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喜歡朗誦的你要如何才能把朗誦朗比較的生動,比較能夠能夠吸引別人?這是很多人想要知道的,下面就來具體了解下朗誦的技巧,給你的孩子也看看。
如何朗誦的比較生動?
1、語調
語調是用來表達句意和感情的抑揚頓挫的調子,由聲音的高低、強弱和快慢來決定。不同的語調可以表達不同的情感,文章的內容不同採用的基調也不同,如《小溪流的新家》一文的基調是歡快活潑的,《十裡長街送總理》一文的基調是深沉悲痛的,讀的時候要注意區別。
2、重音
重音包括語法重音、邏輯重音和心理重音。
語法重音
在不表示什麼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況下,根據語法結構的特點,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讀的,叫語法重音。語法重音的位置比較固定,常見的規律是:
①一般短句子裡的謂語部分常重讀;
②動詞或形容詞前的狀語常重讀;
③動詞後面由形容詞。動詞及部分詞組充當的補語常重讀;
④名詞前的定語常重讀;
⑤有些代詞也常重讀;
如果一句活裡成分較多,重讀也就不止一處,往往優先重讀定語、狀語、補語等連帶成分。如:
我們是怎樣度過這驚濤駭浪的瞬息!
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
值得注意的是,語法重音的強度並不十分強,只是同語句的其他部分相比較,讀得比較重一些罷了。
強調重音
強調重音指的是為了表示某種特殊的感情和強調某種特殊意義而故意說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引起聽者注意自己所要強調的某個部分。語句在什麼地方該用強調重音並沒有固定的規律,而是受說話的環境。內容和感情支配的。同一句話,強調重音不同,表達的意思也往往不同,例如:
我去過上海。(回答「誰去過上海」)
我去過上海。(回答「你去沒去過上海」)
我去過上海。(回答「北京、上海等地,你去過哪兒?」)
因而,在朗誦時,首先要認真鑽研作品,正確理解作者意圖,才能較快較準地找到強調重音之所在。
3、停頓
停頓有語法停頓、心理停頓、邏輯停頓。
生理停頓
生理停頓即朗誦者根據氣息需要,在不影響語義完整的地方作一個短暫的停歇。要注意,生理停頓,不要妨礙語意表達,不割裂語法結構;
語法停頓
語法停頓是反映一句話裡面的語法關係的,在書面語言裡就反映為標點。一般來說,語法停頓時間的長短同標點大致相關。例如句號、問號、嘆號後的停頓比分號、冒號長;分號、冒號後的停頓比逗號長;逗號後的停頓比頓號長;段落之間的停頓則長於句子停頓的時間。
強調停頓
為了強調某一事物,突出某個語意或某種感情,而在書面上沒有標點、在生理上也可不作停頓的地方作了停頓,或者在書面上有標點的地方作了較大的停頓,這樣的停頓我們稱為強調停頓。強調停頓主要是靠仔細揣摩作品,深刻體會其內在含義來安排的。
例如:
遵義會議║糾正了│在第五次反「圍剿」鬥爭中所犯的「左傾機會主義性質」的嚴重的原則錯誤,團結了│黨和紅軍,使得│黨中央和紅軍主力勝利地完成了長徵,轉到了│抗日的前沿陣地,執行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政策。
「遵義會議」之後沒有標點符號,但是為了突出「遵義會議」的地位,強調「遵義會議」在我黨歷史上的偉大意義,就應有一個停頓,而且比下面的其它強調停頓時間要長一些。
「糾正了」、「團結了」、「使得」、「轉到了」、「執行了」這些詞語後面也沒有標點,但為清楚顯示「遵義會議」的偉大歷史意義,應用停頓,句中劃「║」和「│」的都表示強調停頓。
如果不仔細揣度作品而任意作強調停頓,容易產生錯誤的理解。例如賀敬之《雷鋒之歌)中的一句:「來呵!讓我們緊緊挽住雷鋒的這三條刀傷的手臂吧!」有人在「三條」之後略作停頓,就會給聽眾造成「三條手臂」的錯覺,影響理解的正確性。
4、語速
語速應當根據文章的內容來決定。朗讀表示敘述或說明的內容用中速;描寫、回憶、抒情的內容要讀得稍慢;表現急切心情和緊張情境的句子,或者表現興奮及憤怒感情的句子,讀時一般用快速;表示莊嚴、沉痛、寧靜內容的句子,讀時一般要慢些。
如:
周:梅家的一個年輕小姐,很賢慧,也很規矩。有一天夜裡,忽然地投水死了。後來,後來——你知道嗎?(慢速。周樸園故作與魯侍萍閒談狀,以便探聽一些情況。)
魯:這個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個,她手裡抱著一個剛生下三天的男孩,聽人說她生前是不規矩的。(慢速,侍萍回憶悲痛的往事,又想極力克制怨憤,以免周樸園認出。)
魯:我前幾天還見著她!(中速)
周:什麼?她就在這兒?此地?(快速。表現周樸園的吃驚與緊張)
魯:老爺,您想見一見她麼?(慢速。魯故意試探)
周:不,不,不用。(快速。表現周樸園的慌亂與心虛。)
周:我看過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中速)
魯:我要提,我要提,我悶了三十年了!(快速,表現魯侍萍極度的悲憤以至幾乎喊叫)
5、句調
在漢語中,字有字調,句有句調。我們通常稱字調為聲調,是指音節的高低升降。而句調我們則稱為語調,是指語句的高低升降。句調是貫穿整個句幹的,只是在句未音節上表現得特別明顯。句調根據表示的語氣和感情態度的不同,可分為四種:升調、降調、平調、曲調。
1.升調(↑),前低後高,語勢上升。一般用來表示疑問、反問、驚異等語氣。
2.降調(↓),前高后低,語勢漸降。一般用於陳述句、感嘆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堅決、讚美、祝福等感情。
3.平調。(一),這種調子,語勢平穩舒緩,沒有明顯的升降變化,用於不帶特殊感情的陳述和說明,還可表示莊嚴、悲痛、冷淡等感情。
4.曲調。全句語調彎曲,或先升後降,或先降後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詞語拖長著念,這種句調常用來表示諷刺、厭惡、反語、意在言外等語氣。除了以上這些基本表達手段外,要使朗誦有聲有色,還得藉助一些特殊的表達手段,例如:笑語、顫音、泣訴、重音輕讀等,這裡我們就不詳細介紹了。
朗誦的技巧
正常情況下,說話是在呼氣時而不是在吸氣時間進行的,停頓則是在吸氣時進行的。如果是持續時間較長的講話或朗誦,必然要求有比平時更強的呼吸循環。
講話時的正確呼吸方法,應當採用由胸腹式聯合呼吸法(也稱丹田呼吸法),即運用小腹收縮,*丹田的力量控制呼吸。郭蘭英在談到運用這種呼吸方法時說:「唱歌時小肚子常是硬的,唱的越高就越硬」
胸腹式聯合呼吸介於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兩者之間,是二者的結合。具體方法如下:
吸氣:小腹向內即向丹田收縮,相反,大腹、胸、腰部同時向外擴展,可以感覺到腰帶漸緊,前腹和後腰分別向前、後、左、右撐開的力量。用鼻吸氣,做到快、靜、深。
呼氣:小腹差不多始終要收住,不可放開,使胸、腹部在努力控制下,將肺部儲氣慢慢放出,均勻地外吐。呼氣要用嘴,做到勻、緩、穩。在呼氣過程中,語音一個接一個的發出後,組成有節奏的有聲語言。
這種呼吸方法可以使腹部和丹田充滿氣息,為發音提供充足的「氣」,同時,由於小腹向內收縮,胸前向外擴張,以小腹、後腰和後胸為支柱點,為發音提供了充足的「力」。「氣」與「力」的融合,為優美的聲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小編寄語:朗誦小技巧,趕緊來get!
關注小編,小編會及時奉上最新諮詢。
同時也希望廣大網友積極評論並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們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