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幾千年來妻子對自己丈夫的稱呼變化很大,依次有 良人、郎、郎君、官人、外子 、先生、愛人、孩子他爸和老公幾種稱呼,變遷了多次,網友們戲稱妻子對自己丈夫稱謂的變化證明了一個無情的事實——中國男人們的歷史地位一直在下降,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不是這樣的。
良人
在我國最早時,妻子都是稱呼自己的丈夫為"良人",古詩裡有"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持戟明光裡"。男人高大的形象立馬躍然紙上,給人閃閃發光的想像。
郎
因為「良人」這個稱呼,顯示不出性別,男人稱妻子,妻子稱丈夫,都是「良人」,所以後來人們在"良"右邊加"阝",變成"郎";在"良"左邊加"女",衍成"娘"。
"郎"就代表丈夫,李白有"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花間詞中也有"問郎花好儂顏好" ,"郎",是個多麼親切的稱呼,聽著就讓人覺得溫柔無比,濃情蜜意。
郎君
再以後,古人又覺得喊「郎」似乎太甜膩太膩歪了,眾多良家婦女們在人前很是羞於叫出口,於是她們就在前頭或尾後加一個字變雙音詞,即"郎"字後面加一個"君"字;成了表示親暱的"郎君"。妻子稱丈夫為"郎君",是對丈夫的雅稱,有點顯得男人飽讀詩書的勁頭。
官人
到了宋代,南北文化交流頻繁,由於當時的宮庭中出現了"官家"一詞,平民百姓中,在夫妻間的稱呼上,於是有了"官人"這一稱謂。官人,是對為官之人的尊稱,後來就發展成了妻子對丈夫的尊稱。至今,民間仍對新婚夫妻戲稱為"新郎官",從這個稱呼也可看出隨著宋代理學的興盛,男人的家庭地位也上了一個新臺階。
外子
同樣在宋代,妻子也有稱自己的丈夫 為"外人"的,再文雅點的就叫稱做"外子",丈夫則稱自己的妻子為"內人"。可能代表男性還是主外,有一定身份的,要不也不會有男人謙虛的在別人面前,對妻子的謙稱是"賤內"。所以,同在宋代,潘金蓮稱西門慶是甜甜的一聲"偶官人",賢淑文雅的李清照可能稱趙明誠為"外子"。
相公
再很多京劇,越劇,黃梅戲裡面,我們經常會聽到拉長了聲音的一聲嬌呼"相--公--",由此可見這個稱呼在古代應該相當流行。這在低位上比 "官人"又進了一步,已經不僅是"官",而且是最高的官"相"了。男人的家庭地位由此達到極盛。
先生
我國進入近代以來,也有稱"丈夫"為先生的 。《辭海》"先生"目下載:"《禮記;曲禮上》:「從於先生,不越路而與人言。」也引申為對年長有德業者的敬稱。
有時,也泛用為對人的敬稱。"由此可見,這一稱謂,也含有對一定學識而又年庚較高的人的尊敬。用先生指代丈夫,文雅而又帶有仰慕尊崇的意思。從中尤可見男性的尊嚴。至今在海外華人中和港臺地區還在廣泛使用。
愛人
"愛人" 這一稱謂最早見於我國的新文學作品之中。
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解放區一些受新文化運動薰陶的知識分子開始用"愛人"這一稱謂。新中國成立後提倡男女平等,於是"愛人"便被廣泛地使用起來。但是,海外華人拒絕使用"愛人"稱謂。因其直譯lover就是"情人"的意思。而且在日語中漢字"愛人"也是指"情人", 所以現在年輕人已經很少再用這個稱呼了。
老公
其實,在古代,老公指的就是太監。宦官,古代官名稱為寺人、黃門、貂璫。尊稱內官、內臣、中官、中貴,卑稱內豎、閹宦、太監、閹人,民間則俗稱老公。李自成進北京後,即有"打老公"一說(《棗林雜俎》)。如是看來,老公最早的身份,原是太監。不知女人呼叫老公時,是否骨子裡潛意識就想過,這眼前的男人,就真還有些太監的味道?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男人的地位是不是在每況愈下啊,男同胞,自我調侃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