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聯考」將於明年實行,看來已經事在必行,相關議題近日又浮上水面,續被多位教育學者批評制度是倒退,只會向學生增添更多壓力,相關論述,已經有多番闡述。今日,我們不妨從其他角度,看看官員的處事方式,以及聯考制度,到底厚利了甚麼人?
首先,聯考制度肯定產生補習風氣,從而衍生大量補習班,必然出現類似外地的補習產業,變成市場上一大「肥肉」。故此,決策者或許不是相關公司的持有者,但澳門是個小社會,決策者身邊的家人、親朋好友,有沒有開設相關公司?或許我們是「陰謀論」,但,涉及其中的決策或負責相關工作的人士,宜公開說明相關利益,或作出迴避。
其次,為何我們有上述想法,那是源於持續進修發展計劃,是15歲以上人士可以使用,當年推出計劃時,為何是始於15歲而不是18歲,當局也沒有交代清楚,到今天要推出聯考制度,決策者也難免變成好心做壞事,打開了一個偌大市場空間。
在6000元的補貼下,縰使還得自掏腰包數千元,成績不好的學生可以多一個操卷機會,成績好的學生,參加一下補習班來買個保險,亦無傷大雅。我們以每年至少3000名應屆畢業生來計,這個補習班市場便接近4000萬、5000萬元,何況2009年後每年出生人口都在7000人上下,可見未來的市場接近億元。
我們認同人應該終身學習。然而,15歲只是一名初三學生,他們享受非高等教育資源,再同時享有持續進修資源,無疑是雙重享有。或許有人會說,15歲不就讀中學,亦可以使用持續進修,惟這也是極少數人士了。
故此,這是我們質疑,為何計劃當初不把年齡下限設在18歲,才符合持續進修之名;既然學生在校就讀,何來「進修」?何況,補習班也列入資助範圍,補習班教授的內容,根本與課本相同,亦無法起到進修作用,這是當局一直未有解釋的。
在官員眼中,很多政策或項目都對市民有利,就要全力推行,尤其是社文司,舊愛都酒店重建計劃、傳染病大樓,以至新中央圖書館,社會不是反對上述項目,只是有意見認為選址、支出甚至用途,都存有問題。就如教青局局長梁勵日前表示,指四校聯考都未開始,工作不踏出第一步,就會原地踏步。倘若官員決策時以為一心為民,不原地踏步就是好東西好政策,其實可能是一種亂作為的施政謬誤,恰恰這種亂作為文化,在特區政府中並不罕見,也引致施政上出現不少弊端。
目前離「聯考」還有7個月時間,我們呼籲政府臨崖勒馬,停辦制度,從長計議爭取社會更大共識;退一步而言,就算官員要堅持己見,在明年試行一次倘若發現缺失或出現很多缺點,更應立馬撤回,必須讓澳門多元教育的優勢得以保存下去。
免責申明:部分文章與素材來源網際網路,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留言告之,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請長按下面二維碼圖片,彈出菜單後,再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