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四月初,山東省選派15名同志組建聯合工作組赴英,主要使命是要把黨和國家對在英同胞的關心關愛、山東省委省政府對同胞們的深情厚誼落到實處。在英同胞主要是留學生,特別是低齡段留學生;而工作組的15名成員中,山東師範大學輔導員劉海江是唯一一個來自高校的代表。
在日益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之下,為了引導我留英學子穩住「心神」,儘速讓大家掌握科學防護知識,幫助大家克服焦慮安心完成學業,劉海江決定發揮自身作為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和微信公眾平臺「臨江仙哥」五年運營者的優勢,把「微思政」做到英國,做到我留英學子中間。
網上入手「摸情況」
為了確保抵英之後能夠迅速打開工作局面,劉海江在出發前自己主動負重加壓,一方面通過「全國高校諮詢中心主任群」、「高校學工群」、「輔導員在線群」、「全國高校學生工作交流群」、「山東師大心苑」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廣泛搜集資料,「惡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礎知識、掌握疫情防控的方式方法、學習大學生心理調適理論和方法等;另一方面,他聯合同行的來自省精神衛生中心、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隊友,依託微信平臺籌劃了專題調研事宜,設計並發放了調查問卷,對留學生學習、生活和心理狀況開展網絡調研,共收到調查問卷1750份。通過調研,他了解到:留學生對疫情缺乏科學認知,防疫知識不足,這是造成留學生恐慌的主要原因;對英國醫療體系及防疫措施不了解、不信任,家長的恐懼和非正常引導等,也是導致留學生情緒不穩定的重要原因。調研成果為聯合工作組後續工作思路的調整,對黨和國家下一步的決策都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主動入群「找事幹」
在英期間,劉海江積極踐行「精緻思政」理念,主動依循新媒體思想政治工作的「套路」出牌,講究而不將就,藉助多種形式,通過多種途徑與全英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負責人、部分高校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負責人、我留英學子互助群體建立聯繫,主動入群「找事幹」,有事沒事「冒個泡」,通過疫情防控知識「微推送」、關心慰問聊幾句、碰見問題及時回等形式,先後與47位有恐慌焦慮情緒的留學生進行了一對一交流,為8位留學生聯繫了醫療專家進行在線視頻問診,助其克服恐慌,紓解焦慮。在藉助新媒體工作平臺與我留英學子交流的過程中,他還尤為注意掌握一些「特殊學生」信息,並從個人防護用品中分出一部分,為3位已有感冒症狀的留學生寄送了口罩、連花清瘟膠囊、消毒紙巾、醫用手套等。返程前夕,劉海江把做好基本防護所需之外的其他防護用品全部在線定向捐贈給了我留英學子。
網絡電話「無時差」
在英期間,劉海江自己感覺需要克服的最大苦難就是時差問題。部分留學生的家長愛子女心切,往往忽略了時差,很多時候是摸起電話來就打,他的微信視頻電話儼然變成了「子夜熱線」。3月30日凌晨2點,一名留學生家長的電話突然打來,在簡單聊完孩子的情況後,家長提出了一些讓他很是為難的請求,漫長的溝通、解釋之後,時間已經是凌晨4點33分,因為困過了勁兒,他睡意全無,乾脆靠著床頭坐到了天亮。在英期間,劉海江共接聽了17個留學生家長自國內打來的微信或QQ電話。回答了家長提出來的諸如英國疫情狀況、孩子目前情況、防護物品發放、代轉物品、回國包機等問題。工作中,劉海江深刻體會到留學生家長的急迫心情,對家長提出的要求及時匯報領導,或盡個人所能予以滿足;即便不能及時解決,也都給予耐心解釋。正因如此,許多留學生家長減輕了不必要的擔心,對孩子的學習生活進行了安全、理性、科學的安排。事後,很多家長和留學生發來訊息表示感謝。拉夫堡大學留學生高平的母親說:「雖然說女兒成年了,但是做父母的還是免不了牽掛。好在咱們去了人,有個託底的人在那邊,孩子也總算有個依靠了。」
見之微端「彰情懷」
在英工作期間,劉海江感觸於黨和政府對留學生的關心關愛,感動於我在英人員深深的愛國情懷,注重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注重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付諸筆端、見之微端。先後創作了《破陣子·啟程》、《破陣子·》、《破陣子·駐紮》、《破陣子·班師》、《一直覺得你很遙遠》、《有幸做了一道「加分題」——寫在參加山東省赴英聯合工作組返回國內之際》等作品,分別發表在「山東外事」微信公眾平臺、《山東師大報》(網絡版)以及個人運營的微信公眾平臺「臨江仙哥」上,獲得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