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馬化騰、徐少春等企業家提出了產業網際網路的概念,一時之間,To B企業備受追捧,成為火熱話題。但是,To B的公關傳播又該怎麼做呢?很多人卻不得要領。
此前,我寫過一篇文章《To B企業公關傳播終極秘籍》,提出To B企業做傳播,最核心的是12個字:貼標籤、樹標杆、結同盟、B2P。
最近這一年多,我突然發現,國內To B行業的代表金蝶的一系列傳播,居然和這個理論不謀而合,可以說它簡直就是To B企業傳播方法論的教科書式樣本。
那麼,金蝶到底是怎麼做的呢?我們一起來深入探究一下。
貼標籤:三線交匯到超級標籤
在《超級標籤:重塑用戶心智的傳播之道》一書中,我提出了「超級標籤」的方法論,在To B企業的傳播中,「超級標籤」的方法論尤其重要。
因為B2B企業的傳播對象是企業,是專業人群,他們比C端的大眾更加要求專業性。B2B企業傳播的超級標籤,講究「三線交匯到一點」,即它需要同時符合客戶需求、行業大勢、自身特色這三大方面。
2019年,金蝶提出了新的理念:「金蝶雲,為企業成長而生」,這也成為它的大企業平臺產品金蝶雲·蒼穹的超級標籤。在我看來,這就是「三線交匯到一點」。
首先它契合客戶的需求。在2019年,金蝶開設了「徐少春個人號」,金蝶董事會主席兼CEO徐少春親自上陣與客戶心連心地溝通,線上直達10萬用戶,線下直達數十家行業標杆客戶。在交流中,徐少春透露,在線上連接中,感受最強烈的就是兩個字:「成長」,企業領導者們90%的問題,都是和企業發展和成長有關,他們對「成長」充滿著焦慮。
此外它契合行業的大勢。最近讀陳春花教授的《共生:未來企業組織進化路徑》一書頗有感觸,她指出,今天我們面臨的挑戰是持續的不確定性、無法判斷的未來以及萬物互聯所帶來的更透徹的影響。這一切所帶來的是一個極為特殊的改變:組織績效影響因素由內部轉向了外部,組織無法界定自己,除非它能夠把自己融入一個系統中,一個生態結構中,否則任何一家企業都無法獨立存在。所以,金蝶雲的「為企業成長而生」,本質上就是要和客戶形成緊密關聯的企業共生體,這是現在共生時代、生態時代的必然之舉。
最後它契合金蝶的自身特色。俗話說,自己的降落傘自己先跳,金蝶雲·蒼穹聚焦「成長」,其實金蝶自己就是成長的例子,尤其是雲時代成長、轉型的例子。拿金蝶的雲轉型來說,就經歷了三個階段,從最開始的雲託管到雲優化,再到雲原生。除了大企業數位化企業共生平臺金蝶雲·蒼穹,還有成長型企業創新雲服務平臺金蝶雲·星空、小微企業的一站式雲服務金蝶精鬥雲等。可以說,金蝶深諳成長的酸甜苦辣,也更有資格來談成長。
因為「為企業成長而生」這個超級標籤,是客戶需求、行業大勢、自身特色三線交匯到一起,所以它是正確的超級標籤。
樹標杆:八個成長的故事,一個統一的標杆
樹標杆是什麼?通俗而言,就是案例傳播。在B2B傳播上,沒有比案例傳播更有效的方法了。案例傳播的本質是樹立標杆,對其他客戶和潛在客戶形成強烈的示範作用。如果說貼標籤是造概念,是務虛,那麼樹標杆就是將概念具象化,是務實。
金蝶雲的傳播中,就是如此,八個客戶的故事,講述了金蝶雲和他們共生、成長的故事,樹立起一個統一的標杆,具象、真實地詮釋了金蝶雲「為企業成長而生」的超級標籤。
這八個客戶涵蓋了不同行業:有農牧產業的溫氏集團,有文創產業的大宋官窯,有從事豆製品生產的祖名豆製品股份公司,有專注大件快遞的德邦快遞,有軌道交通的龍頭中車株機,有大型汽車經銷商遠通集團,有物業服務領域的天驕愛生活和長城物業。他們雖然身處不同行業,但是有一個共同點:都是銳意創新、堅持轉型,在與金蝶雲的緊密合作下,在各自行業走出了產業網際網路的標杆之路。
在這些故事中,更能展現出金蝶雲的理念:「人人」、「生態」、「體驗」,在企業級的SaaS和PaaS服務支撐下,企業不僅能實現數位化轉型,更是實現全行業互聯互通,最終實現產業平臺化。
例如,金蝶和溫氏的新玩法:共同成立廣東欣農互聯科技有限公司,用企業命運共同體的方式重構現代農牧業價值鏈。一方面,通過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賦能普通中小養殖戶,讓智能養殖普惠化;另一方面,一個由所有養殖戶、溫氏、流通環節、消費者共享,打通線上線下的共享平臺正在搭建,提升全產業鏈效率。
又如,中車株機和金蝶搭建起「國創軌道交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用平臺共生的方式啟動了面向軌道交通行業的「智軌雲」,配件商可以通過智軌雲查詢交付產品信息,也可以和客戶無縫連接,大幅提升溝通效率、降低成本,更好成長。
還有,快遞市場已經變成紅海,是否還有機會?不妨看看德邦快遞的逆襲故事。德邦快遞洞察到大件快遞市場的機遇,以及業界大件快遞一般只送到樓下的痛點,用「大件」切入,以「送貨上樓」打造極致體驗,還與金蝶合作進行數位化轉型,讓6萬快遞員、2萬搬運工、一兩萬的司機效率大幅提升,成為快遞行業異軍突起的黑馬。
八個企業成長的故事,勾勒出金蝶雲「為企業成長而生」的清晰映像。
B2P:講述人的故事
B2P是Business to People,指的是在傳播時要以人為中心,講述人的故事,是B2B2C的內核。很多人會奇怪,既然是B2B,為什麼要和C發生關係呢?
原因有兩個:你(第一個B)和你的客戶(第二個B)的立場是一致的,都是要給最終用戶(C)能帶來價值;B2B公司的最終傳播對象也是客戶公司中的個人(C)。B2B2C本質上是B2P,雖然你傳播的對象是企業,但是必須要做出針對人的個性化來傳播,否則只是冷冰冰的以機構的方式來做傳播,很難做出效果。
金蝶雲·蒼穹雖然目標對象是大企業,但是在傳播上堪稱是B2P。其一,是形式生動,充分運用視頻的方式講故事。圍繞「金蝶雲,為企業成長而生」的新理念,一個TVC應運而生。這個TVC,並沒有直接去講金蝶雲的產品特點,而是用一系列極限運動,隱喻企業成長之路上的危險,不是安全區、極限、迷航,而是自我設限,「所有的極限,都是成長的起點,突破極限的力量,源自於你對成長有多渴望」,用這種直達客戶內心深處,觸動客戶靈魂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詮釋理念、贏得認同。
同樣,在八個標杆故事中,都運用視頻的方式講故事,文字+視頻,等於是用不同的手段傳遞統一的信息,效果顯然比只用文字要高出很多。例如,在《鈞魂》的視頻中,講述了鈞瓷的匠心,以及驚心動魄,因為每年官窯出爐上萬件,只挑選36件珍品上貢,其餘全都砸碎埋地,不允許流入民間……砸碎的鈞瓷叫做鈞魂。這樣的講述方式一下子就會抓住人心,讓人忍不住看下去、讀下去。
其二,是落到人物,標杆案例,講述企業的故事,但企業是冰冷的組織,只有落到具體的人物,尤其是小人物,方能打動人心。陳圓小朋友今年的暑假和往年不同,因為他每天都可以和小區的小朋友們在房間裡做遊戲,這是長城物業「讓社區變得更美好」的使命的更好體現;遠通申華凱迪拉克的售後服務經理方慶剛,在遠通的五年深刻感受到服務體系的巨大改變;每人獲得10萬元金磚年終獎的孟高峰和史紅麗夫婦,分享榮譽背後的付出,更具象地詮釋德邦快遞的崛起等等,都是如此。
後記:產品是1,營銷是0
金蝶雲·蒼穹的傳播,貼標籤、立標杆、B2P,用一個真實的案例詮釋了To B企業的傳播方法論。
但是,我每次寫營銷文章或者做營銷培訓,都會特別指出一個關鍵知識點:產品是1,營銷是0,即產品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產品這個1,再多的營銷都是0。
我們來看看金蝶雲·蒼穹這個產品有哪些成績:剛推出不到一年時間,累計已籤約客戶43家,包括廈門國貿、河鋼集團等世界500強企業。與此同時,發展了多家平臺生態夥伴,內外部運行的SaaS應用數量超50個,吸引更多平臺生態夥伴加入體系。
產品的成功還助力金蝶集團取得了更多好成績,據國際調研機構IDC數據顯示,金蝶連續3年在企業級SaaS ERM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連續14年穩居成長型企業應用軟體市場佔有率第一。此外,金蝶還是入選Gartner全球市場指南(Market Guide)的中國企業SaaS雲服務廠商。
這一切,固然與上面提到的貼標籤、立標杆、B2P的營銷之道密切相關,但歸根結底核心還是因為產品。金蝶雲·蒼穹作為中國首款基於雲原生架構的企業級雲服務平臺,採用分布式架構,獨創了KDDM雲端動態領域模型,支持雲端個性化定製,通過低代碼、輕量級的開發平臺,能夠大幅縮短大企業創新研發周期。
尤其是金蝶雲·蒼穹的設計理念,更是具有未來感:它以敏捷的前臺實現智慧賦能,以共享的中臺實現智能運營,以創新的後臺實現數據驅動,最終金蝶雲蒼穹的客戶們可以和合作夥伴互聯互通,融合共生,成為跨界、跨網的共生體。
這才是當下炙手可熱的產業網際網路的真諦,因為任何一個To B企業的終極目標,是要幫助企業成長,和企業共同成長,這樣才能打造真正的產業網際網路生態。
這也讓我不由得再次對徐少春的金蝶哲學肅然起敬:「企業經營者對成長的渴望,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