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託育服務人才供給困境與對策

2021-01-19 託育星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發展普惠託育服務體系。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於促進養老託育服務健康發展的意見》指出,促進養老託育服務健康發展,有利於改善民生福祉,有利於促進家庭和諧,有利於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逐步完善託育服務體系,為家庭提供有質量的託育服務,服務隊伍建設是其最基本保障。

1

託育服務人才供給現狀與問題

在當前3歲以下嬰幼兒託育服務體系重建之際,社會急需大量的保教人才,以滿足千萬以上嬰幼兒的服務需求。預測結果表明,即便從雙重最低標準(即師生比、低預測方案)看,所需保教人員的規模最少也超過200萬人。

而現實情況是,託育服務人才供給面臨三大嚴重問題:數量不足的「人才荒」、業務能力欠缺的「技能荒」、職業操守匱乏的「責任心荒」,這些問題成為掣肘託育服務規模擴大和質量提升的關鍵短板。

託育服務供給人員數量短缺、質量偏低是多種因素造成的:

一是學科建設缺位,尚未形成正規的託育服務人才培育體系。迄今,高校並未開設3歲以下嬰幼兒託育服務專業;職校專業設置不合理、校企合作不足;儘管個別地區和個別院校開設了相關課程,但面臨師資不足、課程標準缺乏、實習場所匱少等困境。

二是職業培訓稚幼,人才嚴重短缺問題突出。從2019年開始,一些發達地區的培訓機構瞄準市場機會,搶佔市場先機,著手託育服務人員的培訓工作。但人才培養非一日之功。少量的機構難解市場對託育服務人才需求巨大之渴。

三是人才資源難留,且民辦機構人才流失現象更為嚴重。嬰幼兒的保教工作勞動強度高、心理壓力大,而從業者的社會地位和收入水平都較低,且缺乏社會縱向流動與發展的機會,故很多託育服務人員即便受過相關訓練,只要能找到其他工作,他們就會逃離與嬰幼兒保教相關的工作。因福利待遇、社會地位較低等原因,普通的民辦機構更難留住人才。

2

補齊託育服務人才短板的基本思路

人才培訓耗時耗力,盲目提高3歲以下保教人員的學歷標準並不現實。因此,必須多主體攜手共進,通過培養人才、拓展人才、留住人才、補充人才等途徑,保證人才供給。

(一)加強正規教育,培養人才。

其一,增設和擴建專業。加快推進託育服務人才培育工作體系建設,引導高校和職校增設、擴建嬰幼兒服務專業,或是鼓勵幼師專業增加3歲以下嬰幼兒保教專業。同時,依託託育機構,建立託育服務實訓基地。

其二,出臺從業標準。儘快研究制定託育機構從業人員的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兩類專業人才標準,為高校、職校開設託育相關專業和各類培訓機構開展託育機構從業人員技能培訓提供參考。

其三,注重學理與實操。強化託育服務人才課程設置的科學性、理論性和實操性,保證未來託育服務人員隊伍的專業化、知識化;培養嬰幼兒服務管理、營養、護理、醫療、保健、心理、教育和人文關懷等多方面的人才。

(二)強化項目培訓,拓展人才。

開展系統化、規範化、精細化、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項目,提高託育服務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

一方面,加強頂層設計。將育嬰員、保育員等託育相關職業(工種)列入急需緊缺職業(工種)目錄和政府補貼培訓職業(工種)目錄,納入職業技能培訓計劃,按規定落實培訓補貼、職業技能鑑定補貼。推動培訓項目的精準化、培訓標準的普適化與個性化。加強專業知識、職業素養、溝通交流、心理慰藉、應急教育等方面的培訓。

另一方面,暢通社會參與渠道。全面開放社會組織參與託育服務人才培養的渠道,鼓勵社會力量開辦與託育服務有關的職業院校或培訓機構,或是在既有培訓業務中補充相關內容。明確對民辦機構的師資、場地、設備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依法加強對民辦培訓機構招生、收費、培訓內容與質量等環節的指導與監管;在政府購買培訓成果方面與公辦機構同等對待。通過採取上述措施,推動民辦培訓機構的良性與健康發展。

(三)引入激勵機制,留住人才。

其一,改善收入水平。保證託育服務從業人員勞動報酬的合理增長,使之維持在社會平均工資水平之上;將託育服務崗位納入公益性崗位給予財政補貼,建立健全相對合理的薪酬體制和動態調整機制;切實落地收入激勵政策。

其二,提高社會地位。儘快制定保教標準及政策待遇,出臺並完善託育服務從業人員的技術等級評定製度,保證從業者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確立服務者的專業身份與地位,並將之與薪酬待遇直接掛鈎。

其三,打通流動渠道。基於人力資本,打通從業人員的上升通道。必須形成從業人員的職務晉升機制,留足崗位晉升空間,讓從業者有可期的未來。

(四)招募有熱情有能力的志願者,補充人才。

引導社會各界資源投入託育服務領域,營造共同參與、多方合作的託育服務氛圍。

一方面,完善託育服務志願體系。逐步完善志願者隊伍的登記註冊制度,採用目標招募、長期招募和短期招募相結合的方式,鼓勵嬰幼兒家長、職校幼兒保育專業和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育嬰師、保健師等共同投身託育服務活動,壯大志願者服務隊伍。完善相關政策法規,提供適度經濟激勵,推動託育志願服務安全化與規範化。

另一方面,創新志願服務模式。挖掘託育服務志願者的精神原動力,注重志願精神的維護;借鑑「時間銀行」「愛心儲蓄所」等手段,形成良好的付出—回報機制;考慮將託育志願服務逐步納入一般化的社會(社區)志願系統中來,推動託育服務志願活動的常態化和可持續化。

3

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提高託育服務人才綜合素養

服務質量是託育服務供給的核心和靈魂。只有有效整合職業道德教育和激勵機制,方能吸引並真正留住人才,形成穩定的託育服務人才隊伍,保證提供有質量的社會化託育服務。

加強職業道德與職業操守教育。以培養有愛心、耐心、細心、精心、有責任心的託育服務從業人員為目標,大力強化法律法規培訓,增強從業人員的法治意識,推動從業人員將「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想幼兒之所想、急幼兒之所急」等責任理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切實維護嬰幼兒的安全與健康,照顧和滿足其正常需求。

健全託育服務監管體系。

其一,優化準入機制。整合公安、人社等政府部門的相關信息平臺,建立託育服務從業人員的信息資料庫,為審查入職資格、應急聘用保教人員提供便利。

其二,強化淘汰機制。相關部門嚴把入職審查關,拒絕有違法、犯罪等記錄或患有心理、精神疾病之人加入託育服務行業。建立託育服務投訴和黑名單制度,對入職後有打罵、傷害嬰幼兒等行為或受過追責處理之人,及時記錄並辭退。

其三,健全評價機制。構建動態、長效、統一的監督管理與評價體系,形成統一的政策規範約束。通過採取有效舉措,形成一支既有專業水準、又懷基本職業操守的人才隊伍。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全面二孩政策下城市地區0~3歲嬰幼兒託育服務體系研究」(17ZDA12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來源:中國人口報

作者:楊菊華,系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END

相關焦點

  • 【研究】嬰幼兒託育服務人才供給困境與對策
    託育服務人才供給現狀與問題 在當前3歲以下嬰幼兒託育服務體系重建之際,社會急需大量的保教人才,以滿足千萬以上嬰幼兒的服務需求。預測結果表明,即便從雙重最低標準(即師生比、低預測方案)看,所需保教人員的規模最少也超過200萬人。
  • 楊菊華:論政府在託育服務體系供給側改革中的職能定位
    這種家庭-工作「雙肩挑」「兩班倒」的格局使得子女養育與職場發展形成競爭,女性面臨嚴峻的家庭-工作平衡困境,或不得不延長產假,中斷職業生涯,增加生育的機會成本;或不得不放棄生育,造成「魚與熊掌」二取其一的「雙失」局面,即國家失去優質的勞動力資源、個體失去更好的發展機會。換言之,託育服務供給不足成為當下許多家庭,尤其是女性面臨的主要矛盾。
  • 2020年-2021年0-3歲嬰幼兒託育服務市場演近研究白皮書
    規範發展2016-2019年0—3歲嬰幼兒託育服務政策的出臺與落地實施,提高0—3歲嬰幼兒託育服務行業的滲透率,也受益於育兒觀念的改變,間接推動線下早教服務、在線早教、母嬰社區等相關領域的發展。政策的作用從1982年開始到2020年,國家行政管理部門在不斷細化關於0-3歲嬰幼兒託育管理法規,同時也在託育服務市場向有序、規範、品質、專業的方向發展。1、有序保障市場競爭的有序,減少非市場幹預。2、規範完善政策體系,建立託育服務的標準規範體系,服務供給體系豐富多元。
  • 漯河市郾城區衛健委「三駕並驅」奏響託育服務供給狀況樣本點調查曲
    河南經濟報 記者 鄭浩 通訊員 段泳利為推進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貫徹落實,深入了解託育服務供給及需求現狀,為科學制定「十四五」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規劃提供支撐,郾城區作為全市唯一一個託育服務供給狀況省級調查樣本縣
  • 全面二孩政策下如何加快構建託育服務體系——基於全國十三個城市...
    3歲以下嬰幼兒託育問題是眾多家庭關注的焦點,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託育服務的供需關係更為緊張。如何加快構建託育服務體系、增強家庭獲得感?紮實的調查摸底是前提。北京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研究所(系)所長洪秀敏團隊,受國家衛生健康委的委託,對全國13個城市的嬰幼兒照護服務供需現狀進行調研,並從加大託育服務資源供給、加強託育人員隊伍建設、保障職業女性就業權等方面提出對策建議。中國教育報獨家刊發該調研的階段性成果,供讀者參考。
  • 江蘇和義烏普惠託育服務項目獲中央資金補助
    專項行動注重以投資換機制,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四兩撥千斤」作用,調動地方和社會力量積極性,城市政府提供土地、規劃、融資、財稅、人才等一攬子「政策支持包」,帶動社會力量提供普惠性「託育服務包」,最終讓嬰幼兒家庭受益。隨著項目陸續開工建設,將有力緩解新冠疫情對託育服務領域造成的衝擊,對於提振行業信心、提高機構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服務質量、進一步滿足廣大嬰幼兒家庭託育服務需求,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 首屆嬰幼兒發展引導員人才隊伍建設高級研修會在河北石家莊舉辦
    河北新聞網訊(李博)12月19日,為推進河北省嬰幼兒照護服務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促進河北嬰幼兒照護服務事業發展,首屆以「建設嬰幼兒照護服務專業人才隊伍」為主題的嬰幼兒發展引導員人才隊伍建設高級研修會在石家莊市成功舉辦。
  • 上海市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全文公布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2020年8月29日上海市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託育服務事關嬰幼兒健康成長,事關千家萬戶。二、發展目標(一)總體目標建設完善託育服務供給體系、管理體系、隊伍建設體系和質量保障體系。
  • 上海市實施全國首個託育服務行動計劃:到2022年,力爭全市一半以上...
    二、聚焦兩大關鍵領域,進一步增強託育資源供給、完善託育服務體系《三年行動計劃》圍繞加強普惠性託育資源供給和促進育兒指導「教養醫」結合兩大領域,明確了許多針對性舉措,我們將以此為指導,持續增強託育服務供給,完善託育服務體系,不斷滿足市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的託育服務需求。一方面,繼續擴大普惠性託育服務資源供給。
  • 5年時間健全嬰幼兒照護體系!山東發布實施意見,推動嬰幼兒照護服務...
    實施意見表示,到2023年,全省嬰幼兒照護服務管理體制機制初步建立,家庭嬰幼兒照護服務廣泛開展,每個設區市建立3個以上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託育服務機構。到2025年,全省嬰幼兒照護服務政策、供給和監督管理體系基本健全,家庭嬰幼兒照護服務規範開展,每個縣(市、區)都建成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託育服務機構。
  • 義烏普惠託育服務項目獲中央資金補助
    義烏現有人口220餘萬,其中0-3歲嬰幼兒7萬人。2019年底,全市現有各類託位數8170個,其中原有的早教機構35家1500個託位,幼兒園延伸託班託位6670個(其中社會辦5711個、公辦959個)。2020年上半年,我市新增託位325個,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託位數量8500個。近年來,義烏將解決社會對託育服務需求列入民生事項。
  • 上海實施首輪3歲以下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
    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施行,群眾對多元化的家庭育兒指導、普惠型託育服務的需求變得更為迫切。記者從9月16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海近日印發實施了《上海市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這是上海實施的首輪3歲以下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也是全國首個託育服務行動計劃。
  • 託育也推普惠制:兩類託育服務可享中央1萬元/人補助!
    ,著力增加3歲以下嬰幼兒普惠性託育服務有效供給,擬在全國開展支持社會力量發展普惠託育服務專項行動,制定本方案。城企雙方籤訂 合作協議,擴大普惠性託育服務有效供給,滿足家庭多層次、多樣化託育服務需求,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二、基本原則(一)普惠導向。支持面向社會大眾的普惠性託育服務項目,為嬰幼兒家庭提供質量有保障、價格可承受、方便可及的託育服務。(二)自願參加。
  • 上海實施首輪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力爭2022年一半以上幼兒園開設...
    「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施行,上海人口規模和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市民群眾對多元化的家庭育兒指導、普惠型託育服務的需求變得更為迫切。」9月16日,上海市副市長陳群表示。為此,上海教育、衛生健康、財政等部門共同制定了《上海市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下稱《三年行動計劃》)。
  • ...託育服務專項行動來了,兩類託育服務可享中央1萬元/託位的補助
    國家發展改革委24日稱,我國將在全國開展支持社會力量發展普惠託育服務專項行動,著力增加3歲以下嬰幼兒普惠性託育服務有效供給。3歲以下託育服務屬於非基本公共服務範圍。根據國家發改委、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的《支持社會力量發展普惠託育服務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試行)》,國家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和引導城市政府系統規劃建設託育服務體系。
  • 【政策】託育也推普惠制,兩類託育服務可享中央1萬元/人補助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政府工作報告任務要求,深入實施《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
  • 一圖讀懂《上海市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
    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上海市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今天發布,和小育一起來看一圖讀懂和政策解讀吧!一、制定《上海市託育服務行動計劃(2020-2022年)》的背景是什麼?3歲以下嬰幼兒是全社會最柔軟的人群,託育服務事關嬰幼兒健康成長,事關千家萬戶。
  • 【兩會問教育】擴大託育服務供給 更好滿足「幼有所育」的期盼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擴大託育服務供給。除了要「新增普惠託育服務機構80家,新改擴建幼兒園300所」之外,還要將普惠性幼兒園比例由77%提高到85%,公辦幼兒園年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標準提高到650元。
  • 上海市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發布
    聚焦兩大關鍵領域,進一步增強託育資源供給、完善託育服務體系《三年行動計劃》圍繞加強普惠性託育資源供給和促進育兒指導「教養醫」結合兩大領域,明確了許多針對性舉措,我們將以此為指導,持續增強託育服務供給,完善託育服務體系,不斷滿足市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的託育服務需求。一方面,繼續擴大普惠性託育服務資源供給。
  • 上海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今日出爐!超50%公辦幼兒園開設託班!
    以普惠、安全、優質的目標為指引,《行動計劃》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項目導向,直面民生痛點,體現上海特色,提出建設託育資源供給、託育服務管理、託育隊伍建設和託育質量保障等四大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