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韋博英語被曝大面積關店僅僅兩個月,又一知名教育品牌爆雷。
近日,上海樂高活動中心(瑞虹店、金橋店、海外灘店)突然宣布閉店,剛剛才在雙十一、雙十二繳納了萬元以上培訓費的家長們哭訴無門。據不完全統計,自發組織起來的維權家庭已經有100多個了,涉及退款金額超過了100萬元。
12月17日,樂高教育針對此事發出聲明,稱樂高教育從未與上述三家門店有過業務關係。同時表示,137家樂高活動中心都將停止使用樂高品牌。
這意味著,這137家樂高活動中心也將面臨或閉店或換牌的風險。一時間間,報課家長人人自危,風暴之外的家長們也對當下跑路、爆雷不斷的培訓行業充滿擔憂。
樂高教育更換合作方殃及消費者
人工智慧大潮下,中國機器人教育如火如荼。在眾多機器人教育機構中,樂高活動中心深得家長們的信任。背靠有40年歷史、隸屬於樂高集團的樂高教育,樂高活動中心主要面向3至10歲群體提供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四門學科英文首字母的縮寫)教育及教具服務。2004年,樂高活動中心在中國開設第一家門店,此後迅速發展壯大。
在報名樂高活動中心課程的家長們看來,這是一個令人無比放心和正確的選擇,然而誰也沒想到,這裡面水太深了,「抱大腿」也有出錯的時候。
雙十一還還在火爆促銷的上海三家樂高活動中心突然閉店,樂高教育已發布聲明,撇清關係:關停的「樂高校外活動中心」門店的「樂高教育」品牌及課程使用權均由西覓亞授權經營。
而早在今年10月,樂高教育就官宣,由西覓亞授權經營的「樂高教育校外活動中心」的「樂高教育」品牌及課程使用權將陸續失效。聲明中還透露,大陸有137家樂高活動中心將受到影響。 沒有了樂高品牌光環加持,這些由西覓亞運授權經營的培訓機構將面臨學員的大量流失。上海的三家門店選擇用「極端」方式抗議,大陸其他的門店則已開始陸續換牌經營。
據北京商報報導,北京樂高活動中心朝陽公園店工作人員承認,樂高教育品牌將在12月31日後不再使用。北京共有樂高活動中心30餘家,有23家店將統一更換品牌「貝爾機器人」。
目前,上海市場監管局已介入調查「閉店風波」;而在其他門店報課的家長雖然仍能繼續上課,但也同樣面臨著明年品牌和課程更換之後是否能順利退費的問題。
中國父母如何躲過「報班坑」?
現在的教育環境和競爭趨勢下,讓「老母親」「老父親」們淡定不報班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報班,就會有預交費,就存在機構跑路的風險。那麼大家怎樣做才能不被割韭菜呢?
首先,校外培訓機構魚龍混雜,有的背景看上去高大上,但實際情況可能藏得很深。就像此次樂高活動中心事件,若不是東窗事發,恐怕絕多數家長都不知道「樂高活動中心」並非樂高教育的親兒子。所以,如果有機構打著某某品牌的名號,大家一定要把這些機構和它們母公司的關係搞搞清楚,也可以打電話去母公司進行核實和了解其之間的合作關係,防止抱錯大腿。
當然,現實情況是,即使了解這「並非親生兒子」的真相,家長們可能也會出於種種原因繼續報課,在報課過程中,也是有一些工作可以做的。
比如仔細閱讀合同條款,如果遇到因公司內部經營原因發生課程變化或者品牌變更,消費者的權益該如何維護,這些內容應有相應的條款進行約束。
又比如,報名課外培訓要籤合同,付費後一定要索取發票。北京市地平線律師事務所胡永平律師表示,如果不籤合同,一旦出現糾紛,就可能因為沒有證據而無法維護自身權益。另外,一些培訓機構在合同上的機構名稱跟在工商機構登記的公司名稱不一致,而發票上通常顯示的是真實的名稱,索要發票有助於家長了解培訓機構的真實身份。
在報班時,家長們也會因為費用問題而不小心掉到坑裡。現在培訓機構為了提高消費者的報課金額,會鼓勵消費者使用「培訓貸」等金融產品。這類產品不僅會增加消費者的學習成本,還潛藏著巨大的風險——一旦機構跑路,欠下的貸款依舊要償還。這種情況在韋博英語跑路事件中已經發生。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2018年8月印發的《意見》,「校外培訓機構的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如果遇到培訓機構超長繳費的要求,消費者也可以舉報其違規行為。 為了自己錢包安全,家長們在報班時儘量保持理性和克制,先報短期課程,到期後再續課是比較安全的做法。
最後,校外機構為家長們提供了豐富的選擇,但價格普遍不低且教師的水平難以保證。如果條件允許,大家可優先選擇公辦的培訓班,如各地的青少年活動中心和校內特長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