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才是中國最厲害的文化輸出,伊朗人日本人都愛用……

2020-12-12 中國青年網

在中國文化血脈延續和對外輸出中,成語居然默默無聞地佔據了一個制高點

最近,新冠肺炎疫情還是出現了全球性的蔓延。除了南極的企鵝北極的熊,各大洲似乎都發現了感染者。

其中,內憂外患中的老朋友伊朗,是西亞版圖上最嚴重的地區。3月4日,伊朗大使館在微博上發言,懇切地請求支援:

短短的導語裡,用了好幾個中國成語:雪中送炭;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拳拳盛意;銘感五內。

中國網友很受用,紛紛曬出捐款記錄。順便調侃一下伊朗兄弟成語用得好不好。

如果說伊朗兄弟的成語用法,只是讓中國網友會心一笑,那麼日本小哥的成語,就讓中國人不明覺厲了。

在日本疫情來勢洶洶之際,北海道當機立斷地執行了最嚴格的防控措施,甚至在安倍首相發布停課指示之前,早兩天就開始了停課要求。北海道知事鈴木直道表示,既然上邊拿不出答案,我們就要自己去解決,希望道民振作。(日本)因疫情停課一事並無先例,但自己基於政治判斷做出以上決定,一切後果將由本人負責」。

他還引用了一個中國成語——「請自隗始」來表達自己的決心。

鈴木直道(資料圖)

在此次日本的抗疫行動中,鈴木直道是日本知事中,第一個積極開展核酸檢測、第一個每天堅持親自舉行記者發布會、第一個要求學校停課、第一個全程戴口罩開記者會以及第一個宣布緊急狀態的知事。

成語「請自隗始」出自《史記·燕召公世家》:「王必欲致士,請從隗始;況賢於隗者,豈遠千裡哉?」據百科介紹,這個詞的意思是,戰國時期,燕昭王即位後,一心想振興燕國,想招攬天下賢才為之服務,就與謀士郭隗商量計策。郭隗說:「今大王想招攬賢才,請先從我郭隗開始。像我這樣的人都能被重用,那麼比我能幹的人肯定會來歸附的。」燕昭王採納他的意見。

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這個詞可以認為是相當冷僻了。

之前火爆全網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出自日本皇子寫給鑑真大師的書信,雖然文化基因有中國元素,但智慧財產權是人家的。這句「請自隗始」就不同了,完完全全的中國血統。

舉這些例子,並沒有什麼牆內開花牆外香的意思,畢竟論起用成語用典故,中國人自己在國際國內發言裡,用得頻率可以說是只多不少了。我只是突然發現,在中國文化血脈延續和對外輸出中,成語居然默默無聞地佔據了一個制高點。

對於中國人來講,許多成語及其背後的典故,幾乎是寫入了遺傳基因的。什麼畫蛇添足、圍魏救趙、雞犬升天、一諾千金……除了《還珠格格》裡的小燕子,大多數人都可以毫無障礙地用於日常溝通,這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

想當年,皇阿瑪讓小燕子學文化,從成語開始教起,其實實在是一件特別英明的決定。

只是小燕子比較奇葩之處在於,外國人都能學會的成語,她是真的學不會呢。

前段時間網絡熱播的電影《囧媽》裡,戰鬥民族的姑娘娜塔莎能隨口說出「一丘之貉」。

然後我們小燕子的念法是:一兵之貓。看把五阿哥氣的。

徐錚的《囧媽》電影雖然是母子親情,但在國際文化交流上也不該沒有名字。比如,母子倆聯手給大家上了一課數字成語課,著實精彩。

成語,每個中國人都能隨手使用的文化,也是每個外國人不明覺厲、喜歡學、學了就愛用、用了也不管對不對都很高興的文化。這一點,金庸先生也可以做證。

倚天屠龍記裡就有一段,張無忌去冰火島迎接義父謝遜,遇到了一夥波斯明教總壇來的客戶,雙方大打出手之後握手言和。其中雙方的交流就顯得很有文化:

智慧王道:「爾等快快開船,回歸中土。吾人只派小船,跟隨爾等之後。」

張無忌抱拳說道:「中土明教源出波斯,爾我情若兄弟,今日一場誤會,敬盼各位不可介意。日後請上光明頂來,雙方杯酒言歡。得罪之處,兄弟這裡謝過了。」

智慧王哈哈笑道:「爾武功甚佳,吾人極是佩服。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七上八落,不亦樂乎?」

張無忌等起初聽他掉了兩句書包,心想此人居然知道孔子之言,倒是不易,不料接下去竟是學著趙敏說過的兩句話,忍不住都大笑起來。

趙敏道:「爾的話說得很好,人之異于波斯人者,幾希!說爾等多福多壽,來格來饗,禍延先考,無疾而終。」

智慧王懂得「多福多壽」四字的意思,料想下面的也均是祝壽之辭,笑吟吟的連聲說道:「多謝,多謝!」

趙敏也算是戰鬥血統少女,但早早就完成了漢化流程,所以,文化程度比起上過幾天孔子學院的波斯友人,還是高出了一個境界的。後來口出傷人之語,也是因為本質上雙方是敵非友,倒不必太過苛求(當時敏郡主也不是啥好人)。

總而言之,讓小朋友好好學成語吧,說不定哪天,全世界要用用成語做暗號來對付外星來客。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相關焦點

  • 中國的文化輸出與日本相比,終究差在了哪裡?
    我認為,現在的社會,電視劇、電影、動漫、小說這類文化輸出,是能夠影響大部分人的觀點的,而中國的文化輸出,大部分都是負面的。因為我是一個喜歡動漫小說的人,所以對日本的電視劇不太了解,但是因為「木村拓哉」太有名了,所以去看了他的兩部作品,說一下感受吧。
  • 逆文化輸出 日本網站編寫中國ACG網絡流行用語大百科
    隨著我們國家近年來越來越強大,我們的文化影響力也逐漸加強,曾經一直都是我們在學習別人的流行文化,現在卻反過來了。近日,在IGN日本版為了響應日本網友的文化需求,專門做了一期專題來介紹中國網絡中的那些ACG流行語。下面,大家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 日本人也用成語?常用日語成語總結
    (好像也不是成語吧)發音:「じゅんぷうまんぱん」日語解釋:物事が順調であるさま。中文解釋:同一帆風順。發音:「じょうしゃひっすい」日語解釋:栄えている者も必ず滅びる。中文解釋:得到的人必將失去。◆  ◆  ◆  ◆  ◆  近期熱文(點擊即可查看)>本叔優選:要學好日語,這些新課與好書你一定用得到 | 美食 | 六款讓人垂涎三尺的日式點心|至理名言 | 日本數百年前的武將家訓|旅遊 | 漫步日本五大旅遊城市(
  • 美顏相機「新國風妝」紅遍日本 中國文化的再一次輸出
    在李子柒、費玉清的《一剪梅》持續在海外爆紅之後,社交平臺上關於「中國文化輸出」的討論就不絕於耳。在不久前,BeautyCam美顏相機推出的「新國風妝」在日本的社交平臺上爆紅,再次颳起了中國風。BeautyCam美顏相機將漢朝、唐朝、宋朝、清朝四個朝代妝容最標誌性的部分,通過現代的妝容,來演繹中國古典的風格。
  • 日本人到底有多愛貓?走近日本的貓文化
    日本雖以柴犬、秋田犬等可愛狗狗聞名,但其實日本人對貓的熱愛一點也不少。貓對於日本來說,絕不僅僅是寵物,更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接下來,西諾君就給大家講講:日本人到底有多愛貓?
  • 用遊戲做文化輸出 看日本遊戲是如何推廣本國文化的
    用遊戲做文化輸出 看日本遊戲是如何推廣本國文化的 作為重要的文化輸出手段之一,遊戲往往是許多玩家了解一個國家的重要手段
  • 這款國產遊戲已經逼著日本人說中國話了,這算不算中國文化逆輸出?
    在碧藍航線等國產遊戲在日本大火之後,伴隨著的便是遊戲帶來的文化上的交流。其實不難想像,就如同中國人看了日本動漫開始學習日語,研究日本文化一樣,日本人也是著了這個道。到這裡,可能會有人問了:「一直以來,日本不都是對外輸出文化嗎?明明是他們先的,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 韓國日本紛紛翻拍中國劇,中國人的文化輸出終於到來了
    曾經火遍大江南北的《流星花園》系列電視劇,以及隨後衍生出的《一起再看流星雨》系列,所屬版權都是源自於日本的著名漫畫《花樣男子》。也是因為影視劇翻拍一度佔據華語影視市場這樣的背景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的文化輸出問題,一直都是籠罩在眾多影視從業人生,導演以及編劇們的心頭病。畢竟,搞創作的人,尤其是從事文娛產業的人,沒有人不想把自己國家的文化推廣出去,沒有人希望一直靠著翻拍其他國家的作品,而自己的創作卻無人問津。
  • 日本人對漢字的迷戀實在是太喪心病狂了!
    除此之外,漢檢還每年都舉辦一場叫做「一個字的禮物——送給重要的人」的比賽,已經舉辦了5屆。也就是用一個字來概括自己相對某一個重要的人說的話。比如下面是其中一屆大獎的獲獎作品。丈夫達也送給妻子葉子:途。那些紋身的老外可能是覺得那樣的漢字很酷,這背後的原因有沒有可能是他們喜歡和憧憬的是日本文化,而並非是中國的文化呢?可是,明明是咱們的祖先發明的漢字,現在使用漢字人口最多的也是我們,憑什麼輸出文化這件事不能我們自己來做,而要讓給別人來做呢?
  • 中國人對日本文化有何誤解?日本人:愛看漫畫只吃壽司已成歷史
    導語:中國人對日本文化有何誤解? 日本人: 愛看漫畫只吃壽司早已成為歷史旅遊是越來越多人喜歡的一個休閒娛樂方式,很多人都能在旅途中找到樂趣,並且在旅遊時增加對旅遊目的地的了解。很多國家人民對我們都有一些刻板印象,直到來了中國之後才發現自己這麼多年對中國的看法和觀念是錯誤的,而我們國家的人到了國外也可能會顛覆了自己對該國的傳統認識。我們對日本人的印象是什麼?是不是人人都愛看漫畫,在日本的地鐵上很多人手裡都會捧著一本漫畫書看得津津有味?又或者是日本街頭到處都是玩cosplay的人?
  • 日本人最愛的中國五大友善城市,第一像東京,第三最包容
    日本作為我國的近鄰,每年都向中國大陸輸出大量遊客,還有許多日本人則到中國來工作交流等等。早些年日本人來中國還會得到不少中國人的誤解,而隨著兩國友好交流越來越多,日本人的習俗和行為也慢慢讓很多中國人覺得習以為常。
  • 港媒:在中國、伊朗、日本等國,有人說「我愛你」該如何理解?
    近日,港媒發文:What 『I love you』 means to couples in China, France, Japan and elsewhere and why it’s a word some rarely say(在中國、法國、日本和其他地方,「我愛你」對情侶們意味著什麼
  • 美籍伊朗電影人:用鏡頭收藏充滿人情味的中國
    美籍伊朗電影人:用鏡頭收藏充滿人情味的中國   中新社天津3月30日電 題:美籍伊朗電影人:用鏡頭收藏充滿人情味的中國  作者 林果  《中國人的一天》、《水書》、《陽光家園》……這些以「中國故事」為題材的影片,出自一位美國人之手。
  • 韓國人愛用中國成語,還愛瞎改?
    中韓文化一脈相承,韓文很大程度上受到中文的影響,中國成語傳入並滲透到韓國的語言文化中,韓語當中的成語有很多都來自中國的典故。這個成語被用來形容人在一個環境裡浸淫久了,自己也會成半個專家,和「久病成良醫」有點像。
  • 日本人為何痴迷中國文化?
    當然,在打動大家的同時,很多人驚訝和感嘆日本人為什麼對中國文化如此了解。 雖然這次展覽本月結束,日本今年預計還有多種博物館活動門票將上線。 書法是源自中國的藝術方式,如同無言的詩,無行的舞。潑墨揮毫間,展現的都是中國文化的根骨。
  • 成語:進入中國傳統文化的鑰匙
    正在央視熱播的傳統文化類節目《中國成語大會》,讓我們重新審視「成語」——這個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卻又被忽視的語言資源。它很通俗,菜市場的大媽也經常說「討價還價」;它很凝練,作為漢語中的「活化石」承載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密碼;可它又讓人陌生,諸如「韋編三絕」、「醍醐灌頂」背後的典故很少人能脫口而出。隨著中國人對母語文化情感的淡薄,成語在語言體系中的地位越發邊緣化。
  • 世界第一個翻譯漢語的人是誰?他是來到中國旅遊嗎?真是太厲害了
    那麼讀者們知道第一個翻譯漢語的人是如何做的嗎?中國周知,我國歷史文化悠久,早在夏商時期,象形文就已經出現,對於第一個翻譯漢語的人,最有可能就是他!沒錯,他就是馬可波羅,馬可波羅出生于于克羅埃西亞考爾楚拉島,威尼斯旅行家、商人,著有《馬可·波羅遊記》,為什麼是馬可波羅呢?
  • 最讓人「疑惑」的四大姓氏,很多人都誤以為是日本姓氏
    中國有上百個姓氏,每個姓氏都有屬於自己的後代,姓氏也代表了很多的東西,很多姓氏的老祖先都是非常厲害的人物。但是現在很多的小情侶為了表達自己愛對方愛的深刻,也有很多的女性表示為什麼我生的孩子要跟別的姓,所以這些年輕人就想出了用雙方的姓氏作為孩子的姓氏,現在有很多孩子都是雙字的姓氏,例如爸爸姓範媽媽姓陳,給孩子起名字的話就會叫範陳什麼什麼的,就是四個字的名字,很多人聽到四個字的名字時第一反應就是這個日本人,因為日本的名字一般都是四個字。
  • 從導遊到「網紅」:一個伊朗姑娘的中國故事
    「選擇專業時,媽媽告訴我,中國歷史文化悠久,與伊朗關係密切,這個專業對你的未來將很有助益。」 「那時朋友們都問我為什麼不去學德語、法語、西班牙語?這是當時伊朗人學習外語的主流方向。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好多朋友跑來問我,德黑蘭哪裡學中文好?因為中國強大了,國際影響力也大了!」
  • 日本人最喜歡的5種麵條,烏龍麵都不算啥,這碗拉麵才是日本最愛
    麵條不僅是中國人們的最愛,就連日本人也不例外,要說到麵條,陝西地區可是非常出名的,最有名的就是biangbiang面了,那麼在日本人的心目中,他們最喜歡哪些麵食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開開眼界吧!1、日清杯麵這是全世界第一款杯麵,也是日本人們非常喜歡的一種面,雖然時間很長了,但是味道依然是那個味道,配料要比一般的泡麵都要豐富,裡面的面也是非常的多,而且顏色特別的豐富,光聽小編說是品嘗不到的,好奇的小夥伴還是要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