本身就喜歡把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
其實,這個引起觀眾反感的「惡言三人組」不是「重男輕女」的代表,他們只是職場偏見的「縮影」,嘴上似乎在針對女性,其實是「男女通殺」。
如果只是為了宣洩因為「重男輕女」而帶來的抑鬱,我們大可以像金智英一樣對惡言相向的人怒懟回去。但如果要從根本上解決這種與性別無關的職場偏見,罵回去並沒有作用。
職場本來就不是一個講求公平的地方,當一個人的價值無法體現在相應的崗位上時,他就難以勝任該崗位的工作。罵恥笑你的人只能宣洩了內心的抑鬱,並沒有能解決個人價值得不到體現的問題。
面對職場的不公和旁人的嘲笑,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呢?
這讓我想起由威爾·史密斯父子主演的經典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威爾·史密斯飾演的加德納一開始做醫療器材銷售,屈屈不得志,還淪落到和兒子流落街頭的地步。
此時的加德納也是受盡冷眼和嘲笑,但他卻並沒有自暴自棄,更沒有為了逞口舌之勇與看不起他的人叫板。他重新選擇了合適自己的方向,並鼓起勇氣去爭取機會,最終成為了最出名的證券經紀人。
加德納在銷售醫療器材時工作盡心盡責,為人謙遜態度端正,理應不會淪落到露宿街頭。但事實上他的確不是銷售的料,所以事業一直沒有起色。
為此,他的妻子離開了他,流浪漢、計程車司機都在欺負他,面對這樣的不公,我們能遷怒於職場歧視,控訴售賣醫療器材的公司不提供更好的產品用於銷售嗎?我們去指責離家的妻子、怒罵欺人太甚的司機和流浪漢,會讓生活變得更好,讓自己的人生價值得到體現嗎?並不能的。
我們應該向加德納學習,找準人生目標並奮鬥,用成功去粉碎他人的嘲笑,用努力去戰勝職場的不公。
職場就是不公平的,女性會因為性別問題得不到重視,男性也會因為其他問題而無奈。在對待職場歧視時,埋怨社會規則並不是有效解決問題的辦法。要從自身出發,找到合適的道路實現人生價值才行。
「惡婆婆」不一定針對兒媳,也和兒子溝通無力相關
讓金智英精神分裂症加劇的事件,除了職場不公外,還有婆婆的苛刻要求。
在跟隨丈夫回家過年的時候,她一直在執行婆婆的指令,從回家就開始做飯,到凌晨起床做飯,再到小姨子來了還是在做飯。婆婆的苛刻要求,讓金智英感到壓力很大,最終直接導致了她「化身為自己母親」,狠狠地罵了婆婆一頓。
此外,婆婆對金智英的嚴苛還體現在得知兒子打算停職照顧外孫女時,不顧金智英患病的事實,直接打電話呵斥兒媳,說她是一個自私的人,導致金智英的病情進一步惡化。
同樣作為女人,婆婆沒有理解兒媳的痛苦,反而用嚴苛的標準去批判她。這似乎是諷刺了在「重男輕女」的氛圍裡,老一輩女性已被「奴化」,並成為迫害下一代女性的「幫兇」。
但從婆婆的說話方式來看,她本身就是一個」不懂好好說話「的人。
兒子和丈夫開玩笑讓她再生一個小孩,她直接就呵斥他們是」瘋了嗎「。
得知金智英患有精神分裂後,鄭大賢讓她去家裡坐坐,她表示無法隱瞞兒媳的病情並拒絕了。
婆婆在不多的出場時間裡,處處體現出她快人快語,講話不懂轉彎抹角的性格。有著這樣性格的人,其實本身就很容易傷害到他人。但因為口直心快,所以又一般沒有太多的壞心思。
固然不排除她骨子裡「重男輕女」的老派思想嚴重,但試想一下如果鄭大賢早點告知母親實情,這位快人快語的婆婆還會對兒媳這麼嚴苛嗎?從她會主動給兒媳買藥來看,起碼要比金智英的父親還要善良一點。
因此,造成惡婆婆壓迫兒媳的原因,並不全是「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有鄭大賢在與母親溝通上的無力。
母子關係的和諧與否,是會直接影響到兒子的婚姻是否幸福的。
在《囧媽》中,徐崢飾演的徐伊萬因為不懂得如何與母親溝通和相處,導致了妻子張璐為了討好婆婆而百般委屈自己。雖然徐伊萬最後大徹大悟,懂得了放手還妻子自由,但張璐這麼多年的傷痛早已耗盡了兩人的愛情。最終,他們的婚姻只能分崩離析。
試想一下,如果徐伊萬這麼多年不是一直躲在妻子後面,拒絕與母親進行有效的溝通,他的婚姻會至於慘澹收場嗎?
在《囧媽》中,因為母親的強勢,徐伊萬這麼多年一直躲著她,讓妻子成為「替罪羔羊」。
而在《82年生的金智英中》,因為母親「不懂好好說話」,鄭大賢居然選擇了向母親隱瞞妻子的病情,甚至在一開始還打算用累作為藉口不回家過年,這樣逃避的方式是否和徐伊萬如出一轍?
所以,不管是張璐還是金智英,她們之所以會感受到來自婆婆的壓力,與丈夫與母親的溝通無力息息相關。而丈夫之所以溝通無力,則是作為兒子的他們不懂得如何與強勢的母親溝通。
在《囧媽》的結尾,徐伊萬因為情緒爆發,把長年的心結傾瀉而出,雖然讓母親受到了傷害,但卻也讓母親知道了自己兒子的真實情況。最後在各種機緣巧合的事件撮合下,母子完成了和解。
雖然生活中沒有這麼多機緣巧合的事可以增進母子關係,但作為兒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情況,其實才是最基本且最有效的方式。許多時候,兒子長大成人後為了擺脫母親的控制,選擇向母親隱瞞自己的真實情況。但這樣做並不會讓母親心裡好受,她們反而會自己盲目猜測,並用錯誤的方式去關愛兒子。
結果就因此進入了一個「死循環」,母親越關愛,兒子越想逃避,母子關係變得越來越壞。但因為母親並不認為兒子有錯,所以只能把過錯歸咎到兒媳身上。
由此可見,在《82年生的金智英》中,惡婆婆對兒媳的嚴苛,並不是只批評了「重男輕女」,也反映了對東方家庭中母子關係的思考。如果鄭大賢一開始就告訴母親事情,也許金智英就不會因為婆婆的嚴苛而多次受到打擊了。
妻子壓抑固然可憐,但丈夫的煎熬也不容忽視
在這部以金智英作為主要視角展開的電影裡,女主金智英的戲份最重,無疑會讓觀眾在她身上產生的共鳴最充足。看著金智英收到這麼多不公待遇,最終因為壓抑而患上精神分裂,的確讓人覺得很可憐。
但在一段婚姻裡,只要夫妻雙方是恩愛的,一方遭遇了著足以讓旁觀者產生憐憫的悲劇,作為伴侶的另一方又怎麼會好受呢?
我們對金智英的經歷感到可憐,但又有沒有注意到鄭大賢為了妻子的事而備受煎熬呢?
為了不讓妻子受到驚嚇而病情惡化,他默默承受著看見摯愛之人精神錯亂的驚慌。
為了能母親不再向妻子施壓,他克服了與母親交流上的障礙,直截了當地把所有事情和盤託出
為了能緩和妻子的病情,他甚至可以放棄工作,甘願自己承受來自職場上的歧視。
鄭大賢的系列行為除了證明了新時代男性並沒有「重男輕女」的舊思想外,還體現相愛的兩個人心靈是相通的,一方出現問題,另一方也不會好過。
例如在《婚姻故事》中,寡姐飾演的妮可和丈夫查理因為離婚問題對簿公堂,雙方為了孩子的撫養權不惜撕破臉皮,想盡辦法指責對方。但在各種惡言相向之後,他們都忍不住淚流滿臉,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愛對方很深,傷害對方其實就是在傷害自己。
又例如在近期火熱的電視劇《安家》裡,宋爺爺和江奶奶的故事更是讓人感受到這種愛情裡的悽美聯繫。因為宋爺爺在被絕症奪取了生命,失去摯愛的江奶奶也在不久就撒手人寰。用劇中人的對白來說就是:「江奶奶和宋爺爺感情太好了,一個走了,另一個精神瞬間垮掉。」
鄭大賢和金智英無疑是相愛的,所以在看見妻子因為各種遭遇而換上憂鬱症後,鄭大賢內心的不安程度可想而知。我們多數人只看到了金智英的可憐,又有誰看出鄭大賢的煎熬呢?
綜上所述,《82年生的金智英》其實並不是一部純粹的「女權」電影。它更像是一部讓許多韓國社會問題交織在一起的紀實電影。當然,電影中對「重男輕女」的批判成分的確很重,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把電影「極端化」,也要看到其他關於男性思考的一面,才能更好地理解整部電影。
我是一木支危樓,大家對這部與《寄生蟲》同期,並引起了韓國網民爭吵不已的電影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