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沙拉醬
王守義十三香32年只做一味調料,8分錢利潤卻年賺3億。
可是擁有如此可觀利潤的王守義十三香,為何遲遲不上市呢?
原來,不上市的原因與創始人王守義曾立下的遺言有關。
一份警示後人「不上市」的遺言
據稱,王守義十三香曾是北宋開封的宮廷御膳調料,是由王守義祖上相傳而來。
在1959年饑荒時,王守義改善了秘方配製出了一種新的調味料並拿到市場上售賣,取名為「十三香」。
1984年,王守義開了一家作坊式的調味廠,並申領了營業執照,租攤位加工銷售十三香,取名「興隆堂十三香調味廠」,起始資金只有100塊錢。
由於採取「薄利多銷」的方式,王守義的「十三香」生意越來越好,到了1997年,企業生產規模也不斷擴大,王守義的兒子王銀良就將原來的企業升級為駐馬店興隆堂十三香調味品有限公司。
在1998年王守義十三香集團成立的時候,註冊資本就達到了8000萬元左右,年銷售額超過了4億元。
然而,王守義並未能夠看到自己「親手打下的江山」太久,就離開了人世。
2003年,創始人王守義去世,他在去世之前就曾立下遺言:「不準公司多元化發展,也不上市,不玩資本運作,更不準家人做房地產生意,掙慣了快錢,就不會再安心做實業了。」
1984年,王守義從100元資金起步,到1988年集團成立時銷售額就曾達到4億多元,至2014年,王守義十三香已成為銷售額15億元的大型企業。
王守義十三香雖然規模已經日漸龐大,但是目前還依然遵守著創始人王守義「不上市」的初衷。
孫子違爺爺「初衷」
然而,王守義十三香的繼承人——孫子王太白卻背離了創始人王守義「不準家人做房地產生意」以及「不能多元化發展」的遺言。
早前,王太白就以「開豪車」、「痴迷地產」引起眾多投資者譁然,也曾立志「30歲前賺1個億」,但卻因「投資失利」成為大眾的關注點。
王太白的「首次失利」是用父母的幾千萬投資曼徹斯特房產,卻趕上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其資本瞬間「蒸發」。
首次投資失敗,王太白將自己在國外的「豪宅」與「愛車」出售,決定回國。
接下來他藉助母親提供的400萬元創業資金,收購地產公司、囤地等生意最終收入約1.3億。
本以為第二次投資可以順利完成,但卻在投資後因為管理不善讓家人承擔了近4000萬的資金缺口,這是王太白的第二次投資失利。
經歷了兩次投資失敗後的王太白決定回歸王守義十三香,逐漸放下了跨界開展資本運作的想法。
據了解,2009年,王守義十三香集團曾在掌舵人王銀良的帶領下,開設豆撈餐飲店,企圖實現多元化發展,但是最終結果還是不盡人意,此後,也就熄滅了多元化發展的想法。
而無論是王銀良還是王太白,他們的結果似乎都在驗證王守義「不要多元化,安心做實業」的叮囑的正確性。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在如今食品調料行業日新月異的時代,眾多年輕化品牌爭相搶奪市場,競爭可謂異常激烈。
和王守義十三香業務模式相近的老乾媽,也是堅持一瓶老乾媽走天下的模式——不融資不上市。但是在陶華碧退位之後,老乾媽還是面臨了用戶的流失。
那麼,現如今王守義堅守的「不上市,不融資,不多元化」的戰略還能繼續下去嗎?
這一切也將會在其第三代掌舵人王太白的手裡,揭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