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創造了王守義十三香的爆品傳播,但也誤植進「每盒只賺8分錢」的「流毒」,事實呢?它真是一本企業經營教科書!

2021-02-14 鍵指財經

周健/文

【題記】這是一篇寫於2018年9月3日的文章,當時微信閱讀量890多,很慚愧。可這的確是很用心寫下的文章,還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讀到,而且耐心地去讀。現在兩年過去,這家企業的基本價值面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但是在公眾的解讀中,它被「神話」、被「國民大叔」的趨勢還是比較明顯的。比如最近兩天,蘋果iphone12的上市,竟無意中讓「十三香」成了熱搜。這是一件好事,但總覺得我們還應該對它有一個更深入、更理性的認識。我和朋友說,王守義十三香可以成為當前我們企業經營的教科書,但無需過度「神話」它、過度「詮釋」它,只有讓它是它,這才是我們這些寫作者、研究者的職責所在。所以,湊個熱點,今天舊文重發。如說到其最新經營業績,建議讀者諸君參考不久前《河南商報》剛剛採寫的關於它的專題報導。

序A

2016年1月,我在《企業觀察家》雜誌上刊發《王守義十三香:32年構建「小宇宙」》一文,闡述這家企業「32年堅守於一個產業領域,打假零容忍,管理架構扁平化,產品品質精益求精,不上市、不融資,不貸款、不賒款、不欠款」的經營理念和發展歷程,發表之後迅速成為網絡爆文,也讓王守義十三香一夜之間紅遍天下

當然,這裡所說的「紅」,是其聲譽、名聲上的「紅」,其產品本身早已進入中國的千家萬戶。彼時,大家都在呼喚老乾媽式的企業英雄,王守義十三香,恰恰滿足了整個社會的集體性呼喚。

那篇文章是原創文章,著重發掘的是企業內在價值以及對這種價值的堅守。其中有一段話,「王守義十三香完全是靠著那每盒只有0.08元微利的調料產品打拼出來的(1000克十三香調料的利潤為2元,每小盒十三香是40克裝,相當於每盒產生利潤0.08元)」,當時因為匆忙,有些數據計算有誤,後來無數媒體刊發文章時不加更改,無形之中造成「以訛傳訛」。

實際情況到底如何?

以我這兩天在鄭州丹尼斯商場購買的王守義十三香為例,撲克牌般的小盒子裝的產品有3種,每盒統一45克裝,分別標價3.50元、4.50元、4.90元。王守義十三香集團內部的一位銷售人員告訴我,這些產品每盒為企業貢獻的利潤至少在五六毛以上,「8分錢,傳播起來好聽,但如果真是8分錢,企業還咋活啊」 。

他解釋,過去的利潤確會低些,比如每盒賣1元、2元時;現在中草藥原材料成本節節攀升,產品售價也拉升了許多,自然就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利潤空間。

還有一點,我們原來說王守義十三香「不貸款、不融資」,也不完全準確。其年報信息顯示,2013、2015、2017三個年度,集團負債總額分別是2.07億元、3.8億元、3.82億元,對應的資產負債率為31.8%、42.6%、29.2%。雖不差錢,但企業與當地金融機構的關係總是要維持的,而且,企業若要獲得外部信用,也需要有一定的負債。

以上這些,都是我文章中出現的瑕疵,它說明,即使是面對「英雄」,也不能把他過度美化。我們所遺憾的是,在媒體的爆炒之下,在民眾的千呼萬喚之中,這家始終堅持最基本的價值理念的企業,和老乾媽、哇哈哈等一樣,逐漸被「神話」了。

所以,現在這樣的企業一有風吹草動,就會迅速引起輿論的強烈反彈。

這些企業,根本上是為它們自己而活。它們所保持的姿態,它們所秉持的理念,它們所採取的行動,也都要隨著它自己周圍的小生態,因時、因勢而變。否則,活在大眾的語境中而固步自封,它們最終也只有死路一條。

不過話說回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陶碧華、宗慶後、任正非、王銀良他們還在牢牢掌控企業,老乾媽、華為、王守義十三香等做「品質企業」「價值企業」的理想和立場就不會改變。一代人就是一代人,他們似乎更相信自己親自總結出的「成功經驗」。

現在,我們具體要說的,仍是王守義十三香。過往的經歷,大家耳熟能詳,而今我要講一講自2016年以來這家企業新發生的故事,從中,我們或許可以看出一個年近七旬的企業家為了捍衛自己的價值觀,究竟付出了多麼巨大而艱辛的努力。


序B

原來順豐說「不上市」,結果王衛按捺不住,2017年2月借殼了(002352.SZ)。

原來哇哈哈說「不上市」,結果2017年娃哈哈30周年慶典上,宗慶後改口:上市以後能加快企業發展,在適當時候娃哈哈也會考慮上市。

原來老乾媽說「不上市」,結果最近深交所到貴州調研上市培育企業,害得老乾媽工作人員急著對外「闢謠」:深交所只是來看看,沒有上市計劃!

「永不上市老四家/順豐華為老乾媽/還有一個娃哈哈」,隨著時勢變化,這個「不上市聯盟」,目前似乎正趨於逐漸瓦解狀態。難怪有人會說:曾經果然只能停留在曾經……

 

現在「鍵指財經」要說的知名匠心企業王守義十三香,這家「不上市聯盟」的候補企業,是不是也會發生類似的「曾經」?

1

言歸正傳。先看一組數字:

2015年,王守義十三香的資產總額和銷售總額為8.9億元、16億元,到了2017年,這兩個指標就增長到12.8億元、17.7億元;與此對應,2015年,王守義十三香納稅總額和淨利潤是2.6億元、2.6億元,到了2017年就分別增長到3.6億元和3.8億元。

好看的財務數字,一如既往地保持了令人眼熱的增長趨勢。不過,2017年度為何會邁上一個新高?這就與2016年5月該企業新投資3億元擴建的國際化廠區和生產線投入使用有關;再加上工業機器人在車間裡的廣泛使用,職工工資的大幅度提高,讓這家企業的專業化、精細化、智能化生產水平,在業內達到了幾乎無人可以匹敵的程度。

作為「大發展」的一個表徵和保障,2017年1月16日,王守義十三香的註冊資本金由1.6億元擴充到4億元,企業性質由「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有限責任公司」變成了「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的股權結構也發生了變更,駐馬店市義良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新增資本金2.4億元,以60%的控股權成為王守義十三香的大股東。此前,王銀良和他的兩個弟弟王銅良、王鐵良分別持股51%、24.5%、24.5%,現在被稀釋到了20.4%、9.8%、9.8%。

工商註冊資料顯示,駐馬店市義良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是2017年1月6日新註冊的公司,註冊資本2.4億元,由王銀良本人100%控股,經營範圍以商務信息諮詢、企業管理諮詢、市場營銷策劃諮詢、以自有資金對外投資等為主。

這樣一來,由王銀良本人直接或間接控制的股權就達到了80.4%,表明他本人在王守義十三香中的話語權進一步增強。

 

到了2017年3月底,王銀良不再擔任王守義十三香的法人、董事等職務,而由集團公司原辦公室主任楊書偉接替(楊後來升任集團公司總經理職務)。是年年底,集團公司更是對公司的組織機構和人事進行了大幅度調整或任免,新設置了一些機構,新提拔了一些年輕職工,其力度 「前所未有」。

為什麼會這樣?目前外界不得而知。不過,在王守義十三香集團擴大產能並迅速提升效益之際,當老乾媽、哇哈哈們不斷爆出上市傳聞的時候,特別是,當王銀良下決心完成家族制改革,「創新現代企業管理運營模式」並打造「全國最優秀民營企業」的衝刺關頭,他這樣做,並非偶然。

也必有其內在的邏輯。

2

王銀良很少在除王守義十三香集團主業公司之外的企業任職,或做出大額度對外投資——唯一的一次,是他在2013年1月在鄭州註冊成立了河南省銀生實業投資有限公司,進軍餐飲火鍋業,投資失敗後,該公司很快被他註銷掉。

不過,而今這一次,因為「意外」,他被「點名」了——2015年年底、2016年年初,王銀良陷入幾期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是時,註冊於泌陽縣工業集聚區的河南金桂特紙科技有限公司,因經營不善而陷入資金鍊斷裂的困境,被大量民間借貸人告上法庭。那時候,王銀良的妻子李某月還是這家公司的法人和大股東,因而,多位債權人在狀告李某月的同時,也將王銀良列為被告。

截至目前,河南金桂特紙科技有限公司的多起執行案件 「全部未履行」(包括銀行貸款、工程款拖欠、民間借貸等),企業被列入「失信人」名單。2017年5月和8月,駐馬店市驛城區法院兩次在阿里巴巴司法拍賣網絡平臺上公開拍賣其土地使用權及房屋建築物、地上附屬物,企業亦因「公示企業信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而在2018年1月被駐馬店工商局列為「經營異常」。

對這些糾紛,王銀良最後怎麼協助妻子有效解決掉,我們不得而知。目前,從幾份可查的案宗看,那些原告皆在法院立案之後,很快就提出了撤訴。應屬和解。

將李某月陷入民間借貸和銀行借款合同糾紛案件的,還有她持股35%的泌陽國璽紙業科技有限公司。在2018年2月由泌陽縣產業集聚區管理委員會作為原告的一份租賃合同糾紛傳票中,當地法院直接稱該公司「下落不明」。

王銀良專注於王守義十三香的管理經營,而妻子所做的卻是其他行業的多元化經營,涉及造紙、包裝、房地產、食品原料等。她曾參股駐馬店經緯紙業有限公司,不過該公司已在工商註冊系統中顯示「註銷」。她還曾在2005年投資興辦駐馬店市金桂置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在當地開發金桂園小區,到了2015年4月,她將自己持有的80%股份轉讓給自己的女兒王某莎,並卸任法人代表。同樣,她還曾是駐馬店寶富興業啤酒原料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2015年3月,金桂特紙民間借貸案件爆發前,她亦將該公司整體轉讓給自己的女兒經營。

她唯一「插手」王守義十三香的事務,是她在該集團下屬的王守義十三香集團彩印公司持有6.54%股份(大股東是王守義十三香,佔股90.93%),並和王銀良的弟弟王鐵良一同擔任其高管職務。今年4月18日,王守義十三香集團彩印公司的性質由「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時,她順便從該公司辭去了董事職務(王鐵良同時也不再擔任該公司法人代表職務)。

這是一種從各種經營事務中退出、榮休的姿態。畢竟,過去那麼多年一直拋頭露面,年紀大了,「麻煩事」還是越少越好。

順便說一下王銀良的弟弟王鐵良。他分別協同妻子劉某美和獨子王太白開辦了駐馬店明德賢商貿有限公司、駐馬店市豫龍古木園林有限公司、駐馬店新正光實業有限公司、駐馬店隆慶閣實業有限公司、駐馬店三香置業有限公司等企業。作為王守義十三香集團的自然人股東之一,他與該集團仍保持著兩種聯繫通道,一是擔任該公司董事,二是出任王守義十三香集團應城麻辣鮮廠的高管。

不過,王鐵良是一個出了名的「玩家」,興趣廣泛,在象牙、玉器、古玩收藏等方面「頗有建樹」。他特別喜歡盆景製作,畢20年之功在駐馬店建起了一座十三香古木盆景園,成為全國比較聞名的一座私家園林。他兒子王太白曾這樣評價他:「父親(王鐵良)已經對企業沒有多少眷戀,開始玩盆景,當起閒雲野鶴來。」

王銀良的另一個兄弟王銅良,目前只在十三香建築安裝工程公司擔任職務,並持有一定股份。除此之外,他本人似乎很少參加其他社會經營活動,為人處世極為低調。

家族人多,各個志向、趣味、能力、利益訴求不同,王銀良這麼多年,選擇的是和他們之間的「劃清界限」,哪怕,這些人中有不少屬於他的至親,甚至還是他曾經苦心培養的下一代接班人人選。

而大家,似乎也找到了各自的「發展空間」,樂得和他「涇渭分明」。

現在的王家人,看起來心都挺大。這就好。

好就好在不在一個鍋裡爭飯吃。

3

王守義十三香集團推進家族治理向現代企業治理轉變的變革,歷史上發生過三次(如果再加上王守義和其同輩兄弟早期的合夥紛爭,也即由「興隆堂十三香」演變為「王守義十三香」的歷程,那麼,這種變革實際上已發生了四次):

第一次是上個世紀90年代,兄弟姐妹7人中一個子女發動配方專利訴訟,「三派大戰」隨即爆發,王銀良到處滅火。後來在有關方面的主持下,兄弟姐妹7人中有4人獲得補償退出企業,王銀良拿到51%控股權,改變了單一的「兄弟姊妹家天下」的決策管理格局;

第二次是讓自己的妻子和弟妹退出管理層,妥善辭退並安置廠中的親戚,聘請一批職業經理人充實到關鍵崗位,在企業建立了一套煥然一新的現代管理模式;

第三次則是培養自己的子侄輩,待他們學成後充實到企業的經營管理崗位,而後又根據個人選擇進行分流。

現在,又一次以加強控制權、提拔新人、改善績效管理、建立科學的決策管理機制等為特點的「大變革」,在他主導下發生了。不少熟悉他的人說,王銀良為此「決心很大」,在具體行動中「雷厲風行」。

目前,隨著集團內部用人機制的變革,王銀良手下梯次型的職業經理人團隊已經初步形成,現在集團公司總經理楊書偉,即是他多年之中一步步培養並提拔起來的年輕人。

楊書偉

由王守義十三香集團的這種情形,我們不禁會聯想到另外一家同樣已經發展了30多年的企業——新鄉太行振動:

都是1984年建廠,都是少數民族企業,都是兄弟姐妹7人聯合創業,都是由兄弟姐妹中的老二作為領頭人,都是行業中的冠軍企業,都曾發生過家族利益紛爭,都曾歷經多次改制,但是,企業最終走向的結局卻大不一樣:王守義十三香目前正蒸蒸日上,企業已具備現代企業的的治理結構,出局的兄弟姐妹當時都得到合理補償和妥善安置,沒有過多「流血」,而新鄉太行振動卻是負債纍纍、瀕臨破產,職業經理人紛紛出走,兄弟姐妹之間亦是鬧得反目成仇、彼此互傷(此主題另文詳述)。

究其原因,就在於前者平時性格隱忍,關鍵時刻敢於硬起手脖,自始至終能夠真改、痛改,讓不相干的兄弟姐妹逐漸「靠邊站」,嚴格杜絕親屬幹政;而另一個則是心慈手軟,兄弟姐妹之間分了合,合了分,反反覆覆地淪為假改,最終權責不明、親疏不分,亂成一鍋粥。

它們兩家都曾著手解決接班人的問題,巧合的是,方法幾乎一致,那就是各家選派一個子女到企業就職,培養並選優。但最終結果卻是,王家幾個子女都從企業出來了,各自選擇了符合自己志趣的其他創業道路,而黃家幾個子女卻一直留在企業,最後竟為誰來當董事長而互相攻訐、大打出手,父輩們也連帶著捲入利益紛爭的戰局,再次發生歷史上曾多次發生過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輪迴。

只能說王銀良未雨綢繆,深諳人性弱點,看得深、看得遠,懂得皇朝傳位和家族因襲的歷史教訓,具有一個企業家的強硬手腕。他是真正立志於打造百年基業,把王守義十三香當作安身立命之本來對待的,且34年如一日,無比專注。

不過,饒他如此睿智,如何處理企業的基業永續和持續經營,目前來看仍是他內心最大的隱憂。畢竟,年齡已到了68歲,膝下只有一個女兒王某莎,未來誰能成為接替他的掌門,現在還沒有現出端倪(這一點和哇哈哈的宗慶後比較近似)。「立儲,國之大事也」。

王某莎屬於典型的80後,據稱比較乖巧、伶俐。早年曾和她的堂兄妹、也即兩個叔叔家的兒女分別到國外留學。回國後,她先是和其他3個堂兄妹到王守義十三香分管採購、生產、銷售、帳務,接受鍛鍊,而後又在2015年4月前後離開十三香集團,從母親那裡接手了駐馬店市金桂置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和駐馬店市恆昶典當有限公司兩家企業,從事房地產開發、不動產抵押借貸等業務。再以後,就是更徹底地從母親手裡把寶富興業啤酒原料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承接下來,名義上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實業家。

這就是說,自從選擇了接過母親的衣缽,她就再也沒有參與王守義十三香集團的任何經營管理工作了。未來,王銀良會將整個王守義十三香集團交給她嗎?

同樣,王鐵良的兒子王太白也曾被王銀良當作重點培養對象。不過,2014年6月他也選擇了從企業離開,去做房地產業務,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完全脫離家族,淨身出戶,開始二次創業,用網際網路思維在地產領域推陳出新」。

王太白

目前,他是駐馬店市樂居神州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同時還在北京等地從事教育投資、文化交流等業務活動。曾經,他建議王銀良推動企業上市和投資房地產,但後者向他潑來的冷水是:「你爺爺當年留過遺言,不準家人做房地產生意,掙慣了快錢,就不會再安心做實業了。」

這也等於對他作出了「判決」。

另外,王銅良的兩個女兒王某宇、王某針也選擇了獨立創業,2014年創立了微商時尚養生護膚品牌——「古草悅心堂」,一大票明星都是這個品牌的忠實使用者,王某宇本人亦成為知名網紅。姐妹倆目前還在鄭州、廣州、駐馬店等地區開辦有商貿和文化傳播公司。可以說從事的完全是與王守義十三香根本無關的業務。

網紅王某宇


王某宇、王某針姐妹倆

子侄輩都選擇了「單飛」,剩下的,解決企業傳承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建立一套完善的用人機制,讓一支成熟的職業經理人團隊「輔佐」自己的下一代,並維護企業的長治久安;或者,學習類似於美的集團那樣的模式,即何享健「傳位」於外姓人方洪波,實現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有效分離——目前來看,王守義十三香集團組織架構的重新設置,許多優秀年輕人的成功上位,以及整個公司資本金和股東結構的變化,都疑似指向這一計劃和目標。

這樣一來,把「上市」當作一個潛在發展目標,就順理成章了。它起碼能解決王守義十三香集團未來的創新動力和利益分配難題,在保障家族財富承繼的同時,還給一起奮鬥的職業經理人帶來一定的價值獲得感。老乾媽、娃哈哈等之所以後來轉變了對上市的態度,我想主要原因大概就在這裡。

不過,就王守義十三香集團而言,截至目前,王銀良本人還沒有展現出任何對「上市」心動的跡象。2018年,駐馬店共有23家企業被河南省列進上市後備企業名單,其中王守義十三香集團依然缺席。我一個朋友在國內某知名投行機構任職,他曾多次試圖與王銀良深入接觸,但都吃了閉門羹,無功而返。他的感嘆是,「攻不進去」!

「攻不進去」,這恰恰說明,當王守義十三項集團還沒有徹底解決掉它的家族治理難題,或者,還沒有走上一條妥善而又安全的路徑,它,是不會輕易「與狼共舞」的,更不會把「上市」列入立即就要執行的工作計劃的。

這樣,我們也就明白,不是王守義十三香集團不願上市,而是它自身的企業治理以及接班人問題,還沒有解決好。歷史的教訓說明,培養接班人,還要趁早,而且是越早越好,畢竟年齡不饒人,企業正處於發展的關鍵時期,不得不防備隨時都有可能出現的風險。

但願王銀良在這個問題上沒煩惱、不糾結,心中早有籌劃,早有解決方案。打破中國企業「富不過三代」的命運魔咒,他只差臨門一腳了。

 

4

按常理,一個企業家經營企業的過程,即是不斷為企業開挖、加固「護城河」的過程,以保證「江山永固」。

 

在王銀良這裡,近乎無情而又睿智地改善家族治理,不斷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咬緊產品質量,持續不斷地在市場打假;堅持以精益為標準的專業化,堅決避免「賺快錢」的多元化,如此等等,都是為了多方位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行業對手持續拉開差距。毫無疑問,正是以上努力,造就它最終成了香辛料調味品這個品類的典型企業代表(另外,「清真」、「中藥材」這些天然屬性也為王守義十三香的市場口碑加了不少分)。

「調味品屬於小產品、小行業,沒有多高的技術成分,必須踏踏實實,誠信最關鍵。我就是忠厚對人、對產品、對客戶,我最大的靠山就是誠信」。

「要想長遠發展,必須把質量抓好,始終都不能放鬆質量,這樣對企業負責、對消費者也負責,這是做企業必須的」。

「企業發展必須練好內功,提高裝備水平也是練好內功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部現代化、自動化的機械裝備,是我們保證食品安全的努力和決心「。

「企業發展必須練內功,不是一哄而上,不能不抓重點。幹企業跟建樓是一樣的,一個梯子都不能省,這樣才紮實。我們的後備力量就是抗風險能力。商業社會風向瞬息萬變,風險無處不在,搞企業必須扎紮實實的。把企業做紮實,產品才能優良增產,增產穩定了,企業才能更加有發展」。

 「不亂上項目,不亂上產品,不亂擴張,不要強求賺多少錢。按照企業的模式,一步一個臺階,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什麼都不影響」。

 

大道至簡,獨孤求敗!王銀良這些樸實的「生意經」,其實自始至終沒有脫離企業經營最基本的價值面。這與那些張口閉口都是「商業模式」「股權投資」「升級再造」的言論,形成鮮明對照。

目前,王守義十三香集團的產品線,已由傳統的十三香調味料,延伸出「麻辣鮮調料」、「包子餃子調料」、「燉肉料」、「雞精」、「燉雞料」、「炸雞料」等多種規格的清真調味品;包裝設計方面,計有盒、包、瓶、聽、禮品袋、禮品箱等多種包裝;市場範圍,原來一直深耕國內,號稱「國民調料」,現在則逐步走向國際市場,據稱在美國建廠的思念食品生產餃子,就大量使用王守義十三香,許多華人歸國,臨走時也將其當作必備採購品。

這就是內涵式創新的道路,如同刀刃越磨越快,尚有巨大的潛力空間可挖。當年河南另一調料行業巨頭蓮花味精就沒有把這條路走到底,而是不斷增加產品品類,擴大產業規模,留下諸多慘痛教訓。

因為不斷打假,王守義十三香對品牌和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也幾乎達到了近乎無縫隙覆蓋的程度。在王銀良的觀念中,「品牌就是勞動、創造、生產、文化的集合體,是企業最重要的產權,我們應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中國的品牌」。

他的那一套「競爭(鬥爭)哲學」,從企業內部延展到外部,在市場中發揮的作用也接近極致。最典型的,就是不停地打各種官司,維護自身權利,打得競爭對手、仿冒造假和商標專利侵權者落花流水。

目前,王守義十三香「香系列」商標註冊達到20多種,其中以數字排名的「香」,從「十一香」「十二香」「十三香」排到了「三十三香」「三十六香」「三十九香」,皆是多類別註冊;「鮮系列」「味系列」的商標註冊,情形與此類似。所以,有時我們會開玩笑說,王守義十三香是註冊商標最多的企業,而且,如果照數字羅列,這樣的商標可以無休無止地註冊下去。

1999年,鹹陽一市民註冊開辦一家名叫「富民十三香」 的飯店,2014年和2017年先後兩次收到王守義十三香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的投訴;在國內的一些超市,一些廠家生產的「五香粉」赫然和王守義十三香的產品並排陳列於貨櫃;今年5月28日,駐馬店市明德賢商貿有限公司投資成立了駐馬店三香置業有限公司,不知道,這些事情的發生,會不會也觸及到王守義十三香集團的底線?

「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幹老實事」,這麼多年來,王銀良都一直遵行其父親王守義留下來的這個「傳家寶」,因而,無論對內還是對外,他都依此作為評判別人為人行事的標準,「投機取巧」,在他這兒似乎沒有任何市場。

而且,這麼多年,他還一直堅守「上顧國家,中顧民家,下顧員工」的「三顧」原則,執行「實實在在做人,踏踏實實做事,重質量、守信譽、不浮躁,扎紮實實推動企業向前發展」的發展理念,這就在企業文化和員工價值觀建設上,為企業築牢了一條內在的「護城河」。

不過,畢竟是老一代的傳統型企業家了,面對未來幾年即將推進的代際傳承,王銀良的這些經營觀念,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被繼任者延續下去?

5

女愛十三香,男尊王銀良!

我一直認為,一個企業家做出一個好企業,一定與這個企業家有著良好的志趣和規律的生活習慣有關,與他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緒有關,與他堅守企業基本價值面有關,與他自始至終向市場看而不是向「上」看有關——一句話,他懂得為與不為、克己復禮的辯證關係,知道自己的來路和去途,能夠上得廳堂,又能夠在任何時候把自己低到塵埃中去。

 

有一次,在成都,王銀良帶侄子王太白爬山。他穿了一件普通T恤、短褲,搖著摺扇,嘻嘻哈哈,一口氣就登上了山頂,而王太白爬到半山腰就大喘粗氣。王銀良告訴他,自己每天都要堅持兩分半鐘的倒立訓練,進行幾百步的蠍子走路(倒立行走),還要打一套養生拳,幾十年從不間斷。

這讓王太白突然明白,自己家族的企業之所以歷經30多年不斷發展壯大,全與這種身心一致的「堅持」有關,「對企業要看重,但對金錢要看淡。做事要專注,不分心」。那一天,他還參透了「吃虧是福」這個道理,伯父的原話是,「你不管跟誰做生意,都不怕吃虧,到最後,所有人都會願意和你合作。沒有人願意和精明算計的人做生意。用這句話,我交了不少真朋友,也明白了為什麼調味料這種不起眼的產品也能做成大生意」 。

「吃虧是福」,體現於企業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裡裡外外。比如上文提到的「下顧員工」問題,這麼多年,王銀良一直沒有在這個問題上打過折扣,正是他對廣大員工付出了極大的的愛護和尊重,才讓王守義十三香集團這個家族式的企業產生了巨大的凝聚力。

2016年,我一個朋友曾參加王守義十三項集團32周年廠慶。他看到的情況是,王銀良當場宣布每名員工每人普漲1000元,每人發放500元獎金,企業連續3天改善夥食,每位職工可享受3天免費午餐+每人1瓶飲料+每人1隻燒雞(或1隻烤鴨或1袋牛肉)。

把福利具體到這個份上,也是做絕了!

這其實已是王守義十三香自2014年以來的「固定節目」,2000多名工人3年中的月工資,每人累積增加了2000元,達到月平均4000多元,在整個駐馬店市甚至整個河南省,都首屈一指。

許多老員工都是從小夥子時就在工廠裡做工,一直做到了不惑之年。每年新員工進場,王銀良都會說一句:「進了十三香的門,以後就是一家人了!」有時還會動情地追加一句類似這樣的話,「公司的發展是每一位員工用心血和汗水拼搏出來的,掙的錢不往員工身上花往哪花?一定要讓員工吃好、穿好、休息好,絕不能虧了咱工人」。

當前,許多製造型企業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員工的飯碗普遍受到威脅,對照一下王守義十三香如此這般的給予員工的待遇,一定會讓人感慨萬千。

王銀良的「善名」,還體現在他平時的一些義舉中。這麼多年來,他積極參與支教助學、扶貧濟困、賑災救災、軍民共建、支持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等社會公益慈善活動,捐贈總數額達到2億多元。其中最知名的有出資700多萬元在駐馬店九縣兩區贊助興建了11所光彩小學,在全國捐資興建了數十所希望小學,捐資6000萬元建設駐馬店置地大道鐵路橋,出資近數百萬元修建駐馬店十三香路,等等。為使慈善常態化,他還專門成立了駐馬店市十三香慈善公益協會,在整個河南省企業界,開創了先河,全國也極為少見。

近幾年由他主導成立的義良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義成商貿有限公司等,都以「義」字打頭,一方面是為了幾年他的父親,名曰「守義」,另一方面,則體現出他對「義利」的辨證認識,自始至終堅持以「義」為立業之本了。

或許是深受他的耳濡目染,他的親屬和親戚,在當地都有好人緣,都樂善好施。他的女兒王某莎,曾用3個月時間將自己物品在網上低價出售,籌集10萬元捐贈給平輿縣一家孤兒院;他的侄女王某宇、王某針,連續多年通過微博等社交工具發起愛心義賣,幫助病人及其他弱者排憂妤難;她們的母親、王銅良的妻子李某鳳,在駐馬店一直參與駐馬店市螢火蟲公益協會的日常工作……

行善,終極意義體現的是一種對生命和生活的敬畏態度。王銀良和他的親戚們,依據企業的實力和自身的能力對這個社會展現出友好和包容,這樣一種價值互動和傳揚,目前來看已初步沉澱為整個家族的品質和精神。

從這個角度說,王銀良不孤獨,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王銀良女兒王某莎愛心捐贈

王某宇的愛心閨蜜圈

6

當前,商業社會的快速變革,正在導致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走向衰落和死亡。王守義十三香集團已經發展了34年,王銀良接過父親手中的權杖後,帶領著企業走得穩,做得紮實,特別是在過去10年中許多企業都在高歌猛進,他始終秉持「不亂上項目,不亂上產品,不亂擴張,不要強求賺多少錢,按照企業的模式,一步一個臺階,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什麼都不影響」的思路,為王守義十三香集團贏得了「抗周期企業」的美譽。但即便如此,如果不從內部進行持續性的系統變革,不在制度設計上未雨綢繆,企業發展的拐點,將有可能在代際傳承的過程中發生。

就像現在的哇哈哈、匯源等企業一樣,威脅企業帝國發展的致命因子早就存在。它們,與企業的機制、體制和整個團隊的價值理念、創新能力互為因果。

所以我們看到,「尚能飯否」的王銀良,已經宣稱以後還要進行更多次大刀闊斧的自我革命——順途中保持清醒看到危機,很難;大義滅親,和親戚朋友「做出切割」「劃清界限」,很難;把企業和財富逐漸社會化,破解「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很難——而將這所有的「難」綜合、匯聚在一起並有效化解掉,就構成了王守義十三香集團獨特的發展變革經驗。

這樣說來,我們完全可以期待一個了不起的企業和一個了不起的企業家,在不久的將來誕生。


相關焦點

  • 王守義十三香不香?
    那段時間,南到駐馬店,北到石家莊,幾乎都能看到王守義在各縣鎮奔走叫賣十三香的身影。為了讓消費者能放心接納,樹立新品的市場認知,王守義還特別在每一包出售的十三香上都蓋上印鑑,這就相當於給產品貼了「商標」;消費者憑這「商標」可退可換,王守義的信譽也慢慢建立起來。在優質單品和品牌意識的作用下,王守義的十三香所到之處都有口皆碑。
  • 王守義十三香是什麼梗 王守義十三香內涵段子介紹
    關於王守義十三香是什麼梗?其實也就是網絡用語,大家可以把13看成英語字母B,所以其中意思個人去理解。我是王守義,我當年尋找香料的時候只找到12種,還有一種我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你身上發現了,所以我想確認一下,可以讓我聞聞你的13香嗎網戀嗎?我敲甜,想買裙子但沒錢。網戀嗎?我王守義,想問你13香香不香 。玩了段子以後,感覺什麼都變了,就說去超市購物吧,來到調料區,看著味精雞精王守義13香都感覺不忍直視。
  • 每盒8分利潤年賺3億的王守義十三香為何不上市?竟跟一份遺言有關
    作者:沙拉醬王守義十三香32年只做一味調料,8分錢利潤卻年賺3億。可是擁有如此可觀利潤的王守義十三香,為何遲遲不上市呢?在1959年饑荒時,王守義改善了秘方配製出了一種新的調味料並拿到市場上售賣,取名為「十三香」。1984年,王守義開了一家作坊式的調味廠,並申領了營業執照,租攤位加工銷售十三香,取名「興隆堂十三香調味廠」,起始資金只有100塊錢。
  • 他是王守義十三香創始人 談成功秘訣 一輩子踏實做好一件事
    要說在我們一日三餐上,最離不開兩個調味料,一個就是老乾媽辣椒醬,還有一個就是王守義十三香,要說也比較巧合,兩個調料大王都有差不多的相似,都是把幾塊錢的調料買到全國各地,都把利潤只有幾毛錢的商品,一年能賺幾個億,做成知名企業,都是堅持不上市,不貸款的經驗思路。
  • 「12不香十三香」?iPhone12發布王守義十三香卻意外被帶火
    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十三香」也因iPhone12的發布跨界上了熱搜。    13日下午,王守義十三香官方微博也與粉絲互動回應:「12香不香不知道,王守義十三香肯定香,你值得擁有。」    截至記者發稿時,「十三香」的梗仍停留在熱搜榜上,相關閱讀討論達1.8億。
  • 一個堪比「老乾媽」的人,32年只做3元產品,靠8分利潤年賺3億!
    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一個堪比「老乾媽」的人,32年只做3元產品,靠8分利潤年賺3億!他就是被人們稱之為「國民男神」的王守義。幾天我們就來了解下他和「十三香」的故事。一個堪比「老乾媽」的人,32年只做3元產品,靠8分利潤年賺3億!
  • iPhone12發布,王守義十三香卻被意外帶火了
    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十三香」也因iPhone12的發布跨界上了熱搜。13日下午,王守義十三香官方微博也與粉絲互動回應:「12香不香不知道,王守義十三香肯定香,你值得擁有。」截至記者發稿時,「十三香」的梗仍停留在熱搜榜上,相關閱讀討論達1.8億。
  • iPhone12不香十三香?發布會後:王守義十三香上熱搜
    除"王守義"、"十三香"品牌以外,旗下還擁有還有"十一香、十二香、十四香、十五香、十六香、十七香、十八香、二十三香、二十六香、三十三香、三十六香、三十九香、十一鮮、十二鮮、十三鮮、十四鮮、十五鮮、十六鮮、十七鮮、王守義拌拌香、王守義燉燉香、王守義火鍋香、王守義麻辣鮮、王守義鮮美、龍亭、興隆堂"等多種品牌,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
  • 「千萬別買iPhone12,王守義說了十三香」年收入23億為啥不上市?
    「小小的紙啊,四四方方,東漢蔡倫造紙張,南京用它包綢緞,北京用它包文章,此紙落在我地手,張張包的都是十三香。」在不少中國人眼中,調味品的代名詞就是王守義十三香。王守義十三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9年。當時,居住在河南開封的王守義迫於生計,根據祖傳秘方,研製出十三香調味品,沿街叫賣。
  • 小小十三香,做出大文章,王守義是如何做到的?
    商界的一股清流現在的商界,大多數公司都以「貸款融資,上市圈錢」為目的,但是王守義十三香作為浮躁的商界的一股清流,它保守內斂,不善於宣傳,也很少出新聞,甚至自創立以來堅持不上市、不融資、不貸款、也不欠款,這樣的企業很少見。
  • 36年不上市不貸款 與iPhone一起香的王守義十三香
    時代周報記者:陳婷 庫克沒有想到的是,iPhone新產品讓國內一家老牌調味料企業走紅。 圍觀完iPhone12的產品配置,「十三香」迅速成為微博熱搜。10月14日,該話題在微博上已有1.8億的閱讀和2萬的討論。
  • 王守義十三香的接班人,身家千億比王思聰顏值高,低調開奧迪
    王守義十三香的接班人,身家千億比王思聰顏值高,低調開奧迪。在河南駐馬店,有一條「十三香」路,是十三香創始人王守義捐資修成的。在中國民族品牌界,向來有些「小商品,大品牌」,比如老乾媽,比如王致和,比如衛龍。再比如「王守義十三香」。
  • 重拳出擊搗毀假窩———河南省駐馬店王守義十三香集團打假紀實...
    16萬個包裝盒對藍陵印刷廠來說雖然只有3000多元的純利潤,但如果這16萬個包裝盒流入制假分子手中製成假冒劣質十三香後,會給16萬個家庭帶來傷害。公平競爭、守法經營是每個企業在市場經濟下都應遵循的規則,而廊坊藍陵印刷廠業務經理王運高卻為貪圖蠅頭之利,為不法分子非法印製商標標識提供便利,無形中充當了制假售假的源頭。
  • 網友:別買Iphone 12,王守義說13香,一直到39都香
    何止是十三香呢,要知道它旗下還擁有 「十一香、十二香、十四香、十五香、十六香、十七香、十八香、二十三香、二十六香、三十三香、三十六香、三十九香、十一鮮至十七鮮、王守義拌拌香、王守義燉燉香、王守義火鍋香、王守義麻辣鮮、王守義鮮美、龍亭、興隆堂」等多種品牌。
  • 河南十大品牌榜中榜——「王守義十三香」
    「王守義十三香」由王守義先生創始於1984年,沿襲北宋興隆堂獨特的原料配方,系列香辛料調味品(清真)大型生產企業。 駐馬店市王守義十三香調味品集團有限公司由王守義老先生創始於1984年,是規模化的系列香辛料調味品清真企業,「王守義十三香」以調味品生產銷售為主營業務,同時兼營彩印、包裝材料等輔業
  • 王守義十三香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聽調料大王王守義的話,不要惦記...
    王守義十三香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聽調料大王王守義的話,不要惦記iPhone12時間:2020-10-14 11:34   來源:愛下手機站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王守義十三香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 王守義十三香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別買iPhone12了王守義說十三香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聽到過這樣一句話,我是王守義,我可以聞聞你的13香嗎?很多的朋友不懂這是什麼意思,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王守義十三香先為大家科普一下真正的王守義十三香調味料。「王守義十三香」沿襲北宋興隆堂獨特的原料配方,依照中醫理論和用藥要求嚴格配方,根據食療原料的性能,精心炮製而成,使烹飪的食物色、香、味俱全。興隆堂歷史悠久,始創於北宋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專營草藥、香料,其創始人原為官宦之家,善烹飪,後辭官在開封開藥鋪,取名「興隆堂」。公元一千一百零一年興隆堂推出一種秘制調料,因其性能獨特而名揚東京,被收入御膳,供宮廷享用。
  • 王守義十三香是什麼梗?我可以聞聞你的13香嗎?
    王守義十三香是什麼梗?關於王守義十三香是什麼梗?其實也就是網絡用語,大家可以把13看成英語字母B,所以其中意思個人去理解。你好!我是王守義,我當年尋找香料的時候只找到12種,還有一種我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你身上發現了,所以我想確認一下,可以讓我聞聞你的13香嗎網戀嗎?我敲甜,想買裙子但沒錢。網戀嗎?我王守義,想問你13香香不香。玩了段子以後,感覺什麼都變了,就說去超市購物吧,來到調料區,看著味精雞精王守義13香都感覺不忍直視。我可以聞聞你的13香嗎?
  • 「十三香」第三代掌門人玩豪車、買豪宅,網友:富不過三代?
    提到國內的調味品大拿,莫過於南方的老乾媽和北方的十三香。這兩家企業都發跡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各自的領域從默默無聞走向熠熠生輝,至今已有了將近三十個年頭。當年的王守義在繼承了家族的秘方以後,拿著一百元租下了一個小作坊,開始了艱難的創業之路。在那個盜版泛濫的年代,王守義一邊堅持專利一邊謀求創新,憑著踏實肯幹的原則一步一步將企業做大,並將市場一點點拓展到了全國的範圍。如今,隨著企業的不斷的發展,兩大巨頭之一的十三香已經傳到了第三代「掌門人」王太白的手裡。
  • 調料大王王守義:不上市不做房地產,孫子低調接班,豪車換雪佛蘭
    「十三香」,很多家庭都愛用這一款調料,每次烹飪美食都少不了十三香的存在。十三香的歷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間,那個時候它不叫這個名字,而是一種宮廷調料,一般的平民百姓根本用不了。後來到了明末時期,因朝局動蕩,「十三香」的創始人、王守義的祖上決定辭官還鄉,並且將這一調料秘方帶出了宮廷。十三香最終能發揚光大,走進尋常百姓家,多虧王守義十年如一日堅持做好調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