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公關?聽來自臉書PR主管的最佳建議

2020-12-16 市場部網

許多小公司的創始人試圖打造品牌形象,卻不知道從何下手。本文中,Facebook 的公關主管Marooney將創業公司的難題,逐一分解為執行計劃和行動方針,並講述與媒體及大眾產生共鳴的技巧,從而幫助產品發出最強音。無論你的公司規模如何,資源多少,想必都能從中受益。


 「假設你正在同記者共進午餐。單純聊聊產品,並實現媒體落地還遠遠不夠。唯有報導能夠精準點出產品背後的意義,才算一次成功的公關。"


說出這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 Facebook 的公關主管 Caryn Marooney。在此之前,她聯合創辦了著名的公關公司 OutCast,並服務過 Amazon, Salesforce.com, Netflix 以及 VMware 一類的公司。因此,她深諳默默無聞、毫無資源的初創公司,想要得到媒體關注的艱難。


許多小公司的創始人試圖打造品牌形象,卻不知道從何下手。本文中,Marooney 將創業公司的難題,逐一分解為執行計劃和行動方針,並講述與媒體及大眾產生共鳴的技巧,從而幫助產品發出最強音。無論你的公司規模如何,資源多少,想必都能從中受益。


RIBS 測試


成功的公關意味著企業傳遞的信息能被大眾吸收。贏得媒體關注只是個開始,它的好處還包括獲取融資、招納賢良,以及取得導師青睞。所以順利拿下優質的媒體不是目的,而是為了下一盤更大的棋。


為了炮製一條有吸引力的信息,Marooney 的建議是採用 RIBS 測試,它代表四個要素:相關性 Relevant,必然性 Inevitable ,可信性 Believable,簡潔性 Simple。


1. 相關性 Relevant


你的目標用戶是誰?有沒有解決他們所關心的問題?解決方案的優勢在哪裡,憑什麼值得他人關注?在 Marooney 看來,「獲取關注的首要前提是--提升相關性。」


Salesforce.com 成立之初,本可以直接推出一款線上 CRM 解決方案,這個想法實用而且有趣。但為了貼近更大範圍的目標用戶,創始人 Marc Benioff 策劃了一個著名的營銷活動-- 「軟體的終結」( End of Software)。在當時,軟體的使用體驗很差,不僅價格昂貴、浪費時間,而且開始呈現衰敗的態勢。End of Software 一經面世,巧妙的策劃迅速為公司拓寬了市場,並拉近了同普通消費者、軟體發燒友間的距離。公關話題從產品屬性出發,逐漸延伸到改變整個行業。


2. 必然性 Inevitable


必然性是指,企業要讓人們感受到,你的產品是大勢所趨。「如果記者認為你的產品靠譜而且實際,就說明它已然具備一定的相關性,具有引發轟動的潛質。相反,如果它跟潮流毫不相干,就是逆勢而為了。」


Mark Zuckerberg 就曾表示過,在創建 Facebook 前,他就相信會有一家科技公司擔當起「溝通全球」的重任,只不過他沒想到自己成為了故事的主角。很明顯,「溝通全球」已經是必然的趨勢,但萬萬沒想到,一群年輕人就把這事辦到了。


3. 可信性 Believable


「可信性是指,用戶相信你的公司有足夠的能力,把理想變成現實。或許,你的產品貼近用戶,又符合潮流,但距離『可信性』仍有很長的一段路。」


Marooney 舉了個例子,「在 Salesforce.com 的方案策劃中,『End of Software』 的主題使產品既貼近大眾,又順應潮流。但最重要的卻是可信性--出身 Oracle ,了解軟體的創始人 Marc Benioff 有實力做出產品。即便如此,建立可信度仍需花費時間。積累用戶的信任,讓他們堅信你會贏,而且全心全意想讓你贏。 」


4. 簡潔性 Simple


網際網路時代,人們的生活早已被撕扯得七零八落--他們一會兒用 Facebook,一會兒要查收郵件,每個人都費盡心思平衡工作、朋友和家人的關係。如果你想尋找突破點,那麼就要試著將信息簡化再簡化。


「End of software」,就三個字,不能簡潔更多。Marooney 說,「先把你的信息寫下來,然後試圖找到它的精華,想想你最希望人們記住的是哪一句話。如果信息不夠精煉,說明還沒有抓住要點。」


產品發布的「是」與「非」


如果早期傳達的信息已經通過了 RIBS 測試,接下來要如何執行傳播?


在 Marooney 看來,「很多人混淆了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關係。實際上,兩者缺一不可。長期目標用來激勵和維繫用戶,可如果短期目標都沒能實現,那麼估計就不會有然後了。」


將「產品發布」看作一切公關活動的終結,是創業公司最常犯的錯誤。「這就好像剛辦完產品發布會,主辦方就一扔話筒,把所有人都趕出現場。換句話說,『產品發布』只是開局一小步,後面的路還長。」所以,只有當你明確怎麼走第二步的時候,再發布產品。「就好像一場旅行,需要一步接著一步,根本不能停。」


思考短期目標的時候,也要時刻銘記長期的中心思想。一言一行、每一次媒體落地,都在為未來願景做鋪墊。願景可以是未來的閱讀體驗、軟體的終結,亦或是溝通全球的平臺。一方面,長期目標能將短期目標提升到新高度;另一方面,短期目標實現得越多,長期目標的可信度、可操作性就越強。」


品牌圓環 Brand Lens


產品發布後,「品牌」就該登場了。強有力的品牌效應可以幫助產品步步為營。Marooney 給出了實用的「品牌圓環」模型。「創業初期,小公司資源匱乏,但要處理的麻煩還不少。「品牌圓環」不僅能規範公司屬性,還能理順to do list的核心。」


第一圈--品牌口號 Tagline


「品牌口號位於圓環的中心,」Marooney 解釋道,「對 Salesforce.com 來說,它是』軟體的終結』;對 Google 來說,它是匯總全球信息;對 Facebook 來說,它是賦予用戶更多力量,讓世界開放、連通。」


「Tagline 的要點是,實在沒有不要硬扯。如果無法精確歸納,不妨先在最中央一環寫下公司的名稱。它的本意是製作簡單實用的品牌定位,如果使用不當,也會帶來不少麻煩。」


第二圈--品牌屬性 Attributes


建立了品牌口號,接下來需要描述品牌屬性。「公司成立初期,如果沒有自我定位,很容易被外界貼上其他標籤。」此外,諸如「聰明」「創新」「值得信賴」的詞彙,寬泛到缺乏實際意義。


「Mark Zuckerberg 常說,你需要將詞彙的屬性與公司的特徵相連。有時候,『快』是好事情,也是壞事情,以『慢』著稱的成功例子不在少數,但對於 Facebook 來說,『快』才是王道。」


不得不說,品牌屬性也往往反映出公司創始人的品質,甚至體現在辦公環境上。Google 的關鍵詞是「有趣」,所以你會發現它的辦公室五彩繽紛,異想天開;而主張自由開放的 Facebook,則是另一番缺乏條條框框、不斷變化的景象。


第三圈--品牌差異


「品牌差異是將你與其他公司區別開來的關鍵,」 Marooney 說,「Salesforce.com 的獨特之處在於提供線上服務,而非傳統的軟體供應。因此,即便在網際網路泡沫破裂時,許多人建議 Marc 把名稱裡的 .com 去掉,他斷然拒絕了。它的差異性如此顯著,以至於根本不能捨棄。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公司名稱,直接登錄網站購買服務。品牌名稱就已經區分了一切。」


第四圈--執行


「伴隨公司的成長,需要傳遞的信息也越來越多。於是,你可能要著手舉辦大會、撰寫博客,或者僱傭專門的員工。但無論如何,都要牢記品牌圓環。確定傳遞的信息與品牌契合,能夠提升辨識度,再放手執行;否則,要果斷把壞主意扼殺在搖籃裡。」


執行前,還要注意區分內部和外部優先級。因為公司內部會同時開展不同的項目,但並非每一個都值得關注。以外部市場導向和用戶需求作為參照,看似與當前銷售運營關聯甚少,卻對未來發展有極強的指導性。


傳播的七宗罪和七箴言


傳播七宗罪和七箴言時常伴隨著 Marooney 的工作,並幫助她節省時間、更加專注、促進創始人和公司在公關策劃中不跑題。無論公司是否上市,規模如何,都足夠有效。


七宗罪


貪戀:不要貪戀其他公司的品牌形象。即便你非常喜歡他們的風格和特質,以至於想跟它們保持一致。可是,盲目的對比本身就是浪費時間。不如換個角度,從創始人、領導者、品牌的角度重新進行自我定義,做更好的自己。


貪心:試圖滿足所有人,不僅收效甚微,而且並不現實。


貪婪:金錢會麻痺雙眼,讓人變得愚蠢。同時關注太多,只會增加犯錯誤的機率。聚焦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倚仗豐厚的資源,浪費精力。


懶惰:別偷懶,切忌在各類主題大會上發布產品。這類場合適合展示產品,不斷向與會者推銷,而不是做發布。記住,流行語(buzzwords)對人群沒有吸引力,它就像噪音一樣,泛濫到難以吸引注意力。這類詞語包括:延展性,優化、顛覆等等。一句話:少用為妙。


憤怒:讓人惱怒的事情可能包括記者揪住產品弱點不放,也可能是競爭對手的惡意詆毀。但是,不要同他人或者其他品牌陷入惡鬥。


嫉妒:如同第一條「貪戀」,對競爭對手的關注越多,對自己的關注就會越少。所以,何必呢?


自卑又自大:不要被媒體的語言左右。好的媒體報導會讓你飄飄然,糟糕的媒體落地又會把你打入谷底。自大和自卑的情緒都會導致分心。


七箴言


積極主動:作為創始人,沒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只回答記者的問題,卻沒有主動闡述公司的亮點,是最大的失職。品牌形象就像一塊璞玉,需要後天的精心雕琢。在同媒體溝通時,學會積極主動,先禮貌得回答問題,再逐一強調重點。試想一下,如果連自己都羞於表達,別人又怎麼會猜到?


知曉背後的主題:做採訪前,你是否知道媒體的選題和定位?很多時候,如果你提早知道類似細節,或許就不會接受不切題的訪問。建議是:當記者主動邀約,先試圖了解他們的採訪目的,並定位自己在這段故事中的位置。


確保當務之急:理想和期待,再高遠都要接地氣。Marooney 說,曾有一個創始人說希望在 6 個月後登上 David Letterman 的節目(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人、喜劇演員、電視節目製作人)。目標過於高遠,只會適得其反。從實際出發,他應該搞清楚現在擁有什麼,以及如何充分利用。所以,別被不切實際的目標模糊了雙眼。


力求雙贏:記者不是生來為你工作,他們要賣報紙、賺點擊量,或者拉廣告。所以,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如何幫到他們?答案無非是--有趣又吸引人的標題。創業公司沒有大名鼎鼎的品牌,也沒有響噹噹的標語,你就更要挖掘出有趣的東西,幫記者,也幫自己吸引更多的關注。


學會傾聽:最好的 CEO 往往也是最耐心的傾聽者。Mark Zuckerberg 就是其中之一,他有時候能在整個會議上都保持一言不發,卻會牢牢把握每一個聆聽的機會,在聽懂後,切切實實得去落實。


強強聯合:慎重選擇合作夥伴。他們可能是競爭對手,亦或是更高水平的企業。品牌合作得當,會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尤其是同巨頭的順利合作,不僅製造了雙贏,而且有助於傳播品牌故事。


歷久彌新:伴隨時間的推移,企業的形象和信息要歷久彌新。在此之前,你需要確保信息會日漸犀利、清晰、影響力增強。Facebook 剛剛慶祝完十周年紀念日,每個人都深深感動。十年的努力,Facebook 成功得促進了人與人的溝通。十年的時光沒有抹去最初的夢想,反而讓它愈發生動。相信再過十年,它的含義會更加多彩。


相關焦點

  • 創業公司如何公關?聽來自Facebook PR主管的最佳建議
    現在隨著各種新媒體的發展,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傳播推廣方式實在無限多元,創業企業比起PR更應該從branding的高度來考慮傳播方式和內容。「假設你正在同記者共進午餐。單純聊聊產品,並實現媒體落地還遠遠不夠。唯有報導能夠精準點出產品背後的意義,才算一次成功的公關。"
  • PR媒介:如何做公關
    我所接觸到的PR主要來自網際網路和IT業。公關人員有的來自專業的公關公司,如西岸奧美或者藍色光標;也有是企業自己招聘的公關人員,一般名片上印的是公關專員。公關的目標是提升形象,而媒體能大面積接觸公共人群,所以往往能提升企業的形象。因此,公關不可避免地與媒體之間具有密切聯繫。 我每天都能收到幾十封,最多上百封來自公關人員的稿件,處理這些稿件我要花上一兩個小時。
  • 網際網路「公關車禍」頻出?看全球專業PR團隊如何應對-虎嗅網
    面對備受關注的、緊急的公眾事件,美國企業有哪些應對之道值得借鑑?在對外傳播中,這些企業又形成了怎樣的公關風格?本期全媒派帶你一起看看,美國公關學界和業界如何看待自身、面對世界。 中外公關皆無學 1920年在伊利諾伊大學開設的公關課程是美國大學公關教育的開始,1947年波士頓大學提供了第一個公關學位。
  • 「公關就是刪稿子的!」 品牌公關,到底在做什麼?
    除此之外,公關其實現在已經不是一個崗位名稱,它的細分非常細,公關變成了一個職能部門。我拿網際網路視頻平臺類公司愛奇藝舉個例子,當時公關部裡包含:pr,媒介,活動策劃,內容營銷,品牌,這些崗位還會按照網綜,網大,網劇,進行小組細分。這些崗位本身都屬於公關,但是叫法非常細分。
  • 咱不是你們想的那種公關,女公關對公關行業到底有多重要?
    文章來源:漫公關(ID:man_pr)不知道是哪個時代的么蛾子,讓「公關」這個詞染上了滿滿色氣,讓「公關」這個詞跟女性以及某種職業發生了天然而神秘的聯繫一般來說,女性通常情感細膩,對事物敏感,考慮問題細緻注意細節,親和力強擅長與人溝通,這些性別特質都特別符合公關的職業要求。此外,公關服務於企業戰略,對於溝通能力要求很高。
  • 品牌公關(PR)最全入門指南
    本文共計7456字,「PR入門,一篇就夠」「我作為一個新人小白如何進入PR公關行業?」。最近智遠經常在公眾號後臺看到留言諮詢問題:智遠,我是一個PR小白,或者同等專業畢業,甚至於在工作面試的時候偶然了解到PR(公關)這個行業,但是現在我是一頭霧水,如何才能真的進入這個行業,現在非常的迷茫,能否給點相關的從業經驗的分享。
  • 公關很重要:做企業,就是做公關
    大家都習慣將公關割裂,與市場、產品、運營等等分而敘之,如此基礎上,探討公關重不重要,便是本末倒置。公關其實,一直都很重要,並且,它並非工業流水線一般,可以與企業各個環節割裂開討論。說到底,做企業,必須重視公關,而不是傳統範式的,發稿,發稿,再發稿,然後偶爾滅火。 一家企業,興衰存亡,並不是在公關,而是整體。
  • 臉書、Google的HR是這樣篩選員工,只挑對的人來共事!
    常在最佳工作地點排行榜名列前茅的臉書(Facebook),每天都會收到數千封履歷,為了減少審閱的求職者履歷數量並在最後聘請到正確的人選,臉書負責招募的人資主管(Liz Wamai)說:人資部門會使用結構化的面試(Structured Interview)方法,這套方法很有效率,因為相關人等能根據一套相同標準問題,評估並比較不同求職者的答案。
  • 餓了麼、趣店深陷公關危機,創業公司做好PR的5點建議
    我服務的這些創業公司沒有一家是高調的,因為我對他們的公關建議總結一句話就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公關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我不反對餓了麼公關副總裁郭光東關於公關可能帶來的價值,比如對用戶、融資、招聘等等,但餓了麼公關沒有說公關可能帶來的負面價值?
  • 餓了麼、百事遭遇公關危機:疫情期間企業該如何處理負面新聞?
    對於品牌來說,危機公關可以幫助企業度過難關,也可能讓其墜入輿論的漩渦,萬劫不復。 所以,企業究竟該如何給出一份「完美」的危機公關方案呢?今天talk君為大家分享這篇來自饅頭商學院(ID:mantousxy) 的文章。
  • 創業公司如何玩轉PR?芥末堆創始人細談公關秘訣
    創業公司如何玩轉PR? 創業公司如何玩轉PR?我建議,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找到幾個懂PR的人,包括你的投資人。當你準備要對外發聲時,不妨請幾個人坐下來一塊討論,到底該怎樣對外發聲?PR時要表達什麼?全部準備好之後,把它規劃在excel裡。明確自己在什麼時間要對什麼媒體說什麼樣的話,以及這一輪PR請哪些媒體,哪些自媒體,這些媒體如何才能傳播我表達的聲音,把這些做完後,再與媒體對接。初創期的PR分為兩種。這取決於你的項目。
  • 2020年最佳典型公關案例事件
    檸檬公關 危機公關管理專家一:2020發生的最佳典型公關案例事件【天選之釘】釘釘被教育部選中作為給小學生上網課的平臺,一時間天選之釘成了被網課支配的孩子們的出氣筒。霸氣外露的小企鵝,可能也想不到有一天,會在老牌傳統企業老乾媽手上吃了個癟,騰訊在當天用自嘲式公關來應對,推出了一支惡搞視頻。 我真是幹啥啥不行,吃辣椒醬第一名別人買一瓶假的虧8塊!
  • PR利用好數字媒體必做的4件事
    更具體地說,公關應在制定品牌的內容營銷戰略方面起到主要作用:公關團隊是說故事的人,是影響輿論,是在處境艱難時為品牌建立聲譽和制定傳播路線的策略師。Craig 在他的貼文中提出,通過內容營銷策略,促進公關傳播的好建議,我完全同意他的意見。這是一個新興領域,讓專業公關人士有機會擴大他們的價值,贏得影響力和部門預算。
  • 危機公關中企業如何藉助網絡媒體力量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遇到各種棘手的問題,不管企業如何謹慎行事,只要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問題。企業要想在跌宕起伏的市場競爭中留有自己的後路,危機公關尤其重要。
  • 美格國際公關IT事業組榮獲「2020年度最佳團隊」TOP15
    11月18日第十六屆中國公共關係行業最佳案例大賽暨2020中國公關嘉年華在北京拉開序幕。在會上,美格國際公關IT事業組與愛德曼、萬博宣偉、羅德傳播、迪思公等15家知名公關公司一同榮獲「2020年度最佳團隊」TOP15。
  • 柯銳斯將接任 Marcia Silverman 成為奧美公關全球執行長
    ;成功掌管奧美公關全球7年之久的 Marcia,將擔任奧美公關董事長一職。他打造清晰的企業目標,投資於該地區公司網絡的成長,在亞太區15個國家建立了強大的領導團隊,使奧美公關在中國和澳大利亞地區成為行業的領導品牌。柯銳斯還與員工和世界各地的領導人通力協作,努力倡導360度品牌整合行銷傳播。
  • 第十六屆中國公共關係行業最佳案例大賽暨2020中國公關嘉年華頒獎...
    【環球網綜合報導】11月18日,由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CIPRA)主辦、中青旅聯科(北京)公關顧問有限公司承辦、即享影像提供支持的第十六屆中國公共關係行業最佳案例大賽暨2020中國公關嘉年華頒獎典禮在北京JW萬豪酒店隆重舉行。
  • 這些年 社交媒體對企業公關的影響
    在一家房產公司做公關的杜鵑劃拉著自己的微信群,找出最近圈子裡流傳的兩個段子。     杜鵑和她的同行們習慣用「公共關係」的英文縮寫「PR」來稱呼自己。有人說,這個行業是為企業做 「面子」的。
  • 緯恩文化斬獲第十六屆中國最佳公關案例大賽文化體育傳播類金獎
    由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CIPRA)主辦的「第十六屆中國公共關係行業最佳案例大賽暨2020中國公關嘉年華頒獎典禮」11月18日在北京JW萬豪酒店隆重舉行。  由成都王府井百貨、緯恩創意聯合報送,成都緯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緯恩創意)全程創意執行的《啟·風雲 王府井2019中國設計大秀》榮獲第十六屆中國最佳公共關係案例大賽文化體育傳播類唯一金獎。
  • PR們絕地求生的吃雞技巧:論危機公關 | 乾貨
    其實公眾很簡單,就想聽Facebook說一聲對不起,承認這件事情是我做錯啦,我會勇敢的去面對,接下來準備怎麼做保護用戶隱私,並且做到一個什麼程度,其實大家要得失你有個認錯的姿態。然後去擔負起這個責任。那這樣子的話,其實是非常好的一個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