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貼「科技」標籤,折射出家電企業從To C到To B的轉型尷尬

2020-12-11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智能相對論(ID:aixdlun),作者丨魏啟揚

幾乎所有的家電企業都行進在轉身成為「科技公司」的道路上。

從「好空調、格力造」,到「掌握核心科技」,再到「科技改變生活」,格力電器Slog的變化足以表現出董明珠轉型「科技公司」的決心。

海爾扎身智能製造,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玩得風生水起,將自己定義為「燈塔工廠」的領路人。

美的集團提出成為全球化科技集團的戰略目標,迄今在智能化、數位化上的探索花費超過百億。

此外,海信成立專門的科技子公司進行多元業務的拓展,TCL直接更名「TCL科技」進行重組,意圖在新的業務板塊進行「二次創業」。

好好的家電不做,家電企業們為何都打起了「科技」的主意?

家電企業為何都打起了「科技」牌?

放在明面上,家電行業紅利到頂,用戶消費升級趨勢下產品升級的必然選擇。

家電行業進入低增長、甚至負增長的紅海時代已是不爭事實,據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指導、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編制的《中國家電行業年度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家電行業銷售規模近4年來的高點是2018年的8211億元,2019年同比下滑2.2%至8032億元,今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國內市場零售總額僅有1172億元,同比下降36.1%。

在如此背景下,家電廠商們從新品類的開發、新產品的升級,以及新生態的培育等方面多管齊下,尋找新的增長點。

於是在10年前,出現了空氣淨化器、新風機這樣的新品類;5年前,抽屜洗碗機、微波爐和蒸箱結合在一起的微蒸一體機等開始流行;最近兩年,人工智慧與物聯網逐漸成為新品標配,家電產品以生態家族的形式展現在用戶面前……

以上所有的改變都必須用「科技」力量來推動,家電企業給自己貼上「科技」標籤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行業紅海的另外一面,如果說產品的「科技化」是展現在外的明面,那麼從傳統製造轉型到智能製造,通過生產流程的再塑,從管理中挖效益,甚至就此轉向B端,尋找新的藍海,則成為家電企業轉型「科技」公司的暗面。

像TCL去年重組時,業務板塊就由家電、通訊、面板等業務,變更為半導體顯示及材料、產業金融及投資創投業務和新興業務群,其To B的趨向更為明顯。

美的收購庫卡機器人、推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M.IoT,這些業務布局顯然不只是「對內」賦能,與之對應,海爾也一直在強化卡奧斯COSMOPlat工業網際網路在B端的價值。

最後,我們再從資本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

在資本市場,科技公司的估值無疑會大大高於傳統製造企業,以及家電企業,其主要原因在於當家電產品成為場景化的智能硬體、當家電產品通過物聯網構成了一個全新的應用生態時,家電行業的商業模式或將發生根本性改變,家電企業也將有更多「故事」可說。

比如最先打出「科技」牌的格力,市值長期穩定在4000億的水平,一直以來都是家電行業的標杆,美的圍繞「科技」的「耕耘」在近期也迎來了收穫,市值在今年11月突破了6000億,也為身後的一眾玩家們帶來了「榜樣的力量」。

說是「科技」企業,但賺錢的還是家電業務

回到問題的原點,沒有「科技」基因的家電企業如何完成轉身呢?

商戰競爭時不我待,家電企業大多採用買買買的方式來快速完成對市場的卡位。

以美的為例,2017年以292億元的價格對德國工業機器人巨頭庫克完成了要約收購(控股94.55%),以此發展了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業務板塊,當時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曾放出豪言:「美的找到了打開工業4.0時代的鑰匙。」

今年3月,美的收購在工業自動化、新能源汽車和節能環保等領域具有相當話語權的合康新能,並將其「冠名」機電事業群,成為美的工業網際網路2.0內容架構中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美的的老對手格力在通過收購、投資來讓自己在「科技」方面快速「上位」這件事情上有過之而不及。

2018年,格力入股半導體元件生產商安世半導體;2019年先後投資半導體及智能硬體研發企業合肥中聞金泰,鋁電子新材料生產商新疆合眾和電子元件生產製造商三安光電。

就像美的收購庫卡機器人一樣,格力大量布局晶片產業,顯然並不只是為了解決自己的晶片短板。

錢砸下去了,家電企業們的收穫又怎樣呢?

我們依然以美的和格力作為參照。

根據美的財報顯示,美的2017年剛剛收購庫卡時,其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業務收入的營收佔比為史上最高,達到11.23%,其後逐年下降,2018年該業務收入256.78億元,佔比下滑至9.89%,2019年又下滑至5.03%,自今年半年報,機器人業務佔比進一步下滑至6.82%。

此外,美的的雲計算和軟體業務也還未起量,美的旗下的雲服務商美雲智數2018年營收約為3.5億元,2019年定下的目標是超過4億,這樣的業務量不光在雲計算市場不能激起任何波瀾,就相較於美的本身2000多億的營收而言,佔比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美的2020年半年報截圖

格力的情況與美的也大同小異。

根據其2020年中報顯示,目前空調和生活電器仍然是格力的營收支柱,2019年上半年這兩項業務營收合計佔比達到84.16%,今年受疫情影響,上半年空調和生活電器業務營收合計佔比有所下滑,但也達到63.67%。

面向To B市場的智能裝備業務營收佔比少得可憐,連1%都達不到,去年上半年和今年上半年的數據分別為0.43%和0.3%。

格力2020年半年報截圖

數據說明一切,美的和格力現在仍然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家電企業,跟隨在這兩家身後的其他家電企業也是如此。

從To C到To B,家電企業轉型之路到底有多難

兜兜轉轉幾年之後,家電企業為何還在原地踏步,所謂的「科技」轉型並沒有落到實處呢?

首先,「智能相對論」從轉型的驅動力來看,上文提到家電企業有充足的動力進行「科技」轉型,但這樣的轉型始終只停留在對自身的內部賦能上,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在於家電業務一直在賺錢。

家電產業自歐美而起,隨後日韓接棒,中國企業經歷幾十年的搏殺之後,才在最近幾年「站了起來」,雖然說行業整體紅利到頂,但中國家電市場有極大的縱深,加上巨大的市場規模和完善成熟的產業鏈,家電企業只賣家電也能過得比較滋潤。

同樣拿美的和格力今年的半年報數據作為例子。

今年受疫情影響,這兩家企業的營收都有所下滑,但就在如此背景下,美的今年上半年仍然實現了1390億元的營收,淨利潤達到139億元;格力上半年的營收695億元,同比下降近30%,也實現了63.6億元的淨利潤。

家電業務的價值還有大量可以挖掘的空間,加之行業競爭一直都很激烈,家電企業雖然進行了一些多元布局,但具體到轉型對外賦能的B端市場的落地,其動力和執行力大打折扣。

其次,從賣家電的C端市場,到賣智能設備、賣系統、賣解決方案的B端市場,家電企業們需要面臨的變化並不僅僅是售賣產品的不同,更大的挑戰在於產品設計的理念、產品生產的流程、競爭壁壘的建立等一系列空白的填充,即便已經擁有了具有競爭力的技術水平,如何獲得B端客戶信任,繼而形成增長飛輪,同樣是家電企業需要直面的問題。

美的的機器人業務就是其中的典型,上文提到美的收購庫卡之後,該業務無論是營收總額還是營收佔比都逐年遞減,庫卡在財報中的解釋為,自2018年四季度始的全球經濟放緩,來自汽車和電子工業這兩大主要市場的需求減少,從而影響了業績,可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庫卡最大的競爭對手ABB公司的機器人業務同期卻上漲了13%。

其中肯定是出了什麼問題。

對於家電企業而言,由於之前在C端市場所積累的經驗和資源是無法在B端市場直接複製與拿過來用,這也意味著家電企業要想完成To B轉型的前提是「忘記過去」,需要壯士斷腕的決心,這將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選擇。

總體而言,家電企業目前只能說邁出了轉型「科技」的第一步,正在做著去家電標籤的努力,但,成為「科技」公司的路仍然很長,且充滿險阻。

相關焦點

  • 日本家電企業:全面潰敗還是主動轉型?
    來源:財經國家周刊 作者:肖隆平虧損、裁員、被收購,曾經獨領風騷的日本家電企業似乎集體陷入大敗退的尷尬境地。日本家電企業真的全面潰敗了嗎?當然不是。精明的日本家電企業明白其間道理,他們在2010年就開始了主動轉型。以索尼為例,2010年收購美國伊利諾伊的生命科學公司iCyt Mission科技公司,開始涉足流式細胞術業務,旨在將其眾多的音像技術應用於備受期待的醫學和生物學領域。
  • 日本家電企業成功轉型之時國內同行都在做什麼呢?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國內很多家電廠商把網際網路思維當做企業轉型的救命稻草,認為只要加上網際網路,就能成功轉型「網際網路+」,但事實上這是對自身業務發展的誤解。對於傳統消費電子類廠商來說,業務鏈條繁冗交錯,並不是所有的業務都適合網際網路化,這時企業對自我業務的認知變得尤為重要。
  • 嘉興市製造業企業數位化轉型評估標準
    本標準圍繞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戰略目標和研發、生產、管理、服務等關鍵環節的數位化轉型,給出離散、流程兩個大類企業的細化內容和評估方法,旨在幫助企業通過評估這個抓手,使其持續獲得競爭優勢的一套思想方法和框架體系,提升企業創新能力,資源優化配置水平和利用效率,從而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 本周家電圈:市場冷熱不均,企業爭豔鬥芳,行業又一春
    雖然,黑電企業自三季度以來迎來面板價格的回調,但是整體盈利能力還未達到預期,亟待在今年四季度的反彈。在家電板塊中,廚電成長性確定,並呈現高端化趨勢,預計全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元。可以說今年三季度,不少家電企業都迎來了一輪轉型升級的「收穫期」。
  • 全球硬科技開發者大會(佛山)開幕,聚焦製造業智慧轉型
    科技創新大會助力佛山製造升級 全球硬科技開發者大會是塗鴉智能在 2020 年ー一新基建、新消費啟動元年預計在全國各地攜手各地政府、企業、協會,致力於打造「推動當地製造升級、創新創業、智慧物聯」三者結合的科技創新大會。 「佛山製造正處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階段,目前正需要全球硬科技來實現佛山製造業全面擁抱智能新時代。」
  • 一個百年家電品牌的煥新之路:創新與數位化轉型
    路易威登憑藉優良的做工、精湛的技藝,成就全球知名奢侈品皮具品牌;勞力士將傳統工業與開拓創新相結合,始終保持手錶業的翹楚地位;IBM善用科技、貼近用戶,幾經轉型仍能「大象起舞」……惠而浦,這個全球百年家電品牌,則在講述另一個成功的故事。
  • 家電行業加速轉型,去家電化和拓寬邊界成主要關鍵詞
    導讀:近年來,家電行業呈現出加速轉型、升級和分化的趨勢。綜合來看,家電巨頭的轉型主要分為「去家電化」和「拓寬家電產業邊界」兩大類型。  在經歷了30年的快速發展後,中國家電行業已走過普及潮帶來的快速成長期,進入到以改善性消費為主要特徵的低速成長和(港股00001)整合提升的階段,由增量市場變為存量市場。
  • 石頭造紙:從一家企業到一座城市的轉型路標
    中新網2月22日電(財經頻道記者 王槊)日前,由安徽天象集團與臺灣龍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資所建的年產36萬噸安徽天象龍盟環保紙項目一期工程在安徽淮北正式投產。安徽天象龍盟環保紙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孔令發稱,此項目投產後,天象龍盟將成為全球首家規模化量產石頭紙企業。與此同時,這也是淮北這座資源枯竭型城市探尋轉型之路過程中的一次重要嘗試。
  • 2019家電市場折射2020年新趨勢
    另外方案中特別提到「高品質新品銷售」,倡導家電企業向農村消費者提供的不再僅是「能用、耐用」的產品,而是要提供「更好用、更節能、更智能」的產品,實現從量變到質變。《實施方案》的提出為家電下鄉、以舊換新提供了保障。5G商用的到來,IoT的逐漸成熟與人工智慧的大熱為家電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越來越多家電企業開始著手全屋智能的布局。
  • 白色家電巨頭扎堆 美的 海爾轉型高端 格力電器布局多元
    從價格結構來看,健康功能表現出較強的溢價能力,消費者品質追求仍在,線上市場低價低質的標籤開始被淡化,空調、冰箱、洗衣機等產業的高端需求保持上行。  家電產業分析師劉步塵對消費日報財經頻道記者表示,目前,中國家電企業都在往高端化方向轉型,總體看轉型效果較好的是海爾,比如,海爾旗下的卡薩帝品牌已經成長為不少人心目中的具有國際範的高端品牌。
  • 中國家電企業如何才能「走出去」 ?
    近幾年,家電行業發展陷入困頓,市場低迷的背後也映射出了創新的缺失。然而,2016年當家電遇到網際網路+,「智能化」的創新因子也激活了這一傳統的行業,推動家電企業走出迷津。日前,在全球領先的智能信息服務提供商湯森路透發布的《2016全球創新報告》中,我們欣喜地看到這種創新帶來的變化。
  • 愛普生亮相華南國際標籤印刷展 以非凡標籤實力持續為全行業賦能!
    隨著科技的進步,印刷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數位化的工作流程、印刷工藝以及材料不斷推陳出新,行業領軍者也始終不斷探索,力求帶來更加符合時代需求的產品與方案。 12月8日-10日,2020華南國際標籤印刷展覽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如期舉行,展會吸引超過800家專業展商參會,全面展示出最新的標籤加工技術及全新材料,呈現出未來標籤行業的發展方向。
  • To B 企業如何玩轉公關傳播?看金蝶給出教科書級別樣本
    貼標籤:三線交匯到超級標籤在《超級標籤:重塑用戶心智的傳播之道》一書中,我提出了「超級標籤」的方法論,在To B企業的傳播中,「超級標籤」的方法論尤其重要。因為B2B企業的傳播對象是企業,是專業人群,他們比C端的大眾更加要求專業性。B2B企業傳播的超級標籤,講究「三線交匯到一點」,即它需要同時符合客戶需求、行業大勢、自身特色這三大方面。
  • 家電全產業鏈拼搶618,海爾生態提速長虹轉型忙美的海信美菱上新
    除了家電新品迭出,彩電市場的看點還有不少:三星LG互撤QLED電視相關訴訟;四川長虹聯手知名MCN機構布局直播平臺;OPPO即將發布5G電視。這些也都折射出彩電行業競爭愈發激烈。此外,海爾卡奧斯與美的集團旗下庫卡均選擇跨界合作,圍繞工業網際網路向外輸出平臺,同時海爾水聯網1號店落地,也將其水聯網戰略推向加速通道。
  • To B增長的根源還是To C
    c」今天的目的主要就是換個思路來看To b如何玩增長。之所以想到這個主題,是發現很多To b或者做企業服務的企業,都很容易忽略To c的重要性,或者說是忽略c。尤其是群內很多To B的企業都是新成長起來的To B企業,可能或多或少缺乏一點To C的思維。所以和強哥在一個酷熱的秋天的某個下午,相約1920,整出這麼一個話題。人生第一次這麼分享和交流,講的不好,多多包涵,那麼接下來,我們看第二張圖。
  • 光明日報聚焦狗不理退市:折射出老字號轉型之困
    然而,近期,162歲的狗不理退市全國新三板,反映出狗不理經營之難,也折射出老字號轉型之困。高端包子難副其實對於狗不理退市的消息,網友的評論多是對狗不理包子的「吐槽」和抱怨:口味一般、服務一般,價格卻奇貴;「不理人」的狗不理,當然人不吃、「人不理」。
  • TCL集團不再是人們概念中熟悉的家電企業,而轉型為面板生產者
    TCL集團不再是人們概念中熟悉的家電企業,而轉型為面板生產者 作者:51Touch時間:2018-12-10 來源:時間財經     北京時間12月10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TCL買主李東升:880億品牌價值47億賤賣只為輸血華星光電
  • 家電企業品牌宣言哪家最具「標杆style」?
    每個品牌都有一個能代表品牌精神的Slogan,但是這些口號常常是以品牌的角度來講的,企業希望這些口號深植人心,讓消費者看到這些品牌的商標就能聯想出由企業創造出來朗朗上口的口號,進而達到消費行為的產生。
  • 家電市場辦法總比困難多,卡薩帝京東方海信三星各顯身手!
    從卡薩帝再次面向高端市場和高端消費群體,推動從賣產品到賣系統解決方案的零售轉型,推動全場景浸潤式體驗店的落地;到家電連鎖大賣場國美,面對京東、天貓的衝擊,以及大量實體店的蕭條低迷,放下身段從入駐拼多多商城到進入家樂福開店中店;京東方在液晶顯示面板價格節節下跌背景下,跳出單一的面板競爭,主動面向市場和客戶開發各種基於顯示面板的商業場景開發和拓展
  • 新加坡食品標籤法規簡介
    隨著全球貿易體系的建立,各國之間的進出口業務日益廣泛,新加坡作為自由港,大多數商品在進出口時關稅為零,所以越來越多的國家將商品出口到新加坡,與此同時熟知新加坡食品標籤的相關法規至關重要。本文主要介紹新加坡進口或當地生產的預包裝食品的標籤法規要求,旨為中國食品企業相關產品出口到新加坡提供技術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