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帝「創二代」的新挑戰:一家老牌家電企業如何實現高端轉型?

2020-12-18 經濟觀察網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銳 12月9日,華帝股份有限公司(002035.SZ以下簡稱「華帝」)董事長潘葉江在上海外馬路一棟樓的小小會議室裡有一場簡短的媒體見面會。在這場氣氛溫和的交流中,與華帝有關的爭議提問最終沒有拋向潘葉江。

潘葉江的普通話帶著明顯的粵式腔調,短暫發言後就匆匆離開。這是他一貫的風格。在華帝內部,一個公關團隊把潘葉江與公眾視野拉開距離,包括華帝員工在內都覺得這是一位「靦腆」的董事長。但同時,作為華帝第二代接班人,潘葉江近年來給業界留下的印象是強勢而激進的,尤其是在罷免上一任董事長,以及華帝2018年世界盃「奪冠退全款」的營銷事件中。

在眾多進入二代接班的中國民營企業中,華帝並不是特殊的,董事長潘葉江出現在公眾話題中的次數也是極少的。但它又是典型的,在1992年的創業潮中誕生的傳統企業,在兩代管理層交接時面臨企業和行業的倒逼轉型。

潘葉江在回應記者兩代管理問題時主動提到「權力交棒」,並稱作為接班人,不僅要有創一代的膽識和魄力,還需要更強的管理能力。

2019年以來,國內傳統廚電市場並不景氣,而華帝在這一年也顯得更低調。12月11日,華帝內部直接參與策劃的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記者復盤了那起,從全民狂歡意外變成經銷商不堪壓力「跑路」事件的細節。「其實我們認為,華帝在世界盃期間的營銷活動是非常成功的。」

爭議:強勢接班、兩代分歧

12月9日晚,華帝與時尚芭莎合作在上海發布了「未來廚房」的概念,這很符合華帝現在希望傳遞給年輕人的時尚感。但這個主場更像是粉絲見面會,因為吳亦凡的出現,現場觀眾的情緒被推向高潮。

要偶像、要流量、要調性……這是一家27年前從廣東中山的家電小鎮走出來的老牌傳統企業,在二代接班後做出的轉型改變之一。這些改變在執行之初,也是兩代管理層之間矛盾的導火索。

華帝是中國「92派」創業潮中的一家廚電企業,2004年成功上市,七位創始人曾有「華帝七君子」之稱。2006年,華帝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燃氣具獨家供應商。這是一件讓華帝至今引以為傲的事,在公司展覽大廳,過去的火炬模型都被裝裱起來掛在牆上。

今年42歲的潘葉江是七位創始人其中一位的第二代。因為華帝創業之初「不帶親戚進廠」的規定,潘葉江並沒有從小「長」在華帝。1999年,二十出頭的潘葉江獨自創業,給國內外家電做代工。直至2012年,華帝收購了潘家的企業,潘葉江才正式進入華帝。

2015年國慶前夕,華帝董事會舉行了一場會議,由時任該公司副董事長潘葉江主持。這場會議通過了《關於改選公司董事長的議案》,並以6票同意、2票反對、1票棄權的結果罷免了原董事長黃文枝,並選舉出潘葉江任新董事長。二十多天後,華帝在回復深交所的公告中指出,華帝在2015年上半年經營情況惡化、業績持續下滑,而黃文枝作為公司經營的掌舵人,對於此負有直接領導責任。這樣的接班方式,讓潘葉江的正式亮相充滿了「腹黑」色彩。

但在現實生活與工作中,潘葉江給人留下的印象卻是靦腆、話少。一位熟悉中山市宣傳工作的人士向記者透露,作為中山當地的明星企業,政府希望透過像潘葉江這樣的企業家釋放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信號,但潘葉江還是用自己的方法「藏」在華帝的後面,迴避媒體的曝光。

「其實董事長很文質彬彬的,他出席什麼場合都穿著西裝,開會也常常是先讓大家先說,聽得多。」一位經歷華帝兩個時代的內部人士向記者描述,潘葉江是典型的廣東企業家,低調、不願意多露面。他是技術型的管理者,會參與華帝的產品研發工作,喜歡培養年輕人,倡導華帝打破老牌的形象,做高端化的轉型升級。「老一輩就相對保守。」

相比起華帝的名氣,年營收沒有破百億是讓人有些意外的,這也是潘葉江上任以來提出的目標。2016年、2017年,這位董事長給華帝帶來的改變是明顯的,公司營業收入連續兩年同比增長分別為18%和3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連續兩年增長均超過50%。2017年,潘葉江獲得人民日報等聯合評選的的「十大經濟年度人物」,同期登上榜單的還有小米公司的創始人雷軍、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等。

挑戰:高端轉型、走出中國

華帝要做高端化的轉型,潘葉江在很早就在內部提出「消費升級」的趨勢,華帝要走出廣東,走出中國,就要改變。「改變、求變,主動求變。」這是他在回應記者關於華帝現在的經營理念時反覆提到的。華帝的早期發展依賴經銷商的打拼,但潘葉江動了經銷商的規則。「新的政策是希望公司能進行更現代化的管理,這就讓一部分老經銷商不滿意。但這是坊間傳聞,我們也沒有具體統計。」華帝一位內部員工表示。

潘氏轉型新政並沒有因為華帝整體業績的大幅提升在整個體系達成共識,兩代管理層之間的分歧更是蔓延到華帝與經銷之間,在華帝的高光時刻突然被擺上檯面。

2018年7月,華帝在一場全民關注的俄羅斯世界盃足球賽中預測一場比賽稱,若法國國家足球隊奪冠,對在2018年6月1日0時至2018年7月3日22時期間,購買華帝指定產品並參與「奪冠退全款」活動的消費者,將按所購指定產品的發票金額退款。

這場「奪冠退全款」的狂歡,一時間佔據了世界盃話題的榜首,令華帝在同期贊助中佔盡風頭。然而,當法國隊獲勝時,北京一家經銷商卻失聯了。

「一開始有消費者投訴說沒辦法兌現退款承諾,媒體報導把這件事突然放很大,覺得華帝給不起這個錢,第二天股價大跌。」華帝內部直接參與這項策劃的人士表示,但其實公司是很坦然的,整個營銷活動的方案並不是領導層臨時起意,而是一個大團隊操盤,提前了大半年就開始做調研、風控,對球隊以及對整個方案做了詳細的評估分析的結果。

「所以,當法國隊要贏的時候,我們根本沒在怕,還把活動截止日期從原本的7月1日又延期三天,我們期待法國隊贏。」最終,華帝方面的銷售數據顯示,即便是扣掉世界盃退款的部分,當月銷售額同比上一年也增加了30%,有更多人因為這場活動知道了華帝,購買了「奪冠套餐」以外的產品。

華帝聲名大噪,但失聯的經銷商事件持續發酵,並引發輿論討伐其欺騙消費者。2018年6月29日,廣東省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前往北京天津,查封北京華帝燃具銷售有限公司和天津華帝燃具銷售有限公司財產,華帝則澄清與這家經銷商沒有產權關係。

「這個經銷商在出事前經營上已經出現一些問題,不是因為華帝逼他退款,或者壓貨。」前述人士稱,這家經銷商是華帝早期打開北京一帶的市場很重要的合作夥伴,和創始人那一代有很深的交情。「從感情上來說,和華帝是很深的。」

「公司開始轉型後,他還是想要以前的特殊政策,想要的資源傾斜越來越多。這樣影響到整個經銷商體系的平衡。」潘葉江上任後對經銷商制度進行的調整,一定程度上讓北京這家經銷商與華帝的關係變得緊張,而世界盃的事情撕開了彼此剩下的那點體面,潘葉江也因此陷入輿論風波。

這場新政改革加劇了外界對於華帝「家族化」的猜測。前述人士否認了這種說法,理由是潘葉江接管華帝後,依然堅持「不帶親戚進廠」的規定,並且向經銷商以及華帝核心員工開放股權激勵。「第一批、第二批加起來有上百人,這是以前沒有的制度。」

目前,華帝的股東信息顯示,第一大股東是潘家的石河子奮進股權投資普通合夥企業,持股13.72%,第二大股東潘葉江,持股9.86%,潘葉江是華帝的實際控制人。

華帝2018年的年度報告顯示,公司營業收入突破了60億,但同比上年增長從30%降至6.3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6.8億,同比上年增長從50%多降至約32%。潘葉江認為,在整體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華帝在2018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未來的時間裡,杭州、成都等準一線城市會成為華帝的新的目標,華帝的改變還要「更靈活、更勤奮」。他還是更喜歡談產品、談公司自身,但回應華帝的改變態度堅決。

今年前三季度的報告顯示,華帝營業收入同比去年下降了7.98%,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依然保持同比增長16.9%。這是華帝自潘葉江出任董事長以來首次營收同比下滑。華帝的數據在強調,公司產品的客單價提升了。一位上市公司負責渠道的區域負責人認為,提高了單客利潤,但銷量減少了,所以出現營收下降利潤增長的局面。「這是一種保守策略,有一定的風險。因為賣少了,你的市場佔有率可能就會受到影響,對於競爭大的市場可能就補回不來了。」

在華帝,有很多員工來自美的、來自格力,這是除了廚電行業原本的方太、老闆電器外,正在不斷進入的競爭者。「我們經常互相挖。」一位華帝員工好奇,這兩家企業的體量都在千億級,中國廚電市場那麼大,為什麼華帝還在衝刺百億。「我經常會想,如果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我會選擇做什麼。這20年來,我用行動給了自己一個答案:我要打造一個源自中國,卻能震撼全球的國際廚房品牌。」這是潘葉江對華帝的寄語。

相關焦點

  • 華帝變革的樣本意義:傳統企業如何捅破天花板?
    《時代周報》經濟部主任、資深財經媒體主編 紀旭  今年9月30日華帝一紙公告顯示:時任公司副董事長、最大股東潘葉江先生,接替創始人之一的黃文枝出任華帝新一屆董事長;10月22日,潘垣枝出任華帝新總裁。從管理層的結構來看,華帝正由「兩權分離」的模式向「兩權集中」的家族管理模式演變。
  • 進軍高端智能廚電 華帝高端智能煙機「魔鏡」上市
    9月16日,以「智領未來」 為主題的「華帝股份2015年新產品發布大會」在廣州召開。作為行業領軍企業,華帝用技術以及工業設計進行顛覆性的煙機升級,發布了行業首款智能控制高端煙機「魔鏡」系列產品,拉開了華帝圍繞新定位、新口號、新形象、新代言人、新產品、新終端元素的全面革新大幕。
  • 華帝股份半年報勾勒高端新江湖:廚電龍頭股悄然改弦易幟
    新、快、準三招制勝,助力華帝一路領跑  華帝股份半年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1.74億元,同比增長17.2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43億元,同比增長45.32%。在廚電市場遭遇下行大環境下,依然取得如此靚麗的業績,著實不易。特別是資本市場上,華帝股份的連續上漲,更是投入了信任票。
  • 廚衛家電市場再升級,廚衛家電十大品牌如何選?
    方太逐步形成了以中華優秀文化為核心的方太文化體系,並積極投身文化推廣、慈善、環保等公益事業,努力踐行企業社會公民責任。  華帝 :做高端智能廚電的引領者2015年,華帝開始向「高端智能廚電」布局,立志打造「智尚生活新標準」,同年便推出了國內領先的智能語音操控的抽油煙機「魔鏡」。進入2016年,華帝提出了「智慧+,更愛家」的理念,倡導用更智能的家電產品改善生活,提升生活樂趣。近幾年的轉型變革,使得華帝在產品力、品牌力、渠道力等方面得到質的提升。
  • 白色家電巨頭扎堆 美的 海爾轉型高端 格力電器布局多元
    從價格結構來看,健康功能表現出較強的溢價能力,消費者品質追求仍在,線上市場低價低質的標籤開始被淡化,空調、冰箱、洗衣機等產業的高端需求保持上行。  家電產業分析師劉步塵對消費日報財經頻道記者表示,目前,中國家電企業都在往高端化方向轉型,總體看轉型效果較好的是海爾,比如,海爾旗下的卡薩帝品牌已經成長為不少人心目中的具有國際範的高端品牌。
  • 魯企觀察丨小鴨重生:一家老牌國企的轉型新路
    編者按:企業是經濟運行最活躍的因子。它們創造著無窮財富,更推動著生產力的不斷前行。山東,正在經歷著動能轉換的涅槃時刻,企業的作為將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經濟大省到經濟強省的蛻變。鳳凰網山東今天繼續推出「魯企觀察」欄目,關注老牌國企小鴨集團的重生裂變。
  • 從搶人頭到上心頭,華帝差異化高端路漸入佳境
    更早些時候,由華帝原創開啟的#法國隊奪冠,華帝退全款#的「免單營銷」模式,提前在今年的世界盃大戰引爆前夜,引發家電、金融、日化等多個領域企業的跟風模仿、抄襲,最終上演「同款」免單熱潮。  由此華帝也率先開啟一輪家電營銷的變革迭代潮:從最初的行業推銷,以低價為主導,到後來廚電業的營銷,以活動為主導;直接邁入當前的體驗,全面跳出產品、技術、價格、活動等推銷和營銷,進入讓用戶參與進來,自主體驗、自由選擇,最終成為企業的忠實粉絲。
  • 廚電業務日薄西山 萬家樂被迫轉型「挖礦」
    據家電網了解,這段歷史新一代用戶可能並不了解。上世紀90年代初,萬和還是萬家樂的一家配件供應商,後來萬和自立門戶生產、銷售熱水器整機,並曾在90年代末主動降價30%,遭同行指責,據說當時主要的不滿者就是同城的「萬家樂」。當時的萬家樂佔據了熱水器和燃氣灶市場的半壁江山,而萬和幾乎就是在首屈一指的同城企業眼皮底下發展起來的。
  • 日本家電企業:全面潰敗還是主動轉型?
    從某種意義上說,多元化經營的松下、索尼、夏普早已淡化「家電」標籤,產業轉型與戰略升級更利於增強老牌家電企業的全球競爭力,他們甚至擔心海外消費者仍然以老眼光視其為「家電企業」。舉個簡單例子,現在的日系品牌手機雖然淡出了我們的生活,但是手機攝像頭大多產自索尼,風靡全球的iPhone渾身上下有一半的元器件來自日本製造商也是鐵一般的事實。
  • 十大關鍵詞看懂2020年千億廚電產業-廚電產業,家電市場,數位化轉型...
    三、上市    作為發展成熟的一個傳統產業,廚電市場(包括油煙機、燃氣灶、消毒櫃、電熱、燃熱、洗碗機、集成灶)格局已穩固多年,但老闆、方太、華帝盤踞的大廚電和美的、蘇泊爾、九陽領跑的小廚電,依然面臨新興品類和新興上市企業的挑戰。    尤其是集成灶行業。
  • 他是福清年產值達5億元的企業老總,富二代?海歸?創二代?
    下屬擁有福建寶利特紡織塗層有限公司,福建寶利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寶利特合成材料有限公司三個子公司,佔地面積270畝,現擁有五條國際先進水平的PU/PVC人造革生產線、一條壓延生產線和一條紡織塗層生產線以及整廠配套設備,專業生產各種中高檔PU/PVC人造革系列產品、高檔織物塗層面料、油性/水性PU樹脂、各種特殊高分子材料及處理劑等產品,年產值達5億元。
  • 2020第二屆中國高端家電品牌G50峰會召開,聚焦家電產業新發展格局
    「探索場景、關注變革、聚焦新發展格局」,這是2020第二屆中國高端家電品牌G50峰會的核心議題。在國內大循環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家電產業將以何種姿態迎接新的產業發展周期,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是家電產業現階段的重大課題。
  • 華帝股份敲定新總裁潘垣枝 兩創始人董事投棄權票
    昨日(10月22日),華帝股份發布公告稱,經董事會決議,同意聘任潘垣枝擔任公司新總裁。此舉之後,潘氏家族對華帝股份的控制權將進一步滲透。昨日(10月22日),華帝股份發布公告稱,經董事會決議,同意聘任潘垣枝擔任公司新總裁。此舉之後,潘氏家族對華帝股份的控制權將進一步滲透。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對於新總裁的任命,有兩位創始人股東兼董事投了棄權票。《家電圈》智庫首席專家文劍向記者表示,華帝股份的「內鬥」或許才剛剛開始。
  • 硬貼「科技」標籤,折射出家電企業從To C到To B的轉型尷尬
    說是「科技」企業,但賺錢的還是家電業務回到問題的原點,沒有「科技」基因的家電企業如何完成轉身呢?商戰競爭時不我待,家電企業大多採用買買買的方式來快速完成對市場的卡位。格力2020年半年報截圖數據說明一切,美的和格力現在仍然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家電企業,跟隨在這兩家身後的其他家電企業也是如此。
  • 海爾格力奧克斯惠而浦康佳,集體在家電行業修新路!
    當然,面對愈發複雜、多變的商業環境,中外家電廠商再次集體謀新局、修新路。進入中國市場24年的惠而浦,如今正在通過「做減法」和「做加法」,減少產品型號、減少品牌數量,集中資源發力中高端市場和產品,構建發展新引擎。TCL旗下的華星光電,面對無處不在的顯示屏,正在加快大屏化、超大屏化趨勢,將價格戰火快速向65吋、75吋擴張,謀求搶佔先機。
  • 「中國產業地標」首站聚焦佛山 盧宇聰《對話》央視暢談萬和轉型升級
    應對「中年危機」,佛山製造如何突破在2018年,中國家電業出現了改革開放以來前所未有的負增長,經歷數十年輝煌發展的家電企業,究竟經歷著怎樣的困難?央視主持人陳偉鴻將這個話題拋給現場嘉賓,聚焦家電業的「中年危機」。
  • 華帝2019回顧:跨界營銷屢創佳話 品牌、產品獲市場和口碑雙重認可
    根據《2019年中國家電行業三季度報告》顯示,2019年三季度,國內市場銷售額1745億元,同比增長率-4.2%,除了生活家電實現了1.1%的增幅外,彩電、空調、冰箱、洗衣機、廚衛電器均出現不同幅度的下滑。雖然已經很難用「好」與「壞」來形容2019年的家電市場,但激蕩的時代仍有諸多精彩。
  • 從日本老牌家電量販Laox蛻變 看蘇寧智慧零售如何推動全球貿易一體化
    從日本老牌家電量販Laox蛻變 看蘇寧智慧零售如何推動全球貿易一體化 2019 年 ,幾大經濟體之間的博弈與碰撞,讓全球經濟局勢發生了深刻而又複雜的變化。
  • 「企二代」接班大掃描:探訪青島上市公司的「後浪們」
    在海利爾葛家成起步於基層,從中層到高管再到總經理,十餘年不同層級、不同崗位的歷練,從父親葛堯倫手中接過企業的權柄,葛家成決心在父親創業的基礎上更進一步,讓海利爾在自己治理下實現新的飛躍。  同樣經過歷練的還有利群股份副董事長、總裁徐瑞澤,她是青島老牌零售企業利群股份徐恭藻的女兒。「她12歲時,父親開始創業。
  • 華帝股份兩漲停 百得廚衛併入致業績猛增
    華帝股份公關傳播中心總監羅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股價表現確實跟年報發布的業績有關,復牌大漲很正常。不過,華帝股份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業績,跟公司將收購的百得廚衛併入合併報表有重要關係。2012年12月,華帝股份發布重大資產重組報告書,斥資3.8億元全資收購百得廚衛,以實現雙品牌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