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君子有三樂,說的是啥?老祖宗的人生樂事

2020-12-17 思帆歷史趣聞

古語:君子有三樂,說的是啥?老祖宗的人生樂事

「君子如梅,性喜孤寒;高潔雅然,出口成譚。君子如蘭,性格恬淡;芙蓉玉面,桃花紙扇。君子如竹,性情溫婉;胸懷偉岸,清逸非凡。君子如菊,性命如楠;妝顏生暖,色彩斑斕……」

君子,德才兼備,文質彬彬,有所為有所不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兩千多年來中國人民追求的理想型人格。

君子一詞,最早出現在《易經》中。《易經》含蓋萬物,綱紀群倫,是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其內容涉及了哲學、政治、生活、文化等諸多領域,是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

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將「君子」全面引用到士大夫及讀書人的道德層面上,他本人也常以君子的德行來要求自己。

說到君子,被尊為亞聖的孟子曾說過:「君子有三樂」,筆者接下來就為各位介紹一下這三樂究竟指的是什麼吧。

這第一樂趣指的就是:父母俱存,兄弟無故,說的就是家庭平安。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在儒家思想觀念中,孝悌觀念是非常重要的。孝順父母在古人眼中是做人的一根本要則,這也在一定層面上說明了家庭對於人的重要性。

在《大學》中也提到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治理國家為天下做貢獻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修身齊家」。只有自己的自身能力得到了完善,家庭安定,這樣人才能無後顧之憂,為國家做貢獻。所以說,家庭的平安是作為君子的第一樂趣。

第二個樂趣: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句話想要表達的就是自己的良心沒有愧疚。「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要走的是君子之道,君子之道當以修身為主。君子要心胸開闊,不愧於心、不愧於天地之大道。在我們的古人眼中,只有一個人在道德上沒有虧欠,那麼這個人才是值得人們尊重的。

三國時期的曹操,不管是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亦或是在文學上,他的作為都很顯赫。然而,曹公的名聲卻並不好,他受到過很多後世文人的辱罵。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曹操實行的是唯才是舉,不顧個人的的德行。

這一觀念跟儒家的思想是不相一致的,而儒家學派自漢代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就作為了主流學派影響了後世之人的思想。而且孟子本人也說過,人之初,性本善,一個人要保持自己的善念,不要愧對自己的良心。

第三個樂趣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孟子除了是一個思想家以外,和孔子一樣,他也是一位教育家。

對於傳道授業解惑也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和追求。孟子的這個觀點,可能也是受到自己母親的惡影響,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孟母為了自己的孩子三次遷移家址的故事吧,孟母對於自己孩子的教育的重視也直接的影響了自己的孩子。

孟子在自己的學識和涵養達到一個很高的地步的時候,他所想的是將自己的學識教育給那些學子們,這是一種很無私的想法,是一個教育家的思想目標。北宋文學家王安石所著的《傷仲永》一文,主人公方仲永的天資很高但是他的父親不讓他學習而把他當作是賺錢的工具,最後那個少時就展現出超出常人的天才少年就這樣淪為了一個普通人。

一個人有天資固然十分可貴但是他必須要繼續通過教育來提升自己。孟子所提出的的這一君子之樂,從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為不讓傷仲永再現於世。

各位覺得這君子三樂有道理嗎?

相關焦點

  • 「君子三樂」,你有哪一樂?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公眾號記得每天學習喲~    今天學習「君子三樂
  • 孟子所說的"君子三樂"是哪"三樂"
    據《孟子·盡心上》記載,孟子有言:「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這段話裡孟子提到了「君子三樂」:一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這是指家人平安、家庭幸福;二樂「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是指應坦蕩做人、無愧於心;三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指教書育人、傳道授業。
  • 君子三立、四不、三戒、九思、三樂、五恥、三德
    如果人生是一棵樹,那麼「立言」,就好比是一棵樹的種子。   君子有四不   第一,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論語》說:「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以行。故言則慮其所終,行則稽其所敝。則民慎於言而謹於行。」所以一個君子說話必定有其道理,他們會要求自己謹言慎行,凡事講求合乎禮儀,不隨便,每當有所行動,必定有其用意,此即所謂不妄動,動必有道;   第二,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謠言止於智者,因此,君子常是非禮勿言,守口如瓶,不說空話,不講不實在的話.但在該說的時候也必定會說,因為應說而不說,有失於人;不應說而說,則是失言.要做個君子,必須能不失人也不失言
  • 君子有三德、三畏、三樂、三戒、三思、三變、三省、三愆
    編者語君子是一種人生至高的追求和方向,沒有這種追求,我們只能苟且的活著,成為君子是一種至上的快樂,「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君子之德風」,「君子不憂不懼」,「君子成人之美」.在這個「缺德」的年代,回歸君子,人生才有方向,社會才有希望.子曰:「君子有三德: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 古語說「酒不護賢,色不護病」,下半句更經典,老祖宗的人生四戒
    民間有一句俗語:「人貪四樣,一生白忙」,這四樣就是酒色財氣,時人曰:酒不護賢,色不護病,財不護親,氣不護命」。 這四句經典的勸世俗語,說透了人生,如果能參透其中的深意,想必就會明白,這是老祖宗的人生四戒,也是老祖宗的肺腑之言。
  • 如何區別君子與小人?老祖宗的這2句識人口訣,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古人總結了許多識人口訣,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最後我們反而不知道聽誰的為好。大浪淘沙,琢磨君篩選出了2句老祖宗的識人口訣,非常樸實無華,可以幫助大家區別一個人是君子是小人,是善是惡。曾國藩的識人標準也和這差不多,他說:「天下無一成不變之君子,無一成不變之小人。今日能知人,能曉事,則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曉事,則為小人」。所以說,我們不能憑藉自己的喜好來給人貼標籤,感情上先入為主,而是要客觀理性分析利益得失、是非對錯。
  • 世外高人說了三大樂事,孔子聽完:您真會寬慰自己
    榮啟期回答說:「吾樂甚多,天生萬物,唯人為貴。而吾得為人,是一樂也。」——我的開心事太多了,老天造萬物,人類最尊貴,我生而為人,這是第一件快樂的事情。榮啟期接著說:「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吾既得為男矣,是二樂也。」——男女有別,男人尊貴,女人卑賤,我生而為男人,這是我第二件快樂的事情。
  • 古語說:男不過八,女不過七,看完解釋,你會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古語說:男不過八,女不過七,看完解釋,你會佩服老祖宗的智慧俗話說江山代有才人出,儘管在現代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著名科學家,文學家,但是不得不承認在我們中國古代也有很多的名人,他們做出的許多貢獻直到現代都影響著我們,比如四大發明
  • 古代俗語:「君子安貧,達人知命」啥意思?老祖宗留下的處世哲學
    古代俗語:「君子安貧,達人知命」啥意思?老祖宗留下的處世哲學君子和小人,關於這兩類人的話題似乎一直是人們討論的熱點。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都說是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確實,君子是對一個人的美稱,想要配得上這個稱呼也要付出很多。
  • 俗語:百日斫柴一日燒,啥意思?老祖宗的人生哲學
    俗語:百日斫柴一日燒,啥意思?老祖宗的人生哲學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全世界範圍內最為博厚悠久且豐富的歷史文化,這是全世界人都認可的,再也沒有一個國家或者民族有我們國家這麼久遠豐富的歷史。經過上千年漫漫歷史長河的沉澱,我們的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十分寶貴的文化,這些寶貴的傳統文化將會永遠是我們國家一筆不可代替、不可衡量的財富。都說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生命力、創造力與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根本、是靈魂,所以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應該慶幸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這麼多珍貴的「財富」,我們應該將屬於我們國家特有的這些「財富」好好地珍存,繼續發揚傳承下去才是。
  • 孟子樂君子之樂,孔子自得其樂,二人樂在何處有何異同?
    聖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也並非完全是其有獨特的思想影響後世,在將其讀透、讀懂之後,我們會發現,他們一生奮鬥都是在尋找人世間、人生之樂趣,並將其當你種享受。偉人開萬世基業,流芳百世,也有三樂:「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他將人生的磨難,當成子種樂趣。孟子有言:「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
  • 第二十周升旗儀式經典解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我解讀的句子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出自於《論語學而第一》,它的意思是:孔子說:「學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再時常溫習和運用,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 俗語:不鑽不穴,不道不知,啥意思?老祖宗的人生哲學
    俗語:不鑽不穴,不道不知,啥意思?老祖宗的人生哲學中國人的性格是含蓄內斂的,在日常交往中有些話憋在心裡不好意思說出口,或者為了顧全雙方的面子不把話說說絕說死。這樣固然可以維持基本的禮貌,但隱患也十分明顯。
  • 俗語說:竹子結果蛇長毛,哪裡有水哪裡逃,老祖宗說的是啥意思?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俗語說:竹子結果蛇長毛,哪裡有水哪裡逃,老祖宗說的是啥意思?有時候我們還真不得不承認我們的老祖宗很有智慧,在各方麵條件都那麼受限的時代,他們卻做到了很多讓我們驚訝的事情,給我們留下了那麼多寶貴的文化財富。我們可以擁有現在這麼美好舒適的生活,和他們的不斷努力、嘗試也是分不開的。
  • 儒家學派的孟子一生在追求什麼樣的人生樂趣呢?
    孟子說過,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說的是什麼呢?說的是君子(孟子當然是君子,有一句他的名言大家可能都聽過,吾善養吾浩然之氣,非常剛正,坦蕩的一個人)有三件事很快樂,而稱王稱霸不算快樂。孟子的簡介這三樂是哪三樂呢?1.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家裡父母兄弟都在,你就很快樂了。
  • 人生四大樂事;人生四大悲事
    古代的人生四大樂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
  • 俗語:低頭男城府深,仰臉女恐難纏,啥意思?老祖宗的識人慧眼
    俗語:低頭男城府深,仰臉女恐難纏,啥意思?老祖宗的識人慧眼 「有些人淺薄,有些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有一天你會遇到一個彩虹般絢麗的人,當你遇到這個人後,會覺得其他人都只是浮雲而已。」很多人都說,人性、人性,人的最複雜之處要說及人性吧。孟子有言:「人之初,性本善」,但荀子似乎並不同意他的說法,他認為人性本惡,二人對此也爭論了很多年。但不管是人生而善良也好生而邪惡也罷,我們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都要學會識人。
  • 古話說:「觀棋不語真君子」,後半句更經典,老祖宗識人術藏智慧
    都說人生就是一盤棋局,下棋不僅是娛樂,更是一種對弈。古人之所以喜歡下棋,不僅僅是因為下棋能夠修身養性,更是因為下棋符合人類好鬥的本能。不需要特殊的場合和工具,只要人們想,就可以下棋。在下棋時,周邊會圍有很多觀看的人。
  • 老祖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講的是什麼?還有一話更有深意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明言明語」躥紅網絡,這句近似霸道總裁般的經典話語適用任何場景,而從古至今也流傳著許多名言名語,老祖宗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講的是什麼?劉輿覺得庾敳家有巨財,本時卻用錢頗少,肯定不願意借錢,他就等著取庾敳的性命,因而在一次聚會上,三個人一塊吃飯喝酒,庾敳平素就愛喝酒,就在聚會上喝醉了。劉輿在司馬越面前好言一番,司馬越也就趁此向庾敳借錢,但沒有說明數字,當時庾敳的頭巾掉在桌上,他正用頭挑起頭巾,不緊不慢的說:「下官家裡有二千萬,你想取多少就取多少。」
  • 農村俗語:「男憐後妻,女望前夫」,啥講究?老祖宗說透了人性
    意思是說,一條河的源頭很深遠那麼它就能夠流到更遠的地方,一棵樹的根莖向地裡扎得越深那麼它的枝葉就更茂盛。而具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中國文化,其源頭不可謂不遠,其根莖亦不可謂不深,所以我們常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01中華文化以其表現形式來看主要分為兩個部分:「陽春白雪」和「下裡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