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丁玲
「別買iPhone12了,因為王守義說了,13香!」在「十三香」突然成為微博熱搜之前,或許很少有人能想到,王守義十三香(全稱駐馬店王守義十三香調味品集團有限公司)這家老牌調味料企業會成為此次10月份的蘋果新品發布會的「流量擔當」,畢竟王守義十三香平日甚少高調露面。
儘管平時處事低調,王守義十三香還是擁有較高的國民知名度,其發展故事也為很多人耳熟能詳。1984年,隨子女到駐馬店安享晚年的王守義在兒子王銀良的遊說下決定重操十三香調味品的舊業,他們以100元作為本錢,成立十三香調味品廠;1999年,申請註冊「十三香」商標,此後,暢銷中原的「十三香」開始火遍全國。
2003年創始人王守義去世後,二兒子王銀良接下父親的班,至今已有17年。根據當地媒體報導,在王銀良的帶領下,王守義十三香的銷售收入和納稅額連續5年都在上漲,其中2019年銷售收入23.4億元,納稅額4.3億元。
沿襲父親發展理念 不多元化經營
據此前媒體報導,王守義在去世前曾立下「不準公司多元化發展,也不上市,不玩資本運作,更不準家人做房地產生意,掙慣了快錢,就不會再安心做實業了」的遺言來指點後人。
作為「二代」,王銀良幾乎完全繼承了父親的發展理念。十三香公司目前沒有涉及多元化經營,沒有考慮上市,靠自有資金滾動發展。在此前的家族化管理階段,家族內部有人向王銀良建議,十三香現金流充足,可以涉足房地產,但最終被王銀良否定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接班的17年中,如今態度堅定的王銀良也曾在要不要多元化經營上搖擺過。在王銀良的帶領下,王守義十三香曾於2009年進軍過餐飲業,計劃在全國開500家豆撈店,以實現餐飲和調味品的雙促進,但新開的豆撈店卻少有人問津,最後只能黯然關店。經此一役,多元化發展就一直成為王守義十三香的「禁區」。
家族成員及親戚朋友悉數退出
作為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家族成員間高度的信任關係,確保了王守義十三香企業決策權和經營權的高度集中。但正所謂「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隨著王銀良兄弟年事已高,企業的現代管理、權杖傳承等問題,就成為不得不面臨的挑戰。
對此,王銀良通過收編親戚的小廠小作坊、做出相應的利益分配和補償等一系列動作來改變「兄弟姊妹家天下」的管理格局。如今,曾在公司裡擔任職務的家族成員以及親戚朋友已經悉數退出,十三香管理層的家族成員只剩王銀良一人,其身兼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其他高管要麼是內部提拔,要麼是外部引進。
王銀良三弟和四弟的持股比例也在不斷降低。天眼查APP顯示,王守義十三香第一大股東為駐馬店市義良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60%,這是王銀良全資控股的公司;第二大股東也是王銀良,算下來王銀良共持股80.4%,三弟王銅良和四弟王鐵良平分剩下19.6%的股份。而2017年王銅良和王鐵良分別持有24.5%的股份。
第三代接班人「出局」
與此同時,第三代接班人的培養問題也早早被提上日程。據了解,王氏兄弟把自己的子女幾乎全部送到國外讀書,待這些「第三代」回來後,又大量進入集團工作,最終他們把王鐵良的兒子、長孫王太白和其堂姐、堂弟、妹夫等4人列為重點培養對象,分管採購、生產、銷售和財務等重要部門,基本事務都由他們幾人組合決定,最後報王銀良審批。
此種格局之下,有人選擇適應,也有人選擇離開。根據王太白本人在2014年接受的媒體採訪,在十三香上班的那段日子,作為海歸的王太白看不慣父輩的保守,三十多年以來既沒有多元化發展,也不上市,就連產品價格都多年不變。他一提上市,父親就說「上市是圈錢」,和二伯王銀良說,二伯就要求他好好做事。
2013年年初王太白給自己定了個規劃,三年內要建原料基地、實現產品升級,藉助電商平臺,打開海外市場。但最終他在十三香並沒有幹多久,這些目標也沒能實現,目前已經自己單獨創業。
無論是家族傳承抑或交給職業經理人打理,都是企業發展的正常選擇。如今已走過36個年頭、逐步建立起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王守義十三香未來會走向何方,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沈釗
審籤 | 梁澤銘
實習生 | 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