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70億的會員生意,精明上海人都入坑了

2020-12-19 創業家

作者:米婭 張雪梅

城市商業越發達,人們越願意為便利付費,便利店緣此生長。它為早起的人準備熱乎的早餐,為夜歸人留一盞燈。

再過20天左右,全家便利店即將徹底易主。

據央視財經報導稱,伊藤忠商事從7月9日開始對全家進行股權收購,預計將持續到8月24日,收購金額為5000-6000億日元(約326-392億元)。

收購完成後,伊藤忠將持有全家100%股權。早在22年前,全家母公司西友陷入資金危機時,伊藤忠出手相助,把全家41.45%股權收至麾下,並力主後者打開中國市場。

此後16年間,伊藤忠退居幕後,指揮著全家這場入華搶灘戰。以上海為中心,開出超2500家店,全家迅速成為日本便利店三巨頭在華店數最多的品牌。

來源/ioicitymall

這個日本便利店鼻祖,在即將步入知天命年紀,給自己在中國找到了新標籤:一家在魔都玩得很溜的便利店。而在標籤背後,它還悄悄藏了一個「殺手鐧」:悶聲做著一盤逾70億元的會員生意。

1

伊藤忠趁危「奪」全家,助其入華

1972年,日本百貨公司西友在埼玉縣開了家便利店,取名全家Family Mart。創立後的第二年,石油危機襲來,日本戰後20年經濟高增長結束,增長率狂跌至1973年的5.1%、1974年的-0.5%。

1975年日本進入第三消費時代,大眾消費觀念從「越大越好、越多越好」轉向「輕薄短小」,後者高度適配便利店:門店輕巧,密集分布,商品主打高頻、剛需、低客單。

又逢日本《大店法》出爐,大型商業設施受限,以便利店為代表的小店業態趕上黃金期。全家之外,1974年伊藤洋華堂從美國舶來7-11,1975年羅森創立。

東風之下,全家一路疾馳。面世5年後(1978年),開放加盟;1981年日本國內店數達100家,1986年破1000家。

盤子越做越大,全家奔跑的「配速」漸漸慢了下來,且門店規模每突破一個裡程碑,都比7-11和羅森慢一拍。

數據來源/公開報導

以待破局的西友,於1987年推動全家在東京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摘下了「日本便利店第一股」title。資本通道大開,全家開始尋找日本大本營之外的機會之地。出海,成了不二之選。

1988年,全家海外首店落戶臺灣;1990年,進軍韓國,兩年後又攻入泰國。出海捷報頻傳,不料遇上了十年之坎。

1998年,全家的母公司西友陷入財務危機。為擺脫困境,西友將全家41.45%的股權售予伊藤忠商事。至此,伊藤忠取代西友成為全家最大股東。2018年伊藤忠增持全家股份至50.1%。

從西友手中「接過」全家時,伊藤忠商事已有140年歷史。1858年,創始人伊藤忠兵衛以走販的方式起家。二戰期間,伊藤忠與日本另一大型商社丸紅合併為大建產業。

而後大建解體,拆分出來的伊藤忠商事逐漸成為日本貿易巨頭,在全球62個國家有103處基地,經營項目橫跨紡織、機械、金屬、食品、金融、零售、物流及不動產等。

收下全家,於伊藤忠而言,意在完善零售終端產業布局。全家,同為贏家。背靠靠伊藤忠在食糧原料、製造加工、中間流通等產業鏈優勢,在日本其可抵禦7-11和羅森窮追猛打,在外可繼續西友時代未競的「出海夢」。

來源/維基百科

彼時正值90年代末,日本處於地產泡沫破裂和金融危機後的衰退期,市場低迷。國門漸開的中國,湧入了大批外來零售商,日本企業集體入華。

7-11、羅森、伊藤洋華堂、優衣庫於1992年、1996年、1997年、2002年先後落子中國,慢了好幾拍的全家,需要加速度,但僅靠一人之力難成大業。

為此,伊藤忠為其找來了援兵——臺灣綜合食品巨頭頂新國際集團。後者創立於1958年,旗下有個火遍大江南北的品牌——康師傅方便麵。

彼時,在中國大陸市場布局和沉澱10年有餘,頂新已經形成了方便麵、油品、飲品、快餐、超市、物流等多元業務矩陣。

來源/ 百度百科

兩大巨頭聯手助攻,屬於全家便利店的「中國時代」即將登場。

2

全家中國16年,魔都成為它的新「標籤」

2004年5月,「上海福滿家便利有限公司」成立,合作方有頂新(開曼島)控股有限公司、臺灣全家便利商店股份有限公司、日本FamilyMart 株式會社、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以及中信信託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伊藤忠暫時退居二線,由頂新集團主導全家的中國舞步。頂新負責全家門店經營,共享利潤,同時向日本全家支付特許經營權權利金。

2004年7月,中國大陸第一家全家便利店在上海開業。但此時,魔都便利店江湖已相對成熟,競爭日趨白熱化。

來源/維基百科

上海便利店浪潮,起於上世紀90年代。1993年,港資「百式便利」入滬,成為第一家24小時便利店。3年後,中國大陸第一家羅森便利店落地上海長寧區的古北新區。深夜一碗關東煮,配上一瓶冰凍三得利烏龍茶,是第一批「羅森粉」熟悉記憶。

千禧年前後,上海便利店之風,愈刮愈猛。隸屬於農工商超市(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的本土便利店「可的」與「好德」1996年、2001年先後亮相,後者2年多開出千店。

2001年,臺灣潤泰旗下的喜士多也來了。相較之下,全家是個實打實的遲來者,敲開上海大門時,羅森門店數已破百。

可這些「環伺」的群雄,卻沒能擋住全家勢如破竹之時速。僅用了一年,其上海門店就破了100家,並於4年後緊追羅森達到200家。

而真正的拉鋸戰,始於2009年。這年,7-11姍姍來遲,日本便利店三巨頭上海聚首。一路狂奔的全家,2017年內地門店破2000家,羅森直到2019年才達到這一目標。

而在大本營上海,全家一騎絕塵。大眾點評顯示,魔都最新便利店陣容中,全家門店數1929家、羅森1204家、可的與好德門店數786家、喜士多353家,而7-Eleven僅有196家。

除了在松江區門店數略少於羅森,徐匯、閔行、靜安、黃埔、青浦區,全家都有絕對的規模優勢。同時,全家重點布局閔行、靜安、徐匯這些商業發達、年輕人聚集的區域。

數據來源/大眾點評

從一個遲到者,到魔都便利店品牌NO.1,背後透露著全家獨特的選址和拓展策略。

單點爆破,逐漸滲透:2005年上海開滿100家店後,才首次外拓廣州,繼而攻進西南、華北。擴張初期,「單點爆破」式密集布店,有利於打響品牌勢能,為後續外拓鋪墊。

廣交夥伴,高效拓店:2009年與上海地鐵籤訂戰略合作夥伴協議,次年門店迅速破500家。開拓其他新城市時,其多會尋找當地夥伴合資拓店。

強供應鏈:供應鏈是決勝關鍵,南北滲透市場的過程中,其不斷增加供應鏈基礎設施。

2006年規模破百,全家專用物流公司在上海黃渡的第一全溫層物流中心成立;2010年門店破500家之際,接連啟動了專用鮮食工廠馬陸綜合鮮食生產中心、第二全溫層物流中心。次年,又啟動了專用麵包工廠馬陸麵包生產中心。

全家通過加大供應鏈設施的建設,支持區域或全國更大規模的拓店需求,同時不斷加大對鮮食、烘焙兩大關鍵品類的建設。

網羅學生、上班族,圍棋布局:全家主要消費群體中約八成為30歲以下的學生和上班族。為最大程度接近目標客群,門店布局以「內環—中環—外環—郊區縣」圍棋式推進。

由此形成了,一進入上海,「到處都是全家便利店」的印象。仿佛全家是魔都的影子,魔都是全家的標籤。

當然,全家如此成功背後,還有個安身立命的法寶——會員制。

3

全家的絕殺會員制

積分、造節、付費會員

中國全家從2013年開始推行會員制,嘗試改變「消費者的消費記錄無法跟蹤,無法分析」的局面。彼時,其中國門店約1200家,相對規模化。

起步之初,全家參考了日本通用的集點卡制度。在日本,常見的通用集點卡有T卡和P卡,日本全家為T卡玩家,兩者機制類似,只是各自連接不同陣營的品牌商家門店——包括便利超市、二手店、電器行等。

但中國全家會員制並沒有全盤複製上述玩法,而是走出了「中國特色」,最大不同在於:聯盟商家網絡和會員卡分級制度。

發達的線下零售業、成熟的會員制環境下,日本全家會員制酷似安卓系統,開放性強,聯盟商多而廣;而中國全家的會員制像蘋果系統,封閉很多,聯盟門店僅限2000多家全家便利店、5000多家頂新集團旗下門店(以康師傅私房牛肉麵、德克士為主),用戶流量入口少。

T卡聯盟品牌 來源/全家官網

有限適用範圍下,全家要如何在中國銷出「年費100元」的尊享會員卡。它想出的辦法是:會員分層,投其所好。

「會員經營的核心目的是,增加到店或外帶消費頻次,提升客單價——不能貪心,能提升2元客單,就是成功。」2017年,時任中國全家Family Mart總經理朱宏濤已深諳會員制之道。

積分:獲取會員數量和需求數據

2014年,全家在門店最密集的上海,首推會員集享卡,即普通的積分會員卡。

最初半年,全家便利店共發放會員卡249萬張,實際有效註冊會員208萬人。積分制激勵下,2014年全家便利店會員消費比達到23.5%,會員每月到店頻次達5.25次,客單價達13.5元,高於非會員客單價2.1元。

不難看出,以密集的門店依託,全家會員制第一階段「使命」是,積累用戶數量和需求等原始數據。

為此,全家交叉使用顧客忠誠管理(CRM)、鐵桿粉絲經營(Fans)和顧客終身價值(CLV)管理系統。其中,CRM可測「消費者的RFM值」,即「多久沒來、來幾次和花多少錢」,多維立體會員消費標籤日漸成型。

造節:活化會員資產,增加粘性

有了用戶基數和需求數據,活化會員資產是全家祭出的第二步。

朱洪濤曾於2017年披露,全家會員消費者中80後佔92.2%,這其中「90~95後」約為3成,是核心目標人群,「因為他們處於財富安全感最強的時代」。

以雙十二為靈感切口,全家開始大肆「造節」,以撩動會員之心。

2015年1月起,每月第二個周五定為「瘋狂全家日」。全家消費數據顯示,周五是單日來店最高的一天。

針對90後「好玩」心理,訂製與IP、電影相關的主題活動,銷售只有在全家才能買到的「好玩產品」。

後來每月一次的「瘋狂全家日」,變成了每周一次的「瘋狂星期三」,加大會員日頻率目的是增加到店頻次,提升客單價。

來源/halafoodiemy@IG

尊享卡、OAO:抓住付費會員,才是真愛

推出「瘋狂星期三」的同時,全家開始深化會員需求,核心是發展粘性更高的付費會員。

2016年1月,全家推出100元年費的「尊享卡」,首年會員過100萬。朱洪濤披露,尊享會員每月消費額約為一般會員2.66倍;客單價是普通會員1.14倍、非會員1.66倍;到店頻次是普通會員的2.33倍。截止目前,全家付費會員已經超過700萬。

刺激尊享會員消費力的是:有優越感的會員權益,以及高性價比的商品、服務。

通過一整套機制的設計,全家放大尊享會員的吸引力,最大程度將普通會員轉化為尊享會員。「10個人中,有9個是尊享會員」。廣州珠江新城一家店的店員說。

全家數據顯示,當一個消費者買了23塊錢,店員說「滿25塊錢送800積分,即送8塊錢」,超過90%客戶都會回去找商品湊滿25元,「提升2元客單價」邏輯奏效。

店員引導語不斷加強「返現」意識。「返現」的魔力在於,讓尊享會員一直惦記著卡裡還有錢,必須去消費。消費越多,賺得越多。不消費,就虧了。

積分返現外,直觀、高性價比的商品是打動尊享會員另一武器。每隔半個月,全家就會調整促銷策略。尊享會員可有特定商品更低折扣的權益,如可口可樂普通會員「兩件8折」,尊享會員「兩件7.2折」。

為了進一步滿足會員多場景購物需求,全家於2016年上線了會員運營第三式——Online and Offline,核心依然是尊享會員。

全家便利店布局了兩個線上商城:針對尊享會員的線上精選超市——甄會選,以「網紅商品」為主、鼓勵線上下單線下自提、提供「滿188元免費送貨服務」;針對普通會員的集享商城,僅可用積分兌換商品。

經過幾年測試,發展尊享會員成了全家會員體系的核心。朱宏濤於2017年披露,全家當年目標是在1000萬普通會員裡,升級150萬尊享會員。以一個尊享會員單月到店消費220元算,1年就能貢獻30億元銷售額。

綜上,不難看出中國全家會員制幾個關鍵點:依託門店、會員分層;抓住更高粘度的尊享會員,積分、返現提升到店頻次和客單價;姿態克制,客單價提升2元客就是成功。

來源/日本全家官網

如此看來,歷經16年,全家走在了中國便利店會員制的前列。

在知乎上,搜索「全家便利店」,打開第一條帖子,開頭就是這樣一段:

全家,上班族心頭的硃砂痣,心中的白月光。在無數個起得比雞早的清晨,做牛做馬沒空吃飯的中午,還有餓得跟狗一樣的午夜,都默默用它經典的綠白藍燈牌說:忘了外賣吧,我偷飯糰養你。

底部顯示贊數1478,118條評論裡,有人懷疑這是官方廣告貼,但更多人分享自己在全家消費的經歷。其中最幽默的兩條是:「請7-11立即打錢」、「羅森表示不服」。

產業加速機遇全開,

黑馬會全新升級,

組建城市產業加速小組,

幫助各地城市中小企業,

增營收、增利潤、增規模,實現產業重做、加速升級。

相關焦點

  • 全家70億的會員生意,上海人都入坑了
    再過20天左右,全家便利店即將徹底易主。據央視財經報導稱,伊藤忠商事從7月9日開始對全家進行股權收購,預計將持續到8月24日,收購金額為5000~6000億日元。而在標籤背後,它還悄悄藏了一個「殺手鐧」:悶聲做著一盤逾70億元的會員生意。伊藤忠趁危「奪」全家,助其入華1972年,日本百貨公司西友在埼玉縣開了家便利店,取名全家Family Mart。
  • 全家70億的會員生意,上海人都入坑了-虎嗅網
    再過20天左右,全家便利店即將徹底易主。據央視財經報導稱,伊藤忠商事從7月9日開始對全家進行股權收購,預計將持續到8月24日,收購金額為5000~6000億日元。而在標籤背後,它還悄悄藏了一個「殺手鐧」:悶聲做著一盤逾70億元的會員生意。伊藤忠趁危「奪」全家,助其入華1972年,日本百貨公司西友在埼玉縣開了家便利店,取名全家Family Mart。
  • 價值50億的會員生意 全家便利店把絕招全亮出來了
    通過兩年多時間的探索,全家Family Mart便利店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會員體系,不僅打開了可能高達50億元會員生意的大門,還摸索出了布局新零售的戰略重點,《新零售智庫》從全家的經驗中總結出以下幾個要點:  ·一個目的:尋找90後「上帝」。
  • 靠收會員費就年賺7億,這家便利店憑啥?
    最近家門口又開了一家全家便利店,這已經是小區附近的第二家了。全家像這樣密集開店的情況在上海並不少見。我按照全家官網上的門店信息做了簡單的統計,全國 2500 多家門店,大概有 55% 都在上海。有上海網友因為經常出差吃不到全家,申請調崗:上回我出差去了趟北京,跑遍三裡屯愣是沒找著一家全家,第二天我就調了內勤,我再也不想離開照燒雞排了。」不光是吃的,連全家最普通不過的進店鈴聲都有人粉。前段時間有消息說全家的日本母公司要被收購,網友的第一反應居然是「希望進門鈴聲不變」。
  • 付費會員700萬、年費7億:中國全家與同業的「絕對差距」
    這一切都歸結於中國全家強大的「會員體系」的打造和強悍的營運能力。但這樣的生意,並非每一個便利店品牌都能做的。   彼時,中國整個零售行業尚未有「收費會員」的概念,中國全家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首推付費會員體系,此舉在當時甚至被認為將是「註定會失敗的策略」。
  • 向全家學習會員設計
    前面看了一篇文章,全家尊享卡會員收入一年7個億,每張100元,有700萬會員。會員體系對全家價值很大,他們對外數據是:尊享會員客單價已達 24 元,是非會員的兩倍; 到店頻次較普通會員 5.6 次 / 月的基礎上也提升了 2.33 倍。
  • 讓上海人買瘋了的 Costco 究竟是個啥?
    8 月 27 日,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開市客(Costco)在上海開出首店,這也是其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首店。開業首日,上海市民排隊瘋搶,開市客直接被買崩停業。今天,開市客依舊火爆。中午,開市客發布公告稱,決定從今天起將賣場內購物人數控制在 2000 人以內,當地警方也將協助進行賣場周邊交通的疏導。從買到停業,到火得限流,讓上海人「買瘋了」的開市客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商店呢?
  • Costco的生意經:10萬會員創造70億美元市值 國內為什麼還沒有Costco?
    10萬會議創造出70億美元的市值 Costco還是只牛股本周中國大陸首家Costco(中文譯名「好市多」或「開市客」,納斯達克交易代碼:COST)門店在上海閔行開業,並且被消費者「爆買」的消息一直佔據熱搜。消費者在津津樂道Costco各種性價比高的商品同時,卻可能忽視它也是只牛股。
  • 全家&德克士:攜手集享聯盟送百億積分,會員營銷玩出新高度
    2018年3月17日, 集享聯盟史上首次集結全家FamilyMart、德克士、康師傅私房牛肉麵、康師傅大牌飯、那不樂思比薩、布列德麵包、甄會選網上商城、甄會享會員食堂等8大品牌,在上海長寧來福士舉辦「集享321,瘋搶百億積分」線下活動,以品牌史上首見會員聯合優惠,大手筆送出百億積分
  • 全家咖啡生意做大:明年起要在北上廣開設連鎖湃客咖啡館
    全家「湃客咖啡」全家4年打造自有咖啡品牌12月14日,全家在上海開出了全國第一家「湃客造夢咖啡館」,並透露明年「將緊跟全家在全國的擴張步伐,接近100%覆蓋全家門店,同時加快自有外送平臺建設,尋求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主力城市開設獨立咖啡館的機會」。
  • COSTCO一年純賺215億會員費,背後到底有啥秘密?
    不過事實證明,商品低價出售沒賺到的錢,都在「會員費」中賺回來了:COSTCO 2018 財年全年商品銷售營收為 1384.34 億美元,佔總體營收 97.78%,會員費營收為 31.42 億美元,佔總體營收 2.22%;最終歸屬於 COSTCO 的淨利潤為 31.34 億美元,略低於會員費營收
  • 一人開會員,全家都能玩 蘇寧Super Family會員邀你全家共度歡樂時光
    常年網購的網友們,手裡大多有著最少一個的各大電商的會員,什麼淘寶的88VIP,京東的京東plus,蘇寧的Super會員。但是開了這麼多會員,到了年底一算,咦,怎麼還多花錢了呢?當前各大電商的會員套路繁多,雖然看起來有很多權益,但事實上很多都用不上,經常就是做了「一次性會員」。
  • 《慶餘年》追劇風波背後:國內的會員為啥這麼坑?
    原標題:《慶餘年》追劇風波背後:國內的會員為啥這麼坑? 來源:西洋參考喜歡追劇的朋友,最近不少都在高強度吐槽騰訊視頻和愛奇藝。可能是出於年底業績的考量,這兩家視頻網站在反向用戶體驗的提高上卯足了勁,在最近熱播的網劇《慶餘年》上動起了心思。
  • Costco生意經:賺錢不靠差價,會員費攬23億美元
    開業第一天滿眼的人從眾,Costco直接被買到暫停營業,隨即也成了「網紅」。27日,美國零售超市巨頭Costco中國大陸首家門店於上海閔行區開業。開業當天,由於消費者人數過多,下午1點就不得不暫停營業。
  • 瘋狂的盒子:16億的大生意與320萬人的小欲望
    6 萬個熱門款 1 秒售罄, 3 年淨利潤暴漲近 300 倍,估值從 20 億元人民幣到 40 億美元,一年翻了 14 倍……賣盲盒的泡泡瑪特,像一個迅速膨脹的巨大泡泡被吹上了天。十年前,泡泡瑪特還是一家開在北京中關村歐美匯地下走廊盡頭的玩具「小百貨」,創始人王寧在這家小店一人分飾三角——CEO、店長和店員都是他。
  • 會員在手全家都有!超級會員日蘇寧Super Family折上折
    會員在手全家都有!超級會員日蘇寧Super Family折上折 這年頭,誰手裡還不都得有個會員,看劇要會員,購物要會員,吃飯還是要會員。
  • 上海人的精明,就是砍價「五五折」
     「上海人嘛,精明。」 精明點,有什麼不好啦?「五五購物節」,真的打動了和我一樣所有以「砍到五五折」為己任的上海人。,想把錢花在刀刃上,海派「精明」成了生活必備。除了主會場上海展覽中心之外,本次雪佛蘭在上海音樂廳、徐匯濱江、靜安大悅城、上海大劇院、百聯中環購物廣場都設有分會場。
  • 靠會員費一年賺31億美元 好市多的另類「流量」生意
    在不少美國和加拿大人看來,Costco所代表的不僅是一家大型商場,更是已經成為中產階層的一種生產方式。而在新零售、新消費領域,一些機構也開始研究Costco模式,甚至開始投資一些「類Costco」的創業者。
  • 全家與上海聯通強強聯合 探索新零售邁出堅實一步
    全家與上海聯通強強聯合 探索新零售邁出堅實一步來源:聯商網2017-05-25 17:23聯商網消息:近日,全家便利店聯合上海聯通,將在5月底之前推出「集享寶卡」服務。集享卡會員至全家便利店消費達到一定金額即可獲贈流量,尊享版集享卡會員更可享受流量翻倍。消費者通過集享卡APP即可將流量快速提取至個人手機號。非聯通用戶同樣可以消費累計流量,並通過在全家便利店免費註冊得到聯通SIM卡及實名制認證後,即可將流量提取。消費者在全家便利店消費,就能享受到積分、流量一起拿的雙重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