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別君子與小人?老祖宗的這2句識人口訣,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2020-12-12 琢磨君專欄

文章作者:琢磨君

《論語》裡「君子」共出現108次,「小人」共出現24次,其中19次「君子」和「小人」同時出現。由此可見,孔子是非常喜歡從道德層面來區分君子與小人的。但是,到底該如何區分呢?其實孔子也很困惑,他感嘆道:「凡人心險於山川,難知於天」。

我們要去識別物體的真假就很難了,更何況是要去鑑別變化多端還善於偽裝的人類呢。有的人,外貌溫厚和善,卻面善心黑;有的人,貌似長者,實則是小人;有的人,外貌圓滑,內心卻剛直,等等。

古人總結了許多識人口訣,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最後我們反而不知道聽誰的為好。大浪淘沙,琢磨君篩選出了2句老祖宗的識人口訣,非常樸實無華,可以幫助大家區別一個人是君子是小人,是善是惡。

01第一句:弘一法師的識人口訣

弘一法師原名叫李叔同,他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前驅,卓越的藝術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佛教文化相結合的優秀代表,是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最傑出的一位高僧。

他說:「我不知何為君子,但每件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知何為小人,但每件事好佔便宜的便是」。也就是說,利益面前,總是捨得吃虧的人,屬於君子;利益面前,喜歡佔便宜的人,屬於小人。其實,這種劃分君子與小人的方法更加實事求是,也算是就事論事。

曾國藩的識人標準也和這差不多,他說:「天下無一成不變之君子,無一成不變之小人。今日能知人,能曉事,則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曉事,則為小人」。所以說,我們不能憑藉自己的喜好來給人貼標籤,感情上先入為主,而是要客觀理性分析利益得失、是非對錯。

元代的中峰禪師也說:「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惡」,做對別人有益的事情,是善;做對自己有益的事情,是惡。由此可見,利於他人就是善,屬於君子行為;利於自己就是惡,屬於小人行為。這種評判君子和小人的標準更加科學,而且也更加符合人類的多變性,時而君子,時而小人。

02第二句:明代思想家陳繼儒的識人口訣

明代思想家陳繼儒在《安得長者言》中寫道:「吾不知所謂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謂惡,但使人恨者即是惡」。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不知道什麼叫做善,我認為能讓人感動的事就是善;我不知道什麼叫作惡,我認為使人憎恨的事就是惡。這種判別善惡的標準,看似很感性,實則是頗有道理,因為善惡就是人們心中的一桿秤。

人心都是肉長的,你對他人好與壞,給人的感覺如何,他人都是可以感覺得出來的。如果他人感覺高興,即便是善意的謊言,這也算是行善;如果你批評指責他人,即便是直話直說,惡語傷人了,也算是在行惡。

古語云:一念之善,吉神隨之;一念之惡,厲鬼隨之。由此可見,我們與人為善,就是在為自己多積累善報;我們若是奸惡待人,就是在為自己積累惡報。

所以說,區別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是善是惡,要看他使人感動,還是使人憎恨。真正內心善良的人,是不會「刀子嘴豆腐心」的;那些刀子嘴的人,本質上就是「刀子心」。

03結束語

《易經》云:一陰一陽之謂道,我們對於君子和小人,也要辯證看待。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也沒有絕對的君子和小人,只有相對的君子行為和小人行為。

看人的時候,就事論事,憑感覺來判斷,有時候更加準確。一個人是善是惡,是君子是小人,對照老祖宗的以上2句識人口訣,可以一目了然。朋友們,您覺得小人和君子的標準是什麼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精彩的評論,我會置頂鼓勵哦。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哲學、勵志、正能量、情感等方面的美文,歡迎點讚文章,並關注帳號。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識人術:熟記老祖宗的12字箴言,教你輕鬆識別小人和君子!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識人術:熟記老祖宗的這四句箴言,通過一個人的言語辨別其品性!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無窮無盡,老祖宗留給我們很多思想上和精神上的財寶,這也是我們一輩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比如說,現在所說的心理學,也沒有什麼新鮮的,在中國古代它就是叫「識人術」,而且我們的老祖宗早在幾千年前就總結了許多識人術口訣,以供後人借鑑使用!
  • 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可以參照《格言聯璧》中的2句話
    他還根據道德標準,將人分為君子和小人,《論語》裡「君子」一共出現了108次,「小人」共出現24次。由此可見,孔子是十分推崇君子,倡導「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勇恭廉」,而鄙視小人和小人行為。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辨別君子與小人呢?晚清學者金纓在《格言聯璧》中總結了2句識人口訣,談到了君子和小人的明顯區別,可供我們參考借鑑,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 曾國藩識人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2點就可以了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辨別君子與小人呢?曾國藩作為晚清中興名臣之首,在官場摸爬滾打了30多年,閱人無數,對於識人和用人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通過研讀曾國藩識人術,我們會發現: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2點就可以了。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參照曾國藩這2句識人術口訣,一看一個準。
  • 曾國藩12字識人口訣,是君子是小人一看便知
    在清朝的民間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曾國藩會識人,左宗棠會打仗,李鴻章會做官」。如果說到歷史上最功成名就的人有哪些?那麼「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一定排得上號,他在識人方面確實有極高的造化。古往今來,對一個人的評價主要也就是兩種:君子,小人。都說曾國藩在識人方面是毋庸置疑地,有著獨特而高超的識人本領。那麼,君子與小人是怎麼樣的呢?君子和小人有何區別?曾國藩利用12個字輕鬆識人,是君子還是小人一看便知。
  • 佛學:「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是什麼意思?
    其中,佛學裡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叫「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寓意很深,到底如何解釋?要解釋這句話,首先我們得鬧懂何為「君子」?一般說到君子,很多人都會說,成功,有品德,有教養的人都是君子。這麼解釋也不為過,只是比較片面。老子在《道德經》裡講,「上善若水」;孔子在《論語為政》裡講,「君子不器」。
  •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和小人的區別
    在日常交往中,經常能聽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話語,到底何謂君子?何謂小人?能給出明晰答案的人恐怕不多。我們做人、教育影響別人,都應該朝著君子之德的方向努力;在生活中更要近君子,遠小人。那麼,君子和小人究竟如何區分呢?孔子告訴我們十條標準。
  • 曾國藩識人術: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看這2點就可以看出來
    「天下第一完人」曾國藩在識人這方面有自己的獨特的見解,在官場混跡30多年,用自己的獨特的識人術,給自己減少了很多麻煩。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來學習一下曾國藩的秘訣:學會這兩點,你也會一看一個準。1、觀察志向趣味曾國藩曾經說過:「凡人材高下,視其智取。」意思就是說如果想要區別人才的高於低,看他的志趣就可以了。
  • 年輕人,熟背這三句「識人術」口訣,少吃小人虧!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老祖宗識人術:熟記這三句話,防小人,少吃小人虧!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去悟」。由此可見,知識是需要活學活用,學以致用的。再好的知識,缺少實際應用這一環節,也是無用的,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 鬼谷子:識人不準?背會8句識人口訣,幫你看透人心
    我們身處社會,身邊總會出現一些良師益友,也會出現一些陰險小人,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麼區分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句話,那就是「閱人無數,不如識人有術」!只有懂得識人的人,才會越走越順。大家沒有這個能力,不用著急,在這方面,非常有謀略的先人鬼谷子,早已寫出了8句識人口訣,學會後可以幫你看透人心,逆風翻盤。1,觀其愛敬,以知通塞俗話說「物以類聚」。
  • 君子和小人的十大區別:終於明白為何要親君子、遠小人了!
    《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儘管也殘留著社會地位上的區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會地位的標準,而以「德行」作為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區別。雖然一些「君子」常被人譏笑為「偽君子」,但這並不影響君子這一詞的美好內涵,我們做人、教育影響別人,都應該朝著君子之德的方向努力;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在生活中更要近君子,遠小人。君子心胸光明開朗,神定氣安。
  • 君子與小人的10大區別,瞬間明了!
    」常被人譏笑為「偽君子」,但這並不影響君子這一詞的美好內涵。南懷瑾在《論語別裁》中說,一個君子的做人處世,對每一個人都是一樣,不是說對張三好,對李四則不好,這就不對了,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拿張三跟自己比較,合適一點,就對他好,不大同意李四這個人,就對他不好,就是「比」。
  • 君子和小人的十大區別:終於明白古人為何要近君子、遠小人了
    《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儘管也殘留著社會地位上的區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會地位的標準,而以「德行」作為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區別。  雖然一些「君子」常被人譏笑為「偽君子」,但這並不影響君子這一詞的美好內涵,我們做人、教育影響別人,都應該朝著君子之德的方向努力;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在生活中更要近君子,遠小人。
  • 老祖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講的是什麼?還有一話更有深意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明言明語」躥紅網絡,這句近似霸道總裁般的經典話語適用任何場景,而從古至今也流傳著許多名言名語,老祖宗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講的是什麼?劉輿在司馬越面前好言一番,司馬越也就趁此向庾敳借錢,但沒有說明數字,當時庾敳的頭巾掉在桌上,他正用頭挑起頭巾,不緊不慢的說:「下官家裡有二千萬,你想取多少就取多少。」司馬越這一聽對庾敳是由衷的佩服,兩人的感情也就進了一步,劉輿落了空,也無從下手,司馬越便說「不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 老祖宗的2句識人術口訣,教你「以貌取人」,八九不離十
    比如,鬼谷子先生提出了「相由心生」的識人術,但他自己又說:「執形而論相,管中窺豹也」,即僅從外形來看相,如同從一根小管子裡看豹子,看不到全貌。其實,這並不矛盾,因為人性具有兩面性,有外顯的一面,也有陰險的一面,正所謂是「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是變化莫測的。
  • 記住老祖宗的4字識人術口訣,不再以貌取人,看人一看一個準
    作者:琢磨君大家都知道「相由心生」這句話是鬼谷子先生說的,卻忽略了另一句話——「有心無相,相隨心生;有相無心,相隨心滅」。以貌取人到底可取不?鬼谷子先生的答案是不可取,他說:「執形而論相,管中窺豹也。不離形,不拘法,視於無形,聽於無聲,其相之善者也。
  • 曾國藩識人術:想知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2點就夠了
    在曾國藩留給後世的書信中我們:想知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主要看這2點,一看一個準。看志趣曾國藩在給後輩歐陽勳的書信中說:「凡人材高下,視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規,而日趨汙下,高者慕往哲盛隆之軌,而日即高明,賢否智愚,所由區矣。」
  • 老祖宗的3句「識人術」口訣,教你如何看人,一看一個準
    如果我們能夠熟記老祖宗的這3句「識人術」口訣,並活學活用,便可以教你如何看人,一看一個準!★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經·第八十一章》釋義:真實可信的話不漂亮,漂亮的話不真實。善良的人不巧說,巧說的人不善良。
  • 職場上,如何和小人相處?記住老祖宗的三招
    文章作者:琢磨君就如古語所說:「待小人宜寬,防小人宜嚴」,對待小人宜寬厚,防範小人要嚴密。《格言聯壁》中也總結了三句口訣,告訴大家如何和小人相處。記住老祖宗的這三句忠告,與小人相處時,我們也可以遊刃有餘,少吃虧。
  • 老祖宗的告誡:勢利小人,往往具備這三大特點,敬而遠之是上策
    《莊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這句話告訴我們,君子之交源於寬懷的理解,而小人之交充滿了利益。人生不是孤島,人生幾十年,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能夠結交君子,勢必一生都有所依仗,事事如意。
  • 識人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不在面相在這四處
    若一個人性格內向不善言談,觀其行為便能了解其心中所想,有時候言辭所不能表達清楚的東西,通過行動將表達得更深刻。 待人接物是每個人在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情況,禮儀可以學習培養,但每個人由性格特點所決定的行為習慣卻很難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