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聽李白借酒澆愁,感嘆人生

2020-12-23 呼啦美詞

李白的詩總是帶著那麼一絲狂妄,氣勢非凡。我們都知道李白是個酷愛喝酒的詩人,飲酒過後詩意大發,寫下了很多名篇。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一首,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將進酒最初是漢樂府舊題,就是勸人喝酒的意思。在這裡李白是和兩位朋友一起喝酒,岑夫子,丹丘生是兩個人名,李白舉起酒杯勸他們一同飲酒,不要停下來。李白我們都知道仕途並不順利,所以他的很多詩作中都有表達一種懷才不遇的感情,但他又不是要別人去同情他,只是想宣洩自己的一種情緒。

《將進酒》全文不算太長,但五音完整,氣象不凡,一看就是李白的風格。它筆墨酣暢,情緒悲憤但又不失狂放,語氣灑脫卻又帶著沉著。字裡行間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李白的內心我們是捉摸不透的,到底哪樣才是真實的他?他的詩充滿了感情,善用誇張,卻從不空洞,狂放中還留有一絲真實。

「千金」、「三百杯」、「鬥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這些全都運用了誇張,也許是喝了酒的緣故,他的那種憤、怒在酒精的作用下翻江倒海,噴湧而出,卻還能夠及時收手,頃刻間畫風突變,由悲轉樂,但文字依舊是充滿狂氣,如同黃河般氣勢洶湧,愁過了還能想到樂,實屬不易。

讀李白我總能夠感受到一股奔湧跌宕的感情激流,詩篇大起大落,讀著十分過癮,你們是否有同感呢?

相關焦點

  • 詩仙李白的「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可能我們理解錯了
    公元752年,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經八年了,雲遊四方時與好友岑夫子相約前往穎陽山居中的丹丘生家裡做客。知道李白酷愛喝酒,主人丹丘生自然安排了酒宴為好朋友接風。鬥酒詩百篇的李白,在與好朋友的對酌中寫出了名流千古的《將進酒》。詩作中的「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喜,酒來助興;愁,借酒澆愁;哀,以酒祭奠,我們的喜怒哀樂,皆由酒來盡情揮發。酒,氤氳了我們的生活,也飄渺了我們的情感。酒與文人,更是血脈相連,如影隨形。自古文人,都與酒有著不解之緣。「但願長醉不復醒」的李白,「對酒當歌」,卻又嚴令禁酒的曹操,「把酒問青天」的蘇東坡,還有捨命陪友人一醉的孟浩然等等。
  • 劍來: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本文轉自青山綠水遠遊客課代表【1】劍修瀟灑,如飲者飲醇酒阿良終於讓我們見識到了他為何讓劍氣長城女子傾心。身為儒家弟子,卻總是吊兒郎當,;作為劍修,卻從不佩劍。「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之「飲者」。阿良不是文廟的陪祀聖賢,是浩然天下最大的失意人。「皆死盡」意味著阿良也有著極限換人的殺招。 左右臨時以純粹劍修破境如十四。「左右是個死」和三教一家默認「不允許出現十四境的劍修」。左右的生死確實扣動人心。有種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感覺。
  • 學詩計劃|《將進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 到底是「古來聖賢皆寂寞」還是「古來聖賢皆死盡」?
    到底是「古來聖賢皆寂寞」還是「皆死盡」?《將進酒》與《惜罇空》之爭探究文/南郭居士「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罇空對月。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鐘鼓玉帛豈足貴,但願長醉不用醒。古來賢聖皆死盡,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 古來聖賢皆寂寞的「聖賢」啥意思?不是指人,沒點水平真理解不了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其中,這四句是最能體現李白嗜酒如命性格的,為了說明飲酒的好處,不惜用「鐘鼓饌玉」、「古來聖賢」給自己打掩護。在我們普遍印象或者是語文課本的解釋中,「聖賢」的意思就是古代的聖人賢人,李白狂言道:自古以來,聖賢無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飲酒的人才能夠留下美名。可是,這樣的解釋怎麼讀都略顯蒼白,因為它本身就自相矛盾:誰說聖賢就一定不是飲者?古代的聖人賢才之中好酒的大有人在,而喝酒的傢伙也未必就不能成為聖人賢才。
  • 第30屆青島國際啤酒節開幕: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酒對中國人來說自古就有著說不出的意義。很多人離了父母可以,但是離不開酒。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身邊更有一些人說著「沒有一頓酒解決不了的事情。」「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飲酒如人生,入口甘甜,入喉辛辣,入胃順暢。酒在華夏扮演的角色,不可謂不重。唐有七千酒詩,宋有幾千小詞和散曲。唐朝自隋朝延續,糧食產量十分豐富。六大糧倉的儲備量,使得唐朝有足夠的資本發展酒文化。
  • 十五鹹之二|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李太白《將進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書封套為函,書一套、信一封皆稱「書函」。 筆架和書信相對。
  • 中國足球:唯有飲者留其名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光喝酒沒意思,得連吃帶喝才香!用籃球名人朱投三的話說:大肉串子甩起來!中國足球,唯有飲者留其名
  • 唯有飲者留其名,歷史上的名人與酒的故事,就是酒文化的雛形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西部·酒》記載:"古者儀狄作酒馨,禹嘗之而美,遂疏儀狄。杜康作秋酒。」《說文解字·巾部》稱:「古者少康初作箕帚、林酒。少康,杜康也。」所以有「儀狄作酒,杜康潤色之」的說法。據此推斷,儀狄所作酒大概是用糧食半發酵而成的,類似於現在使用的膠糟,而杜康進一步發展,完善了這一工藝,尤其是其首創選用稱(即高粱)作為造酒原料。
  • 盤點六十部精品仙俠小說,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在遊戲《洪荒》下屬小世界中積累經驗,學習煉丹,練氣,陣法……然後回到現實裝逼打臉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主角是萬年老苟,畢竟是凡人流,苟到沒朋友……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所以苟到最後的才是贏家。這本非常好看的仙俠小說就是《黃庭道主》,仙俠小說精品之作!
  • 今有「快喝養魚呢」,古有「笑殺陶淵明,不飲杯中酒」
    「李白鬥酒詩百篇」。酒,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李白身體力行踐行著詩酒人生。憂愁時「借酒澆愁愁更愁,抽刀斷水水更流。」開心時有「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與好酒的朋友暢飲時「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 文人與酒:惟有飲者留其名
    《史記》、《漢書》中均有「漢律三人以上無故群飲,罰金四兩」記載。不許群飲,大約是怕鬧事。文人飲酒之風,應該始於東漢。酒能解憂,更能激發詩興,此功效大約是曹操最先發現:「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短歌行》)魏晉時期文人,喝酒成瘋,代表人物便是「竹林七賢」。
  • 「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詩」,欣賞詩仙李白22首精美詩作
    「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欣賞詩仙李白22首精美詩作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
  • 品讀《將進酒》|杯底的那滴苦淚,就是李白飲不盡的萬古愁!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李白早年間便發出過這樣的感慨,二十年後,他經歷了人生的千迴百轉,跌宕起伏,發出的聲音依舊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和從前相比,我想他的酒杯中,多了滴苦澀的淚吧。
  • 將進酒(全文譯文)——李白
    (你沒見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感嘆自己的白髮,年輕時候的滿頭青絲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人生得意之時應當縱情歡樂,莫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每個人只要生下來就必有用處,黃金千兩一揮而盡還能夠再來。)
  • 詩酒成仙:李白月下獨酌,一首詩道出愛酒的最高境界
    提起詩歌大家就會聯想到盛唐,提到盛唐大家想到的會是李白,他一生放浪形骸,「詩」、「劍」、「酒」是他的三絕,往往酒入愁腸,三分化為劍氣,七分釀成月亮,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就連最終的歸宿都是那麼天真浪漫,水中撈月成了他的終點,讓人感嘆!
  • 李白《將進酒》詩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公元738年,三十八歲的李白在長安仕途無果,感嘆離去。(公元742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大慕其才,於是便召李白進宮,見李白對當世事務有一定的見解,於是就讓李白供奉翰林,給皇上寫詩文娛樂。
  • 為啥叫李白詩仙,看《將進酒》中道家丹道
    膾炙人口的李白《將進酒》,寫的何等的灑脫超群,讓多少男兒遐想連篇,但是大家不知道,這首詩其實是融合丹道而作。如今用丹道的玉液還丹,來重新解釋,看是不是意境圓通,也把李白這個渾俗和光的地仙形象躍然於紙上。《將進酒》·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 李白的一首詩道盡豪邁,人生不如意又何妨!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李白志向非常大,他的人生目標是當宰相。然而人生不得志,他並沒有得到機會。李白擁有巨大的期待想要實現人生目標,然而現實卻給他了巨大的失落。李白的這首《將進酒》把他對自己的失望,與對前途的希望,全部糾結在一起。一會充滿了失望,一會充滿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