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獅、美洲豹、金錢豹、獵豹、雪豹、猞猁、漁貓、黑足貓、兔猻、沙漠貓……BBC最新推出的三集紀錄片《大貓》讓全世界的「貓奴」都過足了一次癮。
野生動物攝影師非常清楚,貓科動物是世界上最難被捕捉影像資料的動物之一,因為它們生性孤獨、行蹤詭秘、警惕性極高,難以接近。但是,91歲高齡的大衛·阿滕伯勒帶領的這個攝製團隊花了兩年多時間,在14個國家取景尋找,最終拍攝到了40種貓科動物中的31種,絕對刷新了「貓奴」們對這一家族的認知。
紀錄片的一開始,世界上最小的貓科動物——鏽斑貓就強烈地吸引了觀眾的目光。它生活在斯裡蘭卡和印度的森林裡,體重大概在1公斤左右,一片落葉就能把它完全擋住。可再小的身軀也抵擋不了內心的霸氣,捕殺獵物時它有著跟其他貓科動物一樣的兇猛。儘管它的外貌和家貓比較相像,但它是十足的瀕危野生動物。
同樣讓人驚喜的是,在貓科動物中,有幾種是出了名的難找,比如雪豹、猞猁、兔猻。
雪豹是貓科動物中的高原之王,活動面積非常之廣。攝製組在喜馬拉雅山作了幾個月的準備和等待,才終於追蹤到一隻雄性雪豹,導演在發現它的那一刻不禁喜極而泣。冷峻的喜馬拉雅,孤獨的生命,它在一小時留下20次尿液標記,在空寂的山谷間發出悠長的吼叫,只為找到屬於自己的伴侶。即便生在食物鏈頂端,它活著的每一天都不那麼容易。
加拿大猞猁是一種喜寒的動物,生活在地球北端。它們有著一對大大的腳掌,腳掌上還覆蓋著絨毛,如同穿著一雙雪地靴。它們會在冰雪覆蓋的地方留下一串巨大的腳印,但多數時候,它們都像幽靈一般,鏡頭永遠只能跟在它們身後。這一次,攝製組藉助了高科技的追蹤器才與它們正式打上了照面。
兔猻在蒙古的大草原,以及俄羅斯與蒙古、中國交界的山區數量較多。它短腿肥臀,遠看就像一大團毛球,看上去憨態可掬,其實非常兇猛殘忍。而它一身的保護色,總是讓人難以察覺。在《大貓》中,攝製組不懼忍受風暴的襲擊危險,最終拍到了兔猻一家的珍貴畫面。
貓科動物雖然大多生活在遠離人群、遠離城市的地方,但它們的生存境遇大多並不樂觀,氣候變化、棲息地破壞,讓它們的種類和種群數量在持續下降。
但在《大貓》裡,我們也看到,在印度的孟買、南非的工業區,金錢豹、藪貓還存在健康的種群,它們正是在離我們人類並不遙遠的地方。這些紀錄片團隊正是用他們的職業精神告訴我們,我們需要拿出人類非凡的智慧和勇氣,那麼這些野生動物就一定可以與人類共處。(朱香)
《中國科學報》 (2018-03-02 第5版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