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34;,比如語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大動作敏感期等等,每度過一個時期就意味著寶寶又成長了一點,所以家長要用合適的方式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更好的度過這一階段。
相信不少寶媽的都看到了這則新聞:一名男童把幾個小珠子狀態的玩具吞進腹中,並且沒有告訴爸爸媽媽,直到幾天之後,男童才出現排尿難的情況才告訴爸爸媽媽,家長趕緊帶著他們到醫院檢查,幸好問題還沒有到非常嚴重的地步。
前段時間,家中嫂子打電話給我,說小侄女最近不知道怎麼回事,不管拿到什麼東西的第一反應就是塞進嘴巴裡,絲毫沒有猶豫。嫂子說完之後默默地問了一句:&34;一句話,徹底把我逗笑了。
我保證,幾乎所有的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孩子都會向自己的嘴巴裡放點東西,如果手上實在沒有東西,那就把手放進去。中國有句古話叫做&34;,以至於家長除了要擔心他們的安全之外,還要擔心手上有沒有細菌。
其實,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34;在作祟。因為寶寶和成人有著很大不同,比如,成人通過五官感知世界,而孩子則是用嘴巴。在家長眼中,孩子是看到什麼&34;什麼,但是對於孩子而言,他們是在感受,感受物品有沒有味道,是軟的還是硬的等等。
由此可見,口欲期對於寶寶非常重要,家長萬不可盲目阻止,以免阻礙孩子這些方面的發展:
意識方面
他們在感受的過程中可以分清什麼樣的物品有著什麼樣的特徵,同時知道哪些是自己喜歡的,哪些是自己不喜歡的。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小朋友在感受過之後便能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媽媽給他奶瓶他會高興的接住,但如果是自己不喜歡的物品則會&34;。
探索方面
我們剛剛說過,孩子將東西放在口中其實是為了更好的了解事物,對於孩子而言,每一件事物都是新鮮的,他們迫切的想要了解這個世界,就要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如果家長一味地將孩子身邊的所有事物都&34;,反而會影響他們的探索欲望,之後再遇到事情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逃避。
安全意識
寶寶突然離開媽媽的子宮,來到這個充滿&34;的世界,對於他們而言是沒有安全感的,而吃手可以起到自我安撫的作用,只有口欲期得到滿足的孩子,在日後的生活中才會更加自信。很多家長不知道的是,寶寶在吃手的時候,大腦也在飛速的運動,也就是說吃手對寶寶的智力也有著一定的好處。
那麼孩子在進入口腔敏感期時,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不要阻止孩子。既然已經知道了寶寶是在探索世界,為什麼還要阻止他們呢?相反,家長可以為他們準備一些可以放進嘴巴並且沒有危險的物品。比如不同材質的磨牙棒,矽膠牙刷等等。
同時家長還要注意的是,保證孩子手指以及進嘴物品的衛生,防止抵抗力低下的寶寶出現感染等症狀,還有細小的物品要儘量收起來,以免寶寶不小心吞咽造成危險。
其次,家長要給足孩子安全感。孩子之所以喜歡吃手,是為了尋找安全感,所以,家長在生活中要儘可能和寶寶在一起,讓他們感受到充分的愛和撫觸。除此之外,家長也要與孩子多溝通,不管幹什麼都可以告訴寶寶:&34;、&34;……不要覺得自己囉嗦,孩子特別喜歡,而且會從中得到滿滿的安全感。
最後,要保證孩子的口腔衛生。因為孩子還小,他們不能準確地分辨出什麼是安全的,什麼是危險的,所以很可能在家長沒有注意的情況下,把危險物品放入口中。有的時候也許不會咽下,但是很可能會傷害到牙床,造成破損或者是傷口。
要知道,&34;的細菌最喜歡從傷口處進入體內,從而造成寶寶生病、感染等情況。所以,就算寶寶沒有牙齒,家長也要堅持給寶寶清潔牙床。
口腔敏感期對於正在發展中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家長不要憑藉著自己的已有觀念盲目的制止孩子,而是用正確的,適合孩子的方式引導他們,幫助他們快速的度過這一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