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不是PageRank,也不是酒店裡所謂的「男公關」「女公關」,這是正當行業,也算是一門新興行業。PR是 public relations縮寫,翻譯過來是公共關係,簡稱公關,PR簡單說,就是為了維護和提高企業形象的一種行業,算是個「面子行業」。
我是個編輯,每天都會和PR們打交道。我所接觸到的PR主要來自網際網路和IT業。公關人員有的來自專業的公關公司,如西岸奧美或者藍色光標;也有是企業自己招聘的公關人員,一般名片上印的是公關專員。公關的目標是提升形象,而媒體能大面積接觸公共人群,所以往往能提升企業的形象。因此,公關不可避免地與媒體之間具有密切聯繫。
我每天都能收到幾十封,最多上百封來自公關人員的稿件,處理這些稿件我要花上一兩個小時。最近,來自公關的稿件越來越多,文章良莠不齊,讓我頗感頭疼。我很想給那些發稿的公關們寫一篇稿件的要求和注意事項,內容很多,羅列於此:
一 媒體需要什麼稿件?
媒體為用戶負責,用戶需要看的,也就是媒體應該提供的,所以,那些可能引起大部分用戶興趣的、高點擊率的文章就是媒體最熱衷的目標。新浪總編陳彤對編輯要求有八字方針「快速、全面、準確、客觀」,我對於稿件,增加了幾點「實用,趣味,精要」三條。
實用。一篇文章,用戶看後的感覺應該是,「有收穫!」或者「不錯好文章」;而不是,「沒感覺」或者「這是什麼東東」之類的疑問。很多廠商稿和公關稿,用戶看完後不知所云,顯然,這方面很需要改進。
趣味。我一般希望文章有配圖、表格或者照片。我發現,大部分公關稿沒有配圖,有些稿件明明是產品宣傳稿,竟然沒有截圖和配圖。有時間去特誇大誇產品好,為什麼不讓用戶見見產品的真身呢?
精要。有的公關稿很羅嗦,洋洋灑灑2000字,卻不知所云。有時,企業參加一個不知哪裡舉辦的會議,也要發稿;搞一個小範圍的促銷,也要四處發稿,實在有點浪費媒體資源。
二 標題和內文
標題不能太短,更不能太長,有些文章被推薦到熱點位置時,太長的標題不便於截取,或者截取後出現歧義;標題要有亮點,「標題黨」不足取,但能夠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帶來不錯點擊率的標題,也是媒體的目標。
文章正文不能出現錯別字,建議在發稿之前多次檢查。文章標題也不能出現太軟性的字眼,不要用太軟的詞彙和標題,如「全球知名的」,「中國最大的」「最專業的」。試問,一個全球最大的企業,還用在文章裡專門提一句麼,你見過蘋果說的稿件說自己是「全球最受歡迎的公司」麼?
另外,對於大部分網絡媒體,一般不設記者一職,廠商供稿中不要出現「記者」的字樣。
三 文章發布時注意事項
1 不要用QQ或者其他IM直接給編輯發文章,應該用郵件發公關稿。
用IM發文檔有幾個壞處。你發文時,對方要花時間去接收,還要記住存在什麼位置,很麻煩,下載到本地後,還要在多個文件夾中尋找,很費時間。使用郵件,可以隨時處理,也不怕找不到文章,處理過的郵件自動設為已讀,需要轉給其他編輯的直接轉發。所以,使用郵件處理公關稿的效率很高。
在QQ上接受稿件然後發布,會有一種被呼來喚去的感覺,而收到郵件裡公關稿,往往有被尊重的感覺。我不發的時候,會說沒收到,可以委婉地拒絕,也不必馬上處理;在QQ上接收文件,如果不馬上處理怕忘掉,可是立刻去處理,又感覺有點跌份。
總之,來自QQ和郵件的公關稿,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所以,如果不是領導發來的文檔,對於QQ直傳的文檔,我都會選擇拒絕。這是一種很微妙的不同,我強烈呼籲,公關公司和企業的公關們,能將這條寫入你們的發稿規則中。
有些公司,譬如一些外企,更喜歡用MSN,我建議PR們最好同時安裝QQ和MSN。
2 慎用電話
我承認,一般情況打電話比打字更快,發消息要比發郵件更便捷。但對於接收一方,往往很不方便。我經常在開會時接到詢問稿件發布的電話,通常情況我會掛掉。所以,對於電話、郵件和QQ三者,稿件最好用郵件發,而不是直傳,發完之後QQ提醒;需要打電話,最好在QQ上預約,先問「方便接電話麼」,然後再電話聯絡。
3 發稿時間
一般編輯周末會休息,稿件在周一和周五最容易發布;編輯一般早晨發稿,下午往往忙別去,發稿也要趕早。發稿最好避開大的新聞事件,譬如蘋果發布會,微軟的新產品,網際網路大會,編輯忙的不得了,你們還去添亂,稿件大多會被束之高閣。
當然,如果配合熱點發些稿子,反而會減少編輯的負擔。蘋果發布新產品,你出篇iOS系統應用盤點,微軟發布IE9,你的稿子也能帶上IE9,編輯會很樂於推薦,這時間他們正忙於組稿,四處找稿件呢!
4 負面稿和撤稿
負面稿件往往帶有很強的新聞點,點擊量也很高。但負面稿件如果處理不善,也會給媒體自身帶來麻煩,此前就有媒體因為刊登過多負面稿件而遭遇法律訴訟,令媒體品牌大受傷害。發布競爭對手的負面新聞時,最好能和媒體籤一條免責條款,將信息不實的責任主動攬下來。
負面稿如果針對自己,就需要撤稿,撤稿是個麻煩事兒。這要分幾種情形:如果對方的稿件不屬實,可以用一篇闢謠的文章替換;如果說法有誤,可單獨寫闢謠的文字附在原文之後,表明立場。
負面稿件發布的時間是在周五下班之前、長假之前,往往能給對手以致命打擊。回應負面稿子要及時,一個小時內出回應文字,並發布到微博、博客上或者媒體,基本可以將不良影響降低的最低,而如果在24小時內沒有任何回應的文字,大部分媒體會認為事件相關人已經默許負面文章的觀點。
5 發稿頻率
有些PR的發稿頻率很高,高的時候一天兩三篇,一周十幾篇,媒體首頁成了企業的官網,這顯然不合適。即便是優秀的稿件,也要發文有度,我個人以為,企業發文一周兩篇的頻率就足夠了高,太高會讓用戶產生審美疲勞。
6 實名發稿
廠商和公關公司應該和媒體建立長期穩定的關係。媒體要了解發稿者的真實身份,應該實名發稿。對於來自廠商的稿件,媒體應該註明「廠商投稿」,「廠商投遞」字樣。
7 文件格式
有的公關直接發Word文檔或者txt+圖片。我的建議是:兩者都發,然後用壓縮軟體打包。一篇文章至少發兩個版本,一個版本是Word圖文版,有的網絡媒體後臺支持直接粘貼Word文本和圖片;另一個版本是是圖片+txt,這主要針對平面媒體或者那些需要Ftp上傳圖片的網站,如果不將圖文分開,在word裡重新截圖有多費時間!
總之一句話:讓發文效率更高!
8關於費用
媒體應不應該有發稿費,媒體和公關公司是什麼關係?這事兒困擾著很多媒體從業者。我個人認為,媒體不應該主動去要發稿費,對於優秀的文章,應該來者不拒。沒有這些稿件,媒體就失去大量新聞源,也就談不上媒體立足「新聞」。
但我認為,媒體可以為企業提供媒體服務,只要這種服務建立在「快速 全面 準確 客觀」的前提下,不喪失媒體準則,付費的媒體服務並無不可。一般來說,這種服務可以包括,新聞資訊撰寫、專題、專訪、專區,讓用戶對企業有全面的了解。
公關要做的就是「粉飾」,而媒體要做的是給用戶真實,從這個意義上講,兩者的工作是矛盾的。企業和產品高矮胖瘦美醜,用戶也有不同的口味,媒體有責任把真實面貌傳遞給讀者。即便,偶爾我們也幫著做一些粉飾,也適可而止,我們可以錦上添花,但絕對不能顛倒黑白。有些公關和廣告搭賣,用廣告費砸媒體,十分不妥。人就是人,鬼就是鬼,給鬼加上一張畫皮,那是魔鬼做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