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聯考」是教育制度的倒退?

2021-02-15 澳門江湖


    「高校聯考」將於明年實行,看來已經事在必行,相關議題近日又浮上水面,續被多位教育學者批評制度是倒退,只會向學生增添更多壓力,相關論述,已經有多番闡述。今日,我們不妨從其他角度,看看官員的處事方式,以及聯考制度,到底厚利了甚麼人?

  首先,聯考制度肯定產生補習風氣,從而衍生大量補習班,必然出現類似外地的補習產業,變成市場上一大「肥肉」。故此,決策者或許不是相關公司的持有者,但澳門是個小社會,決策者身邊的家人、親朋好友,有沒有開設相關公司?或許我們是「陰謀論」,但,涉及其中的決策或負責相關工作的人士,宜公開說明相關利益,或作出迴避。

  其次,為何我們有上述想法,那是源於持續進修發展計劃,是15歲以上人士可以使用,當年推出計劃時,為何是始於15歲而不是18歲,當局也沒有交代清楚,到今天要推出聯考制度,決策者也難免變成好心做壞事,打開了一個偌大市場空間。

  在6000元的補貼下,縰使還得自掏腰包數千元,成績不好的學生可以多一個操卷機會,成績好的學生,參加一下補習班來買個保險,亦無傷大雅。我們以每年至少3000名應屆畢業生來計,這個補習班市場便接近4000萬、5000萬元,何況2009年後每年出生人口都在7000人上下,可見未來的市場接近億元。

  我們認同人應該終身學習。然而,15歲只是一名初三學生,他們享受非高等教育資源,再同時享有持續進修資源,無疑是雙重享有。或許有人會說,15歲不就讀中學,亦可以使用持續進修,惟這也是極少數人士了。

  故此,這是我們質疑,為何計劃當初不把年齡下限設在18歲,才符合持續進修之名;既然學生在校就讀,何來「進修」?何況,補習班也列入資助範圍,補習班教授的內容,根本與課本相同,亦無法起到進修作用,這是當局一直未有解釋的。

  在官員眼中,很多政策或項目都對市民有利,就要全力推行,尤其是社文司,舊愛都酒店重建計劃、傳染病大樓,以至新中央圖書館,社會不是反對上述項目,只是有意見認為選址、支出甚至用途,都存有問題。就如教青局局長梁勵日前表示,指四校聯考都未開始,工作不踏出第一步,就會原地踏步。倘若官員決策時以為一心為民,不原地踏步就是好東西好政策,其實可能是一種亂作為的施政謬誤,恰恰這種亂作為文化,在特區政府中並不罕見,也引致施政上出現不少弊端。

  目前離「聯考」還有7個月時間,我們呼籲政府臨崖勒馬,停辦制度,從長計議爭取社會更大共識;退一步而言,就算官員要堅持己見,在明年試行一次倘若發現缺失或出現很多缺點,更應立馬撤回,必須讓澳門多元教育的優勢得以保存下去。

免責申明:部分文章與素材來源網際網路,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留言告之,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請長按下面二維碼圖片,彈出菜單後,再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

相關焦點

  • 【高校•看點】「異性戀霸權」是什麼?
    統治階級若要確保與維持霸權地位,就必須把制度、觀念和相關社會實踐和社會裡盛行的「常識」心靈狀態加以接合,讓人們自然而然接受「霸權」為事物的「自然」秩序。所以「霸權」是深刻編織在日常生活紋理當中的,透過教育和宣傳,它不只是會使人們把許多主流文化的假定、信仰和態度視為理所當然,它也同時超越於所謂的政治經濟體制(如國家或市場)之外,在常民生活中形成微妙且無所不包的力量。
  • 「融合教育」在臺灣:是「融」或「不容」?
    班上總有 1、2 個讓大家覺得「有點怪怪」的同學,他們或者會在某些課程跑去其他教室上課,或者體育課時,只能在旁邊看著大家打球、遊泳。平常他們雖然與大家一起待在教室裡面,你卻總覺得好似有一道隱形的牆難以突破?──這正是臺灣以「融合教育」為名、卻是以「整合教育」為實的教育現況。什麼是「融合」教育?
  • 高校事業編取消在即,廣受追捧的「長聘制」能給博士們安全嗎?
    站在高校的立場看,這份「指導意見」帶來的變化之一就是各省陸續下放高校教師專業技術職務的評審權,建立高校自主評聘、政府管理監督的新型評聘制度。在這個大前提下,有的人鐵飯碗被打破,有的人年紀輕輕就成為教授。
  • 種姓制度統治校園!《35歲高校生》老師帶頭霸凌
    其實早在2013年的時候,同樣發生在「3年A班」的黑暗系日劇《35歲高校生》,可是有著一字排開華麗到讓少女忍不住尖叫的學生演員陣容--包括現在已經是極具有知名度的菅田將輝、山崎賢人、高杉真宙與野村周平等人!
  • 傳聞要被「降級」的這所211高校,讓這位網紅教授「救活了」
    先是11月12日至13日,其官網一口氣更新了3位「傑青」副校長,在高校任命中實屬罕見之舉,消息轟動一時。2014年,他還在貴州大學推行「通識教育」,大一不分專業,大二才開始分。不僅是這樣大方面的改革,在一些小事上,鄭強也是要「插手」。據媒體「校園和職場那些事兒」報導,重修校門、拿掉學校的餐館、買校車、對教師進行考核等等這些「小事」,都是因為鄭強「看不慣」所做的改革。
  • 傳聞要被「降級」的這所 211 高校,讓這位網紅教授「救活了」
    但若是了解這一切背後的「網紅教授」鄭強,也就並不覺得那麼意外了。太原理工的大動作,真的有點硬能讓這所 211 高校成為熱議的焦點,可以說是從今年 4 月份開始。當時,「網紅教授」鄭強正式加入太原理工大學,擔任黨委書記一職。鄭強也沒有辜負眾人所望,在短短的 7 月內,為太原理工大學做出了不少的貢獻。
  • 林志玲穿花洋裝仙氣噴發 年紀倒退嚕減齡26歲 粉絲誇「女神18」
    記者張妤瑄/臺北報導林志玲先前穿美國時尚品牌Alice+Olivia斜肩花洋裝,被粉絲捧上天,有人說「仙女」,也有人說「春神」、「花仙子」,也有網友肯定的說「天生衣架子」,要撐得起這件洋裝不容易,更有人盛讚「18歲」,仙氣噴發的樣子大受好評。
  • 小學科目二之教育制度|石家莊當代教育集團思鴻教育
    課程設置「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學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指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系統,包括: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因此,本題選A。
  • 「心靈的思維」: 博雅教育的目標
    假如我的認知沒有錯的話,許多這方面的討論往往是針對「博雅教育」的結構,例如說開一些什麼課程等等的討論。比較少的是「博雅教育」的宗旨與成果的討論。 今天我的討論我不是以「博雅教育」的專家身份來參加,我是以一個受了四年「博雅教育」大學生的角度與大家分享我的經驗。
  • 35 所高校獲批開設「人工智慧」本科專業
    根據通知,全國共有 35 所高校獲首批「人工智慧」新專業建設資格。獲批高校名單具體如下:此外,與計算機學科相關的獲批專業尚有:「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96 所高校獲批)「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203 所高校獲批)
  • 985 二代「內卷」真的不可避免嗎?
    據統計,2019 年,北大本科生留京率已經從 2013 年的 71.79%跌到 16.07%,而清華本科生的留京率從 30.7%跌到了 18.2%。關於清北本科生為何「逃離北京」,相關的討論已經很多了,我們今天只談一個具體問題,清北(乃至全國所有名校)畢業生,為何在北京面臨普遍的教育焦慮。其實,北京的中小學教育,有許多全國其他城市所沒有的怪現象。
  • 「騰訊作業君」App上線,端出在線教育「全家桶」
    無懼小學生上App Store打一星,繼QQ課堂後,騰訊又上線一款獨立在線教育產品,便捷教師在線布置作業。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獨家獲悉,騰訊於近日推出了全新的教育產品「騰訊作業君」App,並且附帶上線了「騰訊作業君」微信小程序,方便師生們在微信端使用。
  • 全國612所「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本科專業高校綜合排名一覽
    導讀:2020 年教育部公布全國 137 所普通高校成功申報「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本科專業。2019 年全國 203 所普通高校成功申報「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本科專業,2018 年全國 250 所普通高校成功申報「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本科專業。從 2015年~2019 年,全國 612 所高校成功申報「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本科專業。我國高校「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教育工作全面開花,穩步推進,目前正處於快速普及與高速發展階段。
  • 第四屆「臺達杯」高校自動化設計大賽圓滿結束,中原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團隊摘取「智造高手」桂冠
    工業與信息化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自動化專業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姚吉在頒獎儀式上表示,「臺達杯」高校自動化設計大賽做出了產教融合的典範。「發現智造高手」-第四屆「臺達杯」高校自動化設計大賽決賽結果於7月26日揭曉,經過兩天激烈的角逐,來自臺灣中原大學的「天下萬物不求人」團隊以及合肥工業大學的「斛兵」團隊最終脫穎而出,獲得了現場評委的一致認可,獲得大賽特等獎。專家評審團表示,「天下萬物不求人」團隊的作品「遠程智能共享製造設備工廠」緊扣著智能製造、共享經濟等發展熱點,團隊展現出心致行隨、精誠合作的學習之道。
  • 《網易新聞》:「摩爾媽媽」APP上線「定製教育」新產品
    摩爾媽媽APP上線「定製教育」入口,家長用戶可結合多種場景,依據平臺提供的老師、教研兩個核心元素,從自身需求出發,為孩子定製個性化的線下教育產品,包括客廳小班(一對多)、上門早教(一對一)、親子遊學(戶外景區)等類型。
  • 清華、南大等高校陸續解除封閉管理!「柵欄式生活」 有所緩解嗎?
    對於眾多高校採取長期封閉管理的情況,教育廳此前也回應:「教育部反對高校一刀切封閉管理,以及高校教職工要與學生同等管理,一視同仁。」隨之而來的是清華大學、南京大學、江南大學等多所高校陸續解封的消息!學校改為通過出示健康碼、讀取學生證、登記報告行動軌跡等手段進行記錄,恢復了學生正常出入校園的權利。
  • 香港教育制度太「複雜」?教育局局長因這個,讓女兒入讀國際學校......
    前幾天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應電視臺邀請出席節目時,罕有地提起自己兩名就讀國際學校的子女,由於自己曾被派駐澳洲工作,回港後期望子女儘快適應,加上認為香港教育制度「複雜」,在未經詳細考慮下他又承認本港教育系統壓力太大,因此表明著眼於小學至初中階段,應把學習壓力「減少放鬆」,而國際學校某些教育理念與氣氛,也可帶入本地學校。另外,楊潤雄又提到,認同遊戲與學習同樣重要,可培養學生解難與社交技巧,「如果忙到連遊戲時間都沒有,家長應向學校與教育局提出」,他又呼籲家長別為子女做功課,以免教師把課業難度升級。
  • 當姚明、白巖松、蔡崇信談論「體育教育」時,他們在談論什麼?
    」、「廣州體育學院」Chapter 01姚明:我非常堅持,體育就是教育的一部分上任中國籃協主席2年多來,推廣校園籃球,建立選秀制度,推廣大學生籃球聯賽,開拓小籃球……姚明花了很多心思在這種打好地基的事情上
  • 「強國教育叢談」提升學校軟實力:實現教育強國夢的硬道理
    另一方面,制度本身也是一種可供內化的教育資源,它作為德育的工具對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行為規範、樹立了公正的規則意識,成為了學生獲取道德知識的主要來源,這種隱性的影響比直接的道德說教帶給人的影響更為深遠;同時,制度本身還是一種可供外化的教育資源,它指引著師生在合理的規章制度下將教育資源以恰當的方式呈現出來,保障學校教育資源的落實,實現其價值。
  • 博士「申請考核制」,對學生來說更加公平了嗎?
    作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在國際上有廣泛影響力的綜合性大學,該校先後被批准為國家重點大學「、211 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並在 2000 年入選國家「985 工程」一期重點建設高校。該校目前有 34 個學院、187 個專業招收和培養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包括普通招考、申請考核、碩博連讀以及直接攻博四種。